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起學習進步
各位親們:
我們將不定期為大家更新高中語文新課標的72篇古詩文,爸爸媽媽們早作打算,提前讓孩子熟悉起來。其餘的青年們,溫故而知新,不然參加個「答題競猜」總被送「涼涼」~
話不多說,大家共同分享,一起進步~
知音少工作室
本期分享:歸有光《項脊軒志》
要求:必修
歸有光(1506~1571)
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世稱「震川先生」。
明代官員、散文家,著名古文家。
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為「明文第一」。
與唐順之、王慎中並稱為「嘉靖三大家」,
又與胡友信齊名,世稱「歸、胡」。
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吳水利錄》等。
《項脊軒志》朗讀版(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shèn)漉(lù),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餘稍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shǔn),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堦(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dài)諸父異爨(cuàn),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yú)庖(páo)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家有老嫗(yù), 嘗居於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撫之甚厚。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餘(予)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zǐ)在吾懷,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 餘泣,嫗亦泣。
餘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餘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蹟,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餘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臺;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餘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上教版高一第二學期第16課無此段文字) 餘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餘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餘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由於版本問題,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