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市不久的豪悅護理近日發布三季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0.38億元,同比增46.71%;歸母淨利潤4.92億元,同比增加139.89%。上市後的首份業績答卷亮眼,不過股市表現卻差強人意。就在公布業績後的首日10月27日,股票大幅低開,跌幅最高達9.99%。當天收盤止於180.99元。10月28日,豪悅護理開盤後繼續下跌,跌幅最高達2.32%。截至收盤,報價每股180.3元,跌幅0.38%。
從內部看,豪悅護理存在客戶過於集中、毛利率不高等隱患,尤其是其第一大客戶凱兒得樂近期接連兩次被申請財產保全,層級代理或涉嫌變相傳銷。
而外部則面臨競爭加劇、行業產能過剩的現狀。業內認為,在這一背景下,包括豪悅護理在內的護理用品企業需要不斷升級,強化科技創新,以質取勝。
三季報發布後股票接連下跌
10月26日,豪悅護理髮布上市後的首份成績單,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0.38億元,同比增長46.71%;歸母淨利潤4.92億元,同比增加139.89%;扣非後的歸母淨利潤4.81億元,同比增141.16%,基本每股收益6.15元。
對於前三季度的營收增長,公告稱主要是公司銷售規模增長所致,新增了口罩等抗疫產品收入。公告也提出,預計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的累計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發生重大增長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不過,亮眼的業績似乎並未給豪悅護理帶來更好預期,三季度業績發布後首日10月27日,股票出現大幅低開,開盤即下跌,開盤價186.14元,當天最高跌幅近10%,收盤價180.99元,總市值193.1億元,與10月26日209億元的總市值相比,一天內蒸發超15億元。10月28日,豪悅護理開盤後繼續下跌,跌幅最高達2.32%。截至收盤,報價每股180.3元,跌幅0.38%。
今年9月11日,豪悅護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2667萬股,募集資金總額為16.6億元。IPO發行價62.26元,上市後衝高到217元的高位。
公開資料顯示,豪悅護理是國內個人衛生護理用品領域的製造商,產品涵蓋嬰兒紙尿褲、成人紙尿褲、經期褲、衛生巾、溼巾等。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李志彪家族,即李志彪、朱威莉和李詩源,其中李志彪和朱威莉為配偶關係,李詩源為李志彪和朱威莉的女兒。李志彪、朱威莉和李詩源分別直接持有豪悅股份44.65%、28.46%和7.86%的股份。
客戶集中度高存隱患
對於豪悅護理的市場表現,有分析認為是主力業績不被認可。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豪悅護理近幾年發展勢頭較迅猛。其發布的招股書顯示,豪悅護理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7.6億元、14.5億元、19.5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701萬元、1.85億元、3.15億元。
招股書中同時提到,業績的爆發式增長主要得益於微商、電商等新零售業務的迅猛發展。2017年至2019年,微商母嬰零售品牌凱爾得樂銷售收入分別為2.67億元、4.8億元和4.23億元,佔公司銷售收入比例分別為35.06%、33.29%和21.64%,是豪悅護理的第一大客戶。而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為3.46億元、7.49億元和10.9億元,佔公司銷售收入比例分別為45.49%、51.66%和55.92%,公司收入佔比趨向集中。此外,豪悅護理也面臨毛利率增長緩慢等情況。
過於依賴大客戶或是發展的阻礙。就在豪悅護理上市前夕,凱兒得樂涉及兩起行政非訴案件,分別被湖南南縣、湖北沙洋縣兩地監管市場向當地法院申請財產保全。其中,南縣人民法院出具判決結果顯示,法院已依法凍結凱兒得樂的銀行帳戶。有知情人士透露「此事是因凱兒得樂涉嫌傳銷」。另據天眼查顯示,今年9月27日,因網絡購物合同糾紛,凱兒得樂再度成為被告。
事實上,凱兒得樂層級代理模式以及產品質量接連被網友吐槽,不斷有代理商投訴其退貨難、嬰兒紙尿褲中有異物。新京報記者從黑貓投訴上查詢發現,從2019年5月29日至今共26條投訴信息。同時在聚投訴的平臺上,有4條關於凱兒得樂的投訴,包括亂扣代理保證金、退貨難、霸王條款、質量問題等。
對於客戶集中度高,與大客戶深度捆綁存在的問題,豪悅護理也有所提及。招股書稱,如果凱兒得樂、BEABA、BabyCare等國內品牌在市場競爭、產品創新、銷售模式、產品質量等方面出現問題或者不足導致銷量下滑,公司可能出現國內品牌客戶收入下降,從而影響公司整體業績的風險。
外部競爭加劇產能或難消化
當前母嬰市場競爭正在加劇。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中國新生兒數量已連續3年出現下滑。與此同時,衛生護理用品市場中除了國際巨頭,國內企業也不斷湧現。比如,近日杭州可靠護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更新了招股書,擬於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計劃募集資金7.88億元。據悉,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為嬰兒護理用品和成人失禁用品,合計佔到公司營收的90%以上。
有報導粗略計算,目前紙尿褲市場的品牌已超2200個,新品牌每年還在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到母嬰用品尤其是紙尿褲的生產中,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引發擔憂。與此同時,無論是豪悅護理還是可靠護理,上市募資都將用於擴大紙尿褲等嬰幼兒用品的產能。其中豪悅護理IPO募資超15億元,主要用於「新增年產6億片吸收性衛生用品智能製造技改項目」和「年產12億片吸收性衛生用品智能製造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可靠護理本次募資5.7億元將建設智能工廠,主要用於新建嬰兒紙尿褲等。
一位不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新增生產線有助於突破產能瓶頸,但在行業整體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以往靠低價切入市場的品牌將會面臨淘汰,紙尿褲的消費升級成為必然趨勢,中高端市場將會是嬰幼兒紙尿褲未來的發展主流,「衛生護理用品企業不僅需要多品牌、多價位戰略布局,更需要不斷提升核心研發技術,以更高的產品質量取勝。」
新京報記者 秦勝南
編輯 王琳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