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家長要不要幹預,ICPS四步法讓孩子有好人緣

2020-07-31 DJ爸爸

成了家長之後,父母們就知道生活中有太多需要他們操心的事情,就拿教育孩子來說,孩子們都受到欺負了,要不要他們還手?孩子放學之後根本沒有同學跟他一起回家,這到底是不是孩子不合群?到了新的環境當中,孩子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適應,這是不是孩子的性格存在問題?這些合不合群的問題,尤其讓父母操心。

當然這樣的擔憂確實是正常的,畢竟每一個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永遠都是孤身一人,永遠在狀況之外,受到其他人的排擠,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活潑,跟任何人都能夠交上朋友說上話,這樣孩子的人生就能夠順利很多。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家長要不要幹預,ICPS四步法讓孩子有好人緣

但是在生活當中的事情往往不能夠如父母所願,還有的孩子他的性格就是喜歡獨來獨往,也並不是父母所說的那種不合群,只是表面上看起來確實是這樣而已,有的家長就將孩子這種個性的問題當做是他們不合群要不就放任不管,要不就過度幹涉。

甚至會給孩子傳授一大堆的技巧,試圖把他們掰過來,讓他們成為那種圓滑的大人,其實父母這樣做,往往並不能夠讓孩子真正的學會如何與人相處,也不會讓孩子在生活中更加的遊刃有餘,那麼父母到底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家長要不要幹預,ICPS四步法讓孩子有好人緣

01、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哪些特徵?

1、好的人際關係是,我能夠大膽的拒絕的,但是我們依舊關係良好

很多人總是誤以為關係好就是兩個人一個人提出的任何要求,另一個人都不會拒絕,這樣才是關係好,但其實這是對關係好的一種誤解,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的名詞叫做邊界意識,就是指咱人與人交往當中,即使兩個人再親密也應當保留邊界意識有一點界限感,這樣才是代表關係好。這樣的邊界意識不僅在大人之間應該有,在孩子之間也應該有。孩子在小小年紀他們其實也有自己的底線,也有自己的秘密,這些邊界就是不能夠被任何人侵犯的。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家長要不要幹預,ICPS四步法讓孩子有好人緣

就拿我朋友孩子身上的一件事來舉例,我的孩子叫小夢,他在幼兒園裡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叫做小安,每次去幼兒園的時候小夢總會帶一些玩具或者是糖果分給小安,但是有一次,小夢在過生日的時候收到了一個特別喜歡的玩具娃娃的生日禮物,他就把玩具帶到學校,希望能跟小安一起玩,但是小安看到之後就非常喜歡,不光想玩,還想據為己有。但是小夢其實並不想把玩具娃娃給他,只不過他看到小安這樣的喜歡害怕如果他不給小安小安就會生氣,不做他的朋友了,所以他就依依不捨的把玩具送給了小安。

大人們是否以前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為了留住自己的朋友,經常做一些與自己的意志相違背的事情,這樣就維持一個良好的關係真的是特別的累,而且這樣的關係也是非常脆弱的,稍微一不注意兩個人的關係就灰飛煙滅了。因此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告訴他們,這種表面上的完美關係是很容易被破壞的,只有朋友之間守住底線,有邊界意識,兩個人才能走得更長遠。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家長要不要幹預,ICPS四步法讓孩子有好人緣

2、朋友之間產生衝突是很正常的

這公園裡有一個小男孩想跟幾個朋友一起玩滑梯,結果剛爬上滑梯就有一個小女孩跑過來跟這個小男孩說,不要打擾他們,他們是不會跟這個小男孩一起玩的。小男孩就悶悶不樂的走開了,在一旁玩泡泡球。結果小女孩看到我覺得泡泡球比滑梯更有意思,他就詢問男孩能不能帶她一起玩,結果男孩欣然的答應了。

後來的結果大家也都能夠想到,小男孩很快就融入了小女孩和其他的朋友,大家一起玩滑梯,一起玩泡泡球。這個故事一開始是衝突的,但是最後我們卻迎來了happy ending,這是大家想像不到的,其實我們所說的友誼也永遠不可能一帆風順,要維持一段友誼就要在衝突當中找到不同的部分,有的人要懂得道歉,有的人要懂得包容,只有這樣,一段關係才能夠長久,才是一個好的人際關係。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家長要不要幹預,ICPS四步法讓孩子有好人緣

02、如何引導孩子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舒爾博曾經提出過ICPS法,用這種辦法可以幫助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建立良好的關係。

ICPS法主要分為4個步驟:

首先第1步就是要找到問題的原因,找到問題原因的方法有很多種,首先家長應該學會傾聽。孩子年紀很小在說話方面他們根本比不上大人,大人就因為有這樣的優勢,所以你只要說話去碾壓孩子,不管什麼事情都是家長對著孩子說教,但是家長從來都沒有想過用耳朵仔細去傾聽孩子的想法。

孩子如果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家長要注意去引導孩子說出這樣的事情,讓他們敢於向父母發出求助,這個時候我並不需要多說什麼,多做什麼,只需要默默的傾聽觀察就可以了。

其次,家長也要學會用嘴巴去引導你們多向孩子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們回答,把說話的權利交給孩子,這樣家長就能夠清楚的找到孩子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家長要不要幹預,ICPS四步法讓孩子有好人緣

第2步家長要引導孩子說出他們的感受。孩子遇到不好的事情肯定是有情緒的,家長要跟孩子產生共情,就要先傾聽孩子的感受,讓自己置於孩子當時的位置,試著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幫助孩子發洩情緒。

第3步當然就是解決問題了,其實解決問題的方式很多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方法,家長提出的解決方式也需要讓孩子自己能夠接受。

第4步方案達成之後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在之後的時間裡孩子或者是父母發現了更好的思路當然也可以做進一步的修正。


所以即便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孩子可能不合群,你應當理性的用科學的方法去處理這樣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孩子不合群:該放任不管還是要過度幹預?四步法讓逐步學會社交
    我鄰居家的大寶也曾經有過這樣一段時間,每一次別人出去玩時,他情願和我一起呆在家裡看電視都不願意出去,他認為那群人真的太沒意思了,我就情願和媽媽在一起,聽到孩子說這話其實內心是比較開心的,代表我這個媽媽在他心裡還是有分量的,但是仔細一想,孩子終究是應該有他們自己的世界,這樣子下去,對他影響很大。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
    常常會有家長問,我的孩子總是喜歡一個人玩,我很擔心孩子喜歡獨玩,不參加集體遊戲首先我們分析孩子先天氣質類型的不同分為(易養型,難養型,發動緩慢型,中間偏易養或難養型)那麼從以下幾種情況來分析,孩子不合群1.生活環境單一,家長只關注孩子日常需求2.家庭環境不和諧3.家長過多幹預,約束行為4.家長過多保護
  • 孩子不合群被幼兒園勸退:孩子不懂表達,家長不會引導
    如果此時家長只知道給孩子貼標籤,用粗暴的態度對待孩子的不合群,而不是耐心探究其中原因,孩子一生就會斷定自己是個自私的人,是個不合群的人,從而影響一生的人際交往。 因此,身為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心理成長引導,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順利融入群裡,成為一個有好人緣的人。
  • 孩子不合群、怕生怎麼辦,家長如何正確引導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焦慮:別的孩子在一起玩得高高興興,自己的孩子卻總是形單影隻,沒有小夥伴,顯得特別不合群。對於這類孩子來說,家長首先要做的便是幫助增強其體質,要找醫生診治,使孩子體力得到恢復。有了強健的體魄,孩子就會改變過去那種靦腆、懦弱的氣質,不會只縮在家裡而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了;5.孩子智力發育遲緩,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的時候,由於智力跟不上,免不了會受小朋友們的欺負和排擠,使孩子不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自家的孩子不合群,家長難免會著急,但實際上只要能夠明確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再進行針對性地努力,
  • 孩子老跟別人起爭執?用「Icps」四步引導法,不再為社交問題苦惱
    常見的就是數三下,1、2、3,威脅孩子必須執行。第三種:溺愛型。不要搶別人玩具,媽媽給你買。其實,還有一種最有效的處理方法:教會孩子思考、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icps方法。這種方法需要一定的訓練,但是也是最有效、最長遠有益的方法。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孩子的人際交往
    其次,不合群成為問題,由孩子說了算。一個孩子不主動融入群體,重點在於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家長的感受和判斷。當他只是在觀察,並且對自己最終的決定感到坦然,享受獨處或群體,那麼此時就不存在問題。然而,更多情況下,由於家長自身的各種觀念,比如孩子此時需要合群,孩子合群才能表現我的好等等。無論孩子的情緒是焦慮還是平靜,家長的情緒必定是焦慮、著急的。
  • 孩子不合群,主要是這三種原因,家長也要發現自身問題
    可想而知天長日久,孩子逐漸也成了籠中之鳥了。 家長都喜歡讓孩子遇見別人時,能夠及時主動打招呼,一旦孩子膽怯,通常會被冠上"怕生"、"不懂事「之類的形容詞。多數時候孩子不願意打招呼,是因為心理還沒做好建設,這時候的家長不要輕易責怪。
  •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怎麼辦?
    「園長媽媽,我家希希在幼兒園不跟其他小朋友玩,不合群怎麼辦?」9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希希媽媽來到辦公室找到了我。看到焦慮的媽媽,我聽著希希媽媽的傾訴,然後給她說:「媽媽,不著急,孩子剛上幼兒園,適應還有一個過程。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 『讓愛留守』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共同攜手,助力孩子健康成長第四期本期內容(小學篇)■孩子不合群,怎麼辦?硏究發現,小學生的同伴交往有四種類型:受歡迎型、被拒絕型、被忽略型、一般型。其中被拒絕型和被忽略型的孩子都通常被認為是不合群的。小學生不合群有遺傳、缺乏人際交往方法、缺少愛等多種因素。氣質是先天的,如有的孩子屬於膽汁質型或者抑鬱質型,前者比較暴躁容易發火,後者顯得多愁善感比較敏感。
  • 想要培養高情商的孩子,父母學會這兩招,幫助孩子有個「好人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孩子們有著與生俱來的交往能力,有些孩子能夠輕易掌握並很好地運用,簡簡單單地收穫「好人緣」,但有些孩子卻顯得力不從心。其實,孩子擁有好人緣對孩子的成長和性格的養成非常重要,也是日後孩子成功的關鍵。對於孩子情商方面的培養,家長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 孩子上學後"不合群"該怎麼辦?家長應該要做好這3點,別不了解
    孩子上學後&34;該怎麼辦?家長應該要做好這3點,別不了解現在很多家庭由於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家人對孩子也是非常寵愛,這樣的話就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在以後進入幼兒園之後,孩子由於不能得到在家裡一樣的關注,有可能會出現變得不合群的現象,這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是不利的。
  • 你的孩子很優秀;就是不合群,家長要反思
    孩子為什麼不合群呢?不少父母都會認為是孩子的問題,其實孩子不合群最需要反思的就是父母,以下就來告訴你為什麼吧! 一歲前的彭彭肥嘟嘟的,見人就笑,很討人喜愛。滿以為他會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沒想到,到了兩歲,丁丁卻越來越沉靜。
  • 孩子不願交流、沒朋友,想擺脫社交恐懼症,用好「ICPS四步法」
    這個方法被廣泛的運用於解決孩子社會交往問題之中。具體說來,&34;可以分為傾聽孩子的想法、引導孩子換位思考、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減少幹預孩子的社交行為四個步驟,這四個步驟層層遞進,相互影響,能有利於緩解或者解決孩子的社交恐懼症。
  • 孩子不合群,還有點孤僻,家長如何引導呢?
    孩子在小時候,經歷過害怕的事情,心理可能會產生陰影。性格也可能慢慢地會變得有點孤僻、不合群。生活在幸福和有安全感的家庭,孩子性格會活潑開朗。相反生活在家長總是吵架和沒安全感的家庭,孩子性格會出現不合群甚至孤僻的現象。作為孩子的家長,家長的心也會跟著揪心的。
  • 開學不合群?掌握社交能力家長要和孩子「保持距離」
    家長時刻在身邊雖然能夠保證孩子的安全,但同時也會給他們諸多的限制,比如說「這個髒不要摸」「那個危險不要爬」導致孩子在和小夥伴玩耍的時候總是不能盡興,甚至沒有機會玩。這種不合群並不是孩子本身排斥的,只不過從小到大的經歷讓孩子沒有機會發展社交能力,不敢輕易嘗試,即使進入群體也會習慣性地依賴大人,自己變得無所適從。所以相比於天生的性格,後天的家庭教育才是改善孩子社交能力,解決他們不合群問題的根本。那麼家長要如何做,才能正確地對孩子進行引導呢?
  • 四步法,趁早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我身邊有很多一年級的家長經常會說,孩子們上一年級,一個班有三分之二的學生都考一百分,真的不知道哪些孩子學習好,哪些不好。大家細想一下,這些都考一百分的孩子真的都沒有區別嗎?很多一二年級的家長因為孩子的成績不錯,卻很容易忽略了孩子的獨立性問題。
  •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父母該怎麼辦
    這是因為,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不合群」有它的必要性。但不代表孩子真的不合群,等他們到一定年齡後就自然合群了。畢竟他們能感受到來自生活的壓力,逼迫他們去適應。孩子在3歲左右時,剛好是步入幼兒園。在這個年齡段裡,孩子還處於探索自我感受的階段,所以家長只要給孩子多一點時間,讓Ta自己慢慢融入,慢慢適應就好。
  • 家長千萬別做這四件事,孩子容易不合群
    密密媽害怕孩子得了孤僻症、自閉症什麼的,十分擔憂,密密媽更困惑,明明父母都是十分開朗的性格,怎麼孩子就不合群了呢?有同樣困惑的家長一定要注意了,這四件事不要做,孩子很容易孤僻、不合群!家長保護孩子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但有些家長生怕孩子出去玩受了委屈或者磕了碰了的,時時刻刻都不敢放開手讓孩子一個人。
  • 「堅果科學」孩子在學校不合群該怎麼辦?
    孩子在學校過得不開心,不知道該怎麼跟同齡的小夥伴交往,也總是不合群的時候,父母該怎麼辦呢?有不少父母會覺得孩子不合群,只是因為孩子比較內向,不願意跟人過多的進行交流,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對於孩子的未來發展也是有弊端的,父母需要重視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並且找出解決和處理的辦法!孩子在校不合群,首先要找準原因,針對原因去找解決方案。
  • 孩子在學校裡「不合群」,家長別隨便幹預,獨來獨往或許發展更好
    有些孩子在集體生活中,會覺得思維被限制、創造力被約束,會有一些不適的感覺,那這些孩子與其被硬塞進集體生活的籠子裡,還不如把他放飛出去更自由地成長。所以,對待孩子的"不合群",家長要保持客觀中立,分析孩子的性格和成長發育狀態,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如果孩子確實獨立發展比融入集體更好的話,就不要硬性要求孩子一定要合群,而是要找到更好的方法引導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