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前行,品質書店陸續新開南京書業構建消費新矩陣_南報網

2020-12-27 南報網

2020-12-25 10:44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文學與書香,成為南京城融於骨血的氣質。歲末迎新,南京以全新露面的「文都書店」迎接下一年的美好風華。在這值得被銘記的特殊一年,南京的書店逆勢前進、頻繁開新,書香更加濃鬱,並以創新的姿態更加融入大眾生活,在激活新消費的同時,引領全民閱讀新風尚,在全國帶起一股書業創新風潮。

地標

品質書店逆勢走入大眾視野

推開太平門附近文都書店的大門,代表南京文化特質的山水城林元素,盡顯眼前。書架之上,皆是南京經典,既可以看到聞名全國的大型叢書《金陵全書》,又可以看到深受讀者喜愛的《南京老地圖》系列圖書;既可以看到紅色文化主題的「雨花英烈」系列圖書,又可以看到《詩國南京》等「文學之都」系列圖書。今年十月,在南京成功入選世界「文學之都」一周年之際,時隔35年在南京重啟的「青春文學獎」頒發,一批最新出版的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大學生詩歌年選2018》《魯羊三篇》《四重奏》等圖書,也為文都書店帶來了青春氣息,吸引諸多年輕讀者駐足。「文都書店」與今年另一家新設於城牆肚內的「青春書店」遙相呼應。

今年,由於疫情影響,年初長時間店面停擺,讓實體書店普遍遭受重創。相比之下,南京的書店卻逆勢前行,於今年頻繁帶來新的作品,新增了不少城市文化地標。

帶著書香與城市的人文情懷,大眾書局在上個月接連在南京新開兩家特色書店。「一座沒有書店的城市,一定是沒有靈魂的。書店就是『城市之光』,如一盞盞燈,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到燈下讀書、交談,在肩挨著肩的講座中探索思想的深度,在並不寬敞的書架間拓寬城市的邊界。」大眾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次的書店延續以往的民國風風格,樹是梧桐樹,城是南京城。而書店中主打的靛色,有著能夠深入人心底的力量,潛藏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寓意。」

西西弗書店在江寧、江北新區連續打造兩家特色鮮明的新店;新華書店也致力建設「書香校園」,全新開啟的「校園書店」屮樂軒書店為中國藥科大學增添一處新的精神文化地標。下周,棲霞區樺墅村一家1500平米的鄉村書店「樺墅鳳凰雲書屋」也將與南京人見面。今年一年,南京陸陸續續新開10餘家品質書店。城市的文化與文脈、生活的美好與小確幸,都從一個個不同風格的大小書店中體現。

截至2020年11月,全市共有出版物發行網點2914家,具有一定規模的大小實體書店超過700家。在年初的中國書店大會發布的《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中,南京的書店數量位居全國第二。「這些顏值高底蘊厚的書店,讓讀者流連忘返,南京的書店在全國各大城市中不是最多的,但這裡的書店一定是最美的。」此前,南京出版物發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截至2020年,南京先後有17家書店榮獲了江蘇「最美書店」稱號,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扶持

書香中體現出城市溫度

在這一特殊的年份,南京書店迅速振作,更邁開腳步走向遠方,背後是南京書店人積極創新的自救,更有南京一系列實體書店穩企扶持政策的快速出臺與落實。

早在今年1月8日,南京就印發了《南京市推進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根據實體書店兼具產業經營與公共文化服務的雙重屬性,加大政策扶持引導力度,激發企業內生動力,鼓勵主業突出、多業態融合的複合型發展模式。

3月中旬起,南京也率先行動起來,積極支持和幫助全市實體書店行業緩解疫情影響,克服經營困難。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牽頭成立聯合工作小組,在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稅務局等部門支持下,明確專人專辦,南京出版物發行協會、南京文化產業協會、南京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南京創意中心等行業平臺組織對實體書店企業「專人代辦」,更編制《南京實體書店穩企措施辦理指南》,讓企業一目了然,採用「專辦、代辦、督辦」的方式,以確保措施落地見效。

隨後,南京先後出臺《南京市推進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推進書店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十條措施》等政策,結合本地書店業實際情況,加大政策扶持引導力度,激發企業內生動力,鼓勵主業突出、多業態融合的複合型發展模式,推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其中,南京將書店建設納入「十四五」文化發展改革規劃和《南京市公共設施配套規劃標準》,在新建各級商業網點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布局中,為實體書店預留經營場所(每3萬—5萬人預留100—200平方米的書店面積),保障相關基礎設施到位。「相比其他城市,南京的數據更進一步。」相關負責人分析。

政策的力挺,讓南京書店的發展有了堅實的後盾,各項扶持政策的落實無疑帶來了最大的增溫,加快南京書店在疫情之後由停擺走上正軌,並持續加力發展。

市場

圖書消費新矩陣全國飄香

相關扶持政策,解決了實體書店部分線下難題,而各項真金白銀的補貼與獎勵,則給書店以及全南京讀者帶來實打實的優惠與支持,以各種「優惠券」引導與創新競賽活動,激活書業新消費。

今年3月至5月,領一張圖書消費券成為南京市民最時尚的活動之一。在此期間,南京派發了700萬元圖書消費券,並策劃開展特色圖書活動,發動各書店因地制宜、創意發揮,挖掘圖書消費潛力。在此期間,全市203家書店和部分閱讀組織,推出了「書單解凍計劃」「約惠吧書店」「拯救書荒:100本讀書計劃」「陽光書市·MINI書展」等系列化和持續性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各類活動,吸引市民走入書店。「統計之後,以每張50元的圖書消費券帶動平均每單156.61元的效果來看,這場激發創新的活動,達到1:3的放大效果。」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隨後的6月,南京組織實施獎金總額125萬元的圖書發行「銷售競賽月」活動,打造圖書消費新矩陣,開展「閱動南京」系列主題活動,分別策劃打造五個周系列主題:圍繞「i閱直播周」開展 「618大促」、直播帶貨、社群營銷等線上線下融合活動;圍繞「仲夏夜之夢」周主題賦能南京夜經濟。除了延長現有日間書店開放時間,南京更推出夜間購書優惠和深夜專屬書單,吸引市民在華燈初上之時,走進書店尋找一段屬於閱讀的靜時光。南京新華書店新街口店「書香南京晚七點」,是很多南京人夜晚走進新華書店的原因之一。「花式」閱讀、奇妙閱讀體驗構建全新場景中的新消費,成為南京的一種新的夜生活潮流。最終,在「銷售競賽月」活動中獲獎的10家企業零售總額約2.35億元,當月南京圖書發行業社零總額增速達到17.8%,有效提振市場活力,拉動經濟復甦。

12月,為讓在寧大學新生真切感受南京這座城市對新南京人的禮遇,南京聯動全市43家品牌書店,開展「書香南京 讀書有禮」活動,通過發放100萬元現金讀書券、5000份精選書籍盲盒、網絡讀書券、品牌書店聯名優惠卡和「尋找心中最愛書店」活動,吸引在寧大學新生關注並走進書店,激發「新南京人」來「文學之都」的閱讀熱情。

除了實體書店創新帶來的新消費,南京諸多大隱於市的網上書店,在全國實力也不容小覷。「藍鯨圖書專營店」在網上主要經營少兒類、工具類、社科類圖書的批發和零售業務,全國愛買童書的很多家長對它都不陌生,這裡匯集了全國最優秀的童書品種,吸引諸多讀者。「2019年公司完成了1.3億元的銷售業績,2020年疫情期間我們公司逆勢增長到11月底銷售額達到2億元。」力做先進文化傳播者,藍鯨文化滿足讀者多元化需求,在當前傳統圖書行業不景氣的大氣候下依然異軍突起,在新的商業模式下勇於創新,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去年雙十一天貓童書排第8名,今年雙十一天貓童書排名在前三名,同時取得全國少兒圖書民營行業前三名的業績。」

線下實體書店發力,而在線上,南京書香所帶來的消費已經潤物細無聲般地飄散至全國,成為實至名歸的書香「帶貨王」。

創新

開啟「書展演」生活新風尚

一年來,特殊背景下的書店積極創新,讓書店在南京已不僅僅局限於閱讀文字,更成為一種生活選擇、生活方式,甚至開始一段融合閱讀跨界的生活實驗。

「書」「展」「演」一體的奇點書集,構成了南京最具特色的業態創新之一,更引領起全國的書店新風尚。

2020年,很多人都在奇點書集門前欣賞過南京市越劇團《烏衣巷》《莫愁女》折子戲,與書店一起「遇見夜金陵」。此外,奇點書集還成為首批「梅花戲曲角」的試點單位,積極參與傳統戲曲的普及。「除了越劇戲曲,小型畫展、藝術展,甚至一些來自上海的話劇表演,都曾來到奇點書集,為都市人帶來一場場沒有明顯的邊界、因文本而生的生活共鳴,為這份源於閱讀更因閱讀而延伸的各種生活方式『買單』。」此前,奇點書集總經理楊潤康告訴記者,書店一直積極向書的美學空間、展覽的生活空間、表演的藝術空間探索。

一家書店不僅擁有自己的「戲劇季」,更有屬於自己的「民謠音樂劇場」,甚至開闢了藝術畫廊,成功策展了4次專業的藝術展覽,更嘗試以非職業藝術家為策展對象,將普通藝術愛好者的作品以藝術作品展覽的方式呈現給大眾。奇點書集逐漸成為全國年輕人爭相打卡的文化地標。

引領書業創新、逆勢前行傳書香的還有大眾書局。今年,書店積極搭建線上場景化消費模塊,入駐抖音平臺,打造屬於自己的書局IP,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積累粉絲10000餘人,被評為網上「最美書店」,與全國100萬粉絲一同領略南京書店之美。

書店,已然成為南京的一張文化名片,南京的書店業積極創新發展,與戲曲結合、與話劇相融、與音樂和生活擁抱,在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引領業態新消費,成為市民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領跑全國。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婕妤

相關焦點

  • 南京書業構建消費新矩陣
    歲末迎新,南京以全新露面的「文都書店」迎接下一年的美好風華。在這值得被銘記的特殊一年,南京的書店逆勢前進、頻繁開新,書香更加濃鬱,並以創新的姿態更加融入大眾生活,在激活新消費的同時,引領全民閱讀新風尚,在全國帶起一股書業創新風潮。
  • 「後疫情時代」實體書店路在何方?長三角書業大咖齊聚常州共同探討
    現代快報訊 (實習生 陳雲龍 記者 張敏)7月20日,長三角四地書業論壇在常州召開。此次論壇是長三角地區首次聯合舉辦的一次書業論壇,也是全國行業內首次舉辦的論壇大會。
  • 新開書店數量是關門書店的8倍,不被看好的實體書店怎麼就成了網紅?
    2020中國書店大會上發布的《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2019中國新開書店數量超過4000家,2019年中國關閉的書店有500多家,新開書店數量為關門書店數量的8倍。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長程三國對《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進行解讀時表示,2019在中國網絡綜合書店打卡大數據顯示,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過70000家,美團點評上書店打開數據顯示,2019中國新開書店數量超過4000家。2019 中國關閉的書店有500多家,其中新華87家,民營129家。
  • 實體書店止跌企穩:鍾書閣受歡迎 方所等計劃上海開店
    松江泰晤士小鎮上的鐘書閣(需求面積:650-2000平方米)有「上海最美書店」之稱。昨天,參加第12屆中國民營書業高峰論壇的全國書業代表把「去鍾書閣看看」作為一項重要行程。市新聞出版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兩年,實體書店扶持評審重點已從補貼向獎勵傾斜——書店的開與關是市場行為,政府要做的是對有品質、有特色、自身有發展的書店加以獎勵。」   昨天論壇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所作的「2014年度中國民營書業發展報告」指出,作為民營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開始,實體書店呈現止跌企穩態勢。尤其在上海,實體書店開始擴張,一些老書店重新開業。
  • 絕地重生 民營書業變革故事上演
    民營書業新一輪洗牌拉開帷幕,真正的對抗卻還未開始。行業震蕩,死死生生,變革是令競爭更殘酷的推手,也是絕地重生、轉型起步、行業重塑之機。民營書業變革故事陸續上演。    對於民營書業而言,2012年頗不平靜。
  • 書業新探|登陸外賣平臺,對實體書店來說意味著什麼?
    新冠疫情將實體書店驟然推到了線上轉型的風口浪尖。在過去二十年中,儘管書業一直在面對新技術與新閱讀習慣帶來的衝擊,但每一個市場主體尚且能步調不一、深淺不同地做嘗試;而這一番全線閉店,讓所有實體書店別無選擇地轉向線上渠道的培育和開發——無論是否準備就緒。
  • 2020,書業的拐點?
    新世紀以來的20年,中國書業已經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在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增長時,一場疫情改變了原本的軌跡。沒有意外,2020年中國書業將迎來新世紀以來的首個負增長。現在,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這個特殊的2020,到底是產業發展的歷史拐點?還是疫情砸出的一時的深坑?
  • 各地出臺政策扶持 實體書店線下復工線上自救
    各地出臺政策扶持3月11日,證券時報記者看到一則圖文消息「今天南京市長走上街頭,帶頭消費逛書店,買了一本《南京傳》」。據悉,南京市長韓立明當天下午在大眾書局新城市廣場店大約逛了40分鐘,購買了《南京傳》等兩本書籍。
  • 第七屆全國書業社店營銷實務對接會聚焦書業融合引領產業發展
    他強調:「第七屆全國書業社店營銷實務對接會以『新時代、新變局、新融合』為主題,聚焦新零售、新技術、新營銷,解剖短視頻等當下潮流營銷方式,探討圖書營銷的優化與重構,在網絡直播興盛之時,恰恰凸顯了社店對接的極端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聚焦融合,書業上下遊深度合作創造新發展路徑。
  • 品質圖書+獨家知識付費IP,咪咕中信書店拓展文化消費新業態
    2020年的特殊開局為內容平臺、知識消費帶來了新的機遇。當5G+新閱讀時代來臨,雲學習模式開始逐步滲透人們的生活,我們應當如何讀書?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咪咕中信書店用一場知識狂歡盛宴給出答案,為讀者奉上品質圖書+知識付費的組合書禮。
  • 樂遊書業,帶你去逛網紅書店之鐘書閣_上直播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本次樂遊書業挑選出來的推薦書目。 19:27 樂遊書業,帶你去逛網紅書店之鐘書閣
  • _南報網
    12月3日,南京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專題學習會現場。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紫君(紫金山觀察微信號:njzjsgc)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南京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已舉行過10多次集體學習。圖片來源:共產黨員網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在總結講話時說,《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出版發行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抓好學習貫徹是各級領導幹部的重大政治任務。
  • 書業觀察|臺灣試行圖書公共出借權,愛書人書寫香港書店十年
    這樣在我看來,近幾年臺灣書業規模沒有大起大落,尚算平穩。2018年香港圖書館最受歡迎圖書(成人中文非小說類)2018年香港圖書館最受歡迎圖書(成人中文小說類)而在圖書銷售市場,香港自回歸以來特別是2003年向內地遊客開放自由行後,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個人經營的樓上書店,近幾年來則新開了不少主要服務香港本地居民和附近社區的書店。
  • 去年上海新開實體書店30家,這些小而美的書店你去過嗎?
    記者最新獲悉,2019年12月,隨著西西弗書店·上海華潤時代廣場定製店、上海體育學院綠瓦體育書店、中版書房上海交大店等先後開業,盤點2019年上海圖書市場,新開實體書店近30家,高顏值、高體驗感、融合式複合經營,往往成為申城網紅店。
  • 淘寶直播基地在寧「開播」_南報網
    2020-12-09 12:59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南京首個由阿里巴巴官方認證的「淘寶直播基地」,近日在建鄴科創中心直播大廈揭牌。抓住直播風口,基地將集聚全市優質商品,形成電商供應鏈中心,繼而打造南京直播電商中心。南報網訊 (通訊員  建宣  融媒體記者  衛凌雲)  南京首個由阿里巴巴官方認證的「淘寶直播基地」,近日在建鄴科創中心直播大廈揭牌。抓住直播風口,基地將集聚全市優質商品,形成電商供應鏈中心,繼而打造南京直播電商中心。
  • 【地評線】潮評|乘風破浪,逆勢前行
    開年之初,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加上一些國家遏制打壓全面升級,內憂外患交加,發展之路走得分外艱難。  這一年的極不平凡,更體現在全國上下齊心協力、逆勢而上、破難前行,中國經濟顯示出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和頑強的韌性。
  • 2020中國書店大會|書店老闆們都在關注哪些書店
    2019年,中國的實體書店數量超過了70000家;這一年關閉了500多家書店,但新開的書店超過了4000家。1月8日,以「書店重做與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0中國書店大會在北京舉行。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長、百道網董事長程三國在會上發布了《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盤點2019年的書店業,公布2019中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榜、網絡打卡書店數量排行榜等,並闡釋了何為「書店重做」。
  • 誠品書店曾連虧15年 演繹實體零售崛起之道
    儘管誕生在1989年,但實際上,誠品書店成立伊始,便不是我們如今所定義的傳統書店。起初,誠品只在地下室賣藝術和建築類的書籍,後來吳清友索性把一樓和二樓也租下來,一樓開了餐廳,二樓用來擴大書店範圍。書種也新增了與人文新思潮相關的書,尤其是外文書。此外,與鎖定某一類別的圖書或者以暢銷書為核心經營的同行不同,誠品追求圖書品種的最大化。
  • 書店倒閉、書業萎縮,丟失了什麼?
    旗下設有特色的書店:1.大學書店巴諾公司有服務於全國500多家高等院校的全美最大的大學連鎖書店──巴諾大學書店在大學圖書銷售方面,巴諾大學書店在全國各地擁有674家分店,其中有些分店早在1997年就已經開辦了網址;1998年又有80家分店實現了上網;1999年,巴諾大學書店成立了教材網上書店。2.老年書店老年書店作為巴諾連鎖書店的專業書店之一,以老年讀者為目標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