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都說學好作文不怕語文,高考作文有多難?怎樣寫好一篇作文?
今天,我們用本平臺微信公開課模式首創人猛師老徐的這篇《一張表告訴你高考作文怎麼練》,與同學們家長們分享寫好作文的秘密。
如上一節所述,我們的課程將從三個高考作文的審題立意、構思謀篇和行文表達三個方面進行,儘可能全面的給大家一些實用的方法技巧。那麼為什麼要這麼來劃分?
1.1 寫作能力三要素:審題、構思和表達
我們的作文得分不高或者不知道怎麼寫作文的原因,總結起來無外乎三個:第一,是審題不準,作文偏離題意;第二,沒有寫作思路,或者想到哪寫到哪,思路混亂;第三,語言表達水平低,用的詞句很low。
這樣一來,其實可以根據上面的這三個問題,對寫作文的能力評判找到三個因素:審題能力、構思能力和表達能力,再分別給這三種能力劃分出個高中低三個等級,就形成了下面這樣一張表,每個人都能從表當中找到自己寫作文水平所處的位置:
而這門課程的三個部分,正好跟這三個因素一一對應,課程內容按這三個因素依次展開,帶你一步步練出高水平的作文。
1.2 審題三化:讓審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部分審題立意。所謂的審題,其實是用自己的閱讀能力讀懂作文題的材料,概括出材料的內涵(意思),根據材料內涵,運用人類通用的思維方法,加以分析,再依據分析給出自己的主張,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立意。
這樣講也許抽象了一點,不過沒關係,為了講清楚審題,老徐總結了一個「審題三化」的原則和要求,力圖讓作文審題這個大難題,可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地進行解決。
第一,步驟化。不能按照步驟來審題立意,是許多同學寫作文偏題、跑題的癥結所在,而審題立意其實就三個步驟:第一步,讀懂作文題材料;第二步,分析材料;第三步,確定立意。
你有沒有發現,這三步其實和下面的「具體化」的三個要求一一對應?
第二,具體化。「具體化」指的是在我們審題過程當中
能對作文題材料進行具體的內涵概括和表述,也就是說,材料的意思,我們要能用具體的語言表述出來,而非含糊的隻言片語;
運用具體思維方法分析材料,換句話說,我們要用什麼思維方法分析材料,是清晰可表的;
文章的核心立意,也就是你的觀點與主張,可以用具體的語句表述出來的,而非簡單粗暴地說「這個作文題要寫『信念』」、「這個材料可以寫『勇氣』」之類。
第三,方法化。
既然寫作文的第一步是分析材料,而作文題材料的呈現形式又是多種多樣的,那麼對於不同形式的作文材料,我們採用的分析方法自然不一樣。
用來分析材料的方法有很多,選擇分析方法水平的高低,有時候直接決定我們作文立意的高下,很多所謂的最佳立意的文章,來源於它們用了與眾不同的分析方法。
因為這只是課程介紹,對於以上「審題三化」,今天就不舉例細細來講了,後面會用專門的章節來講。
1.3 用三個因素量化謀篇行文水平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大部分謀篇行文。
高考作文的謀篇行文,指的是在準確審題、確定立意的情況下,通過人們常用的思維方法,構思設計文章的內容,以實現這樣兩種目標:
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成立,讓立意具備說服性;
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呈現由作文題材料到立意的思維過程。
我們剛剛說過,審題的第三步是確立文章立意,而且文章的立意是可以用語言清晰表述的,再具體一點講,表述立意的語句,應當是一個類似於「我們應當……」的具體的做法和主張,我們把這樣做法與主張稱之為「觀點」。
觀點得以成立,需要有嚴密的論證,也就是說,我們要告訴他人,為什麼這個觀點成立,這樣一來,寫一篇議論文或者說論證一個觀點,文章重點需要去做的是,證明這樣一個「因果」關係。
為了論證這樣的因果關係,我們可能會列舉一些事例,引用一些言論等,這些稱之為文章的「素材」。
觀點、因果、素材三個因素,就可以成為我們衡量自己謀篇行文水平、尋找提升空間以及讀懂別人優秀作文的標尺。
我們可以依據這三個因素的高下,為寫作的謀篇行文水平劃分出五個層級:
有議論文的樣子:有相對明確的觀點;有形式上的因果;素材內涵基本符合觀點。
合格的議論文:觀點明確而具體;因果關係得到充分論證;所用素材印證因果關係。
嚴謹的議論文:觀點得到深刻闡釋;因果關係通過演繹推理而來;所用素材契合因果關係。
深刻的議論文:觀點行文中得到深化;文章的行文至少是雙重因果關係的邏輯組合;文章以邏輯說理為主、素材使用為輔。
真正的議論文:觀點在對作文題材料分析的層層深入中不斷明確、具體和深刻;文章的層次與層次之間,皆有因果關係;素材的使用與分析說理融為一體。
劃分出這五個層次,是為了讓每個同學能夠量化自己的行文水平,以便在寫作訓練當中有的放矢、各個擊破。
1.4 精心設計作文裡的每個句子
再來看最後一個部分:語言表達的錘鍊,也就是在審完題並且想好文章的大致思路後,一字一句地用語言組織成文章。
所謂作文語言的錘鍊,指的是我們在寫作訓練當中,逐步學會將同一思維或者同一思想,用更高級的詞句來表達。
寫作能力本質上是一種思維的能力,思維是語言的內核。然而,語言卻是思維的工具,我們認識世界、思考世界都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所以,說到底,寫作能力的較量,是語言能力的較量。
語言能力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形而上的抽象存在,它的具體存在和呈現是形而下的言語。
說白了,寫作文是通過作為言語的具體的篇章、段落、句群、句子、短語、詞彙的排列組合,來展現自己的語言能力,呈現自己的思維品質。
所以,老徐經常講一句話:寫作文的最高境界的,是文章中的每句話都是精心設計的。
當然,這裡的精心設計,不是讓你到了考場上挖空心思來設計詞句,而是通過平時組段成篇、遣詞造句的訓練,達到思維、語言與言語水乳交融的境界,讓行文能夠文不加點、渾然天成,讓雕琢感內化於無形之中。
人類的思維是相通的,人類的思想是有限的,然而思維和思想通過言語呈現出來的文章卻是精彩紛呈、差異無窮的。
同樣的意思,換一個說法,可以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受;同樣的思想,換一個詞句來表達,可以分秒實現地位的逆襲;同樣的邏輯,換一套句式,可以起到瞬間上天墜地效果。
正因為如此,當你攤開很多所謂高考滿分作文、高分作文、優秀作文來看,你會發現,它們在思維和思想的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優秀的地方,只是把同樣的意思,用了不一樣的詞句來表達而已。
也正因為如此,一個又一個老師,為你總結出這樣那樣的作文結構,告訴你寫作文應當先寫什麼,再寫哪般;一本又一本作文輔導書,教你滿分作文的開頭結尾是怎樣的,舉例引名言是如何的,論證說理要用什麼、要用多少關聯詞;一篇又一篇的網際網路乾貨文,分享給你高考作文必背一百個精美語段、一千個可以借鑑套用的句子。
天下文章一大抄,適當的學習、借鑑和模仿優秀作文、優秀語段的語言表達,本是無可厚非甚至是非常必要的。
但問題是如果沒有對這些學習對象思維本質上的理解,僅僅是從形式上模仿,結果只能是要麼鬧出東施效顰、邯鄲學步的笑話,要麼流於表面形式的花哨,內容淺薄、思路混亂。
這就是老徐把語言錘鍊放在課程最後一部分的原因,從寫作思維的本質出發,一點一點走向寫作的高級境界。
【作者簡介】
猛師老徐,全名徐宏慶,獨立語文教師,八年K12教育從業經歷,現專注網際網路教育研究與實踐。「一起學語文」專欄作者、課程講師,高考作文微信公開課模式首創人,《高考作文從零開始》課程主講人。微信號:hongkingxu
如果你讀過徐老師的《高考作文從零開始·審題按部就班》,你一定知道,每種作文題類型,都可以有步驟、有路徑的找出那個合情合理卻又與眾不同的立意。
年 | 終 | 回|饋|老|客|專|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