天津市津南區北閘口鎮的前進村,位於市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雙城之間綠色生態屏障的一級管控區內。季夏孟秋,乾淨整潔的道路兩旁,棗樹上的棗子已經泛紅,活動廣場四周碧綠的荷塘裡荷花正豔,稻田阡陌縱橫、禾苗隨風搖曳。稻田裡的農民、亭臺水苑間的遊客、清掃著道路的環衛工人、捧出特色菜餚的農家樂店主……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這裡,一幅正徐徐展開的美麗畫卷,是前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初步成效:一個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產業興旺、文明和諧的特色新村已經成形。
注重綜合改造,積極整治村莊人居環境
第一次進入前進村的人,很難想像到幾年前這裡的狀況——當時的前進村是典型的落後村,村容環境髒亂差,道路泥濘、坑窪不平,「晴天一身土,下雨兩腳泥」,村民對未來看不到希望。過去二、三十年,前進村為發展經濟,在傳統農業之外搞起工業,1800畝土地聚集了27家機械加工類企業,環境汙染嚴重。201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開展新一輪結對幫扶困難村以來,特別是2018年8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在前進村召開現場辦公會後,津南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落實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建設要求,大力整治散亂汙企業,推動綠色發展。在村兩委和市駐村幫扶組的帶領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成堆的垃圾不見了,安裝了安全飲水設施,新擴建蓄水池2座,建成汙水處理系統;創新設計了三格式化糞池,建設了一戶一廁,解決了村民如廁難的問題;累計改造村莊道路2萬平方米,各主幹胡同、裡巷道路硬化、美化面積達到100%。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和村莊綜合提升改造中,前進村探索出了「內外兼修」、由點到面逐漸拓展的治理體系,重現清潔底色,重塑鄉村綠色顏值,曾經的「後進村」,一舉轉變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道路上名副其實的「前進村」。
配合生態屏障,積極發展田園生態農業
天津雙城之間綠色生態屏障規劃總面積736平方公裡,津南區轄區面積的85%劃入其中,前進村就是其中的一個村莊。根據規劃要求,除必要的附屬設施外,禁止一切與生態環境保護無關的建設活動,土地被限制使用了,小企業被責令關停了。「說實話,就算沒有環保整治,這些企業也幹不下去。」前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國娟告訴記者:「從『撿到籃子裡都是菜』到綠色優先、高質量發展,腦子裡這個彎兒必須要轉。雙城之間綠色生態屏障建設促使我們面臨新的轉型,出路就是要緊緊抓住生態屏障建設這一重大歷史發展機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領村民們過上好日子。」如何發展村級經濟,改善群眾生活,成為擺在村「兩委」班子面前的最緊迫課題。2018年9月,津南區在全區廣泛開展「搶抓重大歷史發展機遇、走出津南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大討論活動,村「兩委」班子抓住有利時機,順勢而為,召開村民代表會議,統一思想認識,村黨支部書記帶領全村黨員挨家挨戶解惑答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浸入村民思想深處。一系列宣傳引導使越來越多的村民認識到,過去佔耕地、建廠房、鋪攤子的粗放發展模式已經行不通了,綠色生態才是發展的底色和方向,進一步堅定了走綠色發展之路的決心和信心。
建設小康社會,產業興旺是重點,村民富裕是目標。駐村幫扶組和前進村「兩委」班子一起調查研討,積極探索「社會資本+村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都市休閒生態農業,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融合,帶動村民就業增收。為了實現這一轉變,村裡積極推動從傳統農耕到規模化種養殖。前進村村域面積1800畝,其中耕地面積近1000畝,人均耕地面積很少,只有0.7畝。於是村黨組織領導村民入股,加入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與社會資本方合作,精心打造千畝小站水稻生態園,先是改變過去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的傳統種植方式,採用綠色生態方式種植高品質小站水稻500畝。2020年,又拿出150多畝地實施稻蟹混養,利用200畝林地發展林下經濟,散養雞鴨鵝等家禽,在由臭水坑改造而成的30畝地的荷花池裡養殖河蟹,在40畝地的魚塘養殖野生魚,形成綠色循環,讓綠色農產品成為吸引市民前來消費的一大賣點。
豐富精神生活,用「書香村莊」提升村民文明素養
在不斷提升硬體設施的同時,前進村也在不斷培育文明鄉風,為綠色、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文化環境。立體打造「書香村莊」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耕讀傳家興文化 脫貧攻堅小康年」的主題詞在電子背景板上呈現變幻的色彩。2020年7月31日,「新時代鄉村閱讀季」全國主題出版物閱讀示範活動在天津市津南區北閘口鎮前進村舉辦,使更多的村民參與閱讀、喜愛閱讀。幫扶組堅持黨建引領鄉風文明,全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學習宣傳、文化健身、互幫互助、文明風尚和興農產業發展 「4+1」志願服務隊伍,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牆,不斷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精心設計家風廣場和村史館。在提升村莊「顏值」的同時,前進村通過組織開展一系列文明實踐活動引領文明村風,不斷豐富其精神內涵。在前進村的家風廣場,豎立著一個3米高的「家」字,安裝了體現家風的文字牌和雕塑。「我們村的家風廣場,讓村民看到後能夠產生心靈震撼,能潛移默化地引導村民更加注重家庭,維護家庭和睦,以良好家風孕育文明村風。」一位幫扶幹部對我們說。同時,全村廣泛開展「家風大家談」活動,以淳樸家風孕育文明村風。村委會召集村裡4位80歲以上的老人梳理村莊發展歷史,建設「村史館·民宿文化館」,留住鄉愁和記憶。村「兩委」班子整理編制了前進村規章制度彙編和環境衛生倡議書,引導村民自覺改掉陳規陋習。同時在家風廣場設置木牌,印上村民公約,引導村民踐約,並公布表彰村民先進事跡。
深化文旅融合,以豐富資源發展鄉村生態文化遊
前進村與天津旅遊商會戰略合作,與知名旅行社及酒店、專業旅遊網等聯手,聚焦周末親子遊和學生戶外教學兩類重點客戶群體,推出田野拾蛋、鄉野垂釣、「荷塘月色旗袍秀」等旅遊活動,以及稻田插秧、水田捕魚、櫻桃採摘等農事體驗項目,逐步開發一分田、一畦地認種和小動物認養項目,線上線下齊發力,豐富了鄉村旅遊品類。
在前進村,經營農家院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項目。「別看前進村現在很美,村民生活得很殷實,2012年以前,這裡可還是個貧困村。多虧了幾任村幹部帶領大家沒黑沒白地幹,才有了今天的好基礎。」想起過往,傑懿農家院的經營者葉春宏感慨頗深,展望未來,又信心十足:「全面小康,生活會越來越好的。」同時,文旅融合提升了前進村的整體品味,吸引市中心的文化界人士前來旅居和創業。演員韓會亮在村裡租下房子,打造成精品特色小院,吸引上百名文化界人士來村深入生活,開展文藝創作。眼下,他籌備的集餐飲與演出為一體的「前進夜市」已經開始經營,致力於把前進村打造成為「網紅村」,帶動農產品線上銷售。此外,多名企業家工藝大師與村裡洽談合作,開辦中醫養生館、鄉村酒館、繪畫工作室、茶器工作室,以及種植艾草等中草藥,開拓定製酒市場。
田園風光,如詩如畫;綠色發展,宜業宜居;文明村風,精神傳承。這座重現了蓬勃生機的小村莊,如今既有「面子」,更有「裡子」,前進村,將沿著全面小康之路繼續「前進」。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