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荒」之下三元蒙牛伊利年內都漲價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奶荒」之下三元蒙牛伊利年內都漲價

  原奶價格的上漲很快傳導至零售終端。繼三元食品宣布下月將上調部分產品價格之後,蒙牛、伊利昨天均表示將在年內對部分產品價格進行調整。

  三元前天發布公告稱,自12月1日起上調牛奶產品價格,平均上漲8%,此次漲價幾乎涉及包括入戶奶在內的全線產品。而蒙牛、伊利昨天並未透露具體漲價時間和幅度。

  乳企給出的漲價理由無一例外,都表示是由於成本上升。

  伊利昨天表示,食品類消費品對原料成本變動最為敏感,乳製品原輔料尤其是原奶價格持續上漲,勢必推升終端產品價格。

  「鑑於近期成本持續上漲的實際情況,我們會在考慮綜合成本後適時、適度調整產品價格。不同品類的漲幅和調整時間會有所差異,請關注終端價格變化。」蒙牛相關負責人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

  今年以來全國生鮮乳價格已經持續上漲。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4月份以來,受奶牛生產結構調整、奶源偏緊影響,生鮮乳價格連續6個月較快上漲,累計漲幅達16.5%。三元股份則稱,今年以來,原料奶收購價格同比增長幅度已經逼近50%,而且仍在持續上漲。其他如包裝材料、人工成本等也在持續上漲。

  乳業專家宋亮指出,今年7、8月份天氣高溫奶牛減產,部分地區出現了口蹄疫疫情,造成養殖戶和養殖企業殺牛。另一方面,近兩年國內液態奶總消費保持增長態勢,對原奶需求量很大,供求矛盾突出,今年出現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奶荒」。宋亮預測,年底前奶源緊張會日趨嚴重,但隨著乳企自建牧場陸續在2014年投產,從2014年第二季度開始,奶源緊張會陸續緩解。

  ■新聞連結

  乳企提價貫穿全年

  從12月1日開始,三元的產品幾乎全線提價,這也是三元牛奶繼今年2月份價格上調5%之後的第二次漲價。記者了解到,243毫升的袋裝鮮牛奶由原來1.8元漲到2元,而三元入戶牛奶每個單品提價0.5元。以200毫升瓶裝特品鮮牛奶為例,將從2.45元漲到2.95元。今年2月1日,三元入戶牛奶已全面提價一次,當時最高提價幅度達到17%。這也意味著,今年以來三元入戶牛奶漲幅超過37%。

  除了三元年內兩次提價外,蒙牛、伊利在今年也多次上調產品售價。今年1月到2月,蒙牛、伊利表示因成本原因相關產品陸續提價。而8月份以來,伊利、蒙牛上調了部分高端產品的售價,如伊利金典純牛奶從58元/箱漲至62元/箱;特侖蘇從59元/箱提高到62元/箱。 陳瓊

相關焦點

  • 蒙牛伊利三元悄然提價 漲價歸於原料價大漲
    常在超市買牛奶的郭阿姨發現,最近12盒裝的「蒙牛」特侖蘇、「伊利」金典都從54元一下子漲到了58元。「這牛奶怎麼也像約好了似的集體漲價了?」郭阿姨擔心的事兒已經發生了。蒙牛、伊利、三元、光明等乳業從本月上旬起先後提高市場零售價,涉及牛奶、酸奶等產品,總體漲幅在4%左右。
  • 牛奶、奶粉漲價潮來襲!伊利蒙牛打響頭炮,光明、君樂寶、三元...
    來源:胡說有理2021年伊始,伊利基礎白奶產品開始提價。而此前,奶粉企業已紛紛提價!1月5日當天,乳業股全線大漲飄紅。1.伊利蒙牛液奶提價胡說有理注意到,國盛證券1月5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伊利公司於 12 月 29 日對旗下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 3-5%。
  • 三元牛奶漲價引爆行業漲價潮? 蒙牛伊利尚未明確是否跟進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中國網財經製圖中國網財經3月29日訊 (記者 金瀟)近期,三元食品下發客戶告知單,將從2017年4月1日起正式提高部分到戶奶品價格,這是三元今年首次對旗下產品價格做出調整。三元食品相關負責人楊女士告訴記者,此次漲價的主要原因是原輔料價格、人工以及配送成本的增加,漲價產品涉及原味酸牛奶等十幾款到戶奶品。不過記者查閱三元食品官網並未發現相關提價通知,對此,楊女士表示,已給訂戶家發送相關說明,同時送奶到戶的微信上也已告知。而這已不是上市奶企今年以來的首次提價。此前,燕塘乳業對旗下產品進行了上市以來的首次提價。
  • 三元袋裝鮮奶和入戶奶下月分別漲0.2元、0.5元
    》,通告稱,由於今年以來,原料奶收購價格同比增長幅度已經逼近50%,仍在持續上漲,三元食品始終保持所有乳製品均100%採用生鮮原料乳製造,而且其他原輔料材料如包裝材料、人工成本等也在持續上漲,企業無法通過採取精細化管理、高效生產運營等內部措施消化全部的上升成本,因此,三元公司經過慎重考慮,將自2013年12月起,上調部分產品的價格,加權平均漲價幅度為8%。
  • 伊利、蒙牛、三元 大佬如何把脈中國乳業趨勢?
    12月22日,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發布12個「中國乳業領軍品牌」,分別是伊利、蒙牛、光明、君樂寶、飛鶴、三元、完達山、銀橋、聖元、貝因美、明一、百躍、12個品牌2016年銷售收入1705.07億元。佔全行業的48.66%,其中銷售收入最多的是伊利606.09億元,佔全行業的17.30%。2.「一帶一路」開啟乳業新格局
  • 牛奶又漲價啦! 光明奶品下月起平均漲價8%-9%[圖]
    東方網11月22日消息:據《i時代報》報導,光明的鮮奶也要漲價啦!面對國內乳企接連上調液態奶價格,一再強調沒有出現「奶荒」的光明終於坐不住了。記者昨天獲悉,部分光明「隨心訂」的用戶已經接到了漲價通知,12月1日起多數到戶從奶品價格將上漲。對於超市渠道,光明方面昨天也給出了明確答案:要漲。據悉,此次漲價幅度在8%-9%。三元、蒙牛、伊利等國內乳企也先後宣布將進行調價。    近期,有光明「隨心訂」的訂戶陸續反映稱,已收到光明送奶人員的通知,從下月起大部分產品將提價,個別產品上漲了0.4元-0.5元,這一上漲幅度並不小。
  • 三元入戶奶下月漲價 商超液態奶去年底已提價
    記者昨日從北京三元公司獲悉,三元入戶牛奶將於下月1日起提價,平均漲幅為10%。這是繼去年年底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提價後,乳企再次提價。  2月1日起提價  近日,不少三元入戶奶訂戶的訂奶箱裡都收到了一張粉色的漲價通知單,從2月1日起,三元入戶奶14種產品將執行新價格。
  • 伊利、蒙牛打頭陣提價!喝牛奶又要多掏錢了?
    春節將近,家家戶戶都忙著置辦年貨了,而乳製品作為家庭餐桌必備食物之一,可能大家要為購買牛奶、奶油、奶酪棒掏更多錢了。知食君注意到,元旦後的近幾天交易日,A股乳業股迎來一波行情,多家頭部企業漲停。數據顯示,1月5日,伊利股份和蒙牛乳業兩大巨頭漲幅均超過7%,而皇氏乳業、三元股份、天潤乳業、新乳業等多股均相繼漲停。
  • 聚焦五大乳企半年報,伊利、蒙牛、光明、貝因美、三元五家深度分析
    EFW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近一個月內,蒙牛乳業在參加行業內的兩次重要活動時,孫伊萍都沒有參加——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第二十二次年會派出的是副總裁翟嵋;中國奶業20強(D20)峰會是副總裁王豔松。
  • 誰動了伊利蒙牛的奶酪?
    在頭部有伊利、蒙牛雙雄,中間有名氣斐然的光明、三元等企業這樣的競爭格局之下,妙可藍多劍走偏鋒,通過發力奶酪這一細分領域而鋒芒畢露,並獲得了「奶酪第一股」之稱。但憑廣告打造的先發優勢在與國內外大佬爭奪市場的過程中能存在多久?
  • 光明、三元和新希望把持的低溫奶賽道,伊利蒙牛就是擠不進去?
    另一個原因,跟目前行業巨頭的壟斷地位有關,兩大乳業霸主蒙牛和伊利,都在內蒙古起家,企業牧場也多在內蒙古附近,考慮低溫奶的特殊性,註定「蒙伊」只能選擇方便運輸的常溫奶作為主打產品。畢竟中國80%以上的奶源都在北方,但80% 的牛奶消費者都在南方,「北奶」要「南運」,常溫奶是最好的選擇。
  • 伊利帶路漲價潮,牛奶新一輪價格上漲來了,我們還有牛奶自由嗎?
    當然,伊利和蒙牛的漲價其實僅僅是一個開始,因為巨頭漲價往往給其他企業帶來了契機,根據進一步的媒體報導,熊貓乳品指出,受原料成本推動,該公司已於元旦前後對煉乳產品進行提價,不過並未透露具體幅度。有媒體也報導,近日光明、三元等不少品牌的牛奶都提高了價格,如250ml袋裝奶普遍上漲0.2元至0.5元。而紅星新聞也報導了,自去年6月以來,乳企紛紛提價。
  • 伊利、飛鶴、君樂寶、蒙牛、三元、新乳業等在行動
    導讀2020年的頭等大事,應屬新冠病毒阻擊戰。在這個全新戰場,共克時艱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比如明星粉絲組成的666聯盟,上演捐贈時速的同時,也展示了中國90甚至00後責任擔當的新形象。以營收最強的伊利為例,其2019年上半年營收450.71億元,淨利潤為37.8億元。而在同樣捐贈過億的企業中,房企碧桂園,2019年上半年營收2020.1億元、淨利潤230.6億元。同期,網際網路業的騰訊,收入為1742.86億元,淨利潤513.46億元。
  • 「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創業前期,蒙牛近乎瘋狂地追趕伊利,終於在2010年實現反超。不過伊利憑藉營銷和渠道很快趕上,再次奪走行業龍頭寶座。中國乳業兩大巨頭的差距在彼此的追趕中被逐漸放大。2019年,蒙牛實現營收790.3億元,伊利營收為902.2億元,超蒙牛近100億元。
  • 伊利蒙牛光明巴氏奶全線促銷 你會pick誰?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周子荑)隨著伊利、蒙牛、光明等幾大巨頭布局的加深,巴氏奶(低溫鮮奶)市場越來越熱鬧。近日,中國商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巴氏奶迎來了一波打折促銷的浪潮,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品牌幾乎全線「參戰」,他們為何在此時展開競爭?幾大龍頭的巴氏奶你又會pick(選擇)誰?
  • 超市鮮奶一年內悄悄「提價」兩次 玩「變相漲價」還是另有隱情?
    950ml光明優倍價格從21元多漲到了22元多,950ml新希望千島湖鮮奶從長期的促銷價17.8元恢復到了原價19.8元……  華潤萬家浙江公司鮮奶採購經理吳波透露,在這之前的2018年年初,部分鮮奶已經經歷過一波一定範圍內的漲價,漲幅在7%左右。  相較而言,常溫奶的價格較為穩定,但從2018年下半年以來,「貨緊張」這個說法在行業內沒有中斷過。
  • 鮮奶價格比包裝水還便宜,伊利蒙牛都不想賺錢了嗎?!
    2014年、2019年這兩年是比較極端的案例,進口大包粉佔據中國牛奶供應量的比例達到高點。這兩年都是中國市場本土牛奶供應量少的年份,特別是2013年出現「奶荒」後,中國在同年大量進口全脂奶粉(同比上年增長53%)、脫脂奶粉(同比上年增長40%),導致2014年中國本土奶價在短期上漲後迅速下跌、呈現牛奶供應過剩,全國出現倒奶事件。
  • 伊利、蒙牛先後收購大牧場,究竟為何?
    伊利旗下全資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貿控股認購中地乳業股份。隨後在9月27日,伊利提出以16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14億元)收購中地乳業股份。如果要約收購完成,伊利將成為中地乳業最大股東。 從2018年至今,短短3年間,中國市場上的大牧場已經基本被下遊的乳業公司瓜分完畢。上述兩宗股份收購完成後,伊利蒙牛分別掌控3家規模化的牧場公司。
  • 大連袋裝奶漲價後瓶裝奶提價 巴氏鮮奶漲1塊錢
    液態奶市場出現全國性波動,專家分析"奶荒"將持續至2015年    蒙牛百利包純牛奶每袋價格已調整到1.6元,454克三寰巴氏鮮奶售價已達到8.9元。  本地奶漲價、品牌奶漲價、低端奶漲價……從8月以來,一場波及全國的液態奶漲價風潮隨著主流品牌紛紛調價再次掀起巨浪。昨日記者在大連市內超市看到,三寰454克瓶裝巴氏鮮奶零售價達到8.9元,三寰乳業相關負責人表示不排除進一步調價的可能性。相關乳業專家表示,我國正經歷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奶荒"。
  • 2014年度液態奶口碑報告:伊利光明蒙牛分列前三(組圖)
    光明和蒙牛分列二三。自第四名三元之後,各個品牌的總指數都較小且構成優勢各有不同,差異較大。  《報告》顯示:在品牌知名度方面,光明以高指數成績榮登榜首,伊利以微弱差距居第二,夏進成功擠進前三甲。而雀巢等品牌的指數成績與前四名差距落差較大。其他品牌在該項指數中表現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