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建莆田荔城區跑出「雙輪」驅動加速度
作為強產業、興城市的主戰場和前沿陣地,福建莆田市荔城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莆田市委市政府實施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工作部署,加快推進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拓展新區建設和園區及產業轉型升級。當前,全區正凝心聚力、主動作為,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極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奮力跑出強產興城的「加速度」,爭當「雙輪」驅動排頭兵,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夯實基礎。
創新引領產業升級
日前,2020鞋業新智造生態聯盟智融會在「雙馳1991智能工廠」舉行。莆田市雙馳鞋業推出的雲戈輕商務鞋是「莆鞋100」品類品牌化代表之一,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個性化「智能定製」。活動當天,在雲戈精心打造的品牌體驗店裡,曾獲得「2019年中國工業設計紅星獎」的「識足鳥」設備實時測量著腳部數據,兩小時即可取鞋、上腳甚至還能感受到出廠溫度的量腳製鞋體驗,獲得體驗者點讚。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部分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影響,外貿形勢不穩定,莆田鞋企鞋廠積極融入經濟國內大循環,借勢轉型升級,開拓國內市場,加快推進細分品類品牌化發展。作為全市鞋業產業的龍頭企業之一,雙馳鞋業積極踐行「莆鞋100」戰略,把握數位化時代機遇,走上「品類品牌,百花齊放」「抱團發展,眾創聯銷」新路。今年7月,首屆「福建好鞋網購節」在荔城舉辦,雙馳智能工廠作為活動的主場地,吸引上百萬人通過直播鏡頭,在線參與了好鞋網購。
雙馳的成長,是該區強化創新驅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荔城區圍繞「雙輪」驅動,大力發展「343」重點產業,堅持「一產一策一專班、一規劃一計劃一方案」,優化升級傳統產業、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不斷增強市場主體的創新能力和競爭活力。同時,該區把開發區作為產業發展主戰場,圍繞「優化空間布局、明確產業定位、強化配套支撐、創新體制機制」要求,推進「兩體兩中心」建設,加快興化灣南岸北高作業區基礎設施建設,突破發展臨港產業,加快打造黃石工業園區(含北高工業集中區)現代製造業現代物流業集中區、荔城經濟開發區產學研協同創新區,促進園區提質提升提效。此外,荔城區不斷探索創新,尤其突出開放招商,強化項目帶動。設立平臺經濟、總部經濟招商小組;建立「五+四+四」招商工作機制,即工業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文旅產業、醫療健康等五大招商戰線、四大招商舉措、四大招商機制,著重解決「招什麼」「誰來招」和「招進來」「落下來」的問題,不斷提升招商引資質量和實效。
巢好鳳自棲。據了解,荔城區的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工作連續兩年獲得全市第一名,成為一張亮麗名片,使荔城這方投資沃土更富魅力、更具活力、更有磁力。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區共對接、引進項目76個,其中產業類項目47個、總部平臺類項目29個。已籤約項目45個,其中產業類項目24個,已投產4個、已開工2個;總部平臺類項目21個,已投入運營18個。
今年,荔城區新引進了上海鈦米機器人項目,目前展廳已投入運營;引進雲計算數據中心、央聚跨境電商產業園等項目;灝谷智能製造創新產業園和國科雙創基地等項目也在對接洽談中。荔城區商務局黨組書記黃梅芳介紹說,荔城區將與北理工數智創新聯盟及北理工東南研究院合作,依託聯盟成員企業在教育、醫療、電商、工業網際網路、網絡安全等八大領域資源優勢,創新「一院一園一基金」運營模式,在項目委託招商、傳統產業轉型及科創企業孵化賦能等方面展開對接。
下一步,「我們要深化『五個一批』項目工作機制,在持續發力項目對接、洽談、引進的基礎上,重點圍繞提高項目升級轉化,全面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強化項目的對接洽談、籤約落地、開工建設、投產運營、達產增效的全方位、全周期、全過程服務,推動在談項目轉籤約、籤約項目轉落地、落地項目轉開工運營、開工運營項目轉竣工投產達產。」荔城區發改局局長翁東宇說。
協調發展做旺城市
日前,大學城南部片區後埔村房屋徵遷抽籤和籤約工作正式啟動。作為荔城區強產業、興城市的重要項目之一,大學城南部片區的發展迫在眉睫。在籤約現場,記者看到,所涉及的後埔村636戶拆遷戶代表依次抽取選房順序籤和選房籤。同期,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修繕和招商運營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據了解,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是莆田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組成部分,是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現有各級文物保護18處及歷史建築14處。該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大路、縣巷、后街、衙後、廟前和坊巷等6條古街沿街商鋪、歷史建築和原興化賓館及其廣場的修繕和改造,著重加強古建築自身及周邊環境的整飾,進一步加強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充分挖掘街區內的歷史文化內涵,全面提升歷史文化街區環境品質,延續歷史文脈。截至目前,一期廟前和坊巷兩條古街已基本完工。
11月21日,在玉湖新城尚濟街主幹道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操作攤鋪車等設備,對僅剩的部分路面進行瀝青鋪設,路面清掃、路燈安裝、沿線綠化、交通標識標線施劃等也同步進行。通車後,從市區前往玉湖新城無需繞行迎賓大道,拉近市區與「兩館一宮」的距離。
近年來,荔城區加快推進玉湖新城建設,不斷完善配套路網建設,打通「斷頭路」「瓶頸路」,積極推動外聯內接的交通體系。持續推進陡西片區、荔浦片區改造及安置房建設,兩館一宮、勵志國際學校、中山中學荔浦校區、市老年文體教育中心等配套項目建設不斷完善。眼下,全市矚目的玉湖新城環湖公園呼之欲出,將形成集節慶活動、人流集散、親水廣場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空間。
做好徵遷工作,還要解除百姓「後顧之憂」。此前,荔城區綬溪公園片區改造項目涉及暢林社區的873戶,僅用15天時間就全部完成籤約工作,再創項目徵遷新速度。這期間,為了滿足徵遷戶老人的安居需求,項目指揮部在暢林社區平安協會旁規劃建設了一座兩層、共49個房間的老年人臨時過渡房。臨時過渡房坐落在綬溪之畔,沿河步道綠蔭環繞,環境優雅,還配有醫療室、沐浴室等,能基本滿足老人的生活需求,目前已經有不少老年人入住了。
城市更新變樣,荔城區片區改造的「速度」和「溫度」,仰賴一支務實的隊伍。今年9月,荔城區委組織部出臺《關於服務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工作的七條措施》,從加強幹部力量統籌、幹部能力提升、一線考核方法、一線選任導向,以及強化基層組織建設、人才戰略支撐、關心關愛幹部等7個方面,為荔城區落實「雙輪」驅動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助力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
興城攻堅,在「速度」和「溫度」之外,還需要以長遠的眼光謀劃推進城鄉規劃建設。據介紹,荔城區以木蘭溪流域系統治理、生態修復為著力點。目前,荔城區正在木蘭溪南岸新度鎮、黃石鎮區域整體推進鄉村生態保護修復,高標準打造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新格局,促進耕地保護和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統籌治水、治城、治產,拓展連片生態空間,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文章來源:中國商報)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