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告: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中國央行15日發布第18號公告,強調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國央行採取多項措施,規範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

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現金在保障公眾支付權利、促進文化傳播及在極端情況下穩定公眾預期等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非現金支付是在現金基礎上的發展。二者兼容共生,和諧發展。

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消費及支付方式創新要堅持有利於暢通支付流通環境、有利於保障民生、有利於提升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基本原則

(一)維護人民幣法定貨幣地位。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國人民銀行採取多項措施,規範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

(二)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現金在保障公眾支付權利、促進文化傳播及在極端情況下穩定公眾預期等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非現金支付是在現金基礎上的發展。二者兼容共生,和諧發展

(三)尊重公眾自主選擇權。各類主體均應尊重公眾支付方式的選擇權,在確保現金收付渠道暢通的前提下,可為公眾提供合法安全的非現金支付工具。

(四)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消費及支付方式創新要堅持有利於暢通支付流通環境、有利於保障民生、有利於提升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二、現金收付主體規範

因對外提供商品、服務或依法履職、管理需要,存在收付行為的各類主體應遵守人民幣管理相關法律規定,自覺規範現金收付行為。

(一)行政事業性收費單位。

辦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有關部門或單位,採取自行收費方式的,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採取委託代收方式的,委託方應通過協議、通知、聲明等書面形式,明確要求受託方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推廣數字政務的,應充分考慮不使用智能設備人士的需要以及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滿足公眾現金支付需求。

人工現金收付通道是指由人員值守並收取現金、提供找零的服務窗口或櫃檯等。

(二)公共服務機構。

涉眾面廣、與民生緊密相關的公共服務機構,如社保、醫療、教育、水、電、燃氣、暖氣、有線電視、通信、油(氣)站等採取自行收費方式的,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採取委託代收方式的,委託方應通過協議、通知、聲明等書面形式,明確要求受託方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

(三)交通運輸部門。

鐵路、道路客運、城市公共汽電車、城市軌道交通、港口客運站、輪渡碼頭等經營主體應設置現金收付通道或提供轉換手段。出租汽車經營者或駕駛者,可支持多種支付方式,但應接受現金支付。

現金收付通道是指由人工或自助現金機具提供收取現金、找零服務的物理場所。

提供轉換手段是指相關經營主體在不具備直接接受現金條件的情況,為接受客戶現金而採取的變通措施。

(四)大中型商業機構。

大中型商業機構特別是批發和零售業、餐飲和住宿業、居民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經營場所,應設置現金收付通道

採用一卡通形式、進行封閉管理的商業園區、廠區及景區等經營場所,應支持現金購卡、充值、退卡。

(五)小微經濟主體。

採取面對面方式提供商品及服務的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個體工商戶、流動商販等,可支持多種支付方式,但應接受現金支付。

(六)無人銷售及網絡經營主體。

無人銷售的經營場所,經營主體應在出、入口等醒目位置標示,說明支付方式、操作流程及服務聯繫電話。應以適當方式滿足消費者在特殊情況下(如手機電量不足、網絡故障等)的現金支付需求,並向公眾做好解釋工作。

提供貨到付款的網絡銷售經營主體,應在交貨地支持現金支付。

全部交易、支付、服務均通過網絡完成的,經營主體應提前公示支付方式。

(七)其他。

各類經營主體應明確現金收付標識並在醒目位置公示,做好說明和引導;提供轉換手段的,不得收取手續費或強制搭售其他商品。

收付雙方對現金的券別、材質協商不一致產生爭議的,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規定處理。

對於其他情形,各類經營主體應本著依法合規誠信經營、尊重公眾自主選擇權、維護人民幣法定貨幣地位的原則,協商解決。

三、現金收付服務主體規範

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和自助服務機具廠商應執行人民幣管理相關規定,優化現金服務。

(一)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與客戶面對面辦理金融業務涉及現金收付及費用繳納的,金融機構應在營業場所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金融機構作為行政事業性收費或公共服務收費受託方的,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將現金服務作為基礎性業務,充分考慮現金使用需求及存取便利性,確保現金業務網點及自助現金機具等基礎設施的覆蓋率和保障水平滿足公眾需要。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加強對在本機構開設帳戶的經營主體的宣傳引導,引導其嚴格遵守現金收付規範。

(二)非銀行支付機構。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充分考慮非現金支付與現金支付的兼容性,做好對服務對象的提示,不得要求或誘導其他單位、個人拒收現金或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不得通過各種形式宣傳無現金支付或歧視現金支付概念。

(三)自助服務機具廠商。

自助售貨機、自助售票機等機具生產廠商與服務提供商在研發、提供機具和服務時要充分考慮現金收付需求,做到多種支付工具兼容,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自助服務機具生產廠商與服務提供商應主動配合開展現金使用相關宣傳,優化現金流通環境。

四、現金收付生態規範

現金收付經營主體的行業主管部門落實主體責任,指導和規範現金收付相關行為,不得出臺與中國人民銀行現金收付管理要求相悖的管理規定。

基層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應主動對接基層社區開展宣傳,發揮基層社區的管理服務功能,構建和諧現金流通環境。

公眾享有自主選擇支付方式的權利,因現金支付受到排斥或歧視的,應保留證據,並及時向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反映,依法維權。公眾應培養良好的現金使用習慣,自覺愛護人民幣、維護人民幣形象。

任何單位和個人存在拒收現金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由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會同當地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相關焦點

  • 【央行: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2020-12-15 16:35:22來源:FX168 【央行: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12月15日,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大中型商業機構特別是批發和零售業、餐飲和住宿業、居民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經營場所,應設置現金收付通道。
  • 拒收現金將被依法查處 央行再度發文: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來源:券商中國原標題:拒收現金將被依法查處!央行再度發文: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概念儘管行動支付快速發展,但社會對現金的需求依然會長期存在。為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障公眾使用現金的權益,結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12月15日,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8號》(下稱「公告」),再次強調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各類主體均應尊重公眾支付方式的選擇權。
  • 老年人不會用手機支付怎麼辦?央行公告要求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二)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現金在保障公眾支付權利、促進文化傳播及在極端情況下穩定公眾預期等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非現金支付是在現金基礎上的發展。二者兼容共生,和諧發展。(三)尊重公眾自主選擇權。各類主體均應尊重公眾支付方式的選擇權,在確保現金收付渠道暢通的前提下,可為公眾提供合法安全的非現金支付工具。
  • 便民丨老年人不會用手機支付怎麼辦?央行公告要求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任何單位和個人存在拒收現金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由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會同當地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央行公告摘要詳見下文↓一、基本原則(一)維護人民幣法定貨幣地位。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 央行: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
    中新網12月15日電 據央行網站消息,央行近日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提出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公告提出四個基本原則:  ——維護人民幣法定貨幣地位。
  • 重磅|央行:非銀機構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或歧視現金支付概念
    來源:金融虎據央行官網,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8號文明確,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國人民銀行採取多項措施,規範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
  • 支付創新不得排斥現金
    公告明確,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消費及支付方式創新要堅持有利於暢通支付流通環境、有利於保障民生、有利於提升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容易產生歧視、排斥現金情況。
  • 不得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
    央行近日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提出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公告提出四個基本原則 ——維護人民幣法定貨幣地位。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 拒收現金?央行:不得排斥現金支付,這些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 央行今日發布公告稱,為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障公眾使用現金的權益,打造和諧現金流通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0〕45號)有關要求,現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 央行發布第18號公告 要求支付機構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概念
    央行發布〔2020〕第18號文,要求支付機構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概念剛剛,中國人民銀髮布第18號公告,強調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國央行採取多項措施,規範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
  • 央行: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 造成數字鴻溝
    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國人民銀行採取多項措施,規範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二)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現金在保障公眾支付權利、促進文化傳播及在極端情況下穩定公眾預期等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非現金支付是在現金基礎上的發展。二者兼容共生,和諧發展。
  • 央行:任何單位和個人拒收或排斥現金支付將依法查處
    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12月15日,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全文如下: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8號為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障公眾使用現金的權益,打造和諧現金流通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
  • 央行:打造多元化支付方式下的現金和諧流通環境
    答:智能化服務的廣泛應用,正在深刻、持續地改變公眾的生活消費方式。在鼓勵多元化支付方式發展的同時,保障公眾現金使用需求、維護人民幣法定地位,是人民銀行長期面臨的重大課題。2018年第10號公告明確了維護人民幣法定地位、鼓勵多元化支付方式發展、尊重消費者選擇權的整治拒收現金工作總體目標;第18號公告重申了這一總體目標,在此基礎上兼顧國家治理和服務效能需要,進一步明確了服務消費、暢通支付流通環境、保障民生等新要求。  二是內容更加全面和具體。
  • 央行: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 機具要做到多種支付兼容
    公告提出,非銀行支付機構應充分考慮非現金支付與現金支付的兼容性,做好對服務對象的提示,不得要求或誘導其他單位、個人拒收現金或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不得通過各種形式宣傳無現金支付或歧視現金支付概念。
  • 經濟學人全球早報:央行稱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羅永浩直播間所...
    央行: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公告稱,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消費及支付方式創新要堅持有利於暢通支付流通環境、有利於保障民生、有利於提升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羅永浩回應「銷售皮爾卡丹羊毛衫假貨」:遭蓄意欺詐,馬上報案羅永浩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關於11月28日交個朋友直播間所銷售「皮爾卡丹」品牌羊毛衫為假貨的聲明」。
  • 央行:央行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_銀行業...
    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國人民銀行採取多項措施,規範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  (二)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現金在保障公眾支付權利、促進文化傳播及在極端情況下穩定公眾預期等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非現金支付是在現金基礎上的發展。二者兼容共生,和諧發展。
  • 央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現金
    12月15日,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8號》(以下簡稱《公告》)。《公告》明確,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公告》指出,智能化服務的廣泛應用,正在深刻、持續地改變公眾的生活消費方式。
  • ...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文 / editor2020-12-15 15:02:46來源:FX168 【中國央行: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中國央行: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 央行發文規範現金收付行為,後續還將採取暗訪、巡查等方式強化日常...
    12月15日,央行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有關要求,現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8號》(下稱公告)。公告指出,規範現金使用行為的基本原則在於維護人民幣法定貨幣地位,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尊重公眾自主選擇權,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 鼓勵行動支付不等於拒收現金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鼓勵行動支付不等於拒收現金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公告稱,人民幣是中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中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隨著掃碼支付、銀聯閃付、網上支付等方式的興起和銀行卡的全面普及,大多數人可以「一部手機走天下」。不過,現實中部分商家或公共服務領域拒收現金的行為,不僅剝奪了消費者支付選擇權,也損害了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尊嚴。基於此,人民銀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任何單位和個人拒收或排斥現金支付將被依法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