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農驚現「蜘蛛俠」:用手機記錄微距華農

2021-02-08 華南農業大學

「一年的時間能讓我在學校找到接近40種跳蛛,是我一開始未曾想到的。本來只是抱著『隨緣』的想法,但現在記錄了這麼多種,讓我不禁感嘆『身邊潛藏了太多驚喜』。」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2015級生態學專業的王葦杭同學感嘆到。


因為從小就對動植物有著莫名的興趣,王葦杭很早之前就開始閱讀這方面書籍,經常瀏覽相關網站。雖然對動植物頗有了解,但是跳蛛對於王葦杭來說是個新鮮事物。

王葦杭第一次注意到跳蛛,源於一年前在南嶺森林公園的觀鳥經歷。本在觀鳥的他,偶然發現溪流邊的欄杆上棲息著好幾種截然不同的跳蛛,雖然無法辨認,但它們活躍的表現和精美的外觀一下子吸引了他的目光,引發了他的好奇。於是他掏出了手機,拍下了跳蛛的第一張照片。

回到學校後,王葦杭開始了他的校園跳蛛尋覓之旅。


沒有單反,一樣可以生動記錄


這些可愛的跳蛛都是王葦杭鏡頭前的明星。但是這些照片並不是用單反拍攝的,而是僅用智慧型手機加上一個微距鏡頭拍攝下來的。


「跳蛛體型很小,最大的一般也就只有一兩釐米長。但它們非常活潑醒目,只要你細心,就能發現它,只要有耐心,即使沒有單反,只要一部智慧型手機和一個微距鏡頭就可以記錄下它們迷人的身姿。」王葦杭很低調地分享道。


如果沒有耐心,如果不是對跳蛛有著十分執著的喜愛,也許很難在學校找到並辨識接近40種嬌小的跳蛛。在意識到跳蛛常常出現在欄杆、灌叢等環境後,王葦杭的身影就經常出現在學校的這些角落。只要一有空,王葦杭就拿著手機到這些角落找尋跳蛛,但是有時找了半天連跳蛛的影子都找不到。


雖然從小對動物感興趣,但是跳蛛對於他來說還是個新鮮目標,加上可用的照片等資料不好找,王葦杭經常會遇到不認識的跳蛛。

於是,他找了一些關於跳蛛的書,並搜索到一些研究跳蛛的學者開辦的網站進一步查找資料。同時,他還請教了研究蜘蛛的學者。見得多些,辨認也就容易了。


到目前為止,他在校園中記錄到接近40種跳蛛。為了更好地了解跳蛛,標本是必不可少的,為此,王葦杭也採集並飼養了一些跳蛛,這樣既可以得到標本,也可以觀察人工飼養條件下跳蛛的生活習性並記錄下來。


跳蛛:身長僅1、2釐米的精靈


跳蛛是跳蛛科(Salticidae)所有蜘蛛的統稱,它們大多善於跳躍,而且依賴跳躍移動、捕食。在我國,跳蛛也稱蠅虎,因為它們喜愛捕食蠅類,撲食時迅猛如虎。


跳蛛體型嬌小,身體常短小緊湊,但形狀十分多變。軀幹主要分為頭胸部、腹部兩大部分,而頭胸部中央的兩隻碩大的眼是跳蛛最為標誌性的外形特徵。這兩隻眼視力極佳,但視野狹窄,跳蛛為了觀察周遭,需要像「扭頭」一樣調整頭胸部的方向,經常「抬起頭」與人對視,非常有趣,這在蜘蛛中是很罕見的。


跳蛛的色彩非常豐富:從對比鮮明的黑白色、時而具有金屬光澤的彩色、半透明到與周遭環境相似的棕褐色等,可以說應有盡有,此外,雌雄跳蛛的差異往往非常大。


跳蛛是獨行俠。我們經常能在欄杆、樹葉背面、地表甚至室內牆壁等環境發現它們。行進時,它們走走停停,時而駐足向四周觀望,時而快速奔跑,同時在行走面系上蛛絲,確保旅途安全。


在繁殖時,跳蛛很活躍,跳蛛漢子們不停奔波,四處尋找妹子,發現「心上蛛」後,雄蛛常會通過「跳舞」等炫耀行為吸引異性,使出渾身解數以贏得芳心。交配後,雌性會在巢中產卵,不吃不喝地獨自守護這些卵直到孵化後的一段時間,最終完成繁衍後代的使命。


跳蛛以小型昆蟲為主食,有時還會吃其他跳蛛和蜘蛛,例如孔蛛就是吃蜘蛛的狂熱分子,它們令人驚嘆的精明捕食策略曾收錄在BBC紀錄片《獵捕(The Hunt)》等作品中。跳蛛體型雖小,這些優秀的獵手卻經常捕捉遠比它們大型的獵物。


休息時,跳蛛常伏在蛛絲編成的袋狀巢裡,憨態可掬,受到打擾時,它們會走出巢探查情況。跳蛛的成長需要經歷多次蛻皮,築巢的跳蛛在巢中完成蛻皮。


另外,跳蛛還是表演大師。很多跳蛛都有擬態昆蟲的特徵,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酷似螞蟻的蟻蛛,畢竟,很少有動物敢於騷擾擁有強大集體的螞蟻。這樣的偽裝幫助它們更好地捕食和欺騙天敵。


鏡頭下的生態之美


出於對自然觀察的熱愛,王葦杭除了拍跳蛛之外,也在華農校園裡拍到了很多美麗的生物。


當問到王葦杭以後是否想從事攝影方面的工作時,他說:「攝影只是輔助我記錄這些生物形態、記錄生態的一種手段,畢竟自己的水平很有限,只能做到記錄。我很喜歡研究生物多樣性這方面的工作,如果有機會,我想成為一名從事這方面的科研人員。」


在野外,不可避免地存在危險的生物,我們該怎麼應對?他的看法是:「雖然有些生物有一定危險性,但是只要我們沒有傷害它們的舉動,它們是不會輕易去傷害你的,不知道是什麼就不要貿然接觸,這樣是安全的。我在學校遇到過一些毒蛇,它們都比較近,但我沒有招惹它們,它們也沒有試圖攻擊,毒液對它們來說相當珍貴。」


因為喜愛,王葦杭可以用一年的時間在我們學校找到接近40種如此細小的跳蛛,並以手機攝影的方式記錄下它們。

不是沒有美的事物,而是我們缺少一顆靜下來去發現美、欣賞美的心。即使置身學校,也有數不盡的自然傳奇等待我們發現、再發現,生物多樣性留給我們的驚喜仍然無處不在,觀察它們,從中感受生命令人難以想像的多姿,進而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將對我們大有裨益。


採寫|新媒體中心記者 梁麗珊

圖片|受訪者提供

微信編輯|周志榮

責任編輯|周志榮 謝韓


為何不放王葦杭的照片?蜘蛛俠都不以真面目示人的!

相關焦點

  • 報考華農,安排
    又將有一批學子踏上夢想徵程 送你一張開往華農的車票土地總面積8199畝建築總面積145萬平方米這裡是華農 即將要度過111年華誕的華農、趙善歡等12位院士功勳卓著,永世流芳疫情暴發的2020年初關鍵時刻,華農團隊發現穿山甲可能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復工復產後積極指導春耕備耕用科技的力量抗擊疫情、助力生產
  • 報考華農,安排!!!
    (https://zsb.scau.edu.cn/zyjs/list.htm)點擊進入招生小程序(戳視頻,感受華農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華農培養的12位院士華農專家指導果樹種植機器人智能便利店這裡有四通八達的校內校外交通線路東起啟林,西連正門南接大牌坊,北承華農北門3條電動校巴線
  • 華農110歲,喜提新網紅景點!看完集體婚禮,我像華農酸奶一樣酸
    南都記者 陳輝 攝她說——從1909到2019,一代代華農人堅守「農業教育要振興中華農業」的初心和使命,以優秀的辦學傳統,深厚的學術積澱,豐碩的服務成果,鍛造了華農百年品牌,譜寫了華農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與時代同向同行共發展的壯麗篇章。這是一代代華農人矢志報國、立德樹人的110年。
  • 馬上金融聯手華農保險,打造智能保險可回溯系統
    為規範和加強網際網路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保障消費者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等基本權利,促進網際網路保險業務健康發展,今年6月30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規範網際網路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基於此,馬上金融攜手華農保險,共同打造智能保險可回溯系統。
  • 「案戰」:華工華農應否合併
    早先已被炒得沸沸揚揚的「華工華農應合併」的提案昨日終於正式上交。提案指出:華工與華農既有歷史淵源,地緣又十分相近,兩校的優勢學科互補,弱勢學科也易於整合,合併將有利於廣東加速發展高等教育,建立廣東第二所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因此,建議省委、省政府促成兩校的「聯姻」,拆掉圍牆合為一家,實現強強聯合。
  • 四六級倒計時,教你華農單詞記憶法
    吃飽了,再來杯華農酸奶唄~DDazzlen.耀眼華農的美,絢麗奪目五湖四海,美不勝收行於華農,你也為之傾倒了嗎?RRoadn.路珠江路,鳳陽路,五山路……軍訓時繞華農走下的一圈知道了華農到底有多大初次喝到華農酸奶的滿足感,等待公交時排起的長長隊伍,與華農神獸的偶遇……我們在此相逢,共同記錄那些點點滴滴。
  • 華農、南醫大、廣工大、廣外、汕大
    截至2020年4月,華農有全日制在校生4.2萬餘人(含留學生),其中本科生3.7萬餘人,研究生5千餘人。 2020年,華農在廣東計劃招收本科新生7647人,外省計劃為2073人。
  • 華農鋼鐵俠來了!帥爆了!
    華農鋼鐵俠第一部華農鋼鐵俠第二部瞧這精緻的設計圖紙,科技感max的道具,不得不嘆服是真·良心製作!鋼鐵俠在華農上空飛翔第二部,鋼鐵俠在和平的華農依舊是肩負著護送學子上學的任務.雖說華農大,鋼鐵俠做交通工具也太奢(屈)侈(才)了吧.
  • 那個契機,讓我決定報考華農
    從查到高考成績到報考華農需要幾步?華中農業大學是如何從報考指南上的一行字變成四年的故事?高三的時候聆聽過回校宣講的學長學姐們介紹華農所以半年後我也來啦!爸爸同事家的姐姐是華農學姐! (2)鼓勵在校生以自身專業為基礎,用通俗易懂、生動風趣的形式和語言拍攝作品,向考生及家長展示華農學子的精神風貌;鼓勵廣大校友結合親身經歷向考生及家長介紹所學專業深造、求職、創業的前景。
  • 華農兄弟快速走紅的「幕後推手」究竟是誰?
    與竹鼠一同走紅的「華農兄弟」又是何許人也?讓我們走近今天的揭秘節目,用數據為你揭曉「逼迫」竹鼠的「幕後黑手」。▍B站始走紅,後微博擴散華農兄弟早在2017年就於百度好看視頻上傳著自己的農家生活日常,當時還並非如今的攝影小哥+「竹鼠哥」的組合,且播放量也寥寥無幾。
  • 美圖|鳥兒,華農天空下最優美的音符
    前 言《穹頂之下》播出後,華農學子在微信群裡喊出:「柴靜,帶女兒到華農來!」
  • 粉上李子柒和華農兄弟,年輕人為什麼愛看農村視頻?
    在華農兄弟發布第一條視頻的平臺今日頭條上,鄉村內容已經成為其關注度最高的品類之一,同時也湧現出越來越多的農人創作者。2017年5月,甘有琴用帳號「巧婦9妹」在今日頭條發布了一條5分鐘左右的視頻,記錄自己做家常菜和幹農活的日常,一天之內播放量超過20萬人次。現在,她的視頻平均點擊量增長至30萬人次,最高達到500萬。而平臺上農人視頻的日均播放量可達2.5億。
  • 華工華農要合併?假的!
    華工華農兩大強校,要強強聯合?
  • 以後在貴州科學院就能讀華農研究生
    南方日報訊 (記者/吳少敏 鍾哲)近日,華南農業大學與貴州省農業農村廳、貴州科學院,分別籤約農業機械化「十四五」發展規劃、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項目,進一步用學科、人才和科研「組團」支撐貴州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粵黔東西部扶貧協作。
  • 華工華農要合併?真相來了
    華工華農兩大強校,要強強聯合?連日來,有一則消息在網上廣泛傳播: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已開始籌備合併事宜。合校後,華工五山校區將和華農連為一體。早在2003年,華工工商管理學院一教授向省政協提交了提案,首次提出合併華工華農,並更名「華南大學」。但同時,有11名省政協委員也提交了「華工華農不宜盲目合併」的提案,提出了相反的意見。當時,省教育廳對兩個不同意見有明確回覆:兩校合併,必須是經過充分論證準備。
  • 終於見到你,華農!
    在泰山區創客空間的路演大廳內,立著一方藍色的屏幕,上面記錄著今年迎新現場報到的實時更新數據。截至下午4時許,報到人數已達3681人,其中外國語學院、數學與信息學院(軟體學院)以及人文與法學學院報到率居於前三位。
  • 華農兄弟的竹鼠到底有沒有問題?
    所以不要感情用事去無腦噴或者無腦力挺,需要關注的核心點是華農兄弟到底是否證照齊全。無證才是罪魁禍首。我們首先看下華農兄弟的養殖場信息。全南縣星辰竹鼠養殖場,此為公開信息。通過天眼查,查詢一下這家公司的信息,不要關注右上角的我的ID,這個不重要,不重要,不重要,真的不重要。
  • 北京華農通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北京華農通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農通達)是農民日報社全資公司,系《農民日報》廣告業務總代理。根據公司發展需要,華農通達實行廣告區域代理制度,區域代理公司代理《農民日報》除獨家代理外的廣告業務板塊。
  • 在很久很久以前,華農大原來是長這樣的......
    當每天漫步在美麗的華農校園裡,感恩著母校提供給我們的舒適的學習環境時,只有年過而立的華農人,才明白華農的美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 新生攻略 如何在華農學習和生活?
    教四:是泰山區的主教學樓,連著東區實驗樓,有電梯,都有空調(107、108、109課室除外)。1樓有東區閱覽室,3樓是電子閱覽室,裡面可以刷校園卡上網。華農濃厚的學習氣氛,直接導致了各大教室樓的佔座現象嚴重,如今已成了華農一景。但是,從根本上說,佔座是一種不良道德的表現,大家可不要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