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90大壽宴會上,清華送的「黃金屋」慘被嫌棄,又重新補送

2020-12-17 青琯評史人

中國自古以來,就被稱作"禮儀之邦。"所以"送禮"在中國,是一種文化。在這種文化裡,"禮"通常不是指金錢,更多的是一份情意。俗話說"禮輕情意重"便是如此。

古時人們在提親時會攜大雁以示忠貞。在別人結婚時,也會隨禮,這種禮儀基於親緣與地緣。甚至極少使用貨幣,幾乎沒有物化的痕跡。

中國普世的"送禮文化"

如今交通便利,人們的地緣關係減弱,在缺少親緣關係的前提下,只能通過送高價的東西,維持鞏固合作關係。商品經濟高速發展,我們可以用錢買到很多東西,錢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人們礙於面子,讓送禮開始變得物化。

而現在送禮,也不是說僅僅一個貴重就能送到受禮人的心坎上。送禮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尊重受禮人的習俗,包括人格。這與我國的傳統文化有些許關係,比如送鐘錶之類,有"送終"的含義在,梨子不能分開吃,有"分離"之意。所以說,送禮,是一件很講究的事情。

給學者和長輩送壽禮,大多人會選擇象徵延年益壽的壽桃,或者是雅致的筆墨紙硯之類,在這些閱盡千帆的長輩眼裡,更看重的是一份心意。而在我國物理學家楊振寧的90歲壽宴上,他卻當即表示清華大學送的禮物,讓他很不高興。清華大學作為我國最頂尖的學府之一,究竟送了什麼?為何讓楊振寧老先生如此不滿?

物理大能楊振寧

楊振寧老先生我們不陌生,他和李政道兩人的合作故事,我們更是從小聽到大。這位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出生在1922年的安徽合肥。他天資聰慧,自4歲識字開始,一年便掌握了3000多個漢字。楊振寧讀小學三年級時,他的父親任教清華,他因此就讀於清華教員子弟小學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1938年以高二學生的身份報考西南聯大化學系,被成功錄取。是金子總會發光,他在物理上的天賦被老師注意到了,在老師和興趣的引導下,楊振寧轉到到物理學專業跟隨吳大猷教授學習。

在物理行業裡,楊振寧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天賦,他當時的一些理論,已經初見大師的端倪。他在1945年出國留學於芝加哥大學,畢業後開始與李政道合作。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他們被提名諾貝爾物理學獎。

要知道,諾貝爾獎種類繁多,但物理學獎的含金量不容置疑。甚至可以說,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物理界的地位,是不容小覷的。在國內為此歡呼雀躍的時候,得到這項榮譽的楊振寧,卻選擇了留在美國。這讓很多人不理解,甚至給他打上了"不愛國"的標籤。

其實楊振寧的選擇在如今看來。可以理解。楊振寧是一個理論型學者,他歸國對於祖國的建設意義並不大。加上那時美國,對於得到博士學位的人才,管控得十分嚴格。楊振寧留美繼續研究物理,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楊振寧在1999年退休,退休後的他,把自己1944年之後的所有論文包括手稿,都捐獻給了香港中文大學,包括那枚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章。這些資料,對我國的物理行業的影響不難想像,是巨大的。

楊振寧一直在為回國努力,終於在2003年,他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祖國,執教清華。在清華的楊振寧像一根蠟燭,用燭光照亮著祖國物理行業未來的花朵。

以他的水平,帶博士生碩士生,都是綽綽有餘的。他卻對自己教授本科生毫無怨言。每次上課前,他都會花兩小時備課,在同學們問到在他看來很幼稚的問題時,他也沒有絲毫不耐煩。他說,本科生對於物理的學習是在打基礎,基礎不牢房屋自然不穩健。他們這樣愛學,他的高興是心裡發出的。他為他們高興,更為祖國未來物理的事業高興。

不被眾人接受的"愛情年齡差"

有人會槓,楊振寧回國之後,迎娶23歲的嬌妻翁帆,是為老不尊。而人們之所以稱讚愛情,不正是因為它不分國界,不分性別嗎?為何偏偏拘泥於年齡?

翁帆和楊振寧的愛情在如今我們看來,是荒誕的。但是子非魚,焉知魚樂?世界這麼大,老夫少妻比比皆是。楊振寧的成就,決定了他會活在大眾的視野下,因此成為我們攻擊的對象。對於愛情,我們要有起碼的尊重。

楊振寧為我國如今的物理事業貢獻良多,是清華出了名的良師益友。在我國物理實驗室的成立當年,他也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議。在這樣的情況下,楊振寧與清華的關係是很親密的,他又為何在生日宴上表示不滿?

戳人心肺的禮物"金屋"

在楊振寧90大壽的宴會上,他收到了來自清華大學的生日禮物。看到禮物的一瞬間,楊振寧臉色變了,清華送上了一座純金打造的房子。雖然清華解釋到這個金房子是寓意"書中自有黃金屋,"但這樣直白的禮物,還是讓人心生膈應。

加上金屋自古就有"金屋藏嬌"之意,楊振寧與翁帆的愛情在彼此眼裡是真愛無疑,但聽多了流言蜚語的他的心,早已被折磨得千瘡百孔,十分敏感。加上學者文人最重氣節。給學者長輩送禮,送黃白之物,明顯不是明智之舉。這明晃晃的金銀,像是在打他們的臉。

楊振寧一生沉迷於物理事業,他的一生講學無數,也算周遊列國。他閱盡了人生百態,是絕對不缺錢的。他正是了解清華,和清華感情甚篤,才震驚於清華大學不妥的行為。

清華自知不妥,很快補送了禮物。那是一塊黑水晶,上面鐫刻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楊振寧在收下這塊黑水晶的同時,出於禮貌,並未退回第一個禮物,反而和其他禮物一樣,放在了陳列櫃裡。

楊振寧如今依舊在祖國的物理事業,發光發熱。在清華裡,依舊能看到他給學子們上課的身影。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物理,落葉歸根,他終究還是回來了。

清華給了他很高的禮遇,讓老先生能在清華任教的自己的過得舒坦幸福,卻不想一件禮物引起了老先生的不滿,破壞了兩者的關係。

這也警醒著我們,送禮如果過於物化,反而失去了送禮的本真。收到禮物本是件開心的事,如果禮物沒有送到心上,就不是結下善緣,反而是結仇了。

中國的送禮文化,博大精深。無論是結婚、喬遷禮還是壽禮都有各自的講究。他們不一定要貴重,但作為一份祝福,祝福的意願包括好兆頭是至關重要的。中國送禮講究彩頭,講究討個吉利,這是我們要尊重的傳統。時代無論怎麼變幻,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傳統的文化卻是根深蒂固,值得我們去了解學習的。

相關焦點

  • 楊振寧90生日,清華送的禮物遭他嫌棄,直言:這不符合我工作特點
    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之後,一方面受到新中國拋來的橄欖枝,希望他幫百廢待興的新中國重新振作起來,另一方面他受到了老蔣的威逼利誘。 楊振寧說起來還是清華大學的員工,2012年他過90大壽,清華送了他一件金光璀璨的禮物,清華或許是出於「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本意,送了楊振寧一個黃金屋,可沒想到的是楊振寧並不喜歡這個黃金屋
  • 楊振寧90大壽,清華送的禮物遭他嫌棄,最高學府竟不懂人情世故
    我會說,我這一生最重要的貢獻,是改變了中國人自覺不如人的心理作用」,楊振寧對媒體的回答讓很多人對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在2012年的時候,楊振寧迎來了自己的九十大壽,這個年紀在中國也被稱之為「鮐背之年。」按照傳統都要為他們送上壽禮,而且這個壽禮的講究還是非常多的。
  • 楊振寧過90大壽,清華送了一件禮物他卻不高興,第二件欣然接受
    所以送禮物就成了非常講究的事情,但是沒有讓人想到的是,清華最高學府送給楊振寧先生的禮物竟然是一個如此低俗之物,讓人捉摸不透清華究竟是怎麼想的。02一、世界級科學家楊振寧先生楊振寧先生被國人關注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有多高的成就,而在於兩點,一點是楊振寧先生的私人生活,也就是和翁帆的忘年之戀。另一點則是他和錢學森先生的對比。國人對待一個如此優秀的科學家,不應該持有如此大的偏見。
  • 楊振寧教授:我90歲生日時,清華送了一件禮物,但我不太喜歡
    為我國物理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教授楊振寧就是享受工作的代表之一,90高齡的楊教授目前依然在兢兢業業的為我國物理事業做出貢獻,耄耋之年的他不僅在科研上繼續發光發熱。 這個月的30號,楊老即將迎來自己90歲的生日,對他自己來說,這可能只是一次普通的生辰,可對於清華大學來說,這是楊振寧教授第一次在清華過生日。 為了感謝勤奮育人的楊教授,清華大學煞費苦心地為楊振寧送上了一份禮物。同年6月30日,楊振寧在妻子翁帆的陪伴下開心快樂的度過了自己九十歲的生日。當時的他面對前來祝賀的研究院師生,不禁感慨萬千。
  • 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啥意思?古人送禮經驗
    而提起隨禮,很多人會想起這句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在過去,人們在做事之前都圖個吉利,並且在這種觀念的驅動下,產生了專門的、成體系的忌諱規矩:比如春節期間,忌諱說類似「死」這種不吉利的話。這種文化在隨禮方面也有一定的體現。本文所說的俗語,其實就是這種文化的一種歸納和體現。
  • 俗語:「壽宴不送煙,喪事不後補」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俗語「壽宴不送煙,喪事不後補」啥意思?有什麼講究?這句話的字面意思非常好理解,說的就是參加壽宴的時候,不要用煙作為禮物,如果沒來得及參加喪事的話,喪事辦完了就不要再去了。關於隨禮有這麼多講究,你都了解了嗎?
  • 楊振寧在香港過90大壽 翁帆:Darling你快樂嗎
    中大設壽宴,楊振寧教授高興地與妻子翁帆一起切生日蛋糕。而楊教授跟香港中文大學的淵源則始於一九六四年應中文大學邀請來港演說,那時候的觀眾都為楊教授的演說著迷,並送上如雷的掌聲。至今四十八年過去了,但中大人給楊教授的掌聲卻從未中斷過。楊教授在一九八六年起出任中大博文講座教授,為莘莘學子講學,傳承知識,貢獻良多,並於一九九七年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
  • 農村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在這些農村老話中,其中便有「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這句話,從字面意思上看意思是,別人結婚辦喜事不能送傘,辦老人壽宴不能送煙,辦喪事時間一旦確定,你即便是錯過了也不能後補,為何會有這麼一說呢?下面的文章,聽阿坤給您逐個分析一番。
  • 大冷天給男朋友送奶茶被嫌棄:不平等的愛情,不要也罷
    文/樸依依首發/女刊天下(NvKanTianXia)PART 01如果你大冷天給男朋友送奶茶被嫌棄,你會怎麼做?是扭頭就走還是糾纏不休?近日,一則「給對象送奶茶被嫌棄」的新聞上了微博熱搜,事情是這樣的:大冷天女孩給男朋友送奶茶,在他宿舍樓下等了半小時都不見人,一問才知道在打遊戲,還讓女孩把奶茶扔了,不要惹他發脾氣。更過分的是,男孩還說原本就沒讓女孩送,並且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 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我國最初結婚的時候親朋好友是要送很多禮品的,結婚除了新人家庭成員,朋友親戚所處不同的角色所送的禮品是不一樣的,最初結婚我國所送的禮品最常見的莫過於暖壺了還有就是布匹綢緞等其他物品。隨著社會的不斷在發展,已經演變到現在只是送紅包。一般在農村結婚的場面規模是根據每個家庭的條件來決定的,但是因為是喜事都會儘量把場面辦得越大越好,這在人們看來是非常有臉面的一件事。
  • 安徽大學紐約石溪學院揭牌 楊振寧送上祝福
    安徽大學紐約石溪學院揭牌 楊振寧送上祝福安徽大學紐約石溪學院揭牌儀式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9月16日,在安徽大學92歲生日之際,安徽大學紐約石溪學院揭牌儀式暨2020級本科生開學典禮在龍河校區田家炳體育館舉行。
  • 王嘉興:見楊振寧一面不難—新聞—科學網
    我能有這個機會,大概是因為一個久遠的承諾:高三那年,我糾結該去清華還是北大,清華招生辦給的理由之一就是,來清華可以見到楊振寧。 那並非我想像中的「與大師面對面」,而是院士致辭加領導總結的「官方標配」。唯一印象深刻的是提問環節,學生要走到楊先生身邊彎腰,湊在他的耳邊講話,他才能聽清。也許是因為太多人誇讚楊先生身體硬朗,精神矍鑠,目睹此景我反而有些驚訝。
  • 楊振寧和熊秉明是好友,熊秉明去世,有一件事變成兩個人的遺憾
    如果問楊振寧在學術上最好的夥伴是誰?那可能是李政道了,畢竟兩人合作取得了「諾貝爾獎」。可是,要說起楊振寧最好的朋友,那麼熊秉明的名字是繞不過去的。當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時,熊秉明第一個發來激動的賀電,這也可以彰顯兩人多年的友誼從未褪色。
  • 奶奶80大壽,女友送金項鍊和大蛋糕,壽宴結束,媽讓我趕緊分手
    我叫劉漢,說起來和女友認識的過程也挺奇葩的,我和女朋友是在公交車上認識的,大二那次我上公交車,正好沒有帶錢,女朋友在我後面,她給了我一枚硬幣,後來我給她要了微信號,我們擦出了愛情的火花。後來她來見我家長,奶奶80大壽,她正好趕上,女友來的時候,拿了好多東西,在飯桌上,女友送金項鍊和大蛋糕,我們家都很高興,都誇我找了個好女朋友,後來到一半的時候,女友去了衛生間,媽媽也正好去了衛生間,待了一段時間,她們倆都回來了,媽媽神情凝重,我很疑惑,後來,壽宴結束,媽讓我趕緊分手,我問媽為什麼,她說她跟我女朋友聊了聊。
  • 楊振寧推薦清華去麻省理工學院學習,他在24歲時獲得了博士學位
    在中國中有很多少年英雄,其中一個非常幸運地遇到了自己的伯樂,他受到了楊振寧的賞識,在楊振寧的推薦下,他去了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他是一個罕見的年輕天才,在物理方面有著獨特的天賦和一顆愛國的心。這個年輕的天才是李真。
  • 98歲楊振寧現身清華校園:楊振寧是在世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嗎?
    98歲楊振寧獨自一人現身清華校園,拄拐行走,夫人翁帆沒有隨行,引發網友聯想!在清華園,楊振寧拄著拐杖與身旁的好友閒聊,有說有笑,氛圍和諧!但細心的網友發現,楊振寧妻子罕見地沒有出現在身旁,以往楊振寧每出席活動,翁帆都會在一旁攙扶!網友表示,楊振寧如此長壽是因為翁帆十幾年來的默默付出,並力挺翁帆道:這是他妻子的功勞!楊振寧與翁帆2004年結婚,這段相差54歲的忘年交,當時讓很多網友感到震驚!
  • 心動的信號:男1又送口紅,姚沐希兩眼放光,男2送驅蚊片被嫌棄
    最近陳延迪變得十分主動,動不動就約姚沐希出去散步,趁著單獨相處的機會,陳延迪又送了一根口紅給姚沐希。姚沐希今年才22歲,在這個年齡段中,女孩子們都非常喜歡口紅,不管顏色好不好看,只要是個像樣的禮物都會很開心。像姚沐希這種平時很愛打扮又喜歡浪漫的女孩子,看到陳延迪送的口紅,開心的像個小孩一樣。
  • 楊振寧出席清華大學圖書館百歲紀念
    楊振寧出席清華大學圖書館百歲紀念   中新網北京90歲的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出席,對圖書館未來發展寄予期望。  作為清華大學圖書館最早的見證人之一,楊振寧還記得自己7歲住進清華園見到老清華圖書館的情形。「1929年我隨父母住進清華園,那時每次有外地朋友來都要去圖書館看,軟地板、玻璃地板,是全中國最講究的圖書館。」  2003年底楊振寧回北京定居。
  • 鄧超送兒女去上學,望校車擦眼淚顯不舍,孫儷翻白眼對其盡顯嫌棄
    鄧超送兒女去上學,望校車擦眼淚顯不舍,孫儷翻白眼對其盡顯嫌棄鄧超送兒女去上學,望校車擦眼淚顯不舍,孫儷翻白眼對其盡顯嫌棄隨後還感嘆幾年前孩子第一次邁進學校的時候的場景還歷歷在目早在孩子剛邁進校門的時候鄧超就在幼兒園遠遠的望著孩子的背影,當時的孫儷還調侃說道:覺得有必要重新送爸爸回幼兒園學習一下,怎樣克服分離焦慮症。
  • 楊振寧連發三問 清華物理系老朋友三問讓大家汗顏
    楊振寧連發三問:培養一流科學家到底重要不重要原標題:清華基科班20年慶典 96歲楊振寧連發三問新京報訊 (記者王俊)昨日,清華大學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學堂班10年慶典活動暨拔尖人才培養論壇」舉行,96歲的楊振寧作為清華物理系的「老朋友」,對「培養一流的科學家不太成功」提出三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