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現在過年,年輕人會聞之色變?

2020-12-20 江湖66哥

不知不覺,就又到了年底,2020年,註定是一個令人難忘的一年,因為新冠疫情,也讓這個庚子年在很多人的回憶中必然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距離過年還剩一兩個月,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對於即將到來的春節卻越來越怕了呢?

有句話叫做,近鄉情更怯,也許就更能形容如今年輕人對於過年的心態了,小的時候,過年是一件喜慶事,新衣服,新玩具,還有壓歲錢,吃好的喝好的,大魚大肉,過年是十分值得期待的,可是長大了,這種感覺卻變了。

年味為何越來越淡?越來越多的人不想過年

小時候的過年,是萬家燈火,期盼了一年的喜慶和歡聚場面,還有好吃好玩的,都可以在過年那幾天好好瘋狂下,從過了元旦開始,這種氣氛就開始瀰漫開來,最後到了臘月二十四達到了高潮,貼春聯,買肉買菜,打掃衛生,一派其樂融融,天看起來似乎很冷,但是心裏面卻是暖暖的,尤其是在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能夠一家子待在一起,吃頓團圓飯,一起其樂融融成為了無數人的難忘回憶。

可是隨著年紀長大,曾經的那份感動,卻似乎永遠存留到了記憶當中,平常大魚大肉吃慣了,對於過年的那份期待也就變得自然越來越少了,同時以前的自己是收紅包的,現在的自己過年回家確實需要發紅包的一方,然而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人在不同的年齡段,有著不同的煩惱,小的時候盼望著長大,長大了之後,才知道原來最值得懷念,莫過於曾經的青蔥歲月了。

長大了,壓力更大了,需要演繹的角色更多了,以前的自己,只是害怕學習成績不好,以前的一些都是有答案的,努力一些,評判的標準唯一且恆定,可是長大了,面對的煩惱確實越來越多,不管是亂糟糟的事業,還有一團麻的感情,還有自己人生的未來目標,還有看著年歲一歲歲長大,自己卻依舊是一事無成,長大的人變得複雜了,也變得越來越難以快樂了。

過年的人並沒有變,只是人的心態變了而已

有年輕人說,如果不是父母在老家,自己真的不想回老家,那些早已關係比較淡薄的親戚,自己也早已不想再走動,平常在公司已經夠忙了,需要應付客戶,應付領導,回到老家,還要應付親戚朋友,繼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實在是太累了,比車子,比房子,比工資,比工作,還有比收入,各種攀比不斷,很多年輕人也是高呼自己累了,好不容易放個假,似乎又要進行一場人情考試。

長大了,很多事情沒有了答案,可是留給自己的機會也是越來越少了,小時候,考試不好,還可以鼓勵自己加油,還有下一次,繼續努力,總會成績提高的,可是長大後,很多事情早已沒有了答案,很多事情也不是自己努力就可以隨隨便便成功,有人說,長大的過程中,不過是和自己逐漸和解的一個過程,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接受了自己的平凡,也接受了自己的經常失敗。

而過年,也早已失去了曾經的那份感覺,有時候,自己只是想要靜一靜而已,有時候只是想一個人和自己獨處一下,有時候只是想找個無人的角落,和自己的內心對話交流一下,有著太多的話,自己不能說出來,也有著太多的事,只能自己一個人扛,在家裡面,是兒子,是女兒,在公司,是領導,是得力幹將,是中梁砥柱,但是卻唯獨沒有一個是自己,有時候自己覺得太累,但是卻只能死撐。

不是年味越來越淡了,只是曾經喜歡過年的人變了而已

有人說,如今的時代,平常大魚大肉慣了,買菜也可以網上購買了,同時以前過年才給的壓歲錢,現在平常發發紅包,大家就樂呵樂呵過去了,當然了,現在的小孩子,從小玩具和新衣服不斷,哪有自己那個時候那麼辛苦,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換身新衣服,才能吃到平常吃不到的好吃的,年味淡了,就是因為生活條件好了,所以很多人以前在過年才能享受到的東西現在已經變成了稀鬆平常。

這樣的解釋貌似看著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卻並不是問題的核心,說到底,小孩子依舊是喜歡過年,因為過年可以見識到很多小朋友,還可以好好的瘋一把,雖然新衣服,好吃好玩的不缺了,但是很多的壓歲錢卻可以實現自己的一個個小心願,所以小孩子依舊是喜歡過年,那些說年味淡了的人,不過是曾經是小孩子,如今早已變成大人的90,後,00後而已。

年紀大了,心態就變了,過一年,意味著自己又變大了一歲,可是面對著亂糟糟的事業和家庭,還有那看不清楚的前途和命運,自己也會常常陷入無盡的迷惘當中,長大了,自己也不再是一個人,身上早已有了沉甸甸的責任,也有了無法言說的生活壓力,過年,是又一個新的開始,又何嘗不是自己又一年一會所獲得回顧呢?過年,也許只是個節日而已,而他們依舊要磨礪前行。

對於現在很多人,覺得年味越來越淡,越來越多的人害怕過年,不想過年,你又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積極留言奧,期待你的精彩評論!

喜歡我,請輕點關注,更多好文章,好觀點,與你分享~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現在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關於春節自古便有很多詩句和俗語,比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隨著時代的發展,家家戶戶條件越來越好的如今,反而越來越多的人抱怨沒有年味了,這是為什麼呢?關於為什麼沒有年味,我有幾點看法。
  • 年味為何越來越淡?以前過年穿新衣服,現在農村流行穿睡衣出門
    轉眼之間馬上就又是元宵節了,眼瞅著這個年就要過完了,小朋友們馬上就要開學了,返鄉過年的農民工朋友也要出去打工了。如今過年的時候,很多人都抱怨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這一點想必大家都有所體會。以前過年都是開開心心熱熱鬧鬧的,現在氣氛就冷清了很多。以前過年的歡慶團圓的時候,有些很長時間沒見面的親戚朋友也能好好聚聚,走親戚能從初一走到十五。那時候小孩子也好,大人也好都是非常開心。小孩子可以穿新衣服,收壓歲錢,放鞭炮玩。大人也能好好地放鬆一下。但是現在人們那種發自內心的開心不見了。
  • 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喜歡去趕集逛街買年貨了?
    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喜歡去趕集逛街買年貨了?推薦語:一轉眼,2020年已經來到了12月17號。沒錯,真的又要過年了,每到這個時候,相信就會有許多人開始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變得不那麼興奮了,挨家挨戶拜年逐漸被手機信息拜年取代了,記憶中濃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相信在很多人的記憶中,小時候最期盼過年,因為過年可以吃好吃的,有新衣穿,最重要的是可以領到壓歲錢。
  • 為什麼越來越不想回家過年了,年輕人:我太難了
    回家過年,那是多少遊子一年的期盼。春運更是最聲勢浩大的一次遷徙。為了回到一個叫家的地方,不惜拼盡全力。但是,也有一些人,因為一些原因回不了家,這些回不了家的人,各有各的故事。甚至還有些年輕人越來越不想回家,這是為什麼呢?
  • 年味是淡還是濃?說說過年的「文」與「質」|荔枝時評
    每年都有人在感嘆,年味變淡了。年味為什麼變淡?中國社會正經歷著一個巨大的轉型。   中國傳統社會是以宗族、血緣為紐帶的,有很多聚族而居的鄉村。現在,隨著城鎮化建設,鄉村正在解體;沒有解體的鄉村,村民也大多外出務工,許多人只有年頭、年尾才能一見。也就是說,「熟人社會」正在消逝,而民俗活動往往是以「熟人社會」為基礎的,如跳龍燈、舞獅子等等。以前家庭也是大家庭,現在家庭單元都已縮小了;這種大家庭的年味也無從產生了。
  • 年味越來越淡,看看二十年前的春節,現在只能算放假!
    年味越來越淡,看看二十年前的春節,現在只能算放假!現在距離2019年的春節也沒有幾天了,而我們又要邁進新的一年,但是現在的春見可以說是完完全全沒有了年味,很多網友也都調侃:現在的春節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放假,哪裡算得上過年!
  • 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過年恐懼症
    以前大家都比較盼望著過年,在物資匱乏的時代,過年可以吃一頓餃子,可以穿上一件新衣服,可以走親戚。但是現在隨著新年的臨近,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過年恐懼症。當然,患上這種過年恐懼症的大多數是中年人,也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為什麼會患上過年恐懼症呢?
  • 為什麼過年越來越沒年味,懷念以前除夕夜的春晚,年初一的炮竹
    為什麼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不知從何時起,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年味。年年都是新年,卻一年不如一年。人手一部手機,聚在一起卻相顧無言我記得小時候,最期盼的就是過年,過年有壓歲錢,能穿新衣服,一起吃年夜飯,放各種花炮。
  • 過年沒有「年味」了?年輕人能對此做點什麼
    臨近春節,有關過年的話題再度成為熱點。不過,如今年輕人似乎對新年傳統層面的風俗越來越隔膜,甚至有人吐槽「越來越沒有年味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得弄清到底啥是「年味」,一家人在電視機前收看春節晚會算「年味」?闔家團圓之際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算「年味」?
  • 年味越來越淡的春節該怎麼過?讀《田家元日》受到的啟發
    又到一年除夕日,窗外聽不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漫步在寂靜的小街上,感受著越來越淡的年味,突然間就想起了以前的除夕。以前的生活,物質沒有那麼發達,電子產品也沒有普及,過年前人們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備辦年貨。
  • 生活越來越好,年味卻越來越淡,我們究竟丟失了什麼?
    看著當下的紅火,不禁感慨,外國的洋節日這麼的紅火,中國的年味卻越來越淡了。在小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過年,一過年,可以穿新衣,可以吃好吃的,可以炸麻花,貼對聯可以放鞭炮,可以走親戚,可以領壓歲錢,還可以熬通宵,還可以一家人其樂融融地看春節晚會。可是現在再也沒有以前的年味兒感覺了。
  • 過年風俗沒有變,就是年味淡了,都在與時俱進
    三天年咋過的呢,大年三十全家團聚,吃個團團圓圓的年夜飯,初一上午走親訪友或者就近給街坊鄰居、同村人家拜大年,本地農村幾乎家家都到,家裡來了客人成年人就給香菸抽,小孩子就發糖果,好不熱鬧;年初二開始給叔伯姑舅拜年,大家相互往來,帶上菸酒糖茶寒暄敘舊。
  • 在外漂泊一年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回家過年
    伴隨著社會人發展,思想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回家過年,對於家族的感情和認同感也不是那麼深。對他們來說,過年回家面對親友開心的是他們,而自己卻不開心。 那麼都是什麼原因造成自己不開心的呢?三、年味越來越淡,對於回家過年的熱情自然沒有那麼高了,過年回到家突然發現能在一起玩耍的朋友沒有了,只能天天窩在家裡。四、城市生活節奏快,特別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的大城市,工作忙,生活壓力大,趁著逢年過節多掙點加班費。
  • 為什麼現在的親戚越來越不親了?老祖宗用兩句話就說明白了
    2020年春節的時候,在百度貼吧上有一個熱議,是關於年味的話題,有這麼一個問題引起了網友的討論:我們的年味究竟是變濃還是變淡了呢?選擇年味變淡的網友佔了大多數。由此可見,我們現在的年味真的是越變越淡。當然年味變淡的本身還不在於新年本身,而是和我們人與人的關係有關。如果我們的關係是密切和和諧的,年味自然會很濃。大家過年的時候走門串巷,其樂融融的氣氛就會增添許多年味,但是如果我們的親戚越來越不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不和諧的時候,年味會自然也就會變淡。那麼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呢?那就是為什麼我們的親戚之間越來越不親了呢?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老祖宗用兩句話已經說清楚原因了。
  • 農村年味越來越淡,專家不理解,農民痛斥:鞭炮和土灶缺一不可
    不過,在農村,雖然快臨近春節了,但是始終找不回曾經的年味,即便很多農民工已經返鄉,但是農村以前那種熱鬧的年味現在似乎很難感受到,有的人說是因為現在很多人返鄉的時間越來越晚,也有的人現在很多人根本不願意回家過年,確實如此,我也清楚的發現,現在不少農民工不願意回家的理由也是比較多,或許每個人也有著自己的無奈,而也有不少專家對於農村目前年味變淡的原因也是難以理解,甚至覺得是農民觀念在發生轉變
  • 年味兒越來越淡了,今年在商丘過年有什麼好吃、好玩的?
    不知道是長大了,還是春節變化了,在外地很多年,每年都想回家過年。現在回來了在商丘過年,感覺一切都變了,商丘的年味是越來越淡。唯一能讓我感覺到過年氣氛的就是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如今,這鞭炮是不讓放了,但是春節集會活動卻越來越多了。2018年2月10日—3月8日舉辦商丘火神臺廟會(8:00-22:00),為火神祭祀作為廟會的表現形式,期間有燈會、民俗表演等等。商丘首屆冰雪節位於平原南路火神臺對面,佔地3萬餘平方米。2018年1月6日——3月6日舉辦,為期兩個月。
  • 為什麼農村在外打工者,不回家過年的越來越多了?
    農村在外打工的人,不回老家過年的越來越多。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說根本的,還是因為現在的年味淡了,年在人們的心目中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了。而且,按照舊有習俗,從年尾十二月中旬就算是進入年關了,家家戶戶都要為過年做準備,有許許多多的事要做,大家都是忙忙活活、熱熱鬧鬧的。像陌上花小時候,一到年關,家家戶戶就開始殺年豬、打年糕、壓米糖、做油芰、炒花生瓜子、炸帶魚、炸油豆腐、掃塵避邪、祭祖納福、寫春聯貼窗花,等等等等。早早的,年味就瀰漫開來了。
  •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年味兒越來越淡了呢?老農民的這些話,道出原因
    導語: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年味兒越來越淡了呢?老農民的這些話,道出原因小編記得以前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是紅紅火火的鞭炮齊鳴,每家每戶都顯得是那麼幸福,畢竟外出打工的家人都已經回來陪伴自己團聚了。而且過年的時候,外出打工的家人也會給家裡的孩子帶來很多的禮物,給家人帶來一些合適的禮物,這樣的話讓一家人都會感覺到非常開心,也會有過年的感覺。而且過年的時候走上大街上,每個人嘴裡都在互相說著過年好,都在說著吉祥話,鄰裡之間的感情也覺得是非常好的,所以說大家也都有過年的感覺。但是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年味兒越來越淡了呢?小編覺得老農民的這些話道出了原因。
  • 那些過年不想回家的年輕人,今年怎麼想?
    長時間分離帶來的陌生、各自迥異的生活習慣、成年後日漸疏遠的長輩……或是那些「到了年紀」就被輪番催問的話題,像藏在春節年味兒裡的一根軟刺。為什麼年輕人春節回家,待不了幾天就想走?我們拍了一支視頻,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 年味淡?想沾喜氣?「鼠」於你的新年好運都在這裡!
    今天#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是什麼#這個話題被大家熱議,最近幾年大家常常覺得「年味」一年比一年淡了。有人說是因為習俗變淡了,有人說是因為我們長大了,還有人說是因為條件變好,天天像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