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樊雪婧譚萍
核心提示┃1月16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重新修訂了語文等14門學科標準,並將於2018年秋季學期起執行。
新課標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所佔比重大大增加,語文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也從以前的14篇擴增至72篇。
新課標難度如何?篇目變多是否增加學生負擔?學生又該如何掌握?對此,大河報記者進行了走訪。
新聞|新課標2018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
發布會透露,為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育部於2013年啟動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修訂工作,先後組織260多位專家對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4門學科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歷時4年全部完成,經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將於2018年秋季開始執行。
那麼,4年修訂工作,新課標的修訂結果誰來把關?據了解,教育部為此專門成立了審議組,對修訂後的課程方案和標準進行了審議把關。
其中,課程方案審議組由來自教育學、心理學以及語文、數學等學科領域的40餘位學術造詣深厚、熟悉教育教學實際的專家學者,包括院士和資深教授組成。審議專家在個人審讀的基礎上,聽取修訂情況介紹,進行集體討論,形成審議意見。此外還邀請了國內德高望重的權威專家進行書面審議。審議結論認為,修訂工作實現了預期目標。
而課程標準審議組由179位專家組成,每個學科一個審議組,同時專門設立綜合審議組。學科審議重點對課標的思想性、科學性、系統性、適宜性和可操作性進行把關;綜合審議重點對相關學科橫向配合和各學段縱向銜接情況進行把關。審議組高度肯定了修訂工作。
變化|銜接高考改革兼顧個性發展
新課標修訂後,重新明確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湛說:「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強調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不只是為升大學做準備,還要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和職業發展做準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新課程方案優化課程結構
「課程方案不能跟著考試走,要跟著育人走。」王湛說。新課程方案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結構。考慮到高中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及升學考試要求,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適當增加了課程的選擇性,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提供有選擇的課程。
這一變化包括,其一,在保留原有學習科目英語、日語、俄語基礎上,增加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其二,將課程類別調整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同時,進一步明確各類課程的功能定位,與高考綜合改革相銜接:
必修課程根據學生全面發展需要設置,全修全考;選擇性必修課程根據學生個性發展和升學考試需要設置,選修選考;選修課程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規劃開設,學生自主選擇修習,可以學而不考或學而備考,為學生就業和高校自主招生錄取提供參考。
王湛表示,新課標中,各類課程學分比例重新確立。在畢業總學分不變的情況下,對原必修課程學分重構,由必修課程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學分組成,適當增加選修課程學分,既保證基礎性,又兼顧選擇性。
教學內容
而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也進行了優化。
首先,新課標根據學生年齡特徵與生活經驗,從學科特點出發,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綱,重新梳理和安排了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的課程內容,既保證學生達到共同基礎的要求,又實現有個性的發展。
新課標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並以活動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例如:生物學必修課程提出4個大概念,其中之一是「細胞是生物體結構與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圍繞這個大概念的學習,又提出了4個教學活動,通過活動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新課標更重視課程內容的與時俱進,將黨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判斷、重大舉措等,結合各學科的性質和特點,與課程內容有機融合,努力呈現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生態等發展的新成就、新成果。例如:歷史課程設置「改革開放新時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專題;地理、生物、化學等課程要求學生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信息技術、通用技術、數學等課程要求學生學習了解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處理等相關內。
難易|必修難度降低選修難度將逐步增加
新課標一經公布,不少家長對於課程難易程度的變化表示關注,對此,王湛回應說:「與2003年課標相比,課程容量和最低學分標準方面未作修改,學生在高中3年期間仍然只要獲得44學分即可畢業。不同的是,新課標對課程類別進行了調整,分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在必修課程方面,新課標要求有下降趨勢。」
王湛介紹,從課程容量來看,目前,高中學校每年上學時間為52周,其中教學時間40周,每周35個課時;社會實踐1周,這與2003版課標保持穩定。學生在高中3年修滿44學分就能拿到畢業證書,難度不變。
在難度設置方面,王湛表示:「高中階段教育是面向全體國民,必須強化共同基礎。」因此,在共同必修部分要保證所有高中學生在接受學習後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新課標有意控制難度,必修部分有降低難度的趨勢。
但在選擇性必修和選修課程部分,難度將逐步增加,滿足學生升學、自我發展的不同要求。「既要強化共同基礎,又要考慮學生多元化發展的需求。」王湛說,這是此次新課標研製過程的基本思路和最大亮點。
亮點1 新增學業質量考評綜合能力
「新課標的最大亮點,莫過於新增學科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要求兩項。」教育部部長助理、教材局局長鄭富芝介紹,學業質量要求是對學生多方面發展狀況的綜合衡量,學業質量要求將分為「了解、理解、掌握」等5個等級,通過高中3年的學習和測評為學生診斷相關學科的掌握情況,為高考和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做參考。
「各學科增加的『學業質量』部分,明確學生完成本學科學習內容後,學科核心素養應達到的等級水平,提出了學業質量標準。學業質量是對學生多方面發展狀況的綜合衡量,明確了新的質量觀,改變過去單純看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鄭富芝說,學業質量標準把學業質量劃分為不同水平,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要求,因材施教,更加關注育人目標的有效落實。同時,學業質量要求的提出也為階段性評價、學業水平考試和升學考試命題提供重要依據,促進教、學、考有機銜接,形成育人合力。
亮點2 多學科增加傳統文化教育內容
據了解,此次新課標的一大亮點,便是強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比重。
其中,語文課程標準最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各個部分,內容更全、分量更多、要求更高。同時,在美術、音樂、體育與健康、數學等課標都增加了有關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如美術課標增設「中國書畫」,內容涉及中國傳統繪畫、書法、篆刻等經典作品欣賞及傳統畫論,促進學生堅守中國文化立場,增強文化自信。
其中,語文課標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是「內容必須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各個部分」。在「課內外讀物建議」部分,除保留原有《論語》《孟子》《莊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記》等文化經典著作,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各類古詩文,覆蓋先秦到清末各個時期。此外,在課內閱讀篇目中,明確要求中國古代優秀作品應佔1/2,並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題,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深入學習研討。
引人關注的是,新課標將原標準中「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篇目數量也從原來的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學習要求。(下轉AⅡ·03版)
解答|背誦篇目變多增學生負擔?教育部回應
新增如此多的古詩文背誦科目,是否會增加學生的負擔?新課標一經公布,便引發家長圈熱議。對此,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回應稱:「不要認為要求背就是負擔,要根據學科特點。對於語文來講,過去推薦了14篇,現在變成了72篇,是在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上,對加強傳統文化的具體落實。」
申繼亮在採訪中表示,這次高中課程修訂完以後,在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方面進一步加強。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依據:第一,傳統文化教育不是簡單地開一門課,要結合各個學科的特點,全科滲透,結合各學科特點,有機地、自然地把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融入進去;第二,要用「量」為教育打上中國底色,語文課標裡要求課內必讀書目中,傳統的經典作品必須佔1/2以上;第三,要求更高,不是簡單的知道,要從傳統文化的學習當中汲取營養,真正注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
「古詩文學習,就得背誦名篇佳作,那些詞句就得記下來,因為要用。但是有些學科不能死記硬背,比如思想政治課,除學概念以外,除了記下來,還要實踐,去體驗。比如說物理、化學、通用技術,更多的不是去背,是去動手做。所以,不要認為要求背就是負擔,要根據學科特點。」他解釋說。
另外,比如歷史課程中文化方面的學習,要求也提高了,高中要在初中的基礎上,站在世界文化發展的角度看中華文化的貢獻,角度不一樣,要求不一樣,所以要求有提高。
聲音|背誦足夠多的古詩文益處不止一點點
語文新課標中,古詩文的背誦量從14篇增加到72篇,在家長馮先生看來是好事。
「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珍貴財富,更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有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大量地背誦古詩是繼承這筆財富、汲取精華的好辦法。」馮先生說,他讓孩子從小就開始背誦名篇佳作,不僅增強了孩子的記憶力,還培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更提高了他的審美能力。「我更想說的是,從一首首精美古詩文中,孩子領略到祖國山河的壯美、民族英雄的大氣概等,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無形中也培養了孩子的愛國情操。」
對此,鄭州有著20年語文教學經驗的李老師深以為然。她說,大量地背誦古詩文,可以使學生產生語感,從而揣摩出古詩中的一些寫作技巧,並把它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文字能力。「而且,背誦古詩文還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對書面語的理解能力,並且牢記必要的知識,可謂益處多多。」
不過,李老師也提醒說,老師和家長在引導學生背誦古詩文的過程中,要從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因材施教,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理解記憶、聯想記憶、歸類記憶等都是很好的記憶方法,這樣記憶的時間會更久。」
重點|多學科強化反映革命傳統的作品
此次新課標修訂中,革命傳統教育被再次強調。語文、歷史、思想政治等課標都結合學科自身特點,對革命傳統教育內容要求做了強化。
其中,語文課標在革命傳統教育方面做到了「兩個結合」。一是全面加強與專題學習相結合,在將革命傳統教育內容貫穿在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各部分的同時,還設立專門的「革命傳統作品」專題,集中學習研討。二是廣泛閱讀與深入精讀相結合,要求學生在課內外廣泛閱讀革命先輩的名篇詩作,闡發革命精神的優秀論文與雜文,以及關於革命傳統的新聞、通訊、演講、述評等,課內外讀物推薦篇目涉及毛澤東詩詞,以及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艾青、臧克家、賀敬之等一批作家反映革命傳統的作品,讓學生充分體會崇高的革命情懷。
再如,歷史課標明確要求學生系統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歷程,「認識並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此外,還增設「老兵的故事」主題活動,讓學生感悟在歷史大背景下普通人物的所思所為,體會革命軍人崇高的精神境界。
銜接|統籌兼顧聯動高考綜合改革
當前,國家正在大力推進高考綜合改革,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是如何加強與高考綜合改革銜接的?教育部部長助理、教材局局長鄭富芝介紹,對人才培養而言,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是基本依據,考試招生是重要導向,要把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兼顧,有效聯動,形成合力。
新的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在教考關係方面,把學習內容分為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類,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統一高考相關要求以及學生興趣特長發展需要相適應。
在考試命題方面,各學科細化了評價目標,加強了對學科素養的測評指導。在課程實施方面,充分吸收了高考綜合改革先行試點省份的經驗,加強了對學校學生發展指導制度、選課走班教學制度、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等方面的指導,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教學管理要求、條件保障措施等。
比如,新課標中,學科內知識間的聯繫、學科之間的配合和學段之間的銜接得到加強,學科課程與現實生活、職業教育的關聯顯著增強。比如,數學設置了「預備知識」主題,與義務教育階段銜接,同時設計了5類選修課程,與大學專業銜接,分別滿足學生在理工、經濟、人文、藝術等方面繼續深造的需要;通用技術「技術與職業」的課程內容打破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藩籬,體現了「普職融通」的技術教育理念。
熱議|各學科首次凝練核心素養為課堂教學找到創新方向
新課標中,各學科首次凝練核心素養。對此,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解釋稱,此舉主要考慮是將黨的教育方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要求具體化、細化到各學科課程之中。
長期以來,宏觀育人目標是明確的。「這次修訂,各學科凝練提出了本學科的核心素養,明確了學生學習該學科課程後應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並圍繞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精選、重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提出考試評價的建議,目的是切實引導各學科教學在傳授學科知識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科思想、思維方式等,克服重教書輕育人的傾向,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楊向東撰文稱,本次高中課程標準修訂在借鑑國際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基礎上,結合我國基礎教育實際情況和現實問題,創造性運用了「核心素養」這一概念,研製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創建素養導向的學業質量標準,試圖回答在當前形勢下「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的問題。基於核心素養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深化和發展,是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成果和經驗的繼承和創新。
福建師範大學教授餘文森也發文表示,學科核心素養既體現著一門學科對人的核心素養發展的獨特貢獻和作用,又是一門學科獨特教育價值在學生身上的體現和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本質觀和學科教育價值觀的反映。通過釐清學科核心素養,可以清晰地界定和描述本學科對人發展的價值和意義,體現本學科對學生成長的獨特貢獻,從而使學科教育真正回到服從服務於人的發展的方向和軌道上來。「聚焦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和學科教育才能找到改革與創新的方向和動力。」
新聞連結>>>>
推薦背誦古詩文
文言文32篇,其中必修10篇:
《論語》十二章、《勸學》《屈原列傳》《諫太宗十思疏》《師說》《阿房宮賦》《六國論》《答司馬諫議書》《赤壁賦》《項脊軒志》。
詩詞曲40首(選摘):
《靜女》《無衣》《涉江採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擬行路難》《春江花月夜》《山居秋暝》《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燕歌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嶽陽樓》《琵琶行》《李憑箜篌引》《錦瑟》《桂枝香·金陵懷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念奴嬌·赤壁懷古》《登快閣》《書憤》《臨安春雨初霽》《念奴嬌·過洞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青玉案·元夕》《長亭送別》《朝天子·詠喇叭》。
來源:大河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