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網訊:「後疫情時代,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實體經濟的發展,製造業穩定了,能解決就業,也能促進消費,國內的經濟才能流動起來。」在製造業摸爬滾打多年,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東陽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紅偉心系實體經濟發展:「當前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加上中美貿易摩擦、金融市場波動、去槓桿、防風險等多重因素擠壓,一些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特別是製造業企業發展面臨不少困難。」
為此,今年的兩會上,張紅偉圍繞進一步降低民營企業稅負,激發企業活力的議題,提出進一步調整增值稅稅率結構、推進企業所得稅稅制改革、實施個人股東從非上市公司獲得分紅所得稅稅率優惠政策的建議。
他解釋說,第一,進一步調整增值稅稅率結構。合併稅率,由三檔變兩檔,將最高檔稅率13%與現行中間檔稅率9%合併為一檔。如此以來,一方面可以進一步降低製造業企業稅負,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多檔稅率對市場運行帶來的扭曲作用。第二,推進企業所得稅稅制改革。降低企業所得稅基準稅率,通過降低企業稅負,增強企業活力,同時能讓企業更有能力充分參與國際競爭。第三,實施個人股東從非上市公司獲得分紅所得稅稅率優惠政策。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而個人股東從上市公司取得的分紅可以減半徵稅。因此,為激發個人創辦實業積極性,建議個人股東從非上市公司獲得分紅也實行減半徵收。
身為全國人大代表,張紅偉深知身上的責任。為了能夠專業、有針對性地提出高質量議案建議,在三年的履職過程中,張紅偉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傾聽、收集民聲民意,積極參與省市人大組織的專題調研活動,在省、市工商聯組織和開展的企業「萬企幫萬村」以及人大代表調研行等活動中,認真履行各項社會職責、獻言獻策。
當代表,張紅偉履職盡責。管企業,他也有自己的心得:「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不斷推進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繼續弘揚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加快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在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進程中勇攀高峰,貢獻民營企業應有的力量。」
東陽光1998年落戶廣東乳源,現已建成電子材料、醫藥、健康養生三大產業集群。電子材料產業具有一定的優勢,腐蝕化成箔生產技術國內領先、國際一流;醫藥產業厚積薄發;健康養生產業正在加快布局。
當前,「新基建」風起雲湧,數字經濟和產業數位化浪潮迭起。張紅偉看到了「新基建」時代來臨的重大歷史機遇,具有前瞻的研發布局,完善的產業鏈等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獲得更多發展機遇。
張紅偉介紹說,東陽光的鋁電解電容器、軟磁磁性材料、鋰離子電池材料、高性能電極材料等產品,在「新基建」中具有廣泛應用。
東陽光是電子產業關鍵材料及元器件的重要供應商,特別是鋁電解電容器用電極箔,產能規模世界第一,技術國內領先,與國際知名企業在技術上相比,也屬於第一梯隊。未來,5G基站、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等「新基建」項目,對高壓大電容需求很大。目前,世界高端高壓大電容的關鍵材料電極箔,東陽光已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東陽光獨特的材料優勢,在該領域建立起了優良的品質美譽。
在軟磁磁性材料方面,東陽光開發的高磁導率、高頻、低損耗、高磁感應強度系列磁芯已在5G基站、電動汽車、工業網際網路上得到了應用;在鋰離子電池材料方面,東陽光現有5000噸磷酸鐵鋰、5000噸高鎳三元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產品克容量、循環性能指標居行業前列。
「智能化、信息化對產業的升級再造,將極大提升製造業的勞動效率、保證產品質量、降低各項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優勢,應用5G、大數據來實現對產業的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正是東陽光2020年的重要既定工作,」張紅偉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將與信息化供應商對各個產業如何實現智能化、信息化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此外,公司還聯合大數據企業應用人工智慧技術來改進企業的各項活動,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東陽光時刻不忘企業的責任使命。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面前,東陽光一面積極投身抗疫,一面積極復工復產。疫情剛發生不久,東陽光便發揮醫藥行業標杆企業的帶頭作用,迅速反應,圍繞保障防控物資正常供應、高效率愛心捐贈、科普戰疫宣導三方面採取行動,調動多個基地的生產力,全力為抗疫鬥爭做穩定供應保障。
公司所在地廣東乳源地處經濟欠發達的山區,東陽光深耕在這裡,用20多年的時間,讓曾經貧困的落後的山區煥發活力,成為「一個廠帶活山區一個縣的典型」。
張紅偉告訴記者,落戶乳源20餘年來,公司大量招聘乳源本地勞動力。目前,全公司近7000名員工中,85%為乳源本地人。公司高度重視員工福利待遇,在韶關地區率先成為首個全員參保,全員購買住房公積金的民營企業,並直接推動乳源社保成為韶關各縣(區)中唯一盈餘的縣(區),公司員工工資福利一直領跑全縣民營企業,員工平均工資每人每月比同行業平均水平高出200元。通過大量吸收本地勞動力和貧困群眾就業,並逐年提升工資待遇,有效促進了本地群眾的就業,帶動了貧困戶的增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只要家中有1-2人在東陽光就業即可基本實現穩定脫貧。
公司在乳源的發展帶動了乳源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一是帶動上下遊產業聯動。東陽光藥業、電子材料、氟氯材料、新能源、健康養生板塊的聯動發展,極大帶動了乳源的產業招商,永恆、凌一、碩成等企業紛紛落戶乳源,實現了產業集群發展。東陽光特色多元產業集群化發展道路,有效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二是促進地方招商引資。上市公司東陽光註冊地2008年遷到乳源,成為韶關縣域經濟唯一主板上市企業,通過上市公司融資平臺,吸引了更多的資金進入乳源,同時引進了先進規範的管理理念,推動乳源其它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對乳源乃至韶關吸引資本具有重要示範效益。三是吸引人才落戶乳源。東陽光公司先後取得一個中國名牌、兩個中國馳名商標,一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一個院士工作站,一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一個廣東省政府質量獎,這些榮譽和成果均創造了韶關第一,極大提升了乳源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我們要發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精準防控、精心救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抗疫精神,為脫貧攻堅作出新貢獻。」張紅偉說。
》點擊報名:《2020(第五屆)中國國際鎳鈷鋰高峰論壇》
報名鎳鈷鋰峰會或申請進SMM新能源汽車/鈷鋰行業交流群,敬請掃描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