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選擇一所綜合性大學呢?還是選擇一所行業高水平大學?」這是很多高分考生在高考報考時常常糾結的問題。對行業高水平大學的探索將涉及如下內容:
什麼是行業高水平大學
行業高水平大學獨特優勢
行業高水平大學與綜合大學相比孰優孰劣
行業高水平大學發展前景如何
行業高水平大學有哪些
具體內容:
什麼是行業高水平大學?
行業高水平大學也有人稱其為「高水平特色型大學」,主要是指具有顯著行業背景、學科分布相對集中並有突出優勢、長期服務於行業發展的高等院校,如中國礦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化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藥科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211高校,這些院校行業背景深厚,學科分布集中,辦學特色鮮明,服務面向明確,辦學目的性強,它們肩負著為我國培養行業所需人才,解決行業共性關鍵技術,推動產業升級,提升行業科技創新能力的重任。
在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現保留的行業高水平大學有33所,佔直屬高校的 40% 以上;專業所屬涉及農業、林業、水利、地質、礦產、石油、電力、通信、化工、建築、交通等 20 多個國民經濟行業;在教育部公布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名單中,掛靠高在校建設的有103所,其中有行業背景的院校佔39%。在7所獨立建設國家實驗室的高校中有4所具有行業背景,值得說明的是這4個國家實驗室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實驗室、西南交通大學的現代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中國農業大學的現代農業國家實驗室。
行業高水平大學有哪些獨特優勢?
第一,「行業背景、學科高峰」是行業高水平大學的顯著優勢。我國行業高水平大學與新中國共同成長,其主體學科集成了當時各大區域內相關院校的學科專業,創建之初就已經有了良好的學科基礎,加之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和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優勢,可謂家底深厚。
行業大學的專業設置往往圍繞行業需求展開,人才培養以行業應用為目標,學科分布相對集中。通過對實際問題的研究和知識細化創新,通過與大中型骨幹企業、科研院所聯合開展科技攻關,行業大學面向生產和社會一線逐步建立起具有行業特色的相對完備的知識體系和高精尖的科技創新體系。所以,在國內同類學科中,行業高水平大學的主體學科往往名列前茅,甚至有些學科還是國家在該領域的唯一的重點學科,並擁有一批該領域的學術代表人物。
中國地質大學擁有連續保持全國排名第一的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3 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教育部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為我國培養了很多一流地學人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是面向煤炭行業的特色型大學,是國內煤炭行業科學研究的主體力量之一,通過聯合中國神華集團、中國中煤能源集團等龍頭企業,匯聚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資源,形成了科技合力,已成為支撐我國煤炭行業產業發展的核心共性技術研發和轉移的重要基地。
培養行業所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行業高水平大學的首要任務,行業的需求更是此類院校發展的活力和動力,行業能為院校發展提供科研條件,院校又為行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二者既相互促進又相互提升。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優勢學科的的輻射影響作用,行業高水平院校通過拓展學科布局,培育和建設了一系列特色突出、實力明顯、在國內有較高影響力的交叉學科和特色學科,其優勢學科以外的支撐學科在國內高校中也達到了較高水平。行業高水平大學對行業的發展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第二,研究與實踐結合緊密是行業高水平大學的又一個顯著優勢。行業高水平大學在科學研究上著重解決滿足行業發展「源頭」的基礎性、原創性問題以及與行業產業密切相關的共性技術、核心技術問題。近年來,北京交通大學緊緊抓住軌道交通的行業關鍵技術進行科技創新。從2000年以來,該校直接承擔的鐵路行業研究課題佔全校科研課題的比重超過一半以上,在行業關鍵技術領域的科技創新上贏得了發展的先機。此外,行業大學與行業長期合作,在人才培養方面建立了人才共享、工程實踐、 聯合培養、就業等全方位合作共贏的機制與傳統,這也是行業大學多年辦學才積累下來的獨特財富。例如,中國藥科大學與國藥集團、石藥集團、江蘇恆瑞醫藥、上海醫藥集團等建立了產學研聯盟,並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立項資助,積極參與省、市醫藥創新計劃,籌建「江蘇藥谷」,大學與行業協同發展,實現院校、學生、行業企業三方共贏。
第三,行業高水平大學的畢業生就業相對容易。在大學生面臨結構性失業的嚴峻情勢下,行業特色大學因其專業型人才培養理念,教學上緊貼行業實際發展,畢業生所學專業知識領先,動手實踐能力相對強,專業素養、職業發展走向與行業需求契合較好,所以非常受行業企業的認可與好評!
行業高水平大學與綜合性大學孰優孰劣?
有人說綜合性大學與行業高水平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同,一個偏學術研究,一個偏實踐應用,但從最優人才培養角度來說,單獨偏向於哪一種都不夠科學。在行業高水平大學看來,學術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並不矛盾,只是在具體的培養方案中有所側重。行業特色大學既需要面向行業發展,培養行業需要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又需要瞄準行業發展前沿,培養能夠引領行業發展的學術型拔尖創新人才,中國地質大學就是這麼做的,一方面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抓手,創新地學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另一方面實施「李四光計劃」,著力培養地學拔尖創新人才,努力踐行學術型與應用型人才培養並重。
儘管行業高水平大學部分學科專業具有獨特性和廣闊的就業前景,但由於受單一指標大學排名的影響,目前來看,資源分配和優質生源都更傾向於綜合性大學,此類院校的社會影響力日益降低,面臨不斷被邊緣化的危險。由於受到綜合性大學挑戰,越來越多的行業大學被迫探索和創新,威脅也有轉化為發展的契機,以河海大學為例,其通過加強與水利行業的契合,反而使其成為國內唯一同時建有水利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大學。
與綜合性大學相比,行業高水平大學走研究型路線仍存在困難。行業特色大學學科布局大多以工科為主,因受原主管部門業務範圍的限制,學科面比較窄,大多以應用性學科見長,基礎理論學科相對薄弱,科研能力就弱,成為晉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一道障礙。
與綜合性大學相比,行業高水平大學辦學經費稍顯不足。雖然在上世紀90年代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中,大多行業高校由隸屬行業劃分到教育部以後,經費的減少和政策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特色高校可持續發展和綜合創新能力的提高。以中國石油大學為例,其原主管單位中石化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屬下的四大研究院、四大設計院力量已非常強大,對大學的投資意願卻不如當年。
所以,院校類型並不能成為院校選擇時的主要依據,作為學生本人既要意識到行業高水平大學與行業聯繫緊密的特性所在,善加利用,又要認識到基礎學科設置不夠廣博的劣勢,竭力彌補。
行業高水平大學會從高校分類中消失嗎?
行業高水平大學會從高校分類中消失嗎?不會,行業高水平大學可能會變得綜合化,但行業特色卻會更加被強化,理由如下:
第一,符合國家高等教育戰略布局。高等教育分層分類發展逐步得到認同,建設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有助於形成實力雄厚的綜合性大學和突出特色的高水平大學協調發展的局面,為滿足經濟社會對各類人才和知識的需求,國家會給予一定程度的政策支持。
第二,仍將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據工程院研究預測,我國大規模工業化建設高潮在未來15 ~20 年中不會有明顯減緩的趨勢,且由於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還需一個較長的時期,行業高水平大學的優勢學科和部分支撐學科仍將是行業人才培養和科技支撐的重要陣地。
第三,國家隆重推出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的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服務,這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推出的主旨。行業特色高校對此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神聖的歷史使命,也是難得的發展機遇。中國藥科大學就已將卓越製藥工程師人才培養列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大戰略目標,並在全國藥學類院校中率先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訓計劃」。
第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中關於高校分類管理和特色辦學的要求,體現了我國高等教育體系將更加多樣化,不同層次、領域中的高校都可以在各自領域爭創一流,特色化將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行業高水平大學多數已發展成為多科性大學,少數已成為綜合性大學,例如北京師範大學。多科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辦學特色,重新定位,並謀求特色發展已成為多數行業高水平大學管理者的共識。
當下,「特色」正在成為一種擇校標準,無論是教育部直屬行業大學,還是地方所屬行業大學,只要能辦出「高水平」,就一定會贏得高分考生的青睞。
行業高水平特色大學有哪些?
優質資源共享聯盟:由中國地質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東華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合肥工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等13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行業高校)組成。共享聯盟成員之間可加強互相之間的戰略合作和優質資源互利共享,實現共同發展,可實現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共享、學生互派交流、學分互認、重大科技項目合作、儀器設備資源共享、圖書文獻資源互相開放、學生文體活動交流等各項合作。
按行業劃分的高水平大學(加粗的院校)
1.石油行業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西南石油大學(四川成都)、西安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大慶石油學院、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原撫順石油學院)、武漢工程大學(原武漢石油化工學院)、長江大學(原江漢石油學院)、江蘇石油化工學院、蘭州理工大學(蘭州石油化工學院)、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遼河石油職業技術學院等。
2.冶金鋼鐵行業
北京科技大學(原北京鋼鐵學院)、中南大學、遼寧科技大學(鞍山鋼鐵學院)、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鋼鐵學院)、武漢科技大學(武漢鋼鐵學院)、安徽工業大學(馬鞍山鋼鐵學院)、東北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原西安冶金建築學院)、上海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江西理工大學(原南方冶金學院)、桂林工學院(桂林冶金地質學院)等。
3.機械製造行業
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上海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燕山大學(秦皇島)、中南大學(長沙)、重慶大學、吉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南京工程學院、廣西工學院、西安理工大學、太原科技大學、蘭州理工大學、重慶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理工大學、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
4.鐵道運輸行業
北京交通大學(原北方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大連交通大學(原大連鐵道學院)、蘭州交通大學(蘭州鐵道學院)、石家莊鐵道學院、中南大學(含原長沙鐵道學院)、同濟大學、華東交通大學(原上海鐵道學院,現在江西南昌)、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株洲)、蘇州科技學院(含原蘇州鐵道師範學院)、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等。
5.公路汽車運輸行業
長安大學(含原西安公路學院)、重慶交通大學、山東交通大學、長沙理工大學(原長沙交通學院)、武漢理工大學(含原武漢汽車工業大學)、湖北理工大學(含原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在湖北十堰)黑龍江工程學院(交通、測繪、地質等高專合併)。
6.船舶工程行業
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船舶工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江蘇科技大學(原華東船舶工業學院現在江蘇鎮江)。
7.航空航天行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民航大學、廣漢民航飛行學院、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張家界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華北航天工業學院、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貴州航天職業技術學院、桂林航天高等專科學校等。
8.電力行業
華北電力大學、東北電力大學、上海電力學院、長沙理工大學(含原長沙電力學院)、重慶電力高專、鄭州電力高專、太原電力高專、西安電力高專、山東電力高專、瀋陽工程學院(瀋陽電力高專、遼寧商務職業高專合併)、北京電力高專、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南京工程學院(含原南京電力高專)、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福建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等。
9.水利水電行業
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含原武漢水電學院)、河海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四川大學、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南昌工程學院(含南昌水電高專)、浙江水利水電高專、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長春工程學院(土木、測量、水利電力高專合併)等。
10.工程師範類(此類大學畢業的學生一般為中職類學校的教師,就業前景廣闊)
天津工程師院學院、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河北科技師範學院、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廣東科技師範學院、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安徽科技學院(原安徽農業技術師範學院)。
11.地礦行業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徐州)、合肥工業大學(合肥礦業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質學院)、石家莊經濟學院(原河北地質學院)、西安科技大學(原西安礦業學院)、東華理工大學(華東地質學院)、吉林大學(含原長春地質學院)、長安大學(含原西安地質學院)、等。
12.建築行業
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浙江大學、湖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瀋陽建築大學、深圳大學。
13.外語類
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西安外語學院、四川外語學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大連外國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吉林華僑外語學院、黑龍江大學、大連民族大學、延邊大學、廣西民族大學(東協小語種)、雲南民族大學(東協小語種)等。
14.財經金融類
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天津商業大學、上海金融學院、上海商學院、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廣東商學院、廣東金融學院、山西財經大學、吉林財經大學(長春稅務學院)、山東財經大學、山東工商學院、江西財經大學、安徽財經大學、湖南商學院、重慶工商大學(重慶商學院)、蘭州商學院、雲南財經大學、貴州財經大學、河南財經學院等
15.體育類
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天津體育學院、廣州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成都體育學院、西安體育學院。
16.政法類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西南政法大學(重慶)、中南政法學院(已併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華東政法大學(上海)、西北政法大學(西安)、上海政法學院、甘肅政法學院(蘭州)。
17.電子行業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18.輕工業
江南大學(無錫輕工大學併入)、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輕工業學院併入)、天津輕工業學院(已改名天津科技大學)、大連工業大學、山東輕工業學院(齊魯工業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西北輕工業學院(已改名陝西科技大學)。
19.海洋海事類
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廣東海洋大學(湛江)、浙江海洋學院、上海海事大學、大連海事大學。
20.交通類
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大連交通大學、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已併入長安大學)、華東交通大學(南昌)、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已併入武漢理工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山東交通學院、長沙交通大學(已併入長沙理工大學)、重慶交通大學。
21.化工行業
北京化工大學、南京化工大學(已併入南京工業大學)、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華東化工學院(已改名華東理工大學)、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瀋陽化工學院、吉林化工學院、浙江化工學院(已改名浙江工業大學)、青島化工學院(已改名青島科技大學)、武漢化工學院(已改名武漢工程大學)、西安化工學院(已併入西安理工大學)。
22.郵電行業
北京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已併入吉林大學)、重慶郵電學院、西安郵電學院。
23.氣象類
北京氣象學院(已併入南京氣象學院)、南京氣象學院(已改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成都氣象學院(已改名成都信息工程學院)。
24.林業類
北京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南京林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包括已併入的西北林學院)、福建林業大學(包括已併入的福建林學院)、浙江農林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株洲)、西南林業學院(昆明)。
25.中醫藥行業
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濟南)、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瀋陽醫科大學。
26.藥科
中國藥科大學(南京)、瀋陽藥科大學。
27.軍醫
第二軍醫大學(上海)、第四軍醫大學(陝西西安)、第三軍醫大學(重慶)、第一軍醫大學(今南方醫科大學)(廣東廣州)。
28.糧食類
鄭州糧食學院、武漢工業學院(原武漢糧食工業學院)、吉林糧食高等專科學校(長春)。
29.鐵道類
石家莊鐵道大學、大連鐵道學院(已併入大連交通大學)、上海鐵道大學(已併入同濟大學)、長沙鐵道學院(已併入中南大學)、蘭州鐵道學院(已改名蘭州交通大學)。
30.藝術類
綜合類:吉林藝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廣西藝術學院、雲南藝術學院、新疆藝術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北京)。
美術類:中央美術學院(北京)、中國美術學院(杭州)、魯迅美術學院(瀋陽)、天津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
音樂類:中央音樂學院(北京)、中國音樂學院(北京)、天津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瀋陽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廣州)、西安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