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吳崇遠 通訊員 趙宜飛
民國時期杭州至義烏的火車時刻表、已經消失的「火車郵局」郵戳、20多年前的老舊火車票,還有各種主題風格的站臺票……
一件件珍貴而又奇特的老鐵路藏品,讓人仿佛回到了曾經的那個年代。
昨天(11月28日),由杭州鐵路文化體育館主辦,中國收藏家協會鐵路文化收藏委員會、中國鐵路集郵協會協辦的浙江鐵路職工集郵收藏展暨中國鐵路集郵·收藏華東交流活動中心揭牌儀式在餘杭區臨平餘杭窯博物館(籌)舉行。來自杭州、上海、徐州、金華等地區數十位鐵路集郵收藏愛好者帶來了數千件藏品交流,共敘情誼。
在本次集郵收藏展現場,集中展出了一批華東地區鐵路集郵收藏愛好者選送的精品,種類涵蓋了當前鐵路收藏界的各種藏品類別,包括不同年代的鐵路工具、徽章、票券、模型等實物,以及各個時期鐵路發行的紀念封、紀念明信片、火車郵局通郵函件等郵品。
69歲的俞錦炎是一名集郵愛好者,他拿出了非常珍貴的「火車郵局」實寄郵品展示給大家。「以前快遞不發達,不少郵政包裹是通過鐵路運輸,有時候一些火車的最後一節或者第一節車會掛上『郵政車』,這節車廂是專門運輸郵包的,配有押運員,它們和其他郵局一樣,擁有特殊的郵戳,集齊這種郵戳,是很幸運的事。」俞師傅告訴記者,以前,杭州至北京、烏魯木齊、上海,以及上海經由杭州至昆明、懷化、長春至寧波的列車上都設置了類似的「火車郵局」。只是隨著近年來快遞不斷發展,火車郵局已經逐漸減少。「現在也只有溫州、福州、昆明等少數方向有『火車郵局』的專屬郵戳了。」
來自上海的收藏愛好者王兆昌曾經在上海鐵道博物館工作,家中收藏的老火車票數以萬計。這一次,他帶來了自己收藏的一套老車票。「以前,我們國家的火車票可不像現在這樣,是藍色的磁質票,最初是一種長方形的硬板票,到了九十年代,電子計算機開始應用,火車票也經歷了幾代變遷。」
王師傅拿出了幾張看起來像「汽車票」的舊式火車票。「這是第二版機打火車票,那個時候還沒有網際網路購票,大家都要去窗口排隊,尤其是春運時候,通宵也是家常便飯,現在鐵路都實行電子化客票,刷身份證或者手機掃碼就能坐車,變化太大了。」
收藏愛好者孫智偉帶來的一套站臺票也讓觀眾稱奇。畢竟,很多人距離上一次看到它,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兒了。「站臺票的歷史悠久,我國從1910年就開始使用站臺票,到2013年後逐步停用,一個多世紀以來,它為老弱病殘孕幼等特殊旅客進出車站提供了不少幫助。」
本次收藏展中,還帶有不少「杭州元素」。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滬杭鐵路複線通車,到錢江二橋開工、通車,再到94年杭京32次列車開行,99年杭州鐵路新客站竣工落成,以及近年來滬杭、寧杭、杭黃、杭州東站、杭州南站建成通車,都有相應的一些紀念封、紀念幣展出。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