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公告: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
中國央行15日發布第18號公告,強調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國央行採取多項措施,規範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現金在保障公眾支付權利、促進文化傳播及在極端情況下穩定公眾預期等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非現金支付是在現金基礎上的發展。
-
拒收現金將被依法查處 央行再度發文: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來源:券商中國原標題:拒收現金將被依法查處!央行再度發文: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概念儘管行動支付快速發展,但社會對現金的需求依然會長期存在。為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障公眾使用現金的權益,結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12月15日,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8號》(下稱「公告」),再次強調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各類主體均應尊重公眾支付方式的選擇權。
-
央行: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
中新網12月15日電 據央行網站消息,央行近日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提出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公告提出四個基本原則: ——維護人民幣法定貨幣地位。
-
拒收現金?央行:不得排斥現金支付,這些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
非現金支付是在現金基礎上的發展。二者兼容共生,和諧發展。(三)尊重公眾自主選擇權。各類主體均應尊重公眾支付方式的選擇權,在確保現金收付渠道暢通的前提下,可為公眾提供合法安全的非現金支付工具。(四)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
重磅|央行:非銀機構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或歧視現金支付概念
來源:金融虎據央行官網,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8號文明確,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國人民銀行採取多項措施,規範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
-
老年人不會用手機支付怎麼辦?央行公告要求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你碰到過拒收現金的情況嗎?老年人等不會行動支付該怎麼辦?……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任何單位和個人存在拒收現金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由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會同當地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
便民丨老年人不會用手機支付怎麼辦?央行公告要求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任何單位和個人存在拒收現金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由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會同當地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央行公告摘要詳見下文↓一、基本原則(一)維護人民幣法定貨幣地位。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
...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文 / editor2020-12-15 15:02:46來源:FX168 【中國央行: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中國央行: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
支付創新不得排斥現金
支付創新不得排斥現金 2020年12月23日 09:51: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第18號公告稱,人民幣是中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中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
不得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
央行近日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提出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公告提出四個基本原則 ——維護人民幣法定貨幣地位。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
央行:任何單位和個人拒收或排斥現金支付將依法查處
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國人民銀行採取多項措施,規範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二)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現金在保障公眾支付權利、促進文化傳播及在極端情況下穩定公眾預期等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非現金支付是在現金基礎上的發展。二者兼容共生,和諧發展。
-
央行: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 造成數字鴻溝
各類主體均應尊重公眾支付方式的選擇權,在確保現金收付渠道暢通的前提下,可為公眾提供合法安全的非現金支付工具。(四)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消費及支付方式創新要堅持有利於暢通支付流通環境、有利於保障民生、有利於提升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
經濟學人全球早報:央行稱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羅永浩直播間所...
央行: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公告稱,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消費及支付方式創新要堅持有利於暢通支付流通環境、有利於保障民生、有利於提升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羅永浩回應「銷售皮爾卡丹羊毛衫假貨」:遭蓄意欺詐,馬上報案羅永浩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關於11月28日交個朋友直播間所銷售「皮爾卡丹」品牌羊毛衫為假貨的聲明」。
-
「關注央行『不得歧視現金令』」系列報導之一 探訪:掃碼支付居多...
『不得歧視現金令』」系列報導之一 探訪:掃碼支付居多 現金支付佔比較少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黃虹 近年來,由於智慧型手機和行動支付的普及,掃碼支付成為一種趨勢,許多年輕人身上幾乎不攜帶現金。12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20〕年第18號公告,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明確要求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那麼,在我市現金支付環境如何?市民有沒有遇到拒收現金的情況呢?記者就此進行了實地探訪。 日常消費:掃碼、現金不設限 沒有商家拒收現金 12月22日,在秦州區民主東路一家水果店,店長小雷正在為前來購買水果的顧客結帳。
-
央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現金
12月15日,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8號》(以下簡稱《公告》)。《公告》明確,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公告》指出,智能化服務的廣泛應用,正在深刻、持續地改變公眾的生活消費方式。
-
央行發布第18號公告 要求支付機構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概念
央行發布〔2020〕第18號文,要求支付機構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概念剛剛,中國人民銀髮布第18號公告,強調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國央行採取多項措施,規範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
-
央行:央行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_銀行業...
各類主體均應尊重公眾支付方式的選擇權,在確保現金收付渠道暢通的前提下,可為公眾提供合法安全的非現金支付工具。 (四)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消費及支付方式創新要堅持有利於暢通支付流通環境、有利於保障民生、有利於提升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
央行: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 機具要做到多種支付兼容
公告提出,非銀行支付機構應充分考慮非現金支付與現金支付的兼容性,做好對服務對象的提示,不得要求或誘導其他單位、個人拒收現金或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不得通過各種形式宣傳無現金支付或歧視現金支付概念。
-
「無現金」≠不能用!央行再度出手,遇到拒收現金可以這樣舉報
近年「無現金」趨勢的發展一直伴隨不少爭議,很多不會使用電子支付的老年人出行辦事不便,疫情下拒收現金問題更有所反彈。12月15日,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下稱「第18號公告」),重申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
央行出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公告,強調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來看梳理→1.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2.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3.辦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有關部門或單位,採取自行收費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