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即將進入流感流行季
專家建議:市民接種疫苗不要晚於10月底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嚴重危害人群健康。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後出現嚴重疾病和死亡的風險較高。甘肅省疾控中心流感監測結果顯示,我省流感病毒一般於每年11月開始活動,12月至次年1月達到高峰,3月份消退。
省疾控中心提醒,公眾應正確認識流感流行。在北方省份,每年都會發生一次流感的季節性流行。在流感高發季節,雖然感染流感的人數多,但大多數患者表現為單純型流感,如無併發症常呈自限性過程,多於發病3至4天後體溫逐漸消退,全身症狀好轉。輕症流感與普通感冒相似,2至3天可恢復。老年人、幼兒、孕婦以及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感染流感後症狀會相對較重,也可能使原有基礎性疾病的病情加重。
據悉,流感的傳染源是患者和隱性感染者,主要通過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呼吸道飛沫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也可通過接觸表面沾有病毒的物品後再接觸口鼻而感染,潛伏期通常為1至3天。
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疊加風險,部分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站點出現流感疫苗「一苗難求」的情況。
疫苗注射後形成刺激機體免疫系統需要一定的時間,建議市民接種流感疫苗的時間不要晚於10月底。流感疫苗優先接種人群為嬰幼兒、兒童、60歲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醫務人員和軍人。如果有接種需求,居民可登錄「甘肅省預防接種服務平臺網站」或「健康甘肅APP」中的「預防接種」欄目,查詢接種單位聯繫人和聯繫電話,進行電話或網絡預約。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潛伏期較短,全年均可發病,但暴發及流行具有一定的季節性。臨床起病急,症狀包括發熱或寒戰、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肌痛或全身痛、頭痛、乏力等,部分患者可出現嘔吐或腹瀉。流感可引起各年齡組人群發病,其中兒童的感染率最高,但老年人、嬰幼兒及慢性病患者等人群中流感併發症的發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
流行特徵
流感在流行病學上最顯著的特點為:突然暴發,迅速擴散,從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流感具有一定的季節性(我國北方地區流行高峰一般發生在冬春季,而南方地區全年流行,高峰多發生在夏季和冬季),一般流行3至4周後會自然停止,發病率高但病死率低。
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現,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暴發或季節性流行,不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現,主要侵襲嬰幼兒,一般不引起流行。
流感的季節性流行是指流感在特定季節呈現發病率增高的現象,而流感的大流行則是流感發病率顯著超過歷年水平,且蔓延迅速、涉及地區廣,能在短期內跨越省界和國界,甚至跨越洲界形成世界性大流行。
潛伏期
流感的潛伏期一般為1至7天,多數為2至4天。
傳染源
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傳染源,從潛伏期末到發病的急性期都有傳染性。
傳播途徑
流感主要通過打噴嚏和咳嗽等飛沫傳播,也可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接觸被病毒汙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病毒常常發生變異,例如甲型流感病毒在人群免疫壓力下,每隔2至3年就會有流行病學上重要的抗原變異株出現,感染率最高的通常是青少年。
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人群出現流感樣症狀後,特定人群較易發展為重症病例,應給予高度重視,儘早進行流感病毒相關檢測及其他必要檢查。
1.妊娠期婦女。
2.伴有以下疾病或狀況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高血壓除外)、腎病、肝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及神經肌肉疾病、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應用免疫抑制劑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及集體生活於養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療養機構的被看護人員、19歲以下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3.肥胖者(體重指數BMI>30)。
4.年齡<5歲的兒童(年齡<2歲更易發生嚴重併發症)。
5.年齡≥65歲的老年人。
臨床表現
流感症狀及體徵:
1.通常表現為急起高熱(腋下體溫≥38℃)、畏寒、頭痛、頭暈、渾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狀及咽痛、乾咳等呼吸道症狀,但卡他性症狀常不明顯。
2.少數病例有食慾減退,伴有腹痛、腹脹、嘔吐和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3.少數病例也可並發鼻竇炎、中耳炎、喉炎、支氣管炎、肺炎等,甚至會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4.在兩歲以下的幼兒,或原有慢性基礎疾病者,兩肺可有呼吸音減低、溼囉音或哮鳴音,但無肺實質體徵。
5.重症患者胸部X線檢查可顯示單側或雙側肺實質性病變,少數可伴有胸腔積液等。
併發症
1.肺炎是流感最常見的併發症,包括原發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繼發性細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
2.神經系統損傷 包括腦炎、腦膜炎、急性壞死性腦病、脊髓炎、格林巴利症候群等。
3.心臟損傷 不常見,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
4.肌炎和橫紋肌溶解。
5.膿毒性休克。
治療原則
(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評估確定治療場所。
1.住院治療標準(滿足下列標準1條或1條以上):
(1)妊娠中晚期婦女。
(2)基礎疾病明顯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3)符合重症流感診斷標準。
(4)伴有器官功能障礙。
2.非住院患者居家隔離,保持房間通風。充分休息,多飲水,飲食應當易於消化和富有營養。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尤其是老年和兒童患者。
(二)在發病36小時或48小時內儘早開始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如奧司他韋(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韋(Zanamivir)治療能有效緩解流感患者的症狀,縮短病程和住院時間,減少併發症,節省醫療費用,並有可能降低某些人群的病死率,特別是在發病48小時內早期使用。
(三)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
(四)合理使用對症治療藥物。
預防控制
流感在人與人間傳播能力很強,與有限的有效治療措施相比積極防控更為重要。
(一)流感監測
我國建立了完善的流感監測系統,通過哨點醫院和網絡實驗室長期、系統、連續的流行病學和病原學監測,可分析和判斷流感活動狀況和流行趨勢,及時發現流感病毒變異,開展早期預警,並為全球及我國流感流行株的預測以及流感疫苗株的推薦提供可靠依據。
(二)疫苗接種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推薦以下人群為優先接種對象:
①6至23月齡的嬰幼兒。
②2至5歲兒童。
③60歲及以上老年人。
④特定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單純高血壓除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肌肉功能障礙、代謝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⑤醫務人員。
⑥6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
⑦孕婦或準備在流感季節懷孕的女性。
據甘肅省疾控中心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