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正在30歲前後的的你們:千萬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

2020-12-15 財經記者小白菜

從25-35歲這十年,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一場高考之後最大的一個人生轉折點,這個坎能否邁過去,基本奠定了未來職場的格局是成是敗。

本人畢業至今一直在高校任教二十多年,一二三本的學生都教過。教過的學生,萬人是有的,印象深刻的,至少幾百人。畢業後斷續交往的,也有很多。截止目前,最早畢業的那批學生中,有成績斐然的,有默默無聞的,有成為家庭主婦的,有打工謀生的。

當時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差別並不大,為什麼離校後,就天壤之別了呢?除了家庭因素+社會關係以外,還有什麼重大變量?

第一個學生A

98級的211畢業生,如今成為家庭主婦。

這個學生是98年入學的211高校學生,因為99年才大學擴招,98年入學的學生,智商角度仍是同齡人中的精英。

記得第一次見到A,我眼前一亮,分明看到了李清照筆下的婉約江南女子。她當時成績在我帶的12個學生中屬中上等。家庭出身江南普通農家。

畢業的時候,早就不包分配了,大家都是自謀職業。她不知道是戀家還是什麼原因回到家鄉,在縣城找了份文員兼出納的工作。從起點來看,很正常。包括現在的文史經管類專業大學生,畢業後的第一份自謀職業,基本脫不了這個崗位框架。

混了貌似3年,到了婚嫁年齡,縣城擇偶範圍狹小就去了省城,開始了各種漂。

省城換過幾份工作,待遇估計也不會多好。至於期間她是否考過研、考過公、考過教師, 我估計應該有,但結果不理想。

幾年後結了婚,婚後就專職做了太太,專業估計是全丟了。據另外一個女同學回憶,每次去她家,她都是在家看電視,做家務,當然那時孩子小,估計也是沒辦法。後來孩子進幼兒園了,她依然是除了接送外,無所事事,挺享受這種生活的。就這樣,時間一天一天不知不覺地溜走了。

等到有一天,老公突然對她說,孩子讀小學了,你該找份工作了,現在的物價、學費、房貸,都需要錢。也許是在家呆習慣了,她很不情願再入職場,而老公一直催促她承擔家庭責任。就這樣一直冷戰。

據說,她其實也私下應聘過幾個職位,但都沒有成功,原因:

1. 年齡與職稱(或資歷)不匹配。

該同學現在將近40歲,在公司,40歲基本是中層或高層管理人員,而她一無職稱,二是職業經歷簡單,沒有從事過管理層職位;若從最底層開始,年齡又明顯超越了對方的心理界限。

2. 與新生代相比,學歷不佔優勢。

現在的省會一級就業市場,稍微高端一些的職位,研究生是標配,而她依舊是那個本科學歷。

3. 專業知識老化,對新的知識體系,缺乏持續的跟蹤。

就這樣,一直到現在,就在家做飯整理家務了,全家日子也緊巴巴的。我知道這些信息後,內心真的很難受:15年時間,你到底是怎麼規劃的?

通過分析,我挖掘了這個同學的病根:

1. 沒有趁年輕提升學歷

2002年大學畢業後,若工作不順利,迅速在三年或五年之內考取研究生,30歲之前還有翻身的機會。當初能考211的,智商不會低,考研應該也是最佳出路了。

2. 沒有及時改變職業(專業)

說實話,這個同學雖然是211畢業,但專業是那種假大空的管理類專業。學得好不如幹的好,她當時若能及時轉向,向相近的技術含量高的專業轉移,還是有出路的,但她選擇了安逸。

3. 沒有及時提升職稱

考證,這個大家都知道重要性,我就不說了。

4. 沒有充分利用時間

或者說,該努力的時候享樂了。我發現,大多數農村出身的孩子(此處無歧視),脫離了農村以後,相當一部分會有可以鬆口氣的思想,殊不知,城市的競爭,遠比農村殘酷和複雜。

這位女同學,在帶孩子的幾年時間裡,完全可以考證考學歷,趁機提升自己,為自己的將來準備砝碼。而她呢,卻是在家看電視,這個就只能怪自己了。

我有個研究生學生,就是邊讀研邊懷孕養孩子的,確實很累,但人家堅持下來了。

第二個學生B

這是一個90年代末畢業於一家重點大學工科專業,目前在蘇南打工。這個人生更令人唏噓。

B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尖子生,畢業去了當地一家大型國企生產機械設備。在當時算是高收入群體。

幾年後,突然有一天,這個同學說要找我聊聊。見面後他說,廠倒閉了。我吃了一驚。

2000年左右,正是國企改革的浪潮期。他說,企業被賣掉了,富餘人員都下崗了,他屬於技術人員,可以留用。但待遇降低了不少。

我明白他找我的意思了,這個同學屬於學習很有天分,但遇到抉擇的時候,很難找對方向的人。然後,他就說了一個數字。我有點不相信,這個待遇太差了!他說,是真的。老闆說了,能接受就做,接受不了,就自動辭職吧。就這麼殘酷!

於是,我幫他分析想對策,得出三條出路:

第一,你才26歲,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現在大學擴招,急需高校老師,你要是想考研,可以做老師。穩定,一生無憂,但是待遇不高。第二,去沿海外企、私企待遇好,大膽走出去,收入翻幾番應該行。第三,考公務員可以試試(那時公務員考試遠沒有現在難)半年後,春節在老家遇到了他,還是老樣子。

三條路都有阻礙,於是他選擇了按兵不動。

我聽後,也沒說什麼,因為誰也不知道將來會怎麼樣,生活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

我呢,邊上班邊讀博,畢業後毫不猶豫跳槽到了深圳。去年聚會,時隔十多年再次相見,很明顯,他現在很不如意。後來工廠倒閉了,他就到了一個私企打工,傳統的機械行業,待遇可想而知。

他說,當時應該考研,現在有點後悔。

現在想想,2002年的時候,他26歲,當時的出路我們可以設想一下:

第一條路:考研。當時確實比較難考,但高考那麼難都成功了,考研就真的沒一點信心麼?其實他是怕吃苦,高考那次壓力太大了,誰都不願意再經歷一次,畢竟當時有一份可以餬口的工作。若當時3年內考研成功,畢業時雖然32歲了,但找份體制內的體面工作應該不算難吧?第二條路:去沿海外企私企。他害怕失去幹部身份。第三條路:考公。當時的競爭不算激烈,他又有211重點大學的底子,考幾年上岸的機率還是很大的。就算他笨的不得了,現在再不濟也是個正科級幹部吧?若能考入省級部門,早就是副處職務或待遇了。

現在總結的話,就這位同學的人生之路有以下幾個值得深思的地方:

1. 抱殘守缺,不能及時轉變發展路徑。

2000年左右國企改革,大量地方國企重組,抓大放小,人生之路被改變的人不計其數。作為大學畢業生,應該及時轉換思路,尋找新的發展路徑。

2. 年輕人的通病,不知道居安思危。

20多歲該努力的時候你退卻,該奮鬥的時候你躲起來,以後有你受罪的時候。

3. 缺乏終身學習、持續奮鬥精神。

高考是很難,考研也很難,但並不是說,你過了這個坎就一勞永逸了。世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人活著就是不停地努力,要有持續學習的精神。

當然,B以當年學霸的資質淪落到今天,也不能全怪他。我之所以比他強,在於及時躲進了體制,而近20年來,體制內外的身份差異是造成個體際遇巨大差異的原因之一。所以並不是我聰明,而是我運氣好,選擇對了路而已。

選擇永遠比努力更重要。就像你在房價起飛前買房,躺著就把錢賺了;你要是選擇A股,再努力也是賠錢!!

當然,我的這個同學自身問題也不少,大家見仁見智。

第三個學生C

學生C,知識分子家庭出身,復讀過,年齡較大,比我小不了幾歲吧。我由於剛入職,擔任他們班主任一年,所以接觸較多。

C屬於家庭條件相對不錯的,父母是知識分子出身,在我的印象裡屬於沒受過什麼磨難的。

畢業後依託父母的資源,進了當地一家商業銀行,當時銀行的待遇還是相當好的。

講這個學生的經歷,目的是講解脾性與職業之間的匹配問題,這個學生當時不如意的狀態,並不是不努力,而是性格與職業不吻合,導致發展不理想。

就我這麼多年的教學生涯的總結,學生的脾性基本上有以下規律(說的是普遍性,不排除個案的特殊性):

1、從小在農村(經濟條件較差)長大的孩子,交流能力較差,在一個新環境中,很難快速地拉近與其他人的心理距離。但是這類學生的優點也很明顯,就是踏實肯幹,領導布置的任務無條件服從。2、幹部家庭(父母)出身的學生,一般口才都不錯,溝通能力強,做事穩當,就是常說的情商高。但有時候過於圓滑,反而討人厭。3、企業主(或經商,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出身的孩子,性格一般很外向,能迅速融入新環境,善於與人溝通,甚至和同學經常吃吃喝喝K歌。缺點就是吃苦和耐壓能力較差。4、城市中產特別是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對人較淡漠,與人交往偏冷,自信甚至固執,和其他人的關係分得異常清晰,過於認真,比如吃飯必AA,工作中超出工作範圍的事情一概拒絕,不會見風使舵;優點呢,不卑不亢,認真,做事有韌性。

再次說明,以上只是我總結的一般規律,並不絕對。

為什麼囉嗦這麼多呢?因為C就是第四類性格的,入職銀行的第一個崗位,是櫃員。做過櫃員的壇友,估計馬上內心升起一股莫名的酸楚。C在後來與我的交流中,就說想辭職。

首先,工作時間難以適應、工作壓力大,但並非他辭職的主因。主因歸根結底是他這種知識分子家庭的脾性,無法適應國企的文化。

比如要請假。請假也有規則,要給領導送點好處,不送會給你臉色看,以後更會旁敲側擊。

C比較直,慢慢地領導就有意無意地刁難他:發放績效以某種理由剋扣;或者故意多加班;或者把他調到最累崗。

他看不到前途,很怕做到35歲以後仍然是個櫃檯底層人士。

在他們那個銀行,能得到提拔的有以下幾類人:

1)關係戶領導的孩子,銀二代2)能帶來大績效的富二代3)技術人才(當時金融網際網路化剛興起)

C吐露了想轉行做電子銀行方面,將來再跳槽。那次談話後不久,我就去了深圳,逐漸沒了消息,到2013再次遇到了他,他在國內某一線城市,是一家銀行總行的信息技術管理部門副總。

我聽後有點震驚:他真的在堅持自己的想法,並且去實現了。

話說那次談話之後,他也異常矛盾,父母等身邊人都在勸他安於現狀。他妥協了沒有辭職,但是,他依然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實施了計劃。

C確實很有韌勁:文科出身,大學學的是假大空的經管類專業,與計算機相隔十萬八千裡,但他硬是一本書一本書啃下來了,期間的努力無法想像。

大概十幾年前的時候,銀行電子化迎來了高速發展期,他選擇對了這個方向。

第一個機會,他所在的行,成立了一個部門,急需技術人才,於是內部招聘,他筆試第二名。於是他進入市分行的技術部門。

國有銀行是股份制銀行的員工培訓基地,於是,做了不到2年,他又遇到了一個機會:一家股份制銀行,要在這個城市成立分行,招聘信息技術人員,他憑著自己過硬的技術和多年的銀行從業經歷,再次成功進入這家股份制銀行。

這一跳,待遇漲了3倍。

目前的地位、待遇就不用說了。我想說的是,他確實是找對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路,並且靠韌性硬是走下來了。

講C的經歷,並不是說,大家都往熱門方向轉移,而是從側面挖掘性格與職業之間的匹配問題。

前面總結過,人的脾性可以大概分為4類:

1. 農村出身的孩子:交流能力較差。但踏實,能無條件服從;2. 幹部出身的孩子:溝通能力強,情商高。但過於圓滑;3. 經商出身的孩子:性格外向,適應力強,但吃苦和耐壓能力較差4. 城市中產、知識分子出身的孩子:對人較淡漠,自信甚至固執,但認真,做事有韌性。

這四類學生的優勢職業方向和迴避的職業方向,我認為可以分析(自己的總結,僅供參考):

第一類:優勢職業:技術類或體制內的崗位,技術含量越高越好。迴避職業:營銷類或靠人脈吃飯的職業。

第二類:優勢職業:管理類或人脈是核心競爭力的職業,環境越混亂越能體現你的優勢。迴避職業:不靠人脈生存的職業(不是十分準確,大家可以意會)。

第三類:優勢職業:營銷類。迴避職業:技術類。

第四類:優勢職業:外企、科技類公司或體制內行政科研教育(行政、事業單位或高校研究院)。迴避職業:營銷類職位

第一類和第四類,職業生涯中,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學歷、職稱或技術。第二類和第三類:職業生涯中,一定要努力拓展自己的人脈、財富或圈子。

總 結

反思之後,古人真的是隔著千年時空,淳淳教導著我們:

年輕的時候,在人生的一些骨節眼的節點,真的要把握住時機,要努力呀,錯過了只有空嘆哀傷了,哪怕你是多麼高智商,在學校曾是多麼威風的學霸。

寫給正在30歲前後這個人生骨節眼上的你們:千萬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啊!

相關焦點

  • 在該奮鬥的年紀,不要選擇安逸
    最可怕的,其實是你選擇了眼前安逸,那結果就是溫水煮青蛙,在未來沒得選的苦難裡,慢慢爛掉。這個世界最真實的法則就是:今天你混日子,明天日子一定混了你。人性很脆弱,沒有長遠眼光的人,都容易選擇暫時的安逸。可是,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旦心散了,時間感就鈍化了,再想集中起來難上加難。這就是混日子的魔咒,越混越依賴,越混越遲鈍。
  • 別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偷懶——一葉草
    《人民日報》曾發文,怒斥沉睡的大學生,你們失業,天理難容。上課時,不是發呆,睡覺,就是刷抖音,看視頻,課餘生活只有吃零食。看劇,沉迷遊戲,圖書館裡沒有你的身影,運動場更是不會邁進。你以為的舒適區,正在慢慢的侵蝕你。人生來就是痛苦的,感覺到痛苦你就對了,感覺到痛苦說明你在走上破路。暑假的時候上演了一部《小歡喜》其中裡面黃磊扮演的方圓給我留下了根深的印象,劇中的黃磊是一位中年失業的父親,中年的黃磊在工作中失去了核心的競爭力,所以只好被辭退。
  • 這世界哪有什麼安逸,只不過是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了拼搏
    周杰倫但反過來從他寫給媽媽的歌來看:「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為什麼別人在那看漫畫,我卻在學畫畫,對著鋼琴說話。」易烊千璽2歲學藝,5歲登臺表演終成名寫到這裡,就不得不想到我喜歡的另一位藝人——易烊千璽。易烊千璽 ,2000年生人,歌手,演員,舞者。
  • 開學和放假僅隔一場考試,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
    親愛的孩子,請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孩子,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以後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你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使命。身為學生,你的職責就是學習。為了完成這個使命與職責,你必須要學會忍耐、學會付出、學會吃苦。
  • 請告訴孩子:千萬別在該拼搏的年紀選擇安逸!
    是啊,我也覺得我的生活過顛倒了,在該努力拼搏的年紀我在安逸,而到了該享受生活的年紀卻在努力拼搏。可能這就是我應得的懲罰。爸媽不管在地裡幹活多累,卻從來沒用過我,一個農村長大的姑娘韭菜和麥苗到十七八歲時還愣是傻傻分不清,到該出嫁時還不會做飯,村裡人都笑著說我媽把我寵成了公主,那時候的我還引以為豪,身上更多了一份傲氣。媽媽總是跟我說:「你能好好學習就好了,其他的不用你管。」
  • 該奮鬥的年齡,不要選擇安逸(句句精闢)
    多少人在異地工作,忍受著孤獨寂寞,下雨沒人送傘,開心沒人可以分享,難過沒人可以傾訴……人生就是這樣,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該奮鬥的年齡不要選擇了安逸。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有希望。
  • 武漢大學清退92名學生:告訴孩子,別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
    就像網友所說的那樣:「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該奮鬥的年紀,如果你選擇安逸,那麼就要為此付出代價。01.不要在奮鬥的最好時間放縱自己孩子,對於該奮鬥的你來說,每一次放縱,其實都是在給未來的自己挖坑。「現在好好學,以後上了大學就可以好好玩了。」
  • 請不要在孩子該吃苦的年紀,讓他過的太安逸
    在孩子該吃苦的年紀,千萬不要讓他選擇安逸。郭家寶3歲時,母親因病離世,5歲時父親因意外事故高位截癱,小小的家寶便開始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剛開始因個子太小,夠不到灶臺,就搬兩塊磚墊在腳底,做飯、洗衣、給父親按摩成了小家寶的家常便飯。
  • 別在最能吃苦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我們現在處於二十幾歲的奮鬥年華,讀碩、讀博還是寫論文、做實驗考博都是我們這個年紀該做的事。既然做了選擇,就要努力的完成學業,不要抱有一個混學歷的態度來做實驗寫論文,而是要在該奮鬥的年紀做最該做的事,就如題目所說:別在最能吃苦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 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點融網、三益寶、蜂融網
    又為什麼選擇留在這座城市呢?有人說為了戀人,有人說世界這麼大,想趁年輕闖一闖,有人說是為了追逐夢想,同時擁有更高的薪資與更好的發展前景。     北漂、滬漂、廣漂、深漂……每天都可以見到很多背井離鄉人的背影,他們在異地工作,忍受著孤獨寂寞,下雨沒人送傘,開心沒人可以分享,難過沒人可以傾訴……可是人生就是這樣啊,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該奮鬥的年齡不要選擇了安逸
  • 別在最該努力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通過持續的學習,慢慢的改變自我、提升自我,進而我們在機會面前才會有擁有主動選擇的權利,而不是被選擇。說到底,這世上最愚蠢的事,莫過於「在最該努力的年紀,選擇了享受」。在這裡,我說的學習不是死讀書。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精力裡,不強求學得廣,而是講究學得精!
  • 別在最該奮鬥的時候選擇安逸
    慶幸的是,我的身邊有一群可愛的小夥伴們,他們總會在我懈怠的時候提醒我該學習了。上學期帶過我們專業的一位老師特別關注我的四級,連我給他發節日祝福的時候都不放過我,提醒我要背單詞過四級。還有一位大佬,暑假我還沒看見概率論這本書的時候,他就找出自己的概率論複習,準備好我問他題目。
  • 英語美文朗讀| 在可以拼搏的年紀,不要選擇安逸 (Don't settle)【中英|視頻】
    )今天要分享的美文是:Don't settle不要得過且過!千萬不要在該拼搏的年紀,選擇安逸,這是我最近很喜歡,且自勉的一句話。人生只有一回,安逸是最容易的選擇,也是最懶的選擇。嘗試選擇去燦爛勇敢的生活吧!
  • 馬雲告訴你:20歲30歲的年紀該做什麼事情
    所以,關於年青人,不要在乎公司的大小,也不要在意一時的得失。主要是找到一個值得隨從的人,讓他賦能你,給你充足大的舞臺聯合起舞。30-40歲,為自己工作馬雲說:「30-40歲,你必須好好想想,你有沒有在為自己工作。」30歲-40歲是事業打拼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經驗累積非常重要。前不久和一位前同事吃飯。
  • 為什麼不能在最好的年紀選擇安逸?
    為什麼不能在最好的年紀選擇安逸?一輩子不短不長,每天上班認真工作,下班逗貓和父母逛街,和朋友聊天。我覺得這就是我所說的安逸,那為什麼不能選擇安逸?而要去像以前那樣每天拼死拼活早起學習,到底什麼才是有意義的呢?
  • 說說控|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
    12、勵志格言,不要熬夜太晚,上課分鐘利用好,絕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13、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14、拼命去爭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會成功。——法拉第15、我應當生活得仿佛自己的生命是為別人的利益而存在。
  • 不要在應該努力的階段,選擇安逸
    可能看到標題,大部分朋友可能會想到另外一個標題「不要在應該在努力的年齡,選擇安逸」。我之所以把年齡寫成階段,自然是有原因的。因為對於現實的社會,如果你現在還什麼都沒有,就算年齡大了,一樣是你最應該努力的階段。
  • 年輕時選擇了安逸就是選擇了平庸的一生
    如果年輕輕輕就選擇安逸清閒,那上天就會選擇讓他中老年吃苦,從頭再來,補上這段人生的空缺。如果一個人年輕時拼搏奮鬥,不屈不撓,往往會迎來安逸舒適的晚年。否則就天理不容,也不符合宇宙間的能量守恆定律。那種出現年輕安逸老年富足,少年拼搏中年窮苦是極少的個例。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年輕時的庸庸碌碌,到老了一事無成,甚至是連基本的生存都成問題,甚至是要飯逃荒,年輕時沒有吃的苦和累,到老了會加倍的補回來。
  • 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華,該奮鬥的年齡不要選擇了安逸,句句勵志
    因此,不要質疑你的付出,這些都會一種累積一種沉澱,它們會默默鋪路,只為讓你成為更優秀的人。二 *你過得太閒,才有時間執著在無意義的事情上,才有時間無病呻吟所謂痛苦。你看那些忙碌的人,他們的時間都花在努力上。三 *老虎不發威他就一隻病貓!發威了他就是王者!所以人人都可以是王者但同時也可能是病貓,關鍵在於你自己的選折!
  • 致年輕人:別在最該努力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享受!
    看了這件事之後,發現一個道理,那就是年輕人,千萬不要在最該努力奮鬥的日子,卻選擇了安逸享受。【1】年齡越大,你的學習障礙就越多正如清華大學的這兩名學生一樣,很多人認為自己還年輕,現在不需要努力,過幾年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