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7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 記者從福建公安廳反詐中心了解到,目前冒充公檢法的電信詐騙又有「新套路」,除了讓受害者打錢,還讓受害者貸款。
記者聯繫了受害人麗棋(化名),還原了整個受騙場景。「當時對方自稱是『公檢法』,還一口咬定我『攤上事了』,所以我一下就慌了,就怕了。」回想起那通陌生電話,麗棋至今仍在懊惱,「為什麼當時就沒看穿那是騙局」,而對於被騙的原因,她提及最多的就是「發慌」「害怕」。
「我這裡是福建省通信管理局。」電話中,對方自報「家門」後,表示最近收到大量群眾投訴,問題直指以吳某身份信息在上海辦理的一張手機卡,近來涉嫌大量散發虛假買賣口罩的信息,需要接受調查。
「不可能,我從來沒辦理過上海的手機卡。」麗棋當下予以否認。但對方並不給麗棋辯解的機會,而是以不容置疑的口氣,「好心」幫忙轉接至上海普陀區公安局,讓她繼續配合調查。一位自稱「馬紅」的刑偵隊長接了電話……
一番恐嚇之後,平日裡遵紀守法、循規蹈矩的麗棋,便按對方要求,到附近一處酒店開了間房。對方添加完麗棋的QQ,開始煞有其事地進行問話。讓麗棋意想不到的是,對方對她的家人信息也了如指掌,能夠準確地說出她父母的姓名和年紀等信息,這讓她對對方的身份越發深信不疑。
對方聞言轉而表示,麗棋要想自證清白,必須提供財力證明,即在銀行卡上有一筆大額存款。但麗棋當時手頭並沒多少積蓄。對方便開始對麗棋進行「洗腦」,讓她開始下載各種網貸App進行貸款,所有貸款所得,悉數轉到她的一個銀行帳戶上。
騙子就在此後數天內,轉走了麗棋貸款所得的幾十萬元。貪得無厭的騙子看麗棋並未察覺,居然故伎重演,扮演一名警員與麗棋再度聯繫,並暗示,此前也有人遇到和她一樣的情況,後來用房產證抵押貸款的方式,籌得50萬元,此前的問題便很快解決了。
急於脫身的麗棋信以為真,轉而向身邊的親友借錢,甚至以炒外匯為藉口,讓她的丈夫也借來了10萬元。最後雖然未能籌滿50萬元,但那位「警員」表示,可以先觀察一下情況。而那些錢,最終也全部被騙子轉走。
福建省公安廳反詐中心民警告訴記者,麗棋遭遇的正是典型的冒充「公檢法」詐騙。有些受害人平時很少和「公檢法」打交道,故而在騙子布設的騙局中,一聽說對方是「公檢法」人員、自己攤上事了,極易心慌意亂、手足無措,而騙子正是利用了受害人的這種心理實施詐騙。尤其是當事人一旦落入騙子的圈套,在酒店房間較為封閉的環境中,極易上當受騙。
福建公安廳反詐中心民警向記者演示了詐騙分子冒充「公檢法」詐騙的常見套路:
第一步:以「異地涉案」為由,利用受害人的驚恐心理設套;
第二步:以「保密協議」為由,要求受害人不得對外走露消息;
第三步:以「錄取口供」為由,指引受害人尋僻之處洗腦行騙;
第四步:以「財力證明」為由,誘騙受害人進行貸款轉帳操作。
福建公安廳反詐中心民警提示廣大人民群眾:公安機關不會電話辦案,如需調查會通知當事人到執法場所,出示證件、辦理手續,凡是不見面、不履行相關手續而要求轉帳、匯款的,一律拒絕,若遇到電話中的「民警」要求當事人找一僻靜的酒店「開房」並接受電話筆錄時,一定要認清那就是詐騙。
記者從福建華通銀行業內人士也了解到,詐騙分子越來越多地依靠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有針對性地開展「精準詐騙」。消費者在生活中應當有意識地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防止信息洩露,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同時對陌生來電要保持警惕,轉帳之前先「四問」,一是「我為什麼要轉帳?」,二是「我認識對方嗎,是否需要核實確認?」,三是「我是否會落入詐騙的陷阱?」,四是「我是否應該向警方或者銀行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