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沈開舉:統籌推進土地制度改革與稅制改革

2020-12-15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3月11日消息(記者管昕)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張業遂介紹,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將修改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制度該在哪些方面做出修改和完善?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沈開舉建議,統籌推進土地制度改革與稅制改革。

「當前稅收制度改革的重點是,通過稅收結構的調整和減稅等措施激發社會的活力,但這一改革會對政府近幾年的財政收入帶來一定壓力。」沈開舉認為,如果土地制度的改革不與稅制改革相銜接,不能在減少土地出讓金的情況下創造新的土地稅源,既定的土地制度改革目標就可能難以推進。

沈開舉建議,應當在修改土地管理法的同時,抓緊研究我國現有的土地相關稅費在集體土地權利取得、保有和流轉環節適用的具體方案。比如,在集體土地的取得和流轉環節,可將現有的耕地佔用稅、土地增值稅、契稅以及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等稅種加以改造並適用,甚至還可以考慮在集體土地徵收環節同樣適用「市場價格補償+徵收相應稅款」的模式;再比如,在集體土地的保有環節,可將現有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改造為「土地使用稅」或專門開徵「土地使用稅」。

沈開舉還建議,應抓緊研究土地稅抵押融資問題。與一次性出讓40-70年國有土地使用權所得的土地出讓金相比,集體土地入市每年為政府所帶來的稅費確實比較單薄,地方財政的壓力依然很大。但如果能夠在集體土地上建立穩定的稅收機制,對於持續時間長且必要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可以考慮通過抵押土地稅款的方式而得到融資。雖然從實際操作結果來看,出讓70年土地使用權和抵押70年土地稅的財政效果可能差別不大,但稅款的抵押可以通過中央和地方人大的監管得到有效規範,從而減少盲目投資、資源浪費、地方債肆意蔓延卻難以監管等問題。

目前,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已經進入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環節。沈開舉建議,國家有關部委組成專家委員會,儘快測算和研究在集體土地領域開徵相關稅費的具體方案,並作為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配套性制度同步實施。

相關焦點

  • 聚焦全國兩會 | 沈開舉委員:應該把專業和履職有機結合,使履職成果...
    核心提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鄭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沈開舉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說:「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來開展調研和履職。」全國政協委員沈開舉在今年全國兩會上。
  • 全國政協委員沈開舉:要像重視非公經濟一樣重視民辦教育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鄭州大學法學院常務副院長沈開舉呼籲,國家要像重視非公經濟一樣重視民辦教育。  沈開舉委員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在推動市場經濟成長、緩解就業壓力、增加稅收、促進中國經濟走出國門,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與非公經濟的作用一樣,民辦教育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同樣應當發揮重要作用。
  • 全國政協委員:改革高考英語「一刀切」制度
    這種『一刀切』制度越來越顯示出諸多弊端甚至是危害。」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政協主席洪梅香建議有關部委組織專家學者進行調研論證,科學合理地調整英語高考。   洪梅香說,高考英語實行「一刀切」最大弊端是影響了大批有其他專長人才脫穎而出。「直言不諱地講,我國絕大多數的學生很少有用英語交流的環境,只是靠『死記硬背』書本來學習,應用能力差。」
  • ...均衡發展|我省全國政協委員熱議教育改革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提升素質教育 實現均衡發展我省全國政協委員熱議教育改革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近日,黑龍江省、浙江省等多地推遲中小學早晨到校時間、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等政策的出臺,使公眾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如何使青少年從身到心健康成長這一話題
  • ​沈開舉委員:抓緊制定黃河法
    全國政協委員、鄭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沈開舉建議,抓緊制定黃河法,明權責、劃底線,立規矩,從根本上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沈開舉認為,通過制定黃河法,建立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的全過程管理控制制度,完善流域水資源統一配置,可以規範黃河水災害治理,強化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建立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通過立法有助於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各地區優勢,因地制宜,分區分類施策,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蘭州西寧城市群、西安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濟南青島城市群等在整體法律架構下將獲得高質量推動,富有地域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將有法可依
  • ...實踐改革經驗 區法院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
    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是人民法院堅持嚴格司法,保證刑事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舉措。日前,區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向新聞媒體、社會各界通報過去幾年法院開展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工作情況。
  • 日本推進稅制改革放寬免稅制度 免稅店數量大增
    報導還稱,日本政府計劃通過稅制改革放寬免稅店制度,推動免稅店數量增加。在2018年度的日本稅制改革中,將從2020年4月開始採用新的免稅標準,一般商品和消耗品的消費額加在一起的總額只要超過5000日元便可享受免稅。此前是必須分別購買5000日元以上才能免稅。
  • 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進一步稅制改革的開始
    原標題: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進一步稅制改革的開始 摘要 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顯示,中國將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各項稅收
  • 阜陽市政協委員關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阜陽市政協五屆一次會議期間,與會委員圍繞「農」字話題暢所欲言,建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移動互聯技術拓寬農產品銷售新渠道……助力全市現代生態農業發展。
  • 洪梅香委員:改革高考英語 「一刀切」的制度
    這種『一刀切』制度越來越顯示出諸多弊端甚至是危害。」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政協主席洪梅香建議有關部委組織專家學者進行調研論證,科學合理地調整英語高考。洪梅香說,高考英語實行「一刀切」最大弊端是影響了大批有其他專長人才脫穎而出。「直言不諱地講,我國絕大多數的學生很少有用英語交流的環境,只是靠『死記硬背』書本來學習,應用能力差。」
  • 張樹華委員:推進素質教育改革實行基礎教育一貫制
    「基礎教育一貫制以及配套的教學體系改革,可能是發揮我國公立教育制度優勢,提高素質教育質量,促進中小學生全面協調發展,遏制校外培訓熱的釜底抽薪之策。」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委常委、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張樹華呼籲,推進素質教育改革,實行基礎教育一貫制。
  • 教育部答覆全國政協委員喬旭有關協同創新提案
    2020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工業大學校長喬旭圍繞「關於國家持續支持高校協同創新工作」提出提案。 二、關於提案提出的建議答覆 (一)關於給予政策指導和支持方面 協同創新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協同創新是一種創新理念、發展思路和組織方式,本質上是創新能力建設。特別是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框架下,高校應該大力提倡和推進協同創新。
  • 廣東省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總體方案
    原標題:廣東省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總體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及《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改革我省公務用車制度,規範公務用車運行管理,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制定本方案。
  • 《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全文如下。
  • 財政部部長劉昆:適時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修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財稅體制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財政體制進一步健全,稅收制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現代財政制度框架基本確立。必須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按照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要求,既鞏固已取得的制度建設成果,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建立現代財稅體制,提升預算配置財政資源的科學性、規範性和有效性,更好推進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分工協作、有序運轉、有效履職,增強稅制促進高質量發展、社會公平和市場統一的作用。
  • 個稅改革雙管齊下 上調起徵點、縮減級次級距
    個稅改革也成為多位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上調至3000元呼聲高  全國政協委員、億利資源集團總裁王文彪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個稅改革是件大好事,通過減稅有利於藏富於民,改變現在的收入分配不平衡的狀態。」
  • 綜合訓練:中英稅制改革比較
    面對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問題,1909年,向富人開徵土地稅、遺產稅等直接稅以扶助貧者的「人民預算案」最終獲得通過,被視為「英國稅制現代化的標誌」。政府因此有更多資金投入到教育、公共衛生等公共事業中。1912年,英國建立了預算委員會,監督議會授權賦稅的使用情況。
  • 收入分配改革重在讓利 提個稅起徵點呼聲再起
    包括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以及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調控。收入分配改革問題再度提上日程。為此,今年4月以來,發改委已先後數次召開有關收入分配的研討會,國務院研究室、財政部、人保部、民政部等部門均有官員出席。其間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還曾分赴浙江、四川等地進行調研。
  • 國務院推進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改革
    來源:房評網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不僅要求推進農村土地和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而且開始探索無人居住的海島產權出讓、出租。中國土豪終於也可以買海島了。
  • 黃小虎:土地制度改革之爭
    計劃經濟時期,政府不經營土地,沒有土地財政。改革開放的頭20年內,逐步推行城市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並由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門承擔經營土地的職能。但是,改革進展並不順利。直到1998年以後,才在全國全面建立起城市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例如北京市是2000年以後),逐步形成土地財政。算下來,土地財政的形成歷史滿打滿算還不到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