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鮮奶一年內悄悄「提價」兩次 玩「變相漲價」還是另有隱情?

2020-12-20 浙江電商網

  杭州一牧場一年需要消耗1000噸苜蓿草和600-700噸燕麥草

  在不確定年終獎有沒有漲之前,可以先確定的是,你喝的牛奶漲價了!

  在微博搜索「牛奶漲價」,發現有此感受的網友並不少,且消息集中在1月。品牌「光明」被多次提及。

  記者前往杭州各大超市,從多位採購口中得到驗證——鮮奶價格走高比較明顯。950ml光明優倍價格從21元多漲到了22元多,950ml新希望千島湖鮮奶從長期的促銷價17.8元恢復到了原價19.8元……

  華潤萬家浙江公司鮮奶採購經理吳波透露,在這之前的2018年年初,部分鮮奶已經經歷過一波一定範圍內的漲價,漲幅在7%左右。

  相較而言,常溫奶的價格較為穩定,但從2018年下半年以來,「貨緊張」這個說法在行業內沒有中斷過。

  各種說法都指向一個共同的原因——奶源緊張。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曾對外給出調查數據,自2014年至2018年,國內奶牛存欄連續五年持續下降,2017年國內奶牛存欄有773萬頭,2018年國內奶牛存欄低於700萬頭。

  「部分鮮奶可能會出現短時間斷貨的情況,但常溫奶不會斷貨,更不存在『嚴重奶荒』。」國內知名乳業專家宋亮告訴記者,奶牛存欄的下降,不會嚴重影響到奶源的供應,現在的乳業企業大多已經實現國際化,國內不足,國際補。

  1.一年內鮮奶提價兩次

  常溫奶價格穩定但「貨很緊張」

  對隔天就要搬兩瓶鮮奶回家的張玲來說,鮮奶無疑是價格敏感商品。

  就在最近,她發現,自己常常購買的950ml光明優倍鮮奶,從21元多漲到了22元多。

  而她的第二選擇——950ml新希望千島湖鮮奶也不知從何時起,撤掉了擺放在前已久的促銷牌,這款現價為19.8元的鮮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只需要17.8元。

  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喝牛奶更貴了!

  「最近的鮮奶價格,的確有所上漲,平均漲幅在5%-10%。」華潤萬家浙江公司鮮奶採購經理吳波說。而在去年年初,部分鮮奶已經經歷了一波調價,漲幅為7%左右。

  消費者張玲還發現,除了漲價,部分品牌商還通過換包裝、推新規格產品等方式,重新定價產品。比如說,新希望就在不久前推出了1.5L裝的鮮奶,定價20.3元;蒙牛每日鮮語在推出1L裝鮮奶的後,又新推了250ml裝的鮮奶。

  價格上漲的同時,消費量不減反增。吳波說,鮮奶的增幅在20%以上,相對來說,酸奶的增幅低點。目前在超市的冷藏牛奶銷售中,鮮奶和酸奶的佔比為3∶7左右。

  相比較而言,常溫奶的價格更穩定,沒有出現大幅調價的情況,但可以觀察到,2018年第四季度促銷頻次卻較以往有所降低。華潤萬家浙江公司國產常溫奶採購經理張麗說,部分種類的常溫奶,甚至出現了「叫不到貨」的情況,比如說伊利高鈣奶。

  張麗回憶道,這一波「貨緊張」的態勢,是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的。

  2.國產奶紛紛打出高端牌

  玩「變相漲價」還是另有隱情?

  讓張玲感覺到「喝牛奶變成一件更貴的事」,還有一個原因——對於國產牛奶,無論是鮮奶,還是常溫奶,高端面孔變得越來越常見。

  記者在世紀聯華citylife施家橋店看到,目前超市內最貴的國產鮮奶是950ml光明致優全鮮乳,售價為32.3元。而超市內,打著「紐西蘭空運直達」的紐仕蘭牧場鮮牛奶,1L×2組的銷售價為79元。換算成1L後,兩者的價格分別為34元和39.5元,相差不多。

  常溫奶也是如此。就在上月,伊利為金典新品娟姍牛奶舉辦了首發儀式,成為金典旗下繼有機純牛奶、純牛奶、低脂純牛奶和進口純牛奶後的第五款產品。目前,這款牛奶在天貓「伊利旗艦店」的銷售價為118.8元/箱,規格為250ml×12盒。

  而在華潤萬家施家橋店,記者看到,在數十個進口常溫奶的SKU裡,不乏很多「價廉物美」的身影,其中,一款1L德亞全脂純牛奶,價格17.9元,一款1L安佳超高溫滅菌全脂牛奶,價格為25元。而這僅僅是原價銷售的單品情況,在促銷的產品中,還有一些1L裝的進口牛奶,甚至僅需要8.9元、9.9元。

  「部分高端產品的出現,不排除一種可能性——企業是帶著『提價』的想法來的。」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行業內人士說。但另外也不乏這種可能性,企業在這些生牛乳的收購上,要花去更多成本。

  以臨安龍崗沃塢奶牛養殖場負責人吳炳泉的經歷為例,乳企在收購生牛乳的時候,會給出一定的基本價——3.77元/公斤,當生牛乳同時滿足乳蛋白超過3.1%、乳脂率超過3.5%、體細胞低於30萬/ml、菌落數低於10萬CFU/ml的時候,可以再行獎勵。他猜測,這些「表現優異」的生牛乳,或許就是被供應到這些高端產品上去的。

  另一種挺有意思的現象正在出現。乳企正在挖掘一些「新賣點」,來佔據新的市場。比如說,一些常溫奶(特別是酸奶)會推出一些新品,在冷藏條件下口味接近於冷藏奶,但在保質期上長於冷藏奶。此外,乳企也會在包裝上下更多功夫,部分常溫奶也在變得越來越「飲料化」。

  3.漲價主因是「奶源緊張」

  各大乳品企業紛紛出手奪奶

  當消費者認為「喝牛奶更貴」的同時,在乳業這一產業鏈上,幾乎每個涉及環節的人都在感慨「奶源緊張」。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曾對外給出調查數據,自2014年至2018年,國內奶牛存欄連續五年持續下降,2017年國內奶牛存欄有773萬頭,2018年國內奶牛存欄低於700萬頭。

  「不光是終端的鮮奶漲價,部分乳企,甚至把一些冷藏酸奶的原料都換了,原先的原料是生牛乳,現在是全脂乳粉。」一位行業內人士說,一來是奶源緊張,導致生牛乳量不夠用了,二來是輕易調價不可取,相對來說,乳粉價格比生牛乳稍低,而且可以進口,來源渠道更多。

  而奶源緊張這一事實,也可以從各大乳企「搶奪奶源」的動作見到端倪。

  上月24日,中國聖牧發布公告稱,公司已與蒙牛乳業全資子公司內蒙古蒙牛訂立投資協議,將向後者出售內蒙古聖牧高科奶業有限公司51%的股權,代價為3.03億元人民幣。中國聖牧是國內最大的有機奶原奶企業,截至2018年6月30日,其擁有奶牛11.7萬頭,其中有機奶牛近9萬頭,上半年生產有機奶24.5萬噸,非有機奶9.5萬噸,銷售自有品牌有機液奶產品3.7萬噸。

  蒙牛乳業副總裁紀曉東曾對外表示,此交易能幫助蒙牛進一步優化優質原奶、有機奶源的布局,從而加速公司有機乳製品業務的推進。在行業內人士看來,蒙牛出手也有控制奶源的意圖,尤其當下蒙牛有意發展巴氏奶,更需要優質奶源。

  而在2017年,為了獲得穩定奶源,融合乳業上下遊的協同效益,蒙牛增持了現代牧業股份至60.77%。

  而在這之前,也就是2017年年初,伊利曾計劃用46億元買下中國聖牧37%的股份,但是最後收購失敗了,雖然在業內人士看來,「如今被蒙牛撿了便宜」,但乳品企業「搶奪奶源之心」,卻已昭然若揭。

  除了國內奶源,乳品企業已紛紛將目光轉至海外。不難發現,在一些的鮮奶、常溫奶外包裝上,標註著「進口奶源」的字樣。不少乳企也曾爆出不少與國外奶源地合作的新聞。比如,去年7月31日晚,伊利發布公告表示,宣布計劃收購巴基斯坦食品企業Fauji Foods Limited不超過51%的股權,並已遞交投資意向函。據悉,Fauji Foods是家有60餘年歷史的老牌企業,主要從事乳製品及果汁的加工和銷售,旗下產品有Nurpur純牛奶等,其在巴基斯坦純牛奶市場的佔有率排名第四。

  4.杭州奶農困惑於成本越來越高

  為何生鮮乳收購價卻遲遲上不去?

  杭州本地也有一些奶牛養殖企業,專門為乳品企業供貨,其中不乏光明這樣的大企業。在鮮奶終端不斷漲價之時,他們卻困惑於,生牛乳的收購價為何遲遲上不去。

  杭州正興牧業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總經理葉峰說,近幾年來,生牛乳的收購價基本沒怎麼變過,平均收購價為4.3元/公斤。

  葉峰入行已經超過30年,他記得收購價最高的是2013年,生牛乳甚至被抬升至近6元/公斤,「當時很多人認為養奶牛是暴利的,但在這之後,收購價一路下行,直至2015年,到達現在這個水平,便再也沒有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了。」

  然而,在這三年裡,養牛的成本卻漲了不少。葉峰說,奶牛吃的苜蓿草、燕麥草等,都是進口的,苜蓿草的價格是3000多元/噸,燕麥草的價格也是3000多元/噸,一年下來,牧場每年消耗的苜蓿草和燕麥草,就分別需要1000噸、600-700噸。

  「行業內不乏一些退出者,成本太高,堅持不下去了。」他說。

  據悉,正興牧業一共有1000多頭奶牛,其中處於產奶階段的共有600多頭,其餘的都是「後備軍」。原來,一頭奶牛需要養殖2年後,才能進入產奶階段,平均產奶6年後,正式「退休」。

  同在臨安的吳炳泉,養奶牛同樣已經超過30年,他所經營的臨安龍崗沃塢奶牛養殖場,一共有600多頭奶牛,當前正處於產奶階段的奶牛共有300多頭。

  對於「目前養奶牛不賺錢」,吳炳泉也深有體會。他說,乳企給出的生牛乳收購價為3.77元/公斤,根據乳蛋白、乳脂率的要求,達標並超標的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目前我們平均的生牛乳收購價是4元/公斤。

  一頭母奶牛,一年平均可以產奶9噸左右,若以4元/公斤為計,可以創造3.6萬元的收入。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門頗為豐厚的生意,但吳炳泉說,扣去各種成本,賺的都是辛苦錢。

  吳炳泉說,根據奶牛的習性,在龍崗沃塢奶牛養殖場,一天會安排三個時間段工人上班,分別為早上6點到9點,下午1點到4點,晚上8點到11點。「擠出來的牛奶,會安排在第二天早上6點運送至工廠。」

  5.奶源緊張是事實,擔心「奶荒」沒必要

  乳企國際化 實現國內不足國際補

  一聽到「奶源緊張」,很多消費者會擔心:會「奶荒」嗎?

  在國內知名乳業專家宋亮看來,這樣的擔心是不必要的。部分鮮奶可能會出現短時間斷貨的情況,但常溫奶不會斷貨,更不存在「嚴重奶荒」。特別是當下,各大超市商家都在積極備戰「年貨市場」,大面積的斷貨不可能出現。

  「現在的乳業企業大多已經實現國際化,國內不足,國際補。」宋亮說,總的來說,市場上奶的供應是充分的。

  另據海關總署數據,截至2018年11月,2018年液態奶進口量同比下降0.5%,其中鮮奶同比下降0.1%,酸奶同比下降8%。這也是近15年來液態奶進口量首次出現下降,將減輕國產液態奶的競爭壓力。

  「液態奶進口量下降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國內各方面成本上升後,導致進口奶代理商的利潤下滑,最終減少進口量,二是近年來人民幣貶值造成的匯率損失也使得一部分代理商減少業務,三是進口奶容量的增長速度比較緩慢,一些規模較小的進口奶代理商最終沒有堅持下去,這些都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宋亮說,總的來說,液態奶進口量減少幅度不大,所以推測是一部分進口奶代理商減少了進口,沒有出現一定程度退出市場的情況。但整體來說,進口奶的形勢還是被看好的,且預計2019年會有一個比較好的表現。

  宋亮說,從當下的中國乳品消費情況來看,鮮奶的年消費總量為100多萬噸,同比有8.5%-9%的提升,常溫奶的年消費總量為1100萬噸左右,同比下降了1%-2%。未來,鮮奶的消費量還將進一步提升。

相關焦點

  • 超市鮮奶一年悄悄「提價」兩次 「變相漲價」還是另有隱情
    商報記者前往杭州各大超市,從多位採購口中得到驗證——鮮奶價格走高比較明顯。950ml光明優倍價格從21元多漲到了22元多,950ml新希望千島湖鮮奶從長期的促銷價17.8元恢復到了原價19.8元……  華潤萬家浙江公司鮮奶採購經理吳波透露,在這之前的2018年年初,部分鮮奶已經經歷過一波一定範圍內的漲價,漲幅在7%左右。
  • 嶗礦瓶裝水悄悄瘦身是「變相漲價」還是另有隱情?
    價格不變,容量少了,有市民發出疑問:「變相漲價」還是另有隱情?對此,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探訪。瓶體「瘦身」,飲料「減量不減價」隨著天氣轉熱,飲料銷售逐漸進入了旺季,許多品牌紛紛換了包裝,以全新的形象迎接夏季飲品消費高峰期的到來。
  • 新希望琴牌同款牛奶在青島市場賣出三種價格 市民質疑其"變相漲價"
    近日,有市民反應同樣一款新希望琴牌袋裝液體奶在奶站及超市的價格有不小的差距。不僅如此,同一款新希望琴牌液態奶的訂購價竟高於市場價。同一款牛奶在青島市場出現了三種價格。隨後,記者聯繫了琴牌鮮奶屋400諮詢熱線,新希望琴牌針對奶站價格不同,客服給出的答案是每個奶站有0.5~1元的價格浮動權限。長期訂奶價格不降反漲, 粗略算一月多出15元「我之前一直定的新希望琴牌的牛奶,今年漲價了,原來每袋2.9,現在漲了1毛錢成3塊錢一袋了。」
  • 雀巢年內兩次漲價 洋奶粉與國產品牌價差百元
    雀巢奶粉今年內兩次漲價。本報記者 張朋 攝雀巢奶粉年內再次提價本報訊 (記者 鄒茂林)液態奶調價後,洋奶粉又開始提價。記者昨日獲悉,雀巢奶粉本月內將上調部分產品價格,其中涉及全脂等品種。「這是繼今年7月調價後,雀巢再次上調價格。可能是洋奶粉提價的信號。」業內人士分析。平均漲幅5%左右昨日武昌多家賣場表示已經接到通知,雀巢全脂奶粉等產品,這個月要調價,漲幅大概在5%左右。不過由於目前賣場庫存多,價格還沒變動。
  • 雀巢奶粉放量勺減重量 奶粉玩起花樣變相漲價
    儘管今年4月雀巢部分產品已經有過提價,但時隔5個月再次變相漲價讓不少消費者感到無奈。除了雀巢,今年的奶粉商似乎都不約而同加快了漲價頻率。「前幾年奶粉商漲價基本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直接調價,而今年似乎更喜歡玩一些花樣。」一位終端銷售商表示。
  • 大連袋裝奶漲價後瓶裝奶提價 巴氏鮮奶漲1塊錢
    本地奶漲價、品牌奶漲價、低端奶漲價……從8月以來,一場波及全國的液態奶漲價風潮隨著主流品牌紛紛調價再次掀起巨浪。昨日記者在大連市內超市看到,三寰454克瓶裝巴氏鮮奶零售價達到8.9元,三寰乳業相關負責人表示不排除進一步調價的可能性。相關乳業專家表示,我國正經歷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奶荒"。
  • 惠氏推新配方奶粉被指「變相漲價」(組圖)
    對此,有消費者認為這是在玩「文字遊戲」。惠氏則回應稱配方升級的確帶來了成本上升。有業界觀點認為,借新配方產品上調價格,使得「降價」似乎形同虛設,並擔心其洋奶粉同行會競相效仿。  本報訊(記者塗端玉、楊杉)「奶粉是不是又在變相漲價回去?」面對新鮮出爐的惠氏新配方奶粉,心細的消費者張女士表示:其價格與舊配方奶粉前不久降價之前一樣,有的價格調整達到40元。
  • 新配方賣回原價 惠氏耍花招變相漲價?
    超市: 惠氏借新配方漲價發改委出手調查「洋奶粉」價格壟斷後,惠氏是第一家提出降價的洋奶粉品牌,宣布把惠氏S-26金裝三段幼兒樂和四段學兒樂從原來的198元和175元分別下降到158元和148元。但昨日,羊城晚報記者走訪廣州部分超市發現,惠氏金裝幼兒樂和學兒樂打上「新配方」三個字後,價格又回了原來的水平。
  • 濟陽產特地牛奶4月1日起漲價
    近日記者從特地乳業獲悉,該品牌奶產品將於4月1日起正式調價,各產品提價幅度均在10%以上。另據濟陽縣城一家鮮奶吧負責人介紹,前不久該店銷售的鮮奶已上調價格,預計年內還將有提價可能。特地牛奶調價通知 記者王闖 攝頻繁提價市民大呼「喝不起」  家住華鑫現代城的方老先生多年來保持著睡前喝牛奶的習慣。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他發現超市的牛奶價格標籤換了好幾次。
  • 4月漲價9月縮量 雀巢奶粉瘦身被指變相漲價
    今年4月中旬才漲過一次價的雀巢奶粉,近日又再被媒體曝出「變相漲價」事件。記者獲悉,至9月份,雀巢歐洲產所有聽裝配方奶粉全部統一改成了800g包裝,其中在國內有銷售的雀巢超級能恩系列也由原來的900g裝全部改成800g裝,奶粉重量減少但價格仍保持不變。
  • 財說|涪陵榨菜又變相提價14%,這次還靈嗎?
    自2008年以來,涪陵榨菜至少進行了12次產品提價。今年6月份,涪陵榨菜再度變相提價,其將主力產品的規格從每袋含量80g減少至70g。然而,涪陵榨菜的三季報並沒有體現出提價的好處,反而業績不及預期,引發了股價大跌。截至發稿,涪陵榨菜股價為42.85元/股,距離9月份時的歷史高點已經回調了17%。
  • 紙企在漲價、超市在打折,紙巾真的要漲價了嗎?
    近日,生活用紙漲價的消息引發關注。一邊是多個造紙企業連發漲價函,一邊是超市賣場忙著打折促銷,紙巾真的要漲價了嗎?紙企在漲價 超市在打折「聽說紙巾要漲價,趕忙來買一點。到超市發現並未漲價,還是原來的價格。」
  • 麥當勞延長套餐超值遭變相提價質疑 15元套餐只剩2種
    麥當勞剛剛推出延長套餐超值計劃後,就遭到變相提價的質疑。  10月30日,麥當勞宣布全國所有餐廳將推出全新超值計劃,今後消費者在全天(除早餐時段外5:30-11:00)均可購買到15元起超值套餐。而此前,這些超值套餐只能在11:00到14:00、17:00到19:00購買。
  • 含量低提價猛 桃花姬成漲價敢死隊
    對於東阿阿膠本輪提價,東阿阿膠雙井直營店工作人員稱,店內產品確實要漲價,目前已接到通知,預計在明年1月1日或者春節前會完成漲價。據介紹,在這家店中,銷量較好的為阿膠塊,買後可以自己加工。另有新街口直營店工作人員稱,也已接到漲價通知,要求零售店在45天內完成商品漲價。與阿膠塊頻繁的提價相比,桃花姬提價雖僅有三次,但出廠價漲幅已達65%。
  • 日用消費品漲價「靜悄悄」 奶粉手紙已開始提價
    相關: 「光友」宣布開始調價 或掀粉絲漲價潮   多品牌奶粉漲價 個別超市稱收到通知廠家均否認   編者按:  「豆你玩」、「蒜你狠」讓大蒜、綠豆、玉米、蔬菜等農產品因短期內價格漲幅過高備受關注,其實不止這些農產品,近期也有不少日用消費品,包括生活用紙
  • 光明乳業部分冷藏奶價格上調5% 超市上漲"不明顯"
    杭州多家超市日前已接到漲價通知,但從目前貨架出售的光明產品來看,漲價幅度並不明顯;此外,光明隨心訂客服熱線的工作人員表示:「針對訂奶用戶,漲價將從下個月開始。」這是繼11月份光明乳業在武漢地區針對部分鮮奶和酸奶製品提價5%至7%後,又一次進行提價。目前伊利、蒙牛等乳業集團暫未有價格調整動作。  回顧今年下半年,許多乳企其實都已進行過調價。此前,有媒體報導廣東風行乳業和武漢香滿樓乳製品工業有限公司傳出漲價的消息,自今年11月中旬起,香滿樓6款不同規格的鮮牛奶和酸奶有10%左右的提價,風行也宣布部分產品從今年12月1日起提價4%。
  • 企業稱受困於成本壓力 三元牛奶下月提價8%
    三元牛奶在官網發布漲價通知稱,12月1日起,三元牛奶將上調部分產品價格,加權平均漲幅為8%;其中超市售賣的243毫升鮮牛奶由每袋1.8元漲到2元,入戶產品上漲0.5元。三元將此次漲價的原因解釋為「受困於成本壓力」。  據悉,這是三元今年第二次調漲產品價格。
  • 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網友直呼:用不起!
    最近,不少網友議論,共享充電寶 「悄悄」 漲價了。11月27日,記者探訪南京的商場、高鐵站、景區和街邊小店發現,同一品牌共享充電寶在不同場所,價格會有所不同,其中比較貴的是6元/小時。多家共享充電寶公司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沒有統一提價,對部分消費場景的價格會有所調整。
  • 牛奶又漲價啦! 光明奶品下月起平均漲價8%-9%[圖]
    東方網11月22日消息:據《i時代報》報導,光明的鮮奶也要漲價啦!面對國內乳企接連上調液態奶價格,一再強調沒有出現「奶荒」的光明終於坐不住了。記者昨天獲悉,部分光明「隨心訂」的用戶已經接到了漲價通知,12月1日起多數到戶從奶品價格將上漲。對於超市渠道,光明方面昨天也給出了明確答案:要漲。據悉,此次漲價幅度在8%-9%。三元、蒙牛、伊利等國內乳企也先後宣布將進行調價。    近期,有光明「隨心訂」的訂戶陸續反映稱,已收到光明送奶人員的通知,從下月起大部分產品將提價,個別產品上漲了0.4元-0.5元,這一上漲幅度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