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麥克法登:中國經濟必須要另尋增長源泉

2020-12-20 網易財經

2010年1月,網易財經與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丹尼爾·麥克法登(Daniel L McFadden)展開了一次對話。麥克法登指出,中國如果要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的話,就必須另尋經濟增長的源泉。這些源泉就包括政府和消費者。

中國必須另尋經濟增長源泉

網易財經:麥克法登教授,很榮幸您能對話網易。您認為怎樣的經濟引擎能使中國持續其經濟增長?

麥克法登:我認為,中國具有繼續快速增長的潛力,然而在 未來其出口市場將達到飽和,也許就在接下來這十年。我們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比其他發達中國家要快,中國對這些國家的出口增長十分迅速。然而很快這些增長將會被中國的這些貿易夥伴的出口增長所抵消。這就意味著,中國如果要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的話,就必須另尋經濟增長的源泉。這些源泉就包括政府和消費者。目前政府消費增長這一塊已經實現了迅速增長,投入在不斷增加。但中國當前尚未建立有效的社會保障和醫保體系。因此這也許是政府當前應該解決問題的努力方向,不斷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力度。但是從長期來看,但歸根結底還是要靠消費者來形成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力。同樣地,未來中國人民也將從消費中國製造的商品獲益。

中國政府投資目前在建的大多數基礎設施是沒有風險的

網易財經:對於中國經濟有什麼危險的領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嗎?

麥克法登:我能保證有一些領域是沒有風險的。政府投資目前在建的大多數基礎設施,是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應有可觀的產值。對中國來說將物有所值。所有人都將從中受益。我佩服中國的教育水平,我敢說這也是中國未來成功的引擎之一。我覺得教育應該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要務。綜合上述方面,我認為都是積極的。至於消極的因素,我認為在於出口帶動的增長壓力過大,畢竟全球範圍來看,還是處於蕭條狀態,擴大出口必然面對外部阻力。當前,我認為中國仍需繼續利用出口來引導經濟復甦,但其工作重心不應放在擴大出口上。

網易財經:你是怎麼看中美經濟之間的競爭?您對中國將來可能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大國有什麼看法?這有可能發生嗎?

麥克法登:我個人認為這完全不是競爭。兩國經濟共同發展,兩國間的收入分配更加均衡,共創雙贏的局面,我個人覺得這才是關鍵。中國在國際上顯現其作用,比如幫助非洲等後進國家在貿易等領域發展,中美的發展水平將共上新臺階。

美國的醫保體系幾乎沒有政府力量參與

網易財經:看當前的美國醫保體系中國可以得到什麼經驗?中國如何規避錯誤和風險?

麥克法登:美國的醫保體系是建立在市場調控基礎上的,其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民間機構,個人參保的主要是私營機構,幾乎沒有政府的力量參與。從該醫保計劃執行的效果來看,並不是十分理想。加拿大及歐洲一些國家能夠為參保人提供一生的醫療保障,成本更低廉。因此我認為,與這些國家相比,中國可以學習的經驗是,政府應該在醫保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成為主要的出資人。當前中國的醫保體系結構不清晰,不少醫院主要靠收取額外增加的費用來生存。因此我認為,要真正建立一個良好的醫保體系,必須把醫療資源加以整合,使之國有化、社會化。此外,中國還需要培訓大量醫術高超,更為職業的醫生。

網易財經:中國進行醫保改革的緊迫性到到底有多大?同時由於中國人口巨大,相比美國而言,中國的醫保改革面臨更大的挑戰。此外,中國的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存在差距。那麼,您怎樣看待這些挑戰呢?

麥克法登:我承認向落後的農村地區推行現代醫保計劃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有些太貧窮,沒有使用現代藥物的傳統。所以政府社首先在農村提供社區醫療保險計劃是很有必要的。據我對歷史的了解,以及來自一些統計數據的資料,在中國曾經在農村開展過互助醫療保險。但其涵蓋面還不夠廣,而且衛生設施和醫療條件也不完善。我覺得中國開展醫改確實是迫在眉睫。我認為中國很快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如果中國的醫保水平沒有及時跟上的話,這將是令人感到非常遺憾。畢竟,人一旦有錢了,首先想到的便是為自己的健康買單。這就是中國目前資金所應注入的領域。

網易財經:中國人口眾多,如何來執行醫保方案?您曾經提過在和谷歌合作建構美國醫保的數位化模型,或許這個模型可以用於中國的醫保方案?您能再講的具體講講這個模型是怎麼運作的?

麥克法登:我曾經跟您提過我的研究。大規模運用患者的醫保信息來評判各種醫療體系的優劣。政府採用何種醫療體系才是最優的選擇。其中某一個方法就是收集人們的醫療支出信息,然後要再與他們的醫療記錄結合起來研究。這 也正是我同谷歌合作的初衷。他們也對於這一市場極為興趣。我認為中國在醫療市場方面擁有巨大的潛力。我其實不想稱之為市場,因為醫療實際上包含了很多社會公益的元素,還有許多社會團體參與其中。網際網路可以用來傳遞醫療信息,還可以通過採集對病人和醫生均有益的信息來。這是一塊全新領域的市場。這對中國而言有諸多好處。我認為放開企業進入醫保市場的限制,正如中國在其他領域 放開限制所取得的成功一樣,會取得很大的成就。

我建立了一個體系,並融入到傳統經濟學中

網易財經:經濟學家要具備怎樣的素質才能像您一樣贏得諾貝爾獎?您能分析一下自己獲得該殊榮的原因嗎?

麥克法登:我得獎是因為我的研究闡明了個人是如何作出選擇的。我同我的學生一起,在個人選擇研究領域有所發現。傳統的經濟學觀察分析的層面局限於市場,而不是產業或者更低(改成更分支)的層面。所以在我研究的領域這裡的經濟學還沒有成體系。所以我建立了一個體系,並把它融合到了傳統的經濟學體系中。同時,這還是一項實用、可實證的 理論工具,在很多領域都有應用價值。比如,它可以用在網際網路搜尋引擎上,用以了解人們所感興趣的事物,了解他們所要尋找的東西。可以用在金融市場分析中,來解釋企業何時想要採取兼併行動。在市場營銷過程中,它也被廣泛使用,以確定消費者是否對產品感興趣,抑或該產品是否會帶來利潤。該理論最新的應用在於,它可以藉助於個人在網上調查等一系列活動來預測人們所感興趣的東西,以及市場形勢。

網易財經:您提到個人和他們的判斷很有意思。現在人們在討論,看中國未來的發展趨勢,中國複製了許多美國的生活方式,比如住豪宅、開大車等等。人們討論的問題是,中國人採取西式的生活方式來驅動內需的增長是否可持續?

麥克法登:我認為隨著中國越來越走向這種類型的消費模式,某些方面將愈發顯明,比如說,汽車和房子消耗更多能源,還成為個人的專屬和擁有自己的物權。我認為這一現象的自發經濟效應在於,美國和中國的消費者最終都將改用小型車,住小戶型房。我覺得這不是中國的問題。這一問題是全球性的,市場理應本著物以稀為貴的原則對此作出調節。

網易財經:談到您自己的個人選擇,作為一名經濟學家,您在納帕谷(Napa Valley,美國酒谷)有一處小農場,您能描述一下農場生活麼?

麥克法登:沒錯,我是有一塊小農場。我很享受田園生活。因此我在這片農場種上了葡萄。我可以告訴中國農民朋友,我當農夫的日子過的相當愜意。這使得生活更有可選擇性,畢竟不是僅僅通過從事一種工作而取得收入來源。而農民的生活也可以兼顧受教育,和其他有意思的事情。

網易財經:您在自傳中提到,除了得諾貝爾獎,您還自己種葡萄,並製作成葡萄酒出售。是真的嗎?

麥克法登:是的。我是個釀酒商,有自己的種植園。和我的日常生活一 樣,對於我的農村生活,我總是力求做到最好,並從中得到最大的樂趣。同時我還可以做到研究經濟學的過程中,體驗田園生活。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麥克法登:中國必須另尋經濟增長源泉
    網易財經訊 2010年1月,網易財經與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丹尼爾·麥克法登(Daniel L McFadden)展開了一次對話。
  • 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麥克法登_財經會客廳第13期...
    中國必須另尋經濟增長源泉網易財經:麥克法登教授,很榮幸您能對話網易。您認為怎樣的經濟引擎能使中國持續其經濟增長?麥克法登:我認為,中國具有繼續快速增長的潛力,然而在 未來其出口市場將達到飽和,也許就在接下來這十年。
  • 馬雲對話5位諾獎得主:我是數字經濟堅定的樂觀主義者
    馬雲對話5位諾獎得主:我是數字經濟堅定的樂觀主義者 澎湃新聞 2019-06-24 21:09 來源:澎湃新聞
  • 俠客島:六位諾獎得主同臺談中國,都講了什麼?
    中國經濟走向何方?兩會結束後,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緊接著舉行。全世界的政界、商界和學界風雲人物參會,此次會議,不僅有政界高層為中國的發展出謀劃策,更有六位諾貝爾獎得主為中國經濟、全球化和創新發展把脈。 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微信公號「俠客島」(ID:xiake_island)3月18日發布了這六位諾獎得主給出的中國方案: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啊朋友們。
  • 拿破崙為什麼要穿背帶褲?這個問題甚至難倒了諾獎得主
    「為什麼拿破崙要穿背帶褲?」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奧曼一時間被12歲的孫女問到語塞。  奧曼在世界頂尖科學家經濟與金融論壇上分享了自己與孫女的故事,場下響起一陣陣笑語,也一下子拉近了這位頂尖諾獎得主與聽眾的距離。
  • 引入「諾獎」得主,不能只看「帽子」
    比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短短幾年內,就已經建立起三個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引進了四位諾獎得主。該校更是計劃開設「諾貝爾班」,為學生配備包括諾爾貝獎得主、圖靈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等在內的世界一流導師。「引進諾獎得主是目前高校人才爭奪戰的一部分,只不過它把人才爭奪戰的戰火燒向了國外。」
  • 諾獎得主恩格爾:中國可能出現一些公司違約情況
    摘要 【諾獎得主恩格爾:中國可能出現一些公司違約情況】恩格爾教授表示,中國經濟未來可能不會一帆風順,未來或許會出現一些公司違約的情況。對於較弱的公司必須要附加風險溢價。
  • 求解中國經濟之問 看六大諾貝爾獎得主如何應答
    從抵制全球經濟離心力的中國作用,到機器人等人工智慧是否會帶來失業問題,他們的應答仿佛給我們上了一堂經濟學的高端公開課。【問題1】如何看待中國今年6.5%的經濟增速目標?中國經濟「列車」如何保持穩增長?2001年諾獎得主、美國紐約大學教授麥可·斯賓塞:「中國目前是世界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引擎。
  • 諾獎得主獲永久居留身份證 揭秘你不知道的中國綠卡
    諾獎得主獲永久居留身份證 揭秘你不知道的中國綠卡 2018年05月04日 10:55:00來源:新華網   諾獎得主獲永久居留身份證!揭秘你不知道的「中國綠卡」  5月2日,諾獎得主伯納德·費林加等7名外籍人士在上海正式領取到永久居留身份證——也就是民間俗稱的「中國綠卡」。此前,獲得「中國綠卡」的知名外國人士還包括CBA球星馬布裡、小說《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孫女、核物理專家Joan Hinton(中文名為寒春)等。
  • 19年19個諾獎得主,如何看待日本教育?
    作者|源泉 來源|黑板洞察(ID:heibandongcha)日本作為中國自古以來的鄰邦,在唐朝就多次向中國派出遣唐使,學習中國先進文化。到了近代,日本的明治維新又推動日本的西化推進。隨著日本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尤其是對亞洲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很多學生考慮過到日本留學。曾一度位列世界第二經濟體的日本到底是如何發展的教育?日本諾獎頻出背後又有著怎樣教育體制?
  • 這次,輪到日本諾獎得主說病毒是人造的?
    消息是以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的醫學教授Tasuku Honjo的口氣寫的。消息裡聲稱,這次新冠病毒乃是在中國的武漢實驗室造出來的:「如果(病毒)是自然的,就不會對整個世界造成如此不利影響。
  • 對話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揭露者:造假導致的不信任對誠實的中國...
    摘要:許多西方科學家拒絕閱讀來自中國的研究報告,因為他們不信任中國。這對許多誠實的中國研究人員極不公平。中國科學界必須立即採取措施挽回信譽,打擊科研造假行為。2020 年度諾獎盛宴剛過,就有諾獎得主陷入爭議。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 諾獎系列之3 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看宏觀經濟學發展及中國經濟發展啟示
    1990年代以後,以盧卡斯(1995)獲獎為標誌,新古典主義開始得到諾獎承認,真實經濟周期的代表人物基德蘭德和普雷斯科特也於2004年獲得諾獎。進入21世紀以來,新凱恩斯主義的獲獎人數逐漸增加,斯蒂格利茨(2001)、菲爾普斯(2006)以及迪頓(2015)均是重要代表。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與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文學獎等諾獎「元老」獎項不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到1969年才首次頒獎,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從1969年首次頒獎至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已經頒發了50次,至今有80餘位經濟學家獲獎。
  • 諾獎得主羅伯特·C·默頓教授受聘四川師範大學榮譽教授並做學術講座
    諾獎得主羅伯特·C·默頓教授作學術講座10月29日晚,諾獎得主羅伯特·C·默頓(RobertC.Merton)教授受聘四川師範大學榮譽教授儀式及羅伯特·C·默頓教授學術講座在成龍校區龍湖劇場隆重舉行邀請諾獎得主走進師大,是學校在新的發展時期堅持不懈繁榮和發展學術文化、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方略之一。此次邀請默頓教授來校講學並聘請默頓教授作為學校榮譽教授,是推進學校學科建設、提升學術水平的重要舉措,對加強學校國際交流,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帶動學校雙一流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希望默頓教授今後能為學校的學科建設和發展提供更多幫助和指導。
  • 諾獎得主克魯格曼:美國經濟下一步會如何?
    原創 明白知識er 明白知識 來自專輯對世界的態度2020年7月27日,美國權威財經媒體CNBC採訪了諾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
  • 麥克法登教授 一行訪問廣東財經大學
    【MBA中國網訊】12月14日上午,英國考文垂大學(Randall  McFadden)蘭德爾 .麥克法登教授應我校國際商學院院長黃慶安教授邀請,來MBA教育中心訪問交流,中心主任李煥榮教授代表中心熱烈歡迎二位教授的來訪。
  • 獨家|黃有光:哪些華人經濟學家與諾獎失之交臂?
    根據諾獎委員會的信息,這三位學者也顯然有重要貢獻。不過,我對他們的研究沒有專業認識。因此,這裡不詳細討論他們的貢獻。有編者問我,有哪些華人經濟學家與諾獎失之交臂?以我所知道,這肯定是楊小凱。他於2004年7月7日因為肺癌去世時,只有55歲。但他創建的分析分工與專業化的新框架,已經有重大貢獻。
  • 諾獎得主門羅作品中國僅一部譯本 凸顯翻譯界尷尬
    這個「短篇女王」獲得諾獎前,其作品僅有《逃離》一部在國內公開出版。不過現在,一切都在發生改變,她的作品在全球各地的圖書市場火熱升溫,國內多家出版社也對門羅作品的中文版權展開激烈爭奪。網際網路讓世界變小了,可我們的文學視野竟然更小了。倘若不是諾貝爾文學獎,我們能知道愛麗絲·門羅是誰?而得了諾獎之後,門羅在中國的命運已經今非昔比。
  • 培養了55位諾獎得主,大學全球排名卻要跌出百大
    今天小編想跟大家分享個有趣的現象,大學排名是個什麼算法,為什麼大家所不知道的德國大學,走出過那麼多諾獎得主。 )學科,學位授予,被認為不利於非綜合性大學 研究(30%)整體學校、教師論文發表 論文引用(30%)常被詬病,被認為不利於非英語為主大學 國際化程度(7.5%):國際師生佔比 經濟活動與創新(2.5%):學校的研究與工商業界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