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必須另尋經濟增長源泉
網易財經:麥克法登教授,很榮幸您能對話網易。您認為怎樣的經濟引擎能使中國持續其經濟增長?
麥克法登:我認為,中國具有繼續快速增長的潛力,然而在 未來其出口市場將達到飽和,也許就在接下來這十年。我們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比其他發達中國家要快,中國對這些國家的出口增長十分迅速。然而很快這些增長將會被中國的這些貿易夥伴的出口增長所抵消。這就意味著,中國如果要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的話,就必須另尋經濟增長的源泉。這些源泉就包括政府和消費者。目前政府消費增長這一塊已經實現了迅速增長,投入在不斷增加。但中國當前尚未建立有效的社會保障和醫保體系。因此這也許是政府當前應該解決問題的努力方向,不斷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力度。但是從長期來看,但歸根結底還是要靠消費者來形成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力。同樣地,未來中國人民也將從消費中國製造的商品獲益。
中國政府投資目前在建的大多數基礎設施是沒有風險的
網易財經:對於中國經濟有什麼危險的領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嗎?
麥克法登:我能保證有一些領域是沒有風險的。政府投資目前在建的大多數基礎設施,是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應有可觀的產值。對中國來說將物有所值。所有人都將從中受益。我佩服中國的教育水平,我敢說這也是中國未來成功的引擎之一。我覺得教育應該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要務。綜合上述方面,我認為都是積極的。至於消極的因素,我認為在於出口帶動的增長壓力過大,畢竟全球範圍來看,還是處於蕭條狀態,擴大出口必然面對外部阻力。當前,我認為中國仍需繼續利用出口來引導經濟復甦,但其工作重心不應放在擴大出口上。
網易財經:你是怎麼看中美經濟之間的競爭?您對中國將來可能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大國有什麼看法?這有可能發生嗎?
麥克法登:我個人認為這完全不是競爭。兩國經濟共同發展,兩國間的收入分配更加均衡,共創雙贏的局面,我個人覺得這才是關鍵。中國在國際上顯現其作用,比如幫助非洲等後進國家在貿易等領域發展,中美的發展水平將共上新臺階。
美國的醫保體系幾乎沒有政府力量參與
網易財經:看當前的美國醫保體系中國可以得到什麼經驗?中國如何規避錯誤和風險?
麥克法登:美國的醫保體系是建立在市場調控基礎上的,其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民間機構,個人參保的主要是私營機構,幾乎沒有政府的力量參與。從該醫保計劃執行的效果來看,並不是十分理想。加拿大及歐洲一些國家能夠為參保人提供一生的醫療保障,成本更低廉。因此我認為,與這些國家相比,中國可以學習的經驗是,政府應該在醫保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成為主要的出資人。當前中國的醫保體系結構不清晰,不少醫院主要靠收取額外增加的費用來生存。因此我認為,要真正建立一個良好的醫保體系,必須把醫療資源加以整合,使之國有化、社會化。此外,中國還需要培訓大量醫術高超,更為職業的醫生。
網易財經:中國進行醫保改革的緊迫性到到底有多大?同時由於中國人口巨大,相比美國而言,中國的醫保改革面臨更大的挑戰。此外,中國的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存在差距。那麼,您怎樣看待這些挑戰呢?
麥克法登:我承認向落後的農村地區推行現代醫保計劃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有些太貧窮,沒有使用現代藥物的傳統。所以政府社首先在農村提供社區醫療保險計劃是很有必要的。據我對歷史的了解,以及來自一些統計數據的資料,在中國曾經在農村開展過互助醫療保險。但其涵蓋面還不夠廣,而且衛生設施和醫療條件也不完善。我覺得中國開展醫改確實是迫在眉睫。我認為中國很快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如果中國的醫保水平沒有及時跟上的話,這將是令人感到非常遺憾。畢竟,人一旦有錢了,首先想到的便是為自己的健康買單。這就是中國目前資金所應注入的領域。
網易財經:中國人口眾多,如何來執行醫保方案?您曾經提過在和谷歌合作建構美國醫保的數位化模型,或許這個模型可以用於中國的醫保方案?您能再講的具體講講這個模型是怎麼運作的?
麥克法登:我曾經跟您提過我的研究。大規模運用患者的醫保信息來評判各種醫療體系的優劣。政府採用何種醫療體系才是最優的選擇。其中某一個方法就是收集人們的醫療支出信息,然後要再與他們的醫療記錄結合起來研究。這 也正是我同谷歌合作的初衷。他們也對於這一市場極為興趣。我認為中國在醫療市場方面擁有巨大的潛力。我其實不想稱之為市場,因為醫療實際上包含了很多社會公益的元素,還有許多社會團體參與其中。網際網路可以用來傳遞醫療信息,還可以通過採集對病人和醫生均有益的信息來。這是一塊全新領域的市場。這對中國而言有諸多好處。我認為放開企業進入醫保市場的限制,正如中國在其他領域 放開限制所取得的成功一樣,會取得很大的成就。
我建立了一個體系,並融入到傳統經濟學中
網易財經:經濟學家要具備怎樣的素質才能像您一樣贏得諾貝爾獎?您能分析一下自己獲得該殊榮的原因嗎?
麥克法登:我得獎是因為我的研究闡明了個人是如何作出選擇的。我同我的學生一起,在個人選擇研究領域有所發現。傳統的經濟學觀察分析的層面局限於市場,而不是產業或者更低(改成更分支)的層面。所以在我研究的領域這裡的經濟學還沒有成體系。所以我建立了一個體系,並把它融合到了傳統的經濟學體系中。同時,這還是一項實用、可實證的 理論工具,在很多領域都有應用價值。比如,它可以用在網際網路搜尋引擎上,用以了解人們所感興趣的事物,了解他們所要尋找的東西。可以用在金融市場分析中,來解釋企業何時想要採取兼併行動。在市場營銷過程中,它也被廣泛使用,以確定消費者是否對產品感興趣,抑或該產品是否會帶來利潤。該理論最新的應用在於,它可以藉助於個人在網上調查等一系列活動來預測人們所感興趣的東西,以及市場形勢。
網易財經:您提到個人和他們的判斷很有意思。現在人們在討論,看中國未來的發展趨勢,中國複製了許多美國的生活方式,比如住豪宅、開大車等等。人們討論的問題是,中國人採取西式的生活方式來驅動內需的增長是否可持續?
麥克法登:我認為隨著中國越來越走向這種類型的消費模式,某些方面將愈發顯明,比如說,汽車和房子消耗更多能源,還成為個人的專屬和擁有自己的物權。我認為這一現象的自發經濟效應在於,美國和中國的消費者最終都將改用小型車,住小戶型房。我覺得這不是中國的問題。這一問題是全球性的,市場理應本著物以稀為貴的原則對此作出調節。
網易財經:談到您自己的個人選擇,作為一名經濟學家,您在納帕谷(Napa Valley,美國酒谷)有一處小農場,您能描述一下農場生活麼?
麥克法登:沒錯,我是有一塊小農場。我很享受田園生活。因此我在這片農場種上了葡萄。我可以告訴中國農民朋友,我當農夫的日子過的相當愜意。這使得生活更有可選擇性,畢竟不是僅僅通過從事一種工作而取得收入來源。而農民的生活也可以兼顧受教育,和其他有意思的事情。
網易財經:您在自傳中提到,除了得諾貝爾獎,您還自己種葡萄,並製作成葡萄酒出售。是真的嗎?
麥克法登:是的。我是個釀酒商,有自己的種植園。和我的日常生活一 樣,對於我的農村生活,我總是力求做到最好,並從中得到最大的樂趣。同時我還可以做到研究經濟學的過程中,體驗田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