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組衡水中學學生的手寫英語作文照片在網上迅速火了起來,原因是作文中英文的書寫極其精細、美觀、工整,可以稱得上是印刷體。那麼衡水體又是如何煉成的?從學生作文被批閱的痕跡來看,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的學生把單詞中字母「f」上面的頭寫長了一點,老師乾脆判定整個單詞書寫錯誤。而大多學生的英語作文得分直接體現了老師「一筆也不能多,一筆也不能少」的要求,要不然哪怕作文內容寫得再好,老師也會判定為一篇不合格的文章。
衡水體作文並不是衡水中學的專利,雖然這所以應試教育出名的中學把它發揮到了極致,但是在全國很多因為高考聞名的重點中學都十分普遍。老師對英語作文的字數、段落數、第幾段應該使用多少單詞、使用多少複雜句都有非常明確的要求,因此結果是可以預見的,這所學校的學生在歷年高考英語中總是能夠名列前茅。被稱作印刷體般的衡水體作文的練成其實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也不利學生個性的形成,那為什麼在一些重點中學還收到許多老師的極力追捧呢?在不少的家長和學校管理者的眼裡,所謂重點中學的衡量標準就是高考成績領先,因此我們會觀察到不少重點中學不在學校特色建設上下功夫,偏偏在應試教育技巧上做文章,高考要怎麼考對學生就指導如何去應對。
衡水體有市場,本質上是對常規高考閱卷方式的迎合。閱卷著高度壓力之下也有對閱卷速度的要求,他們通常重點看看文章開頭和結尾。因此作文外觀整潔美觀,才有可能多看幾眼,作文才有可能獲得一個相對理想的分數,所以衡水體迎合了高考英語閱卷的習慣。全校英語得分佔了便宜,作文外觀與整潔程度雷同,他們看到其他學校考生書寫的具有個人風格的作文字體,不禁會產生厭煩的感覺,得分上也就會被相對應地壓低。前段時間筆者在逛書店的時候,偶然間發現了一套由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馬智慧老師主編的《學習型字帖英語規範書寫教程》的衡水體字帖,內心感觸非常深刻。在思考到衡水體弊端的同時,回歸到現狀也深深地意識到用分數作為量化評價標準的應試教育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依然不可被替代。
在社會對衡水體的價值觀和認同度不能改變的情況下,讓學生練習衡水體其實也是無可厚非的,是順應應試教育的需求,為了高考作文得高分,衡水體是必備的工具,因為衡水體是高考制度催生出來的。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則應該讓當代教育更多地重視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而不是僅僅為了機械地考取高分,這才是當代教育工作者真正應該關心和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