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紫坊芙蓉園引入博物館 傳承弘揚福州漆文化

2021-01-13 臺海網

芙蓉園四面廳打造大漆美學空間。記者 吳暉 攝

臺海網8月9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導 福州古厝活化利用再譜新篇。記者8日從朱紫坊保護開發有限公司獲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芙蓉園引入福建省沈紹安漆藝博物館,集藏品收藏、博物展覽、學術研究、漆藝推廣、科普教育等於一體,讓人們在感受芙蓉園古院落文化魅力的同時,了解漆文化,擦亮福州「中國漆藝之都」品牌。

保護是為了更好地利用。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三大歷史文化街區不間斷地舉辦了豐富多彩的福州傳統民俗展示、體驗活動,吸引了脫胎漆器、軟木畫、油紙傘等民間藝術業態入駐,逐漸成為福州傳統文化的展示中心、交流平合以及文創產業基地,不僅延續了歷史文化遺產原有的使用功能,又嵌入現代生活,成為歷史底蘊與時尚活力交織的歷史文化街區。去年,三大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工程累計完成14.79億元。

保護好芙蓉園

不往牆上打一顆釘子

8日,記者看到,芙蓉園內正在布展,每面展示板均依灰板壁重新設置。「布展時,展陳掛畫需要掛到牆上,得靠釘子支撐。為保護好芙蓉園這一福州古厝,我們根據每個院落每面牆的大小製作了不同規格的展示板,沒有往芙蓉園的牆上打一顆釘子。」沈紹安漆藝博物館副館長施麗玲告訴記者。

目前各個展區、展室已規劃到位,通過呈現福州漆藝的發展脈絡,向人們展現沈紹安脫胎漆器在中國漆藝歷史中的地位。

據介紹,展區分為室外和室內。室外展區在展廊中採用圖版等方式,展示芙蓉園歷史及古往今來所居名人,將漆藝文化與芙蓉園古厝文化相融合。同時,通過數字屏幕等多媒體展示形式,讓人們用眼睛、手、大腦等同步體驗博物館的魅力,增強對漆文化的體驗感。

室內展區、展室主要展示古代漆藝的輝煌圖景、漆藝的當代審美與探索等。芙蓉園的四面廳將打造成大漆美學空間,展示大漆美學器物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

記者注意到,各院落各展區均用極富創意的格柵進行劃分,格柵以古銅拉絲的古法工藝製作,有的呈馬鞍形、有的則是芙蓉花形,與芙蓉園相得益彰。

芙蓉園是福州歷史上四大園林之首,始建於宋代,佔地3660平方米。粉牆黛瓦、花園假山、亭臺樓閣、水池雪洞……一步一景、景隨步移,記者在園內流連忘返。朱紫坊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芙蓉園修復歷時2年,園內假山、水池、雪洞、閣樓等全部按老照片修復,遵循最少幹預的原則,最大限度保留歷史信息。

園內的古樹也得到保護,8日,記者在四面廳院內看到一棵高大的荔枝樹,相傳是明朝內閣首輔葉向高當年親手種植的,已有三四百年歷史。除了荔枝樹,園內還有白玉蘭樹、榕樹等樹。

芙蓉園是一處園林,園林少不了假山造景。芙蓉園修復假山,動用了上千噸的海礁石。修復中,在水池邊披榭的門框上,還剷出了刻在白石灰上、藍色的「棋墅」二字,現也如舊呈現在人們眼前。

傳承漆文化

朱紫坊越「漆」越美麗

芙蓉園修復完成後,舉辦了多場重大活動,如福州國際漆藝雙年展、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分論壇等,成為市民了解漆文化的窗口。

朱紫坊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將打造成以「漆文化」為主題的休閒體驗式歷史文化街區、福州重點旅遊景區和全國漆藝精品重要集散地,集漆藝展覽、拍賣、交易、創作、旅遊等於一體,吸引漆藝著名設計企業和大師集聚,「福建省沈紹安漆藝博物館入駐朱紫坊,進一步擦亮了朱紫坊的漆文化品牌,我們相信朱紫坊一定會越『漆』越美麗」。(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

相關焦點

  • 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火起來」_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_新聞...
    福州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街區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 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火起來」 2019-07-21 23:04:18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吳暉 葉義斌
  • 假期福州古厝遊升溫!市民芙蓉園觀漆藝,武狀元府賞書畫
    國慶假期,福州古厝遊升溫,朱紫坊的芙蓉園、上下杭的黃培松故居等新開放的古厝,成為不少市民新的打卡點N海都記者 石磊磊 羅丹凌/文 毛朝青/圖國慶長假,不少福州家長選擇帶孩子到近郊或者市區內的街巷遊覽。朱紫坊的芙蓉園、上下杭的黃培松故居等新開放的古厝,成了近期熱門打卡點,與此同時,福州市民也感受到古厝活用的成果。據海都記者了解,作為福州四大古園林之一的芙蓉園,在國慶期間以沈紹安脫胎漆藝博物館形式試開放了5天,在稍作閉園布展後,將於本月17日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
  • 福州這些古厝,想把故事說給你聽
    這裡有眾多古厝,它們的雕梁畫棟,巧奪天工,讓每一位遊覽福州的遊客沉醉於這裡的閩都文化與人文風韻。2.福州古厝遊——古園林系列 西湖公園、鄢家花廳、小黃樓、芙蓉園、光福山房之獅山天池、陳氏五樓 歲月悠悠,給福州遺留下了眾多古(村)
  • 2019年福州古厝備受矚目,你去過幾個?
    7月26日-29日,福州舉辦「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活動,重溫習總書記的《<福州古厝>序》,牢記囑託發揚古厝文化全力做好新時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來自國內外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知名專家學者,以及國內部分城市代表共500餘人齊聚福州,圍繞古建築、傳統村落的保護等進行交流研討,福州古厝再成「主角」。
  • 福州東街舉辦「古厝+非遺」傳承活動
    福州新聞網6月1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劉珺 見習記者 王月玲 /文 記者 張旭陽/攝)昨日上午,由鼓樓區東街街道舉辦的「古厝+非遺」傳承活動,在歷史文化街巷朱紫坊舉行。活動通過在福州老街巷展示非遺產品、聽非遺傳承人講故事以及遊坊巷、逛書院等形式,讓市民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 ...重點文物修繕_傳承歷史文脈 福州古厝新生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文 池遠/攝 通訊員 彭輝  兩千多年來,鼓樓區「擁三山入懷中,撫二塔於膝下」,文物古蹟遍地,名人墨客流連。數不盡的古厝故事,滋養著城市之根,庇蔭著千載後世。  地處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鼓樓區自覺肩負起傳承和保護文物古蹟、文化遺產的的使命與責任,在延續歷史文脈中推進城區高質量發展。
  • 【巴西《南美僑報》】福州鰲峰坊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狀元道開街 傳承...
    五擊五子登科,六擊六藝精通……」近日,伴隨《擊狀元鼓,圓狀元夢》的誦讀聲中,嘉賓為福州鰲峰坊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狀元道開街擊鼓。  當天,榕臺兩地來賓共同出席福州鰲峰坊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狀元道開街儀式。  參加儀式的閩籍中科院院士洪茂椿為今年的考生們送上濃濃的祝福。
  • 福州「筷子大王」張國天:讓中國筷子文化薪火相傳
    鄭江洛 攝   在張國天的記憶中,在上世紀末期,福州有許多筷子廠,漆箸作坊遍布鄉村。「當年,筷子支撐著福州經濟的發展。」張國天告訴記者,曾經福州筷子市場很大,「熱鬧時,國內東南西北的筷子都是我們福州的。」2000年後,大的筷子廠接連倒閉,到如今更是寥寥無幾。
  • 福州市朱紫坊文創市集夜場「粽」意濃
    朱紫坊文創市集有了「夜場」。記者 吳暉 攝臺海網6月21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導 20日傍晚的陣雨暫時消退了榕城的暑氣,也讓朱紫坊文創市集人氣更旺。為助力夜色經濟、推進復工復產、激活文旅消費,朱紫坊文創市集開設了「夜場」。
  • 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之四川:加強文物保護展示,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2019年12月23日,在國家文物局和黃河流域九省區文物行政部門的指導下,「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成立,沿黃九省區40多家博物館攜手共講黃河故事,擔當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使命;2020年1月5日,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2020新春特別節目《「黃河之水天上來」國寶音樂會》在京錄製,「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48家文博機構館長首次集體亮相
  • 陳木霖:73歲奔走福州歷史文化街區施工現場查「硬傷」
    福州晚報記者 綦芬/文 葉誠/攝作為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庫成員,陳木霖真是太忙了!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常常騎著電動車,奔走在福州歷史文化街區施工現場,開展技術指導。「儘量認真做好每件事」陳木霖73歲,福州人,原先從事舞檯燈光行業,1984年開始接觸古建。靠著單位培養和自己刻苦學習,2000年他被評為文博副研究館員。他與福州古建築結緣,要從2006年說起。
  • 弘揚傳承客家精神 《客家簡明讀本》福州首發
    弘揚傳承客家精神 《客家簡明讀本》福州首發 2014-09-28 15:19:5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福州
  • 傳承中國古建 弘揚傳統文化
    為了讓同學們更多地鑑賞建築藝術,2020年8月20日、8月22日,寧縣博物館聯合藝苑美術培訓學校開展「傳承中國古建 弘揚傳統文化」社會教育活動。本次活動雙方精心策劃,組織安排。首先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同學們參觀了唐俑精品展室、佛造像展室、古豳文化展室、民俗文化展室以及院內的不可移動文物。接著了解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一些重要特徵,針對鐘樓、碑亭等典型的實例,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最後在博物館院內進行了寫生。通過本次活動,同學們了解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一些重要特點和寧州的悠久歷史,激發了熱愛藝術的興趣,拓寬了視野,開闊了眼界,傳承了中國古建藝術。
  • 福州古厝怎樣玩?市文旅局推出古厝主題旅遊線路
    福州新聞網6月10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阮冠達)10日,記者從市文旅局獲悉,為方便市民體驗福州古厝,品味傳統文化,該局總結了四大經典福州古厝、8個必去打卡點和10條福州古厝主題旅遊線路,供市民出遊參考。  四大經典福州古厝:戚公祠、馬尾昭忠祠、林文忠公祠、開元寺。
  • 福州推出10條古厝旅遊線路 - 法治福建-法制網
    記者 段金柱 卞軍凱 本報訊 (記者 段金柱 卞軍凱) 記者近日從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為滿足廣大市民和遊客對福州古厝旅遊的需求,四大經典福州古厝、八個福州古厝必去打卡點和十條福州古厝主題旅遊線路已正式發布。
  • 福州古厝旅遊景點攻略規劃路線 8個必去打卡點推薦
    10日,記者從市文旅局獲悉,為方便市民體驗福州古厝,品味傳統文化,該局總結了四大經典福州古厝、8個必去打卡點和10條福州古厝主題旅遊線路,供市民出遊參考。四大經典福州古厝:戚公祠、馬尾昭忠祠、林文忠公祠、開元寺。
  • 客家文化博物館聯盟2015年年會暨論壇在福州召開
    聯盟副理事長兼輪值秘書長、河南博物院黨委副書記丁福利代表聯盟輪值理事長、河南博物院院長田凱做工作報告,介紹了聯盟兩年輪值期的工作規劃和進展,高度概括為「2211」規劃,即:擬舉辦2次年會,現正在福州舉辦的2015年年會,另已落實2016年將由廣東省博物館承辦年會;運作2個展覽,即策劃一個原創性巡迴展覽,向盟員單位推薦一個流動性展覽,其中策劃的《中原與客家》原創性巡迴展覽已編制出展覽大綱,即將擇時邀請盟員代表舉行首次論證會
  • 端午傳統文化需要傳承與弘揚
    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也是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文化載體。包粽子、划龍舟是主要內容。我們過好端午傳統節日,對弘揚民族精神,保持民族特色,增強民族凝聚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精神植根於民族生活的土壤,鮮活地體現在傳統的民族節日中。因為我們是「龍的傳人,炎黃子孫」。  在當今多元的社會,傳統文化需要傳承,在傳承中別開生面。
  • 【理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