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聰明的孩子是怎麼變笨的?

2020-10-04 曾奇峰

作者:劉純婷


1.


經常有家長說,自己孩子以前成績挺好,現在怎麼就越來越差了呢?一個聰明的孩子為啥就變笨了呢?


2.


一個16歲的來訪者,他小學時期的成績一直都是班上前五名,到了初中,重點學校的重點班,成績逐漸一路下滑,最後穩定在班上倒數前五名。


初三的時候,抑鬱,自我傷害,後來輟學了。目前已經在家待了一年多。


他感覺在學校,沒有人會在意他,他很羨慕其他男孩子玩在一起,他卻總是不受歡迎,交不到朋友。


覺得別人都在盯著自己,等著嘲笑自己。



成績差,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不配和成績好的同學玩,而他又不想和成績差的同學玩。


我們討論發現,他覺得一直很難讓媽媽滿意,媽媽總是對他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做得好,總還有更高的要求等著他,他覺得很累。


雖然媽媽也表揚他,但是他覺得那些表揚都是不真實的,真實的感受是他知道媽媽對他不滿意。


而且媽媽總是找一切機會教育他,這個世界是分等級的。沒有能力的人,只能做撿垃圾,保潔,司機,保安這樣沒有價值的事情。這些人,會被別人瞧不起,對社會也沒什麼貢獻。



當他自己學習上遇到問題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決問題,而是如何面對媽媽的失望。


「特別害怕別人瞧不起我,一想到我可能會被人說成是學渣,我就不敢去學校。


我不敢面對父母老師同學,我不想和別人接觸,我只想一個人安靜在家裡躲著。」


3.


對於這個孩子來說,「變笨「是因為,時間花在其他讓他更焦慮的事情上,如何面對評價是更恐懼的事情。


後來做父母訪談的時候,他的母親說,自己小的時候特別渴望媽媽的支持,但是媽媽一直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她一直過得很辛苦,什麼事情都需要自己來。


所以她特別渴望做個好媽媽,能給孩子支持。



孩子成績下降,她就覺得是自己的問題。她需要通過孩子成績好,來確認自己是個好媽媽,確定自己可以給孩子支持。


否則她就會一直焦慮。這個焦慮是對孩子的,也是對曾經那個沒有得到支持的自己的。


在我的建議下,她自己也約了諮詢師,去處理自己內心的一些困擾。這對她和孩子的關係或許是個機會。


4.


很多父母會發現孩子越大就越「笨」,可怎麼變「笨」的呢?


一個孩子的智力活動受阻,我們把這個過程稱為,智力功能受抑制


成績好壞,本該是孩子通過自己的智力去解決的問題,但是很多家長都把這種智力活動轉換成了情緒上的壓力。



打罵、批評、指責、比較都是把這件應該用智力解決的事情,上升到情緒層面。當一件事情變成情緒記憶的時候,我們就離開事情本身了,我們就要花大量的時間和情緒過招。


這是一個智力功能被丟棄的過程。因為父母根本沒有教孩子,如何運用智力來解決自己的困境。


所以很多人遇到困境,首先出現的都是情緒,然後是和情緒糾纏的過程。智力都在睡覺。


這不是變笨了,這是變脆弱了。


孩子因為脆弱,所以在還沒有用到智力的時候,他就已經垮了。



這大概是很多人變笨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大腦活動被大面積的情緒覆蓋。


而處理情緒是更難的一件事情。如果說如何學習書本有很多人在教,如何平衡自己的情緒,對大部分孩子來說,就是「冷門學科」。


畢竟很多父母也沒有學會。


5.


曾老師說,當我們本該用智力解決的一件事情,我們用情緒在解決,那說明我們在這件事情上有一定劑量的退行。


所以當父母為孩子的成績焦慮擔憂的時候,並且這種擔憂焦慮總是揮之不去。那大概率是這件事情和我們自己的心理困境有關係。


就像我的這位來訪者,他的媽媽總是害怕自己做得不好,會耽誤了孩子的發展。害怕孩子將來沒用,沒出息,因而過得艱辛。陷在這些情緒裡無法自拔。


孩子上了初中,要適應新環境,學習節奏變快,課程變多變難,這是孩子遇到的困難,但是這個困難是可以用智力來解決的。



孩子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學會處理更複雜的學業,也需要去思考,如何平衡自己的學習和業餘生活,要學會選擇和取捨。


但是父母的焦慮和擔心,很容易破壞這個過程。


比如說,有些家長經常會說的,怎麼這麼容易你都學不會,怎麼人家能學好你不能,你的心思都在想什麼,你這樣不好好學習,以後你能幹嘛,準備被社會淘汰嗎?


家長的焦慮和擔心,很容易變成指責鄙視給孩子。


讓孩子很害怕自己會被比較被評價,很害怕自己會變成媽媽眼中的不夠好的人。


他最終也陷在情緒裡。


很多父母指導孩子,總覺得跟孩子把道理講清楚,他們聽我的,照著幹就行了。他們特別希望把自己沒有得到的支持和自己沒有做成的事情,都放在孩子身上。


有些家長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年少無知,不好好讀書,或者沒有條件好好讀書,後來發展得特別艱辛曲折,現在後悔莫及,不想讓孩子走自己的老路。所以就對孩子的成績特別緊張。希望孩子好好讀書。



我的一個學生說:「我爸總說他自己年少無知,沒有好好讀書。


現在年紀大了,才知道學習重要,但我看他也沒有好好學習,知道工作重要,也沒有拼命工作,天天刷抖音,看直播,開始年大無知。


我嚴重懷疑等他老了,他還會繼續年老無知。


現在讓我好好學習,去填補他的遺憾,我的人生為什麼要給他填補遺憾,我自己想做的事情怎麼辦呢。」


他說:「我算看明白了,所謂的追悔莫及都是騙人的。真的追悔莫及的人,他應該努力去彌補自己的遺憾,他得自己努力啊。


讓孩子去填補自己的遺憾,那叫什麼追悔莫及啊,那是想不勞而獲啊。」


如雷貫耳。


6.


如果遇見學習上的困難,我們總是傳導情緒給孩子,就是把他放到情緒的困境裡,而沒有機會面對真正的問題。


情緒就是孩子和學習之間的一堵牆。而這道牆,是鐵壁銅牆。


我們很多時候都在談學習,但事實上,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如何築起這道牆,又如何拆掉這道牆上。



哪有工夫忙學習呢?


所以孩子的智力活動就沒有機會發揮作用,也沒有機會更新換代,他真的會變笨。


我們希望孩子輕裝上陣,遠走高飛,但實際上,焦慮擔憂害怕,築起的高牆深院,庭院深深深幾許。


把他困在其中,讓他哪也去不了。


作者:劉純婷
本文首發於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公眾號,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相關焦點

  • 孩子變笨,可能是這四個壞習慣在作怪,別等孩子變笨了才知道
    孩子聰不聰明有先天基因的影響,但更多的是後天的培養,通往聰明的道路只有一條,勤奮和自律,但讓孩子變笨的道路卻有千萬條。小明媽媽最常對他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咋這麼笨呢,你爸博士生,你媽本科生,怎麼到你,連考80分都難」。每次吃過晚飯寫作業是小明最難熬的時候,媽媽不停的罵他笨,不是做錯題就是不會做,讓他晚晚做作業看書到凌晨。殊不知,在媽媽這種輔導下,小明的成績越來越差,分數越考越低。
  • 寶寶小時候聰明長大就變笨?會教的媽媽,笨孩子也能變成聰明孩子
    總體來說,由下列原因決定:1、先天因素:孩子是否聰明,一部分來自與遺傳因素,如果父母一方或是雙方比較聰明,孩子也會繼承父母的基因,成為一個聰明的寶寶。有一種說法,血緣關係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商,近親結婚生下的孩子往往有很多智力低下、健康不佳的情況。而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生下的孩子,會更加聰明健康。
  • 想讓孩子變聰明?注意了,家長的4種行為反而會讓孩子變「笨」
    表弟從小到大吃過的動物腦子和核桃可以說是不計其數了,以至於長大之後一看到動物的頭部和堅果他就直犯噁心,表弟結婚生子後,嚴禁家人們用各種事物來讓孩子變聰明,也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並且用自身的例子說明,吃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根本不會讓人變聰明。
  • 父母教育孩子的8個壞習慣,本想孩子變聰明,卻讓孩子越來越笨
    作為父母,誰不想自己的孩子越來越聰明?可是很多家長的一些行為,本來是想讓孩子變聰明,卻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變笨了。這條大魚一開始並不笨,只是失敗的次數多了,對自己失去了信心,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最後自己不斷否定自己,才活活餓死地。這條魚不正和我們的孩子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面臨著種種困難。這時候如果家長不是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而是數落孩子笨,就等於給孩子的生活罩上了一個玻璃瓶,自然就會越來越笨,落得被餓死的下場。
  • 這四個壞習慣導致孩子大腦變遲鈍,別等孩子變笨了才知道
    孩子聰不聰明有先天基因的影響,但更多的是後天的培養,通往聰明的道路只有一條,勤奮和自律,但讓孩子變笨的道路卻有千萬條。小明媽媽最常對他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咋這麼笨呢,你爸博士生,你媽本科生,怎麼到你,連考80分都難」。
  • 挺聰明的孩子,上學後為什麼越來越「笨」?來看心理學家的解釋
    我的看法是:孩子的學業表現,或者直接說,學習成績,由學習能力決定,父母眼中的那些學齡前孩子典型的「聰明」表現,比如很早會說話,很早會數數,背詩學英語都很快,並不決定孩子上學後一定有足夠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不足,自然會出現原本很聰明的孩子,學習成績卻並不出色,甚至很不理想,而且學習困難的現象,也就是一些媽媽看到的「孩子變『笨』了」的現象。
  • 孩子6歲前,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錯過就別埋怨孩子笨
    這也啟示我們,孩子的成長,是有學習「關鍵期」的,錯過會「變笨」,而抓住卻有可能「變聰明」。一般來說,孩子6歲前,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錯過就別埋怨孩子笨。因此,父母要抓住孩子這一個「變聰明」的機會,不要盲目阻攔孩子吃手指,同時堅持母乳餵養,滿足寶寶的吮吸欲。在孩子有用嘴巴吃小手、啃東西的表現時,幫孩子勤洗手、準備一些乾淨的物品讓孩子去「啃」。
  • 這5個壞習慣會讓你孩子「變笨」趕緊督促孩子改掉
    任何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對孩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相信很多人細心觀察會發現身邊有這樣一類孩子,他們學習非常認真也乖巧懂事,但是好像無論如何努力,學習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步。是因為他們真的沒有學習天賦嗎,還是因為他真的很笨?其實,都不是。孩子學習的好壞主要來源於自信心,但是有些孩子可能在學習過程中,因為某些原因,對學習環境產生了不適應性。
  • 告別傻和笨 讓你越變越聰明的家居風水[組圖]
    告別傻和笨!讓你越變越聰明的風水!告別傻和笨!讓你越變越聰明的風水!告別傻和笨!讓你越變越聰明的風水!告別傻和笨!讓你越變越聰明的風水!告別傻和笨!讓你越變越聰明的風水!
  • 哈佛大學教授:家長這樣做,孩子在變笨,其實讓孩子變聰明很簡單
    經常家長聚在一起討論孩子學習,有的爸媽會吐槽說:「孩子每天放學後,我都陪著學,學的也很認真努力,但是成績就是提不高,是不是我的孩子太笨了?」可能他們的對話道出了很多父母的心聲。孩子學的很辛苦,但是成績卻始終上不去,甚至有些家長調侃自己:可能是自己家族裡沒有高智商基因。實際上,並不是孩子笨,也不是基因裡沒有高智商,而是咱們家長的某些做法可能正在影響孩子的學習力,使得孩子的反應越來越慢。具體有那些錯誤的做法?家長快來對照吧。
  • 學渣逆襲成學霸:一個笨小孩是怎麼變聰明的?| 5個方法
    上次寫了一篇文章《一個聰明的孩子是怎麼變笨的》,因為家長們對於學習的焦慮,對於孩子未來的擔心,在孩子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時,他們會有很多的批評指責羞辱比較。這些行為並不能幫助孩子運用他們的智力,解決他們的問題,反而給孩子製造了很多情緒,需要大量的時間去消化。這就是人為的在孩子的智力和問題之間,豎起了一堵情緒的牆。2.
  • 一個笨小孩是怎麼變聰明的? 5個方法讓學渣逆襲成學霸
    上次寫了一篇文章《一個聰明的孩子是怎麼變笨的》,因為家長們對於學習的焦慮,對於孩子未來的擔心,在孩子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時,他們會有很多的批評指責羞辱比較。說白了,有思考,有分辨地去聽、去看,就是聰明。所謂耳思聰,目思明。變笨了,就是指聽不進去,看不進去,不能吸收,不能分辨。
  • 孩子語文教不會:孩子很聰明,你的方法很笨!
    (可能是孩子太笨); 這些家長朋友,也許你還是對語文有些誤解,甚至讓人覺得,你對教育也有誤解! 孩子學不會,學不好,是孩子不夠努力嗎?有可能是。 但努力學習,還是學不好,那只能證明方法笨,而不是孩子笨。
  • 家長的這些話,很可能會讓孩子變笨變傻,希望你一句也沒有說過
    文|西紅柿媽媽你相信,一個原本聰明伶俐的孩子,會慢慢地變笨變傻嗎?我想絕大多數人是不相信,也是不願相信的,但是事實告訴我們,孩子是真的會變。小時聰明可愛,長大後,卻「笨」的讓寶媽頭疼小宇剛出生時,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誰見了他,都說這孩子長大後肯定聰明。
  • 孩子智商遺傳女性,媽媽笨的娃也不會聰明?科學答案來打臉了
    文|秘籍君隱形條件不改變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商?朋友跟婆婆吵架了,為什麼呢?因為婆婆說孩子之所以笨,都是因為她。朋友和老公是高中同學,一個學霸,一個學霸都帶不動的學渣。高考,學霸考入一個985,朋友一個三流大學。熬過4年異地戀就結婚了,婚後生了一個兒子。兒子上小學之後,婆婆輔導娃寫作業,怎麼教就教不會。婆婆就來氣了,我兒子那麼聰明,小時候都不用教,孫子咋是個腦子不轉圈的。思來想去,認為是朋友太笨。畢竟,娘挫挫一窩。
  • 「你怎麼這麼笨」父母貶低孩子,可能真的會讓孩子變笨
    文丨巧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應該有很多人在童年的時候,總會被自己的父母嫌棄笨,儘管很多時候父母是無心的,不是真的覺得孩子笨,但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對孩子來說,父母就是自己的全部,父母的所有話語和行為,都會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父母如果經常對自己的孩子說他很笨,那無疑是毀掉孩子最快的方式
  • 不想讓孩子變笨,父母就要改掉這些壞習慣
    在學校有老師教他們學知識,但是回到家裡父母的教會他們怎麼做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什麼樣子孩子就模仿什麼樣子。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所以會寄予厚望。有個好的期望是好的,但並不是單單靠期望那麼簡單,還得看父母怎麼做,如果父母的做法不對,不僅幫不到孩子,還會影響到孩子,使得孩子變笨。如果各位父母看到這裡不認可,不要著急請你往下看,我相信你看完本期分享你就都明白了。
  • 好的父母,都有一點笨,孩子才會聰明一點!
    明明自己做了很多,幫孩子解決了一切後顧之憂,他只要全身心投入學習就可以了,怎麼還是不行?其實想要教育好孩子說難也不難,只要做到3個字就可以了!父母笨一點,孩子才能聰明一點哎呀,你別動了,笨手笨腳的待會兒再摔了,我還得收拾半天。
  • 有多少家長,正在用自己的「懶」,把孩子推向「變笨」的道路
    然而有多少孩子就是在家長的「懶惰」下,變的「越來越笨」。對這樣的家長,我的感覺是,氣憤,不解,嘆息!哪有那麼多真正的「笨」孩子,是家長沒有給到孩子好的學習方法,沒有協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傳遞給孩子正確面對「錯誤」的態度。
  • 孩子不笨,而是家長方法笨!90%家長都在用笨方法「教笨」孩子!
    孩子最初跟同伴相比顯得出類拔萃,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孩子身上的光環逐漸消失了,甚至對學習本身喪失了興趣,他們似乎變「笨」了,做了這麼多努力,孩子卻越學越「笨」,這是為什麼呢?美國幼兒教育家凱茨針對這一現象提出了「習得性愚蠢」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