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協副主席翟萬益書趙學敏《二十四節氣詩》之《立夏》

2020-12-22 嘉品含英

立夏 2020年5月5日辰時(7-9點)

立夏是重要節氣,當北鬥星指向東南,太陽黃經達45度,「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氣溫升高,雨水增多,物候「青蛙鳴叫、蚯蚓耕田、王瓜藤長、蔬果繁茂」,農作物進入茁壯成長階段。

由於立夏節氣重要,自古以來就有「迎夏」的禮俗,民間有鬥蛋、立夏稱人的遊戲,許多地方還形成了飲食風俗:如蘇州人吃櫻桃、青梅、麥子「三新」;上海人把麥粉和糖製成長條「麥蠶」;福建人吃「光餅」,等等。蘇軾有「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之句。

夏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重在「養血補心,充陽壯腎」,要「戒怒戒躁」,保持心情舒暢;飲食宜清淡忌油膩,多吃應季水果蔬菜,少喝冷飲,避免貪涼;晚睡早起,睡好子午覺;房間多通風,適當鍛鍊,增強抵抗力。

《立夏》(趙學敏)

青蛙躍立綠荷裙,蚯蚓耕田格外勤。

麥海波翻騰碧浪,油花潮湧滾黃金。

蒼柯繁茂菜蔬美,芳草葳蕤佳果珍。

最是莊稼見日長,累在田間喜在心。

中國書協副主席翟萬益《立夏》書法

翟萬益,1955年12月生於甘肅平涼,祖籍陝西三原。國家一級美術師。畢業於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進修於北京大學考古系。現為甘肅省文聯副主席,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專職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協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授。

趙學敏(1945~)當代中國著名書法家、現實主義詩人、報告文學和散文作家。曾任中國書協第四、五、六屆理事,現任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

鑑賞:陝西嘉泰美術館 張覺天

相關焦點

  • 中國書協理事王榮生書趙學敏《二十四節氣詩》之《夏至》
    夏至 6月21日卯時(5-7點)夏至是我國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夏至日最長,從夏至始日逐漸短,到冬至日最短。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趙學敏夏至詩》夏至知時多雨露,驕陽轉折愛溫柔。只緣久盼良辰到,百卉爭妍樹攢頭。
  • 中華二十四節氣故事 | 立夏
    最近天氣漸暖,雨水增多,那是因為到了「立夏」這個節氣。立夏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決議正式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節氣和節日可不一樣。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立夏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標誌著季節的轉換,是農曆夏季開始的日子。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明顯升高,農作物進入生長旺季。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幹支歷巳月的起始。「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立夏」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到這時候已經直立長大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時至立夏,萬物繁茂。
  • 藝術家楊昌剛、張煜寶「二十四節氣之小雪」作品亮相紐約時代廣場
    11月22日是小雪節氣,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推出了「中國藝術名家楊昌剛、張煜寶筆下的二十四節氣——小雪」,以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形式把中國「二十四節氣」通過傳統書畫展現給大家。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也是反應氣候特徵的節氣,日期在每年公曆11月22日或23日。
  • 《中國書法》雜誌社長朱培爾書《趙學敏二十四節氣詩》之《秋分》
    所以,古有「平分秋色」之說。秋分時,太陽位於黃經180度,直射赤道,所以晝夜平分,此後,太陽逐漸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明顯,同時陰氣大幅度上升,雨量減少。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秋分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祭月節」,後來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為「中秋節」。
  • 二十四節氣詩書——小暑
    小暑 7月6日子時(23-1點)  小暑,直接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標誌是:出梅、入伏。出梅指江南梅雨季結束;入伏指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進入三伏天。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 春辭夏方始,賞二十四節氣,品中華五千年文化:立夏
    今天就來「畫」說夏天裡的節氣,立夏。立夏,是中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天裡的第一個節氣。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可見,「立」者,「開始」之意,「夏」者,「大」之意,「立夏」可以理解為夏季開始之意。此時北鬥星的鬥柄指向東南方,太陽黃經達45°。
  • 二十四節氣詩:立秋其二
    二十四節氣詩:立秋其二 核桃皮開始微微發黃,正逐步走向成熟,葉子開始衰落。石榴顯現出了鮮豔的紅色,葡萄成熟多彩。
  • 二十四節氣中的詩畫江南
    在這樣的日子裡,坐在陽臺上,打開王寒新出版的《大地的耳語——江南二十四節氣》,一口氣讀下去,一天就經歷了二十四節氣、一年四季的輪迴。   王寒的作品,一直根植於江南大地。在她眼裡,江南的一花一果、一山一水,都值得書寫,所以有了《浙江有意思》《無鮮勿落飯》《江南草木記》和《大地的耳語——江南二十四節氣》「江南風雅頌」系列。
  • 甘肅省書協名譽主席張改琴書《趙學敏中華廿四節氣詩》之《冬至》
    冬至 12月21日酉時(17-19點)冬至,殷商周公旦用土圭法測定的最早節氣,是太陽的轉折點,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從冬至始白晝漸長,到夏至白晝最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
  • 常識速記 | 中國二十四節氣諺語
    後臺回復「資料」,0元下載考前資料2019國考行測常識知識點:中國二十四節氣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有什麼?中國二十四節氣分別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諺語有哪些?
  • 行測常識 | 中國二十四節氣諺語(上)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但是你知道與其相關的二十四節氣諺語都有什麼嗎?今天,小編將為廣大考生介紹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諺語。
  • 二十四節氣立夏的特點是什麼 臨沂人做好迎接夏天準備
    眼看著天氣預報上的氣溫一天天上升,周圍的人衣服越來越單薄,我們知道夏天快要來到了,再過幾天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立夏,大家知道立夏有什麼特點嗎?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 趙學敏草書《二十四節氣詩》
    趙學敏草書《二十四節氣詩》 時間:2017-09-01 20:30:04 來源:國華娛樂網 編輯:尹東波
  • 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於中國先秦時期就已經訂立,到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含義
  • 立夏的來歷由來及歷史故事 關於立夏節氣起源的兩個傳說
    每年四月初一前後(公曆5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農曆的立夏節氣,立夏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 二十四節氣的歌謠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而農民兄弟離不開春耕的二十四節氣;春雨驚喜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大寒.小寒。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代表著地球公轉在軌道上,二十四個不同位置;地球繞太陽一圈365天,所以每隔15天才有一個節氣;而每個節氣,代表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
  • 中國二十四節氣,收藏!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二十四節氣之溯源(圖)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這是每一名小學生都會背誦的節氣歌。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勤勞、智慧的華夏兒女在幾千年漫長的歲月裡,從辛勤的勞動和豐收的喜悅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留下了眾多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
  • 關於大雪節氣的諺語有哪些? 2018大雪節氣民謠附二十四節氣歌
    附:二十四節氣歌《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七言詩》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