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聯合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會、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共同發起「青春啟航計劃—老牛兄妹大學生創新創業公益項目」。
為了展示青春啟航計劃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幫扶工作和成果,傳播其社會意義,展現青年人追求創業夢想的良好風貌,動員更多的社會愛心力量共同支持青年人創新創業,《益說益聽》特錄製系列特別節目。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創新的關鍵在於人才,人才的基礎在於教育。對於大學生創業來說,創新創業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
第四期,我們邀請到了三位青春啟航計劃「青年雙創導師」,共同探討如何多方同力,打造創業教育微生態,提升青年創業準備力。
精彩問答:
(圖為青春啟航計劃「青年雙創導師」牛犇)
主持人:我們的社會組織,可以給大學生們提供哪些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幫助呢?
牛犇:像我們這個「青春啟航計劃」,就有相關創新創業的一些課題研究,還有相關創新創業的課程錄製,提供給他們去學習,當然還有「青年雙創特訓營」這種方式。
主持人:在提供這些幫扶的過程中,您發現了什麼問題?有了哪些思考?
牛犇:當我們在做這方面的同時,其實有很多這種事情讓我們發現了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比如說之前有很多這種鼓勵,說是讓你們積極去創業。但是我們反而後來發現有很多人做完之後其實都是以失敗告終的,這個效果反而不是很好。我們鼓勵你創業,但是同時也不鼓勵你盲目地去創業,因為你對很多工作都不了解,對創業應該具備哪些條件?應該具備哪些技能?應該在怎樣的情況,你到底應該做什麼?我做這個的目的是什麼?我為什麼要去做這些?如果這些問題都沒考慮好,肯定是以失敗告終,創業其實首先你把它想作一種精神,如何在這種精神的條件之下,我們掌握更多的技能或者是技巧。更有需求點的是,希望有一個導師去慢慢地去指導他應該怎麼去做,所以我們以這樣的方式去慢慢地引導他們,去讓他們知道創業需要怎樣去走這個路。你一定要把各種各樣等等的知識都匯集到一起,當有了這些之後,然後你才可以去創業。
(圖為青春啟航計劃「青年雙創導師」秦志宏)
主持人:您來自內蒙古大學,那內蒙古大學對於這個創業的大學生,我們的培養有什麼樣的計劃嗎?現在做了哪些工作?
秦志宏:有創新基金支持大學生的創新,這種創新可能更多是跟科研學術有關的。實際上,在近幾年,內蒙古大學的體系裡面開始有不同的課程出現,比如創業基礎課、創業管理、創業投資、設計思維與精益創業,包括像社會創業等一系列的課程。內蒙古大學整個從教育體系來講,搭建了這樣一個好的平臺就可以來做各種不同的課程,然後給大學生。同時從校園文化建設的角度做了一個築夢虛擬創新空間,從網際網路的角度能怎麼樣給大學生更多的機會來了解創新創業的真諦,來實踐他們的創新思維、創新的想法。所以這個體系呢,我有時候也把它形容叫做微生態,在整個大學教育體系裡面,那麼是可以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嘗試,幫助學生來訓練他們的思維,提升他們的能力。
(圖為青春啟航計劃「青年雙創導師」文海煒)
主持人: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您認為該如何去把創新創業教育轉化成對於大學生來說是一個切實的幫助?
文海煒:我覺得從我的角度來看,對於一些大學生切實的幫助是先從幾個層面來看。一個人首先應該是鼓勵他們去創新去創業,這個也有無限的可能,不能去打擊他們。第二個也給他們一些正確的引導,比如說創新創業不一定就是去當老闆,你可以去尋找一個更好的平臺以創新創業的這種精神去投入到這份事業當中去。第三個,我覺得企業應該給這些有創業夢想的大學生一些很好的標杆作用,比如說一些優秀的企業就應該說「應該向我學習」,我們有什麼經驗,可以給他去進行分享,這個是在引領層面。那在實際層面上的,企業因為很務實,也可以去選擇一些優秀的項目和大學生,給與實質的幫助。比如最核心的一個東西,比如說資金對吧。企業是願意去投資去孵化,那麼投資回報率可能會很高。第二個部分,他們也可以輸出管理,因為大學生出來以後你會發現,他可能是有創新創業的那種激情夢想,也有很好的商業模式,但在管理上面可能一時上不去,我們也可以去賦能與他這種管理的東西。另外一個是資源,企業本身有很多的資源,他不能把資源全部利用好的情況下,賦予一些大學生好的項目上的一些資源也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