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的心裡,很多人認為少兒美術沒有什麼用,這種想法其實是大錯特錯的。對於孩子們來說,少兒美術不僅僅是一種藝術才能,它對情感思維的發展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孩子們在繪畫的過程是想像力高度運行的過程,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拓寬孩子的精神思維空間。所以,學習少兒美術是十分有利於孩子成長的。
每次當我們談及少兒美術的時候,我們往往論及的是那種色彩斑斕,有著紅色太陽綠色樹苗的典型繪畫。一些廣告上所見的那種蠟筆畫,或許就是我們談論的代表。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粗放型的教育不同,如今更強調教育,「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
現在很多家長都陷入了一個誤區:讓孩子背詩、認識字母、會唱些兒歌就是對孩子最好的啟蒙。但真相如此嗎?那是因為家長對少兒美術教育的了解少之又少,這裡我們就必須不得不發聲來闡述一下,被家長們誤解的誤區有哪些?
少兒美術教育是什麼?
少兒美術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從孩子的心靈和情感上來說,
凡是在情感上和精神上的能力都是可以通過少兒美術教育體現出來的。
當然,在現階段的教育體系當中,
學習為主,大多數人都看中的是知識的獲取,
而忽略了真正有助於成長的要素。
但對於孩子來說,畫畫可以表達他們心中的想法。
少兒美術教育為什麼必不可少?
繪畫活動是促進左右腦分工均衡發展的重要途徑。
當代心理學證明:
孩子早期的繪畫練習,可以把智商提高千分之三十。
孩子學畫畫不僅僅是在畫畫,
它的意義遠遠超越了繪畫本身的含義,
它是在培養孩子的修養、審美、品行、素質。
在一個均衡發展的教育系統裡,
強調每一個人的思想、感情以及感受力都必須均衡地發展,
才能開發每一個人的潛在創造力。
孩子通過美術活動,
可以隨心所欲地運用多種多樣的材料充分表現他們對周圍生活的感受和認識。
所以,實踐證明,
美術活動是對孩子實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的理想活動。
人的審美能力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後天從小逐漸培養起來的,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人沒有一個不愛美的,
孩子也是如此。
日常生活中,孩子在成人的正確引導下,
感受和理解著存在於自然、社會中的美,
無論是學校的美化,
人們的衣著打扮,還是家中的生活起居,言談舉止,
大自然五光十色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變化,
都能引起兒童的注意,
激發他們的審美情感,
使他們受到美的陶冶。
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發散的和有限的。
所以,
有計劃地引導孩子參加美術實踐的各種活動,
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孩子對美的表現力、感受力和理解力的發展。
或許看到孩子毫無「藝術感」可言的繪畫,
大人們的第一反應是「信手塗鴉」,這無可厚非,
如果小孩的繪畫完全符合大人們的審美觀點,
那樣就說不上「想像」了,
但是這並不表示孩子的繪畫作品是沒意義的。
甚至有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們在5歲以前的創作性是最高的,
幾乎能等同於繪畫大師。
他們的繪畫內容並不是虛無的,
是對現實的一種記憶恢復,
只是表現方式不是我們成人慣有的接受方式而已。
對於畫加少兒美術來說:
即使現階段孩子年紀較小,
我們也要支持孩子參與少兒美術教育,
多和孩子做好溝通,學會傾聽,
懂得陪伴比一切都重要。
畫加少兒美術成立17年,專注少兒美術培訓,8大校區,總有一家在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