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觀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蘭亭集序》
「假如今天有人問我,你覺得你這一生最重要的貢獻是什麼?我會說,我這一生最重要的貢獻,是改變了中國人自覺不如人的心理作用」,楊振寧對媒體的回答讓很多人對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2012年的時候,楊振寧迎來了自己的九十大壽,這個年紀在中國也被稱之為「鮐背之年。」按照傳統都要為他們送上壽禮,而且這個壽禮的講究還是非常多的。既體現出祈祝老人長壽之意,同時還要有吉祥喜慶的氣氛,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意義。
作為最高學府,同時也為了表示楊振寧先生對整個學府的貢獻,清華大學打了一座「金房子」送給他。但楊振寧在看到這件禮物之後,表示很不高興。後來清華又找人打造了一件黑水晶工藝品,上面刻了兩行杜甫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送去。在接下來的生日會上送給了他,楊振寧非常高興地收了下來。
當然對於另一件「金房子」,楊振寧也沒有做退還。當然這樣的行為是出於對傳統禮數的尊重,即便自己出國很多年,但骨子裡的東西是變不了的。另一個角度也值得我們分析,為何清華會決定送一座「金房子」,腦子怎麼想的?
其實我最早在看這條信息的時候,標題是這樣寫的:楊老過生日,清華大學送了禮物,可是他卻不高興地說:不喜歡這個禮物,不符合我工作特點。我說這楊老多少有點不講究,中國歷來都講究禮節。即便自己不滿意,這也是別人饋贈的東西,又怎麼可以直接說出來呢?
但我們細細看一下清華送的禮物:金房子模型,如果說送房子就是那麼一回事了,送個金的還是模型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吧?很多人對楊老這個人本身就有爭議:他不愛國;他現在回國就是為了養老圈錢。這好不容易研究出點東西,擺脫點輿論,你就送這禮物,而且我本身也不缺錢,另外我對自己的名聲也很在乎,你這是埋汰誰呢?
說到這裡我想給大家做一個解釋,有人說楊老不愛國,那我們是否真的了解他?她的妻子是著名將領杜聿明的長女,當時自己獲得了諾貝爾獎,對岸那邊是要拉攏他的。嶽母和其他親屬都在對岸,這樣特殊的關係是你你怎麼處理?而楊老的心是在祖國之下,為了面子上不是很難看,楊老也決定留在了美國。
上世紀末開始,楊老八次寫信給自己的祖國,請求中國快速展開雷射技術的研究工作。在提升自己的同時,還在不斷關注祖國的發展,唯恐自己的祖國落後給別人。這樣的楊老誰不愛戴?誰不尊敬?誰又去說那些怨言?
在二十世紀初,自己的原配夫人去世之後,楊老才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隨後努力推動北大、清華的高級研究所創立,並邀請自己的朋友和知名科學家回國效力,這是不愛國嗎?
繼續回到楊老的九十大壽,當時在這個與他的事業息息相關的地方,與家人一起回顧的"大家庭"成長的歷程。作為「家人代表」送上這樣一份禮物,而且從古代發展到今天,黃金一直是別有用心的人才送的,這挑選禮物的人是有什麼樣的想法?好在後面及時做了改正,重新做了一個黑水晶送給楊老。
楊老也出於對傳統禮儀的尊重,收下了第二件禮物的同時,也考慮到了送禮人的感受,並未拒收第一種。反倒是將它和那尊黑水晶一起放在陳列櫃裡,頗為對方留了顏面。
整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送禮物的同時要考慮兩點:投其所好;身份。清華大學可算得上是我國當今最高的學府了,這怎麼還會栽到這樣的人情世故上,實在令人不解。
參考文獻:
《蘭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