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5月6日,在
希臘首都雅典,希臘總理帕潘德裡歐在議會發表講話。當日,希臘議會經過激烈辯論,通過了帕潘德裡歐政府提出的新緊縮措施,以換取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100億歐元的救助款。希臘政府需要實施嚴厲的緊縮政策,包括大幅削減公務員工資、增加稅收以及在未來3年內削減財政預算300億歐元,以便在2014年將財政赤字控制在國內生產總值的3%以內。
「希臘聞名世界的將不再是
歷史古蹟,而是財政廢墟。」這是英國《每日電訊報》對希臘做出的點評。在這場把整個歐洲捲入麻煩的希臘債務危機中,希臘人被抨擊為「世界上最揮霍的人」,卻要整個歐元區為其錯誤埋單―――經濟學家認為,危機的罪魁禍首是希臘政府持續借貸超出自身收入能力的資金,以供養該國民眾的高福利。一家美國媒體諷刺說,希臘像一個億萬富翁那樣消費,可事實上他們連百萬富翁都算不上,拿著士兵的工資,卻過國王的生活。當帕潘德裡歐以一國總理之身,跑遍西半球,屈尊乞求別國給予援助時,當希臘這個曾經的人類文明發源地,被斥為「放縱的發源地」時,不能不說這是一個令人悲哀的古國之殤。眼下的希臘人在哀嘆「神話終結」,幸福不再;而該國政府卻可能面對剛開始的夢魘―――還債的壓力,社會的動蕩在未來幾年內將如魅影般隨行。
歐洲撻伐「希臘生活方式」說起希臘債務危機,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希臘的一個哲理故事―――海灘上,富翁看見漁夫躺著曬太陽,責備道:「大好時光,你怎麼不去打魚?」漁夫問:「打那麼多魚乾什麼?」富翁答:「賣錢啊!」漁夫又問:「賣那麼多錢幹什麼?」富翁答:「有了錢,就可以像我一樣,過上自由、快樂的生活,悠閒地在海灘散步啊!」漁夫笑了:「我現在不正在享受這樣的快樂麼?」如今說起這個典故,恐怕人們不會再嘆服於希臘人的思辨能力,而是要惱怒其貪圖享受的生活方式了。這個靠旅遊和農業支撐的國家,仿佛從不指望能有多麼富有,只要能從銀行借貸出足夠的錢來滿足人們的生活就可以了。放縱的借貸讓希臘負債的雪球越滾越大。
在此次希臘援助計劃中負擔比例最大的歐元區國家德國,該國《圖片報》3日公布了一項有關「破產希臘必須退出歐元區嗎」的民調,結果,89%的民眾選擇,「是的。希臘應該為自己的不負責負責」。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希臘政府去年的財政赤字達到GDP的13%,遠超歐元區3%的上限;其債務達到GDP的113%,遠超60%的上限。英國《金融時報》稱希臘人是「世界上最揮霍的人」,該國淨存儲率僅為GDP的-7%,國債的70%由外國人持有,「這完全是一個國家放蕩不羈的應有後果」。
20年前前往希臘生活的倫敦人克里斯多福漢佛萊斯4月29日在英國《每日郵報》上撰文,講述了他在這個「災難國家」看到的一幕幕。克里斯多福在雅典一個小樂團當大提琴手,雖然收入不比以往,但足夠其外出吃飯,租住不錯的公寓,還能在愛琴海的島嶼上享受假期。但現在,「我騎摩託車出門前,必須想好線路,避開遊行示威和催淚彈,當我穿過騷亂後的殘骸時,聽到直升機在頭頂轟鳴。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希臘經濟」。他寫道,幾十年來,希臘人一直沉浸在毫無節制、遠超想像的過度消費和過度借貸之中。克里斯多福的老朋友約翰在希臘國家管弦樂隊工作,從政府那領薪水,還有一年的產假和一年休假,而且不管演奏有多糟糕,都不會被解僱;他的一位很富裕的律師朋友一直繼承著父親的養老金;他的公務員朋友中有人根本就懶得去單位,做著其他工作,卻依然拿著國家發的薪水;而克里斯多福的嶽父,退休金比他的工資還高。對此,美國網站beforeitsnews4月30日諷刺希臘「像個億萬富翁那樣消費,可事實上連百萬富翁都算不上」,並稱應該將希臘趕出歐元區,結束其不用付出勞動就過上瘋狂生活的狂歡。
危機背後的紅包文化在希臘著名經濟學家亞尼斯斯圖爾納拉斯看來,希臘債務危機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從上世紀80年代老帕潘德裡歐政府開始,基於政黨和工會組織的壓力,希臘政府就過量增加公共支出,過度提高工資和養老金等福利待遇,令財政不堪重負。公務員隊伍過於龐大也是原因之一。據斯圖爾納拉斯估計,僅政府部門的公務員數量就佔全國勞動人口的10%,如果算上公共部門的從業人員,比例會更高,這意味著財政的巨大負擔。更為嚴重的是希臘的「全民逃稅」現象。據斯圖爾納拉斯估計,希臘政府因此每年損失的稅收至少相當於GDP的4%,接近100億歐元。
在希臘,很多人認為繳不繳稅無所謂,因為政府並沒有對此依法懲處。即使在希臘政府著手採取緊縮措施時,這個漏洞也沒人在意。《每日郵報》稱,根據希臘財政緊縮措施,如果擁有遊泳池,就該繳納一定的稅款。但希臘人應對的方法卻很簡單,「希臘的官僚們只是坐在辦公室用googleearth察看,所以房主只需將遊泳池蓋起來就能矇混過關」。
「為什麼稅收工作那麼差,政府還能大手大腳地花錢?很多希臘人說,答案只有兩個詞:『紅包』和『政治獻金』」。《華爾街日報》近日題為「希臘債務危機背後的貪腐文化」的文章這樣寫道。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一份即將發表的研究報告發現,賄賂、獻金和其他公職腐敗致使希臘政府每年損失200多億歐元,相當於希臘GDP的8%。在世界銀行和「透明國際」的反腐排名中,希臘在歐元區和歐盟內都墊底。「透明國際」3月的調查報告稱,去年希臘有13.5%的家庭曾行賄,平均每個家庭行賄1355歐元。報告稱,「希臘百姓拿出裝有現金的信封來獲得駕照、醫生預約和建築許可,或是降低他們的稅負」。
上臺後想整治腐敗的帕潘德裡歐不久前以希臘腐敗的醫療系統為例說,醫院採購過程中的高額回扣,使希臘心臟支架手術的費用高達德國的5倍。他說「許多希臘人問自己:如果政客腐敗,我為什麼要繳稅?我不知道我繳的稅都跑哪兒去了」。而專門研究經濟犯罪的希臘愛奧尼亞大學教授卡希爾斯稱,在希臘,遵規守紀甚至會被當做恥辱,被稱為傻瓜。
「希臘神話」將從此破滅希臘旅遊局的對外宣傳口號是「生活在你的希臘神話中」。現在,這個神話即將破滅。希臘政府2日宣布將採取削減工資、養老金,增加稅收等緊縮措施來換取國際援助,悲觀情緒迅速籠罩這個國家。畢竟,誰願意改變維持了幾十年的生活習慣呢?希臘一家電視臺的評論員悲哀地說:「從今天開始,希臘將不再是我們所熟知的希臘。」55歲的赫裡斯託斯亞歷克索普洛斯對《每日電訊報》表示:「對大多數希臘人來說,好日子到頭了。」
憤怒的情緒也開始積聚。2日的政策公布後,希臘公職協會ADEDY立即發表聲明稱:「我們的協會已經變成蓄勢待發的火山。」該協會呼籲所有公務員參加5日的全國大罷工。實際上從3日開始,地方政府工作人員以及教授已經相繼開始了罷工。很多人認為,政府不敢大力改革人浮於事的政府機構,無法解決官僚主義和裙帶關係,反而讓普通百姓節衣縮食。希臘最大工會GSEE抨擊說,這是希臘現代史上最不公平、最為苛刻的措施,將使希臘經濟陷入嚴重的休克。《金融時報》也有分析擔心,在經濟滑坡期間用削減預算來平息債權人的不滿情緒,會導致大規模失業,引發社會的激進反應。
債務危機對老百姓生活的影響早已顯現。雅典市中心一家雜貨店的店主帕巴迪斯對記者說,這幾個月來生意很差,過去當地人買煙總會買上三四盒,現在只肯買一盒。在銀行排隊取錢的一位退休老人說,大部分希臘人每月只有不到700歐元退休金,並不像德國媒體所說的3000歐元,「如果政府再削減退休金,真是沒法過了」。在雅典做服裝批發的華商也有同樣感受,到他們那裡批發服裝的希臘商人提貨都比以往少很多,原因是缺少流動現金,同時也不願造成積壓。
但奇怪的是,記者漫步雅典街頭時,在任何一個希臘人可以享樂的場所,依然感覺和往日的情形無異。遍布大街小巷的咖啡館裡,悠閒的人並沒見少;1日上萬民眾集會抗議緊縮政策時,雅典的海邊也有不少人在享受藍天、海水與日光;上周末,雅典著名的酒吧依然人流如織,開著遊艇到附近小島度假的有錢人也很多。記者在克裡特島採訪時,下午工作時間的哈裡亞城餐館裡,坐滿了享受美味的人群。「危機在哪裡呢?」50多歲的希臘資深媒體人弗迪阿蒂斯自嘲說,債務問題在希臘可是老問題了,「我們是和債務危機一起長大的」。
希臘危機暴露歐洲軟肋德國《圖片報》近日赴希臘採訪的記者也發現了希臘人的享樂天性一點沒變―――一位正在泡吧的希臘人對該報記者開玩笑說:「噓,別告訴默克爾,我們還在享受呢。」
德國人已經對希臘人憤怒很久了。節儉的德國選民無法忍受政府花錢去拯救那些揮霍無度的夥伴。3月初,《圖片報》寫給帕潘德裡歐一封公開信,建議希臘人學習德意志的工作方式和職業素質。信中說,在德國,人們一直工作到67歲才退休;公務員沒有14個月工資;德國整天都在努力工作。此後,兩名德國政客在《圖片報》上撰文,讓希臘賣島嶼還債。3月底,德國4位大學教授以「希臘不走,德國走」為題向《金融時報》投書,要求希臘退出歐元區,並威脅如果德國援助希臘的方式違反了當初馬斯垂克條約中的「不援助」規定,將毫不猶豫地向憲法法院提起訴訟。德國《焦點》周刊2月的一期雜誌封面甚至刊登了一幅圖片,讓斷臂維納斯長出手臂而且伸出中指,題目是「歐洲大家庭的騙子」。憤怒的希臘議長專門寫了抗議信提醒說,希臘是德國武器製造主要用戶,每年需要花費高額軍費購買武器,用於歐洲邊界的防衛。雅典市長也向默克爾發表聲明,說德國在二戰期間在希臘欠下了血債,屠殺了兩個村莊,並欠希臘的戰爭賠償。德國ARD電視臺新聞主播湯姆巴赫魯則憤怒地回應:「難道這就是歐洲工程的一切?或者讓德國付帳,或者拿我們的過去說事。」
希臘與德國的口水戰,將這場債務危機上升到了政治層面。英國《金融時報》副總編菲利普史蒂芬斯4月29日撰文稱,歐洲在國家利益之爭中解體,希臘債務危機讓人對歐洲的團結心生懷疑,希臘的恣意揮霍與德國人的優越感產生了碰撞,但更深層次的真相是,整個貨幣聯盟賴以生存的政治信任和共同扶持機制轟然倒塌,一系列事件凸顯了歐元區領導層的無能。
更多媒體對歐元區的未來不抱希望,擔心除了希臘,還有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愛爾蘭將把歐洲帶向深淵。今年初,歐洲有好事之徒將此五國的英文首字母連在一起,稱為「笨豬五國」。《每日電訊報》2日稱,雖然希臘經濟只佔歐元區GDP總量的3%,但同時陷入困境的「笨豬五國」加起來佔到歐元區GDP的1/3,比德國還大。英國投資公司皮莫科的執行長艾爾瑞安對記者說,希臘已經成為歐洲經濟失敗的一個典型,該國的經濟就如同雅典衛城神廟一樣,破敗不堪。但更令人擔憂的是,希臘危機從根本上反映出歐洲以借貸為主的國家經濟政策和高福利政策遭遇重創,這種危機將很快延伸到私人資本,並在未來幾年內如鬼魅般纏繞整個歐洲。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