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床——中國古代臥式家具中的典型代表,是古老的漢族家具,稱之為床,其亦為榻,被王世襄先生稱之為「最理想的臥具」。羅漢床因其實用備受歡迎,現在仍然為適應國人舊俗而保留,在儒雅文人、名門世家能經常見到,成為經濟財富、社會地位、身份價值的象徵。不僅待客時體現出戶主的極高格調,亦可閒來無事小憩一番,外觀古樸優雅不失瀟灑高貴,給人以有力度而不失含蓄的審美感受,實在妙極!
羅漢床源自何方?羅漢床名稱俚俗,至今眾說紛紜,既無實據考究,也尚無令人信服的解釋。有人以為名從其形,羅漢床外觀敦厚,同羅漢相似,便冠以「羅漢床」之名。
當然,也有人認為羅漢床的矮圍子同建築結構中的「羅漢欄板」很相似,故依此命名。羅漢床妙在何處?羅漢床歷史已久且品種多樣,樣式繁多,如今我們所見的羅漢床多為明清款式,其特點突出,極為講究。
羅漢床的線條穩重大氣,簡潔流暢,個性十足。床身體積較大、不便移動,亦給人以穩如泰山的厚重,這豈不就是羅漢之敦厚?羅漢床床腿俗稱「香蕉腿」,要求彎曲度大,明式羅漢床挖缺腿足,給人柔中帶剛之感。清式羅漢床的類似腿足,在力度上多了活潑,顯得誇張一些。如此淳樸而不失典雅與亮色的設計,古代人對羅漢床情有獨鍾也是情理之中了。
羅漢床有何用處?作為「華而亦實」的家具典範,羅漢床實現了藝術性與實用性的完美結合。
那麼它的用處又是什麼呢? 現在很少有人知道,羅漢床在待客的時候,等級比椅子高。古時國人待客的最高級別一直在床或上炕上。所以羅漢床的主要功用不是睡臥休憩,而是待客。接人待物,禮尚往來,最能看出一個人的修養和性情,而羅漢床的地位就相當於現代的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