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託的「出現」
近年來,為了取得患者信任,許多個體診所及醫院(個人承包)不惜巨資做廣告,吹捧其醫術之高明,能妙手回春,治好各種疑難雜症。隨著這類廣告的泛濫,醫託便悄然出現。用他們的行話說,就是開「窯口」,然後找幾個人到火車站或大醫院門口去遊說那些聽信廣告而來的病友,儘量騙光他們的錢財,這些拉客的就是醫託。
我市曾經整治過「醫託市場」,但據醫生與患者反映,近日來,醫大一院、二院、省醫院門前,包括一些旅店內,醫託又開始多起來,且騙人手法愈來愈「高明」。
醫託的「技巧」
據醫大一院門診部附近的一位小商販講,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表面上具有同情心,讓人覺得很善良;再就是多少了解一些疾病的症狀,談起來頭頭是道;最後,他們都要提到某位醫生醫術高明的不得了,甚至拿出廣告單取信於人。
在醫大二院門診部,記者看到這些醫託往往裝扮得更像飽經滄桑的農村人,貌似忠厚實則黑心。他們的活動時間往往是在早晨或者中午,由於此時是醫院的休息時間。外地患者們一般都聚在一起閒聊,醫託們便乘虛而入。在聊天時,他們甚至要對方警惕一些醫院騙人等,以顯誠意。然而,他們不但要誘導患者說出自己的病症,還要了解到患者大概帶了多少錢,以便打電話通知自己的「窖口」。
醫託暴利超出小生意
醫大一院附近的一個電話亭主人告訴記者,有人說醫院附近電話亭生意挺好,但收入比醫託們差得遠。這些醫託花言巧語將患者騙到手後,由於其早已將患者的一些信息傳遞給「醫生」,因此,患者很容易就會被對方說得心服口服,不惜拿出所有錢財做檢查、買藥。而患者的這些錢財有相當一部分很快就被「醫生」與醫託分贓了。
據了解,這些人每月收入要超過萬元,甚至有時一天就收入幾千元。因此,患者如果感到某些醫院的檢查費、藥費很高,就要留心是否被騙了。
醫託害人有多深
醫大一位教授認為,這些醫託不但騙了患者的錢財,更害人的是可能延誤病情。對於一些慢性病,這些人給患者開具的藥方,多是沒有廠家、沒有說明書的「自配藥」;有些疾病,則是利用假冒的先進儀器進行檢查,根本沒有治療意義。
此外,醫託的存在擾亂了醫療市場。這些醫託的背後是那些個體診所或個人承包醫院,這些診所堂而皇之地為人看病賺取巨額利潤,再反過來拿錢打廣告,使許多人輕易地相信了他們的經營意識,而忽略了騙人的一面。此外,醫託不除,醫院、醫生之間甚至難以公平競爭。
打擊醫託非用重拳不可
衛生部門一位工作人員對此認為,醫託的增多,與醫療市場競爭激烈、患者數量少有關,但更重要的是醫生缺少醫德,打擊缺少力度。由於醫託的隱蔽性、流動性,像抓小偷一樣,打擊起來難度較大,因此,醫療部門需要治安部門的配合,並對醫託進行嚴懲,才能在心理上給予他們打擊。
一些社會學人士則認為,打擊醫託需要從根上入手,即整頓那些個體診所,尤其是一些被出租、承包的醫院科室,嚴禁違規檢查、超額收費等。如果這些場所、這些現象仍然存在,那麼受到利益的誘惑,醫託就有存在的土壤,難以根治。
編輯:陳俊傑 來源:哈爾濱日報 作者:黃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