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家庭劇從平庸到惡俗 恣意誇張令劇情虛假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家庭劇:從平庸到惡俗

  周思明

  打開電視,一不小心就會與新鮮出爐的家庭劇遭遇,一如龍捲風般剛剛席捲全國的諜戰劇、朝廷劇、後宮劇一樣觸目皆是,令人躲無可躲、別無選擇:《溫柔的謊言》《婚姻對對碰》《非親姐妹》《雙面膠》《剩女的新婚生活》《中國家庭》《裸婚》《閃婚》《婆婆來了》《錢多多嫁人記》《當婆婆遇上媽》《AA制生活》《小夫妻時代》《婆婆來了》《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婆婆也是媽》等等,多以當今社會「80後」小夫妻的生活為看點。一部部地看下去,觀眾發覺不對了:這種看似親民的類型劇,仿佛一個模子裡倒出來的,題材角色大同小異,創作思想也彼此雷同,只不過張三換成李四,王五變成趙六——無非是婆婆跟媳婦死磕,女婿與丈母娘智鬥、丈夫和嬌妻鬥嘴;不是在買房問題上尷尬糾結,就是小夫妻嗷嗷叫著離婚……如此硝煙瀰漫舌槍唇劍甚至訴諸拳腳,讓電視機前的年輕人望而生畏甚至患上「恐婚症」,也讓他們的父母輩、爺爺輩不由得心驚膽戰、不知所以:「這真的是在講述這一代人的家庭生活嗎?簡直太可怕了!」「照此下去,誰還敢走進婚姻的殿堂?」

  一、家庭劇成宮鬥劇變種

  當下不少家庭劇的顯在表現是:婆媳成了見面就掐的天敵,而引發婆媳大戰的,其實並非什麼大不了的矛盾,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往往是些雞毛蒜皮、芝麻綠豆小事,甚至一點點生活習慣上的差異也能點燃沖天的怒火、不熄的硝煙。電視劇《小夫妻時代》裡,婆婆對準兒媳百般刁難,在生育、買房、裝修等原本通過協商便可解決的問題上,編導卻故意製造婆媳齟齬、家眷衝突,然後爆發一場場令人疼痛的家庭戰爭。電視劇《金太狼的幸福生活》中,外地無房男金亮跟李小璐飾演的小米不顧母親反對而結婚。婚後金亮每天夾在老婆和丈母娘中間變成了「夾板男」,兩邊受氣。更為不堪的是,《當婆婆遇上媽》極力渲染婆婆與媽媽大鬥法的激烈場景,在婚禮的現場,兩親家火爆衝突,居然上演「全武行」。《小夫妻時代》裡,媽媽堅持要求婆婆在房產證上寫下自己女兒的名字,鬧得兩親家疙疙瘩瘩頗為彆扭。電視劇《家產》以「爭奪遺產」為劇情主線,劇中老父親突發心肌梗塞猝死,留下一套二環線的房子、幾十萬存款和一套古董首飾。然而,未等高老爺子下葬,三個兒子之間的房子爭奪戰便吹響了集結號,三個兒子背後的女人們也紛紛加盟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一家人勾心鬥角機關算盡,而寶貴無比的人間親情在大呼小叫唾沫橫飛的「窩裡鬥」中蕩然無存,看得人步步驚心,其情其景,較之可怕的宮鬥劇,有過之而無不及。

  二、恣意誇張令劇情虛假

  客觀地說,生活中尤其是剛剛披上婚紗走進家庭的媳婦,與婆婆的關係確實比較微妙,婆媳關係可算是一道難題,但實踐證明,並不像眾多的家庭劇描繪的那樣劍拔弩張。一般而論,媳婦們偶爾也會對她們的婆婆某些處事方式不滿,但還不至於像螢屏上所渲染的三天兩頭大吵小鬧。有網友出面澄清,「很少會跟婆婆『開戰』,周圍的朋友也沒聽說有開戰的」。「婆婆固然有生氣上火、脾氣不好的時候,但不至於像電視劇裡的婆婆那麼『面目猙獰』。」更有觀眾在微博上秀出婆婆的善良與慈祥,「哪有那麼多爭鬥?今天婆婆看我不舒服還專門給我煲了雞湯呢!」家庭劇中,往往出現顧大家的「鳳凰男」與愛小家的「孔雀女」水火不容的爭鬥場面,但實際情形是,不是所有的「鳳凰男」都會被「孔雀女」所怨恨,「鳳凰男」同樣有努力經營婚姻的主觀願望和實際行動,他們當然也受到妻子的疼愛、丈母娘的尊重。這就是說,「鳳凰男」與「孔雀女」的矛盾不是不可調和的,關鍵是願不願意付出,會不會協調。如果願意為婚姻全心付出,善於在父母與嶽父母之間協調,「鳳凰男」與「孔雀鳥」同樣可以生活得幸福、快樂。因此,生活中婆媳也好,婆媽也罷,還是相親相敬相安無事的多。對於那些在大城市生存打拼的年輕人的家庭建構,其實家庭事物只要理性安排合理處置,一般不會鬧得像螢屏上所渲染的那樣不可開交、難以調和。尤其是身為父母者,他們多是吃過苦受過累的「50後」中老年人,為了孩子們的幸福,他們寧可自己花錢受苦,也要給下一代、下下一代的兒孫們營造一個安定團結、溫馨放心的家庭氛圍,生活中即使真有什麼不順和煩惱,一般也會在理智的層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少發生火爆衝突,多數還是能夠做到相安無事的。

  然而,當下流行的家庭劇主創們為了提升收視率,收回投資乃至更多盈利,不顧生活的真實,關起門來天馬行空、胡編濫造,故意放大家庭內部成員之間的矛盾,唯恐家庭不亂,只要能夠將水攪渾,他們可以沒事找事,製造矛盾,無中生有,製造看點,而欲加之戲,何患無「料」哉!本來可以心平氣和者,卻讓當事人故意高腔大嗓;原本可以有商有量的,卻讓親人間掀起一場欲罷不能的圍城戰火。說穿了,此類家庭劇的要害在於不接地氣,與人民群眾的真實生活格格不入,甚至是毫不相干的兩張皮。編劇為故事而故事,導演為熱鬧而熱鬧,演員刻意將人物關係淺薄化、情緒化、庸俗化,遂令家庭矛盾激烈化,世俗事務惡俗化,口角矛盾狗血化。為了製造所謂「看點」或「戲劇衝突」,他們甚至不顧文藝家的起碼職業道德,將生活中本來莫須有的荒唐、荒誕硬是靠著一顆絕頂聰明的腦袋給「想像」出來。在他們的筆下和鏡頭裡,中國老百姓的生活簡直是一地雞毛、一鍋糨糊; 中國中下層民眾全都喪失了起碼的道德倫理底線,為了利益為了金錢統統變得不可理喻、錙銖必較、得理不讓人、無理也要狡三分!

  三、要害是家庭關係妖魔化

  家庭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晴雨表,家庭是國家軀體上的敏感細胞。家庭的徵候如何,其實與整個國家的脈象緊密相關,乃至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繫。事實上,家庭倫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表現形態極為豐富,既有高尚友善的,也有平淡如水的,當然也不乏上述交惡衝突。家庭劇從世俗到庸俗再到惡俗,似乎沒有截然的區別,也遠非糟糕透頂。從正常的情況看,作為我國的主流文化之一,儒家是以血緣與生命為中心展開對人生的思考的,所以家庭一直以來被看作個人生命與價值之源。在此意義上,似乎有必要審視當前充斥螢屏的家庭劇所張揚的價值觀,並重申影視藝術與社會生活的關係。

  我們知道,藝術來源於生活,但藝術更應高於生活。藝術不應該「貼著地面走」。現在不少家庭劇的主創已經忘記了這個簡單的常識,或者不如說是明知故犯,故意妖魔化家庭關係,故意汙化生活,故意貶低生活,將藝術屈居於生活真實的地平線以下。其具體橋段並不神秘,也不高明,只消將家庭矛盾、婆媳衝突人為地放大便可,以至於婆媳爭鬥、親家反目、夫妻鬥氣之類的橋段,頻頻出現在螢屏。此類家庭劇之所以很不靠譜,蓋因為它們有悖於中華民族主流文化傳統,也有悖於人的現代化文明進程。電視劇應該更多地描寫正面、積極的內容,多一些夫妻、婆媳相處之道,更加貼近現實生活,吸引更多的觀眾走向和諧、走向友善,從而更好地投入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對此,我們不妨借鑑韓劇。在韓劇中,我們往往能感受到一種對愛情、親情和良知的責任,引發的也是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韓國家庭劇更喜歡在一個溫情的氛圍中,講述人們的喜怒哀樂,雖瑣碎卻充滿親和力,雖齟齬但並非反目成仇,雖有淚水但卻能令人為之感動。不必諱言的是,我們的多數家庭劇(或曰「家鬥劇」)顯然不具備這種思想力量和倫理光芒。

  四、家庭劇亟待轉型

  要之,一直以來螢屏上的家庭劇,固然不應全盤否定,也有思想性、藝術性較好者,但也應該看到,因為題材的普適性,家庭劇一直長演不衰,觀眾對此也頗有興趣。然而,不少家庭倫理劇的套路卻是「三破一苦」(三破:破碎家庭、破碎情感、破碎婚姻;一苦:家庭苦難)始終像一團死氣沉沉的霧靄,盤旋在倫理劇的上空。剝離開所有生編硬造的劇情、人為激化的矛盾、概念化的人物塑造,觀眾往往找不到感官刺激以外的其他東西。很多劇情人為製造衝突、「為矛盾而矛盾」的痕跡頗為明顯,甚至從邏輯上都難以說通。有些劇為了製造看點,把生活中沒有的硬是給編造出來。

  家庭劇的感染力,應該體現在對家庭倫理與道德原則的堅守與尊重上,而不是相反。一部好的家庭劇,固然不乏那些家長裡短的故事,正如我們看到的韓劇《大長今的故事》等,它們能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一種父慈子孝、夫妻和睦、長幼有序、真誠寬容、忠孝仁義的儒家情懷。即使有衝突,最終也會以親情、愛情或友情的勝出而告終。這種既體現西方獨立自由之精神,也彰顯著東方傳統家庭倫理觀的藝術演繹,難道不值得我們好好地仿效和學習嗎?

  在優秀的家庭劇中,家庭與家族應該表現為一種超越生死的力量,體現為一種道德關懷和人文情懷。因為對於家庭而言,個人乃是家族血脈的一環,一個人的生命無論是存在還是消亡,因為家的延續,精神的延傳,而意味著其生命仍存在世間。因此,正確的家族觀有助於提升與引領一個人的精神與道德。一個人如果只顧及自己,很容易產生「六親不認只認錢」的無恥行為。唯有具備了正確的家庭觀、倫理觀、道德觀,才會顧及家族、家庭中他人的利益及世人的眼光、輿論的評價,從而對道德倫理和旁人評價多一分敬畏、少一點無忌。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是通過感受家族、家庭這種血脈相傳的人文關懷和道德擔當來約束個人行為,提升生命的崇高感和使命感,從而淨化靈魂和完成性格塑造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大學》說「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明乎此,家庭劇的創作者們理應翻然醒悟,調轉船頭,用高尚純潔的審美觀、價值觀,不斷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全新的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家庭劇來。

相關焦點

  • 國產劇日文譯名中二又誇張!原來這是日本業界習慣-國產劇 日本電視...
    原標題:國產劇日文譯名中二又誇張!原來這是日本業界習慣  今天《如懿傳》釋出日版預告,這部中國電視劇的日版譯名為《如懿傳~紫禁城裡命運凋零的王妃~》,由於劇名的翻譯比較另類,這在網際網路上引發熱議。而有人整理發現,不僅是《如懿傳》,包括《琅琊榜》《扶搖》《延禧攻略》等劇的日本譯名,都非常具有日本氣息。
  • 以為《籃球火》就夠誇張了,看完15年前的這部劇,這才是鼻祖
    相信很多男生對於體育運動都十分感興趣,尤其是對於足球和籃球,都有自己喜歡的偶像,而在很多年前,電視上也播放了很多關於體育運動的電視劇,其中《籃球火》就是其中一部,這部劇講述的就是籃球運動,羅志祥飾演的元大鷹從小喜歡打籃球,但是奶奶不讓,直到奶奶去世之後,他才能夠專心打籃球,不過這部劇在當時也被稱為神劇
  • 自媒體中的惡俗
    注意了,很多人只看到了機會,沒有看到自媒體催生出的惡俗!所謂惡俗,是指某種虛假、粗陋、毫無智慧、沒有才氣、空洞而令人厭惡的東西,但是,有很多人竟會相信它們是純正、高雅、明智或迷人的。這句話出自保羅·福塞爾寫的《惡俗》,惡俗一詞早已有之,但是在保羅·福塞爾沒寫這本書時,惡俗還只是指醜陋的習俗,而當保羅·福塞爾出了這本書以後,惡俗的含義更為有深度了。
  • 《鶴唳華亭》劇情魔改?誇張了!
    比如,有網友指劇情魔改。 相較於原小說,《鶴唳華亭》劇版確實有較大變動,但若說魔改,那就誇張了。 劇版編劇由《鶴唳華亭》原作者「雪滿梁園」擔當,若說熟悉小說,又有誰能熟過原作者?整個故事從誕生到完成,書中的每個情節每個人物,都由作者感想、心血、靈感融匯而成。
  • 國產劇日文名誇張?源於命名習慣
    原標題:國產劇日文名誇張?源於命名習慣 為什麼劇名翻譯如此誇張? 如果整理一下日本引進的國產劇翻譯,我們會發現,除了長,用詞還很誇張。常見用詞包括:逆襲、宿命、誓言、牢籠、爭霸、命運等等,在海報設計上也極為誇張,大量地使用亮色,對比度高,字體巨大,視覺衝擊力極強。 很多人覺得是因為日本人太過於中二,喜歡這些誇張的東西。
  • 朱莉婭羅伯茨《本,回來了》影評 盧卡斯赫奇斯的出色表演在平庸...
    然而,就《本,回來了》而言——一部普通的家庭劇,雖然涉及了許多常規主題,但缺乏真正的情感淨化力——它試圖深入剖析一段家庭關係,並更多的將希望寄托在了一個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演員身上。  盧卡斯·赫奇斯曾憑藉《海邊的曼徹斯特》嶄露頭角(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同時,他的父親彼得·赫奇斯執筆並執導了該片。
  • 家庭劇螢屏熱播 林永健:結婚要謹慎,離婚別衝動
    家庭劇螢屏熱播 林永健:結婚要謹慎,離婚別衝動 2008年10月16日 10:15 來源:華商報   近幾年,婚姻題材的電視劇幾乎佔據了電視螢屏的半壁江山,家庭劇也成為了時下最熱門的螢屏話題。
  • 虛假的劇情,浮誇的人設,《安家》你是成心的嗎?
    同時,這部劇剛剛開播,很多觀眾給出的評價並不高,豆瓣評分也是一路下降到6.2,可以看得出,很多觀眾和我一樣,對《安家》還是很失望的。真的很想吐槽一句:虛假的劇情,浮誇的人設,《安家》你是成心的嗎?賣點多不等於好賣,觀眾才是口碑的決定者其實,從很多角度來講,這部劇本來應該是很出彩的電視劇,不會被詬病,只會被點讚。
  • 《少年時代》大勝金球獎 《冰雪暴》奪最佳迷你劇
    電視獎項冷門迭爆 「第一次」成主題  本屆金球獎的電視類獎項,大面積鼓勵新播劇集和首次獲得提名的演員。最受矚目的電視劇情類最佳劇集獎,爆出冷門。Showtime的口碑劇集《婚外情事》(點擊觀劇),擊敗《紙牌屋》、《權力的遊戲》和《傲骨嬌妻》等大熱門,成為最大贏家。
  • 國產劇日文名誇張?源於命名習慣-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
    原標題:國產劇日文名誇張?源於命名習慣
  • 觀眾批她只會演鄉村劇,其實她有苦難言
    電視劇《劉家媳婦》不算新劇,但是它二輪上星的收視率還排在收視榜單第七名,這就足以說明了這部劇非常受觀眾的歡迎,這部由閆學晶主演的電視劇,當初在央視首播時,收視率曾一度破2,力壓了當時正在播出的趙麗穎、馮紹峰主演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劇。
  • 《主婦也要拼》:一部具有創新理念的家庭劇!
    如今家庭生活劇還是很有市場的,特別是中老年觀眾一天無所事事,就守著電視追劇了。《主婦也要拼》就是一部帶有一些喜劇色彩的家庭劇,將都市女人的精明能幹給演繹得酣暢淋漓。該劇在題材上比較有新意,編劇和導演也是真心想出一部好劇,值得觀眾打call。
  • 《以家人之名》:打著家庭劇幌子的言情,「填鴨式」發糖太膩!
    《以家人之名》無論是劇名還是海報畫風,首先就具有很強的「欺騙性」——會讓人聯想到《我愛我家》《家有兒女》一類的家庭親情劇,抱有看煙火氣日常的期待。故事一開場,看點也的確在於重組家庭的溫馨生活:樓上樓下的兩家人,因為樓下的媽媽去世了,樓上的媽媽再婚離家,兩個爸爸於是一起搭夥吃飯過日子。
  • 國產劇日文譯名中二又誇張!原來這是日本業界習慣
    原標題:國產劇日文譯名中二又誇張!原來這是日本業界習慣  今天《如懿傳》釋出日版預告,這部中國電視劇的日版譯名為《如懿傳~紫禁城裡命運凋零的王妃~》,由於劇名的翻譯比較另類,這在網際網路上引發熱議。而有人整理發現,不僅是《如懿傳》,包括《琅琊榜》《扶搖》《延禧攻略》等劇的日本譯名,都非常具有日本氣息。
  • 「知音體標題」是惡搞對惡俗的反諷
    「知音體標題」的流行,並不是偶然的,而是人們對那種惡俗文化的另類反擊,或者說是反諷。    惡俗是什麼?按《惡俗》一書的作者福塞爾的解釋,惡俗是指某種虛假、粗陋、毫無智慧、沒有才氣、空洞而令人厭惡的東西,但是又會讓不少人相信它們是純正、高雅、明智或迷人的東西。惡俗文化,就是宣揚惡俗的東西。
  • 以家人之名:打著家庭劇幌子的無腦言情,「填鴨式」發糖太膩
    《以家人之名》無論是劇名還是海報畫風,首先就具有很強的「欺騙性」——會讓人聯想到《我愛我家》《家有兒女》一類的家庭親情劇,抱有看煙火氣日常的期待。 故事一開場,看點也的確在於重組家庭的溫馨生活:樓上樓下的兩家人,因為樓下的媽媽去世了,樓上的媽媽再婚離家,兩個爸爸於是一起搭夥吃飯過日子。
  • 《旗袍美探》外景虛假表演浮誇又如何?馬伊琍高偉光的美才是重點
    按以往的經驗,往往越是這種演員話題高人氣高的劇集,往往越是乏善可陳,果然在看第一集時,這部劇的毛病就顯露無疑。首先是這部劇的外景太假,電腦製作的特效痕跡十分明顯。其實對於像這樣的探案片,其中多為密室謀殺,人物的主要探案、互動和交流的空間都在室內,在外景拍攝的片段並不多。
  • 細節控打造精品青春劇 《甜蜜暴擊》劇情神反轉引發今夏追劇浪潮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說起今夏暑期檔的話題劇擔當,一定是《甜蜜暴擊》無疑了,這部國內首部以格鬥題材為背景的青春劇自官宣以來,就以迅猛之勢承包了大眾娛樂話題,截止到目前為止,該劇已經突破全網40億的點擊量。
  • 《下一站,別離》:劇情俗套,就不是好劇?
    有評論認為這部劇太俗套狗血,浪費了于和偉、李小冉的演技,豆瓣目前打分也才5.5分。劇情俗套,就不是好劇?講的又不是神話,俗人故事,當然會俗套。胡編的韓劇海量,又誇張又惡俗,牆外開花,翻牆進來卻屢屢受到熱烈追捧。真不公平。
  • 5部爆笑韓國劇推薦!無俚頭校園日常和爆笑家庭荒唐劇情超減壓
    因為是男高,所以很幸福》這部每集只有72秒的網路劇,由FNC旗下樂團N.Flying成員李承協、金宰鉉主演,超級沙雕又搞笑的劇情,讓此劇在中國豆瓣網獲得高達9.1的評分!圖片來源:FNC Entertainment《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