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入學的時候多風光
開除的時候就多狼狽
昨天,參加老鄉會,席間聽到一件事。
一個老鄉的堂弟在哈工大威海校區讀書,前幾天因為替考被校方開除了。
這個孩子今年大四,還有半個月就要畢業了,本來已經拿到了騰訊的offer,年薪30萬。
可現在不僅30萬的工作沒了,連前途都沒了。
我聽了還挺震驚。在我印象裡,哈工大是老牌名校,能考上的絕對是學霸,屬於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可是,這麼優秀的學生,這麼好的學校,竟然被開除,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回到家裡一查,果然。
老鄉和我說起他堂弟的事情。
他們家條件很一般,父母辛苦供他上學。
在他們那裡,能考上重本不容易,還是哈工大這樣的名牌學校,一時之間成了眾人誇獎的對象。
每年過年,街坊鄰居看到他回家,都要豎起大拇指說一句:喲,我們的高材生回來啦!
他父母聽到這個,也是喜笑顏開,覺得自己兒子爭氣,將來可以去大城市發展了,會有出息。
可是現在,一張冰冷的開除通知擺在面前,之前所有的光榮和願望都化為灰燼。
更可怕的是,開除以後他就沒本科文憑了,現在哪有好工作會給高中文憑呢?
人生履歷上有了汙點,以後的路恐怕會越走越窄。
真是難以想像,他要怎麼向含辛茹苦的父母交代,他父母又怎麼面對身邊人的議論?
真的應了那句話:你入學的時候多風光,被開除的時候就有多狼狽。
2
今天你混日子
明天日子混了你
事情發生以後,有網友說,哈工大的處分是否太過分了,只有半個月就畢業了,可不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要我說,孩子畢業前被開除,確實痛心又可惜。
可是,這能怪誰呢?只能怪替考的人自作自受。
校規上明明寫著替考開除,你還要以身試法,就別怪哈工大按章辦事。
這些年,高校嚴進嚴出已經成為常態,尤其是哈工大這樣的一流高校,更是高標準嚴要求。
這既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
畢竟一個在學校裡都不安分守己遵守規則的人,到了更加複雜的社會上,可能一時不慎會犯下更大的錯。
人生從來沒有後悔藥,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全部責任。
有人說,世界上有個定律:苦難守恆定律。
苦難,是人生的基本特徵,每一個人一輩子吃苦的總量是恆定的。
它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無故產生。
它只會從一個階段轉移到另一個階段,或者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外一種形式。
換句話說,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登上頂峰,但人生該吃的苦,一點都不會少。
你今天貪圖安逸不想複習不想麻煩找人替考,明天可能就要承受多得多的苦痛。
給自己挖坑的事,明明不值卻總有人去做。
還記得前兩年,《人民日報》在微信上發過一篇文章——《致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文章批判那些舒服地坐在象牙塔裡,虛度光陰葬送自己前程的大學生們。
不少網友評論,這些荒廢光陰的大學生,還沒有走進社會,其實就已經輸了。
年輕的時候,如果你好好奮鬥,即使運氣不好,至少不會過得太糟糕。
最可怕的,其實是你選擇了眼前安逸,那結果就是溫水煮青蛙,在未來沒得選的苦難裡,慢慢爛掉。
這個世界最真實的法則就是:今天你混日子,明天日子一定混了你。
3
所有覺得學習苦的人
大多是沒有挨過現實的耳光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
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其中一位點讚最高的答主特雷西亞是這樣回答的:
生活的苦難可以被疲勞麻痺,被娛樂轉移,無論如何只要還生存著,行屍走肉也可以得過且過,最終習以為常,可以稱之為鈍化。
學習的痛苦在於,你始終要保持敏銳的觸感,保持清醒的認知的豐沛的感情,這不妨叫銳化。
通俗的講,生活的苦大多是重複性的,讓你在日復一日的平庸中慢慢消磨。
就像肌肉的疼痛感一樣,持續經歷同樣的痛感久了,你也就慢慢習慣了。
而學習的苦則是非重複性的,需要你不斷思考和汲取。每隔一段時間,你的知識體系就必須更新一次,因而無知感會時刻折磨你。
生活的苦可以通過眼前的娛樂來自我麻痺,讓自己對痛苦的感知漸漸喪失。
而學習卻只能在長久的學習積累中,慢慢感受到知識帶來的好處和力量。
一個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歡愉和快感,一個是延遲滿足感的精進過程。
人性很脆弱,沒有長遠眼光的人,都容易選擇暫時的安逸。
可是,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旦心散了,時間感就鈍化了,再想集中起來難上加難。
這就是混日子的魔咒,越混越依賴,越混越遲鈍。
問題是,這世界上哪裡有好走的路呢?
你以為逃避了苦難,其實不過是以另外的方式在另外的時間點呈現而已。
有句話說得好:你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社會遠比校園複雜,今天校園都已經無法容忍混日子的人了,明日社會的懲罰會殘酷百倍。
說到底,混日子的人,大多數還沒有挨過現實的耳光,沒有吃過真正的苦頭,沒有體會過身不由己的無奈。
等到他們被生活壓得抬不起頭,沒有路走的時候,才會明白,那些為了討生活不得已而吃的苦,就是當年混日子的代價。
所以,當你還有選擇的時候,你要珍惜這份自由。
4
人生的每一口蜜糖
都要用汗水去換取
蔡康永說:人生最可悲的就是在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
因為:
逃避了遊泳便會失去接觸喜歡之人的機會。
逃避了英語,便會與想要的工作失之交臂。
越逃避,越失去,越沒有選擇的機會。
20歲的時候我們覺得青春很漫長,可以玩一玩,浪一浪;可是真的一眨眼,30歲就已經在人生的門口,再想折騰怕早已拖家帶口。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你以為逃過的艱辛和困苦,其實不過是未來路上更兇猛的攔路虎。
所有混日子的人,看起來有點小聰明,其實不過是「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相反,所有厲害的人,都懂得延遲滿足的價值,也懂得點滴之間持續精進的意義。
久而久之,就拉開了差距,這也是平庸與優秀、貧窮與富有之間,最本質的距離。
世界自有它的法則,對我們而言,最大的公平莫過於:
每一個小小成功的背後都是日積月累的付出,每一口蜜糖都需要用苦澀的汗水去換取。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裡,舒適區已經越來越少。扎牢你的堤壩,才能抵禦命運一波又一波的巨浪。
說到底,人生就像四季,春華秋實,夏雨冬雪,自有規律。
有人說:春天是該播種的時節,你拖到夏天才行動,雖然也辛苦付出了,但秋天的收成肯定不會太好,冬天就可能吃不飽。
相反,在該奮鬥的年紀好好努力,你會發現人生皆是春夏秋冬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