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充滿敬意的鐵馬馬
在今天的文章開始之前,先請大家一定要看完上面這段視頻。
這段視頻是川航3U8633次航班一年前的「驚魂時刻」。
2018年5月14日6點26分,由重慶飛往拉薩的四川8633航班準時起飛。機長劉傳健,已往返這條航線上百次,對航線、航標、氣流、山勢瞭然於心。
然而,當飛機升至萬米高空後,正在平穩操縱飛機的劉傳健機長,突然聽到「嘭」地一聲。
劉傳健迅速向塔臺報告:成都,成都,現在有點故障,申請下降一下高度。
塔臺(就是視頻中的ATC)回應:8633,請8400保持。
劉傳健和塔臺通話30秒後,右側的前擋風玻璃「轟」地一聲,整體爆裂。
情況危急,機長的聲音急促而冷靜:
我的風擋玻璃裂了。
塔臺瞬間意識到飛機的巨大危險,連續下了兩個指令:
四川8633,請8400保持四川8633,連續右轉飛崇州之後塔臺開始安排空中的飛機給8633讓路。
只是,此時塔臺已收不到8633的任何回音。
塔臺面對讓人不寒而慄的平靜,開始啟動應急呼叫預案:空中的飛機,幫我叫一下,四川8633我叫不動了。
所有在這片空域飛行的機長,霎時,都開始緊急呼叫:
「8633,成都呼叫,」
「四川8633,成都叫你」
但由於設備損壞再加上風噪,他們從耳機裡聽不到任何聲音,無法與地面建立正常雙向聯繫。
史詩級備降
沒有8633失聯的34分鐘後,飛機終於艱難地降落在成都機場。驚心動魄的34分鐘,成就了世界飛行史上一場史詩級的成功備降。
行駛在萬米高空,飛機突然遭遇駕駛艙擋風玻璃爆裂脫落、座艙失壓的極端罕見險情。
生死關頭,因為機長的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128條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蹟。
因為此類突發事件,在民航史上十分罕見。
在整個航空史上,類似的風擋破裂事件只發生過一次——英聯航的5390號航班。
英聯航的5390號航班 影視資料
同樣是駕駛艙玻璃破裂,當時英航5390飛行高度為5千米左右,只有本次川航8633的一半。
但由於當時駕駛員並沒有扣好安全帶,英航5390正機長直接被卷出了駕駛艙,只有腳部卡在駕駛盤上,才未被吸走。
從降落到成都機場的那一刻起,劉傳健和全體機組成員便成了傳奇。
8633遇險的環境,是9800米的高空,800公裡的時速,零下40度的溫度,而且氧氣稀薄。
如果想像不來,我給大家具象化一下:冬天,你在零下四五十度的黑龍江漠河的大街上,從保暖內衣到羽絨服裡三層外三層,騎個電動車,風像刀子一樣刮在你臉上,可能你早就凍哭十次了。
把你的感受乘個100倍,才是劉傳健當時的感受。
在事故發生後,劉傳健機長接受採訪時說,事件發生時,他忽然聽到「砰」的一聲爆裂聲,然後第一反應就是去摸,結果發現玻璃裂了,像鋼化玻璃網狀小塊的裂。
「然後我馬上就給空管報告,說飛機可能有故障要落地。」
但在他報告完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嘭」的一聲,玻璃再次發出爆裂聲,當他睜開眼發現副駕駛已經半邊身體被吸在了機艙外面,「我想伸出手抓他都抓不著。」
劉傳健回憶起當時的情形還心有餘悸,「當時缺氧、寒冷,希望飛機儘快下降到儘可能低的高度,但是如果高度過低了也會有危險,所以在操縱飛機下降速度的快與慢選擇上非常糾結。
劉傳健面臨的處境是:
他一定要下高度,否則全飛機的人會缺氧而死;他不能下得太快,否則他會撞山;副駕駛還在外面掛著,生死未卜!而留給他的反應時間,不過幾秒。另一位航空專家的話,更為形象:「整個這個過程中有36次錯誤的機會,每一個錯誤都是致命的,但他一次都沒有犯。」
劉傳健機長,在身體極度不適、環境極度惡劣、身上扛著128條人命的前提下,36個錯誤,一個都沒犯。如果這不是英雄,誰還是英雄?
所有人都是英雄
劉傳健家在農村,家庭條件並不好,高考前還去水泥廠上過幾個月的班。1991年,考入空軍第二飛行學院,早年間他是開轟炸機的。
後來,劉傳建留校,成為了空軍第二飛行學院的一名飛行教員。
從飛行學員到飛行教員,這個過程非常人所能想像。
因為進了飛行學院不代表百分百可以留下。學員被淘汰率高達70%,有時候進來二三十個人,最後留下的可能只有一兩個。
現役的很多空軍飛行員,都是劉傳健的學生。
四川航空於1988年正式開航營運,其中的飛行員有不少屬於「軍轉民」,有過硬的專業素質。劉傳健從空軍退役之後,從2006年開始,就在川航做了一名飛行員。
在空軍第二飛行學院的飛行訓練中,每一個學員都要進行特情處置訓練,其中玻璃爆裂後如何處置是必訓科目。
但是航空專家說,劉傳健處理8633前擋風玻璃爆裂的情況,與訓練時完全不同。
因為初教機的飛行速度一般為200公裡/小時,進行特情處置訓練時,時速會降至100公裡/小時左右,其實跟高速路上100多公裡,打開窗戶也沒事是一樣的道理。
當劉傳健在空中駕駛客機遇到突發情況時,除了速度至少有600-700公裡/小時之外,強大的氣壓和超低的溫度,連眼睛也是睜不開的。
航空專家說;「我們搞過飛行的人都知道,更重要的是意志,就是告訴自己,我今天,就是要把這個飛機飛下來!」
風擋破裂後,正在客艙休息的第二機長梁鵬敏銳的意識到,飛機遇到了大麻煩,他馬上進入駕駛艙。
他清楚記得,在駕駛艙風擋玻璃破碎後,機艙瞬間發生高空失壓,在時速800公裡情況下,狂風不斷,駕駛艙內裡噪音很大,他們三人聽不見彼此說話,只能用手勢交流。
另外,梁鵬回憶到,駕駛艙失壓後,劇烈的狂風還吹翻了飛行組件控制面板。
平時可以作為判斷依據的很多數據板都已遭到破壞或者變得無法確認,飛行組件控制面板被破壞,就相當於飛機從智能汽車變成了手扶拖拉機,自動駕駛已經沒有可能,必須依靠手動來完成。
凍僵的身體讓劉傳健對飛機的操控變得更加艱難,梁鵬在後排一邊為劉傳健按摩,幫助他們緩解身體的寒冷。
客艙內,由於客艙釋壓,位於旅客座位上方的氧氣面罩全部脫落。乘務長畢楠帶領全體乘務人員一邊安撫旅客情緒,一邊向大家喊著:「不要驚慌,相信機組,我們一定能帶大家安全著陸。」(如果沒有乘務人員的安撫和穩定,客艙內會有慌亂,勢必會發生受傷等情況)
畢楠說,那個時候,她來不及害怕,一心只想著專業流程。
當後來被記者問及,說這話時自己心裡有譜嗎?空姐們篤定地回答,「我們機務人員心裡有譜,相信機長會把我們帶到目的地。」
英雄出自平凡
在平安落地後,《中國民航報》對劉傳健的採訪中,也體現了英雄平凡的一面。
據劉傳健說,當險情發生的時候:「我認為我會摔在這個地方了,當時我念頭就是完了完了,今天我就摔在這了,我怎麼會摔在這個地方呢……當時其實我頭腦裡面兩三秒是這種感覺。」
其實,英雄跟你我一樣,遇到危險的時候,也是會蒙的。
當險情過去之後,劉傳健也是焦慮的。
當他平安落地後,他們被安排臨時在酒店住下,當監督員檢查飛機和詢問他們的時候,劉傳健心裡的念頭是:「會不會是我操作失誤呢?」
你看,英雄跟你我一樣,也是會思考「是不是我的鍋」。
而據劉傳健的妻子說,事情過去很久,劉傳健還會做噩夢,還會半夜哭。你看,英雄跟你我一樣,也是會後怕的。
但英雄跟你我不一樣的是:
他們明明害怕,還是會上;他們有能力去化解險情,把別人的生命扛在肩上。他們是英雄,但他們也是凡人,因為——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
十一前,《中國機長》獲得了點映的票房冠軍,目前正在上映,有的人說「震撼、淚奔;」,也有人說「刻畫人物和線索太多,導致重點不夠突出,電影題材很好,但是表現不足」。
但電影僅僅是一種藝術表達形式,既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電影的反響如何還需觀望,但這部電影的原型——真實的川航3U8633英雄機組,應該被銘記。
當把最平淡的生活還原,存在即是精彩,謝謝所有的中國機長們,帶來每一次的安全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