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高等教育制度自信 提升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

2020-12-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鍾登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未來發展新藍圖。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應從以下兩方面著力。

  一、深刻認識發展成就,進一步堅定高等教育制度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先後到十多所高校視察指導,推動高等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

  1. 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辦學規模、培養質量、服務能力實現了歷史性提升。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6%,在校大學生超過4 000萬,實現了大眾化向普及化階段的跨越。我國短時間內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被評價為「高等教育發展奇蹟」,有力支撐了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同時也滿足了更多孩子上大學的願望,越來越多的孩子通過教育改變了命運,教育的人民立場更加突出。

  2. 高等教育服務國家的能力和水平顯著增強。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帶動高等教育提升質量和對接服務重大需求。高校學科專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新設置了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一批急需緊缺專業。高校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不斷規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不斷完善,緊盯「卡脖子」領域,布局建設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臺和前沿科學中心,開展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試點,把高校的科技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優勢。如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有117個國家和地區、4186所學校的631萬名大學生報名參賽。經統計,前5屆大賽參賽項目,累計創辦企業超過7萬個,創造就業崗位超過60萬個。創新驅動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成效非常突出。

  3. 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不斷提升。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持和完善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嚴格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高校黨的全面領導得到有效加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高校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工作,主動應對危機,廣泛開展在線教學,集中力量開展應急科研攻關,在檢測試劑、疫苗研發、藥物攻關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有序推進復學複課,守住了校園一方淨土,保持了高校的穩定,經受住了疫情大考,做出了重要貢獻,充分反映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新中國成立70餘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高等教育發展成就,進一步凸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須堅持紮根中國、融通中外,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制度自信。

  二、聚焦教育強國建設,提升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

  高校是基礎研究主力軍、原始創新主戰場、人才培養主陣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必須以強烈的使命感和改革開放精神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方向。高等教育要把握好6個關鍵點。

  一要明確方位、錨定目標。如何實現高質量的普及化,如何確保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要明確可衡量的指標和要求,倒排工期,如期完成。二要體現改革創新根本動力。緊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三要堅持問題導向。認真研究在新的歷史徵程中,特別是在「十四五」時期,教育系統應該從內涵、外延、工作措施等方方面面,全面系統深入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四要堅持目標導向。深刻理解人力資源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依託,優化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教育結構、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五要堅持系統觀念。強化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更大程度集聚支持高等教育發展的資源,更大程度營造有利於高等教育發展的社會環境。六要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堅持黨對高等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以高治理效能支撐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中國政府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各國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為推動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原文刊載於《中國高教研究》2020年第12期第5-6頁)

相關焦點

  • 提升幹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素質能力
    我們要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批示精神結合起來,突出加強黨員幹部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素質能力,為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鳳臺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一、加強政治錘鍊,提升政治素質  政治錘鍊是黨員幹部提高能力的基礎和前提。首先要堅持用新思想武裝頭腦。
  • 順應變化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堅定方向開啟中國改革新徵程
    原標題:社論丨順應變化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堅定方向開啟中國改革新徵程   日前,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以《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工程,教育必須全面發揮好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率先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三是在教育功能上發揮好服務、支撐和引領作用。「小邏輯」服從「大邏輯」,教育自身發展要服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要把教育作為新發展格局中的優先要素和內生變量,放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謀劃,放到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中思考。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工程,教育必須全面發揮好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率先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三是在教育功能上發揮好服務、支撐和引領作用。「小邏輯」服從「大邏輯」,教育自身發展要服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 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
    原標題: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 劉家義: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勇於實踐積極作為
    原標題: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勇於實踐積極作為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髮展規律、敏銳洞察歷史大勢、主動順應時代潮流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李鴻忠: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搶抓機遇推進構建新發展格局
    9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集體學習,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部署,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信心決心,全面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 以延安精神厚植高等教育自信
    高舉旗幟,在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中厚植自信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靈魂,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根本自信。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要把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自覺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繫在一起,切實做到「四個服務」。
  • 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中國教育新聞網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工程,教育必須全面發揮好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率先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三是在教育功能上發揮好服務、支撐和引領作用。「小邏輯」服從「大邏輯」,教育自身發展要服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要把教育作為新發展格局中的優先要素和內生變量,放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謀劃,放到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中思考。
  • 打造國際航空貨運樞紐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仝新順    河南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實現更大作為,搞活流通優環境,挖掘潛力擴內需,擴大開放提水平,著力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
  • 2020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在鄭州開幕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 馬濤)11月21日上午,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與鄭州大學共同舉辦的2020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在鄭州開幕。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鍾登華,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省委高校工委書記江凌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副省長霍金花、省政協副主席劉炯天出席。
  • 何立峰在《黨建》雜誌刊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一、充分認識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主動作為的戰略抉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國內和國際市場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擴大內需同擴大開放並不矛盾。深刻把握這一辯證統一的關係,有利於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形成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一方面,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循環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大國經濟的優勢是內部可循環,暢通的國內大循環將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堅實基礎。強大國內市場是暢通國內循環的重要依託。
  • 詳細闡明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構想
    報告會上,雷永達圍繞新發展成就、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目標、新發展指南、新發展任務、新發展格局、新發展保障等「7個新」方面,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進行全面解讀和深入闡述。
  • 如何提升高等教育服務國家能力,發揮支撐引領作用?聽聽杜玉波代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布局結構不斷調整優化,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高等教育仍然存在著區域布局不平衡的突出矛盾,成為制約高等教育質量整體提升的最大瓶頸。具體來說,由於政策資源、財政資源、人才資源長期以來的供給不平衡,造成我國高校空間布局上的不平衡,呈現出東部資源密集、中西部稀疏的「東高西低」格局。
  •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劉俏:需提升消費能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要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範市場行為,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在一些關鍵點上發力見效,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 嚴鋼: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奮力展現新時代擔當
    12月16日下午,嵊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嚴鋼在全市科級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輪訓班上,作了「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 【中心文章】史丹: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時代背景與重點任務
    經過幾十年高速發展後,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形成了完整工業生產體系,農業生產能力和服務業發展水平快速提高,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外需雖然對中國經濟發展仍然重要,但已不是主要貢獻者。我國供給能力已基本上能夠滿足國內不斷增長的需求。
  • 劉鶴:構建新發展格局本質上是改革問題
    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了署名文章——《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文中指出,從深化改革和推動發展的關係看,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全面深化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發展問題,但本質上是改革問題。
  • 思想觀瀾|努力成為領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行家裡手
    □李鑑修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當前的重要任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專業化能力,努力成為領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行家裡手。在新時代新徵程上披荊斬棘、奮勇前進,需要廣大領導幹部不斷提高領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以過硬本領和作風來應對風險、迎接挑戰,破解難題、推動工作。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重大決策,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
  • ...堅定不移推進各項改革攻堅 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
    李成輝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強調 堅定不移推進各項改革攻堅 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 2020-10-22 01:1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