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部門改革前兆?專家建議納入公務員系統並賦予行政權

2020-12-15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各級疾控中心作為一個「事業單位」,其作為科學顧問及指導的作用可能要大於行政決策的職能。

鍾南山院士直言疾控中心(CDC)地位太低後,有專家建議應把疾控中心納入到政府公務員系統,並賦予其相應權力。

27日,在廣州醫科大學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上,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我們CDC的地位太低了,這是一個技術部門。CDC的特殊地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要一級一級上報。它應該有一定的行政權。」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社會各界對於疫情的公布時間、反應效率等問題多有爭論,並一度將矛頭指向相關疾控部門。

我國各級疾控中心該如何履行上報職能?疫情信息是否可由各級疾控中心直接公布?

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和執行理事長蔡江南對第一財經表示,在此次疫情當中,關於疫情信息直報、疫情情況的公布問題,疾控中心實際上都無法做決策。比如各省市關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一級響應等,疾控中心也都沒有宣布的權力。因此,儘管硬體、系統都建好了,但最後都無法發揮應有作用,其實是因為沒有給它賦予他相關權力。

官方資料顯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作為國家衛健委的直屬單位,其主要職責是開展疾病預防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組織制定國家公共衛生技術方案和指南,開展傳染病、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及國民健康狀況監測與評價等工作。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各級疾控中心職能早有設置。

首先,疾控中心的報告單位是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三章第三十三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主動收集、分析、調查、核實傳染病疫情信息。接到甲類、乙類傳染病疫情報告或者發現傳染病爆發、流行時,應當立即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立即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同時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

其次,向社會公布傳染病信息的決定權並不在疾控中心,這也符合上述《傳染病防治法》中的相關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傳染病發生、流行趨勢的預測,及時發出傳染病預警,根據情況予以公布。

「我們專家組在新聞媒體上表示人傳人是1月20日。CDC向地方政府上報後由地方政府決定如何處置,應該有一定的行政權。如果以後不是這樣的話,以後可能還會出現這樣嚴重的情況。」 鍾南山說。

再次,各級疾控中心作為一個「事業單位」,其作為科學顧問及指導的作用可能要更大。

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赴中國疾控中心考察疫情防控科研攻關情況時表示,疾控系統要爭分奪秒查明病毒源頭和傳播致病機理,抓緊疫苗研製,為不斷完善診療方案提供技術支撐,及時解疑釋惑,提高公眾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

如何解決疾控中心「沒有足夠重視」的問題?蔡江南認為,「應該把疾控中心納入到政府公務員系統,不應僅僅作為一個事業單位。如今疾控中心由於編制不一樣,其要將信息首先匯報給衛健委,那最終就沒有權力來宣布相關疫情信息。」

國外其他國家疾控部門是一個什麼狀態?以美國為例,其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部門獨立於政府部門。也就是說,新發疾病識別將被臨床醫生和臨床實驗室人員報告給地方政府部門或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在美國公共衛生體系當中,其政府人員的收入要比其他的一般公務員收入要高,這是考慮如醫療衛生等政府部門也要和市場來競爭,該部門公務員收入就不能和市場上其他企業一致。」蔡江南說。

最關鍵的是,涉公共衛生如疾控等部門的行政權力一定要劃分好。蔡江南進一步表示,「公共衛生專業領域如果讓地方政府來決定,那就會綜合社會穩定、經濟等各因素來考量。但如果將來我們專業權力劃分得很好的話,那麼疫情就只需要考慮對生命健康的影響,或者在適當溝通下做出更優決定。」

2月19日,《中國疾控控制中心周報》上刊登了一篇題為《一個強有力的公共衛生系統對健康和經濟進步至關重要》的英文文章,該文作者費和平(Tom Frieden)曾經擔任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紐約市衛生局局長。

費和平在文中表示,中國的公共衛生系統在 SARS 之後變得更加有力。 我們這些從事全球公共衛生工作的人希望,就像 SARS 促使中國增強中國疾控中心的職能、增加投入一樣,當前應對新冠肺炎(COVID-19)的努力將推動中國公共衛生能力實現再一次指數級的飛躍。

與同期刊發的其他幾篇純英文文章不同的是,該文同時附有中文譯本。

相關焦點

  • 疾控改革:如何告別「病來重視,病去忽視」
    「現在的問題是,操盤公共衛生改革的人不太了解公共衛生,對改革的結果也不承擔責任,特別是社會對公共衛生不像對臨床醫療那樣有敬畏心,都覺得公共衛生很簡單、誰都懂、誰都能改,改革中考慮公共衛生人的意見也少。」曾光表示,懂疾控、懂公衛的專家並未參與相關政策設計,參與政策設計的專家又不太懂疾控、不太懂公衛,結果疾控體系相關改革在新醫改中幾乎缺位,錯失發展機遇。
  • 發年薪納入財政預算 省疾控中心聘任雷傑、張麗為首席專家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3日訊 根據省人社廳、財政廳、衛生健康委《關於在全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設立首席專家的通知》要求,為進一步激勵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人才發揮引領作用,繼續營造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環境,在省、市、縣(市、區)三級疾控中心設立首席專家。
  • 尊重疾控體系專業權力 公共衛生服務要轉向
    公共衛生政策領域專家、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蔡江南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疾控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領域,同時又有公共性,涉及廣大群眾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我們應該尊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專業分工,賦予其宣布疫情的權力。  應賦予CDC單獨的疫情發布權力  第一財經:疾病預防與控制在我國公共衛生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 中國疾控中心專家曾光2019年6月曾發表演講:不要忘記歷史的教訓
    近年來,面對「健康中國2030」的宏偉目標,應該是公共衛生和疾控系統大發展的良機,中國疾控人甩開膀子大幹的時候,但是卻因為長期積累的各種問題,以及受近期因政策性原因導致收入進一步下降的影響,疾控系統人心浮動、人才加速外流。近三年來,僅國家疾控中心流失的中青年骨幹計有百人之多,有些地方疾控機構人才流失可能更嚴重。大家都關心中國公共衛生向何處去。
  • 湖北疾控機構率先嘗試「兼任」「兩個允許」
    會議討論了《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決定率先國內探索,整體謀劃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系統重塑公共衛生體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
  • 疾控專家曾光:公衛人才流失是痛點
    與會專家就從社會幹預和科技幹預等層面找差距補短板、讓預防為主落在實處等話題進行討論。大會現場會上,中國CDC流行病學原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表示,疾控和公衛系統人才流失嚴重,是制約公共衛生發展的痛點。與會專家討論公衛人才短缺需重視疫情來襲,接下來如何更好地推動公共衛生領域改革?曾光教授認為,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中央與地方都在加強公共衛生改革與發展,要在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及全面提升等方面著力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
  • 完善疾控體系,織密健康「防護網」
    在此基礎上,還需保障與提升系統運行機制的現代化與疾控隊伍治理能力的專業化;疾控體系人力資源結構有待調整,人員素質存在較大提升空間;疾控體系內部以及跨部門溝通協調方面還有待提高,在橫縱部門融合度提升和信息壁壘破除方面需要不斷加強。
  • 青島地區五聯疫苗斷貨 疾控專家給出替代方案
    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等相關部門了解到,青島地區五聯疫苗已斷貨,還未完成全程接種的孩子可以選擇替代方案。五聯疫苗斷貨原因:8批次疫苗沒通過批籤發「很多家長來反映五聯疫苗斷貨問題,我們的電話都快被打爆了。」城陽區疾控中心副主任欒素英告訴記者,五聯疫苗處於缺貨狀態已經有一段時間,何時能及時供應還未有明確時間表。五聯疫苗是一種聯合疫苗,即吸附無細胞百白破、滅活脊髓灰質炎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聯合疫苗,可用於預防白喉,破傷風,百日咳,脊髓灰質炎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五種感染性疾病。五聯疫苗屬於二類疫苗,自費接種。
  • 多地開學,孩子返校防疫聽聽疾控專家建議
    開學季如何做好孩子們的防控安全看看專家的建議👇上海疾控中心表示,首先,無論以何種方式用餐,大家在餐前餐後均應注意手衛生,有條件的情況下用流動水和皂液充分洗手,也可使用手消毒劑進行清潔消毒。此外,用餐過程中因需取下口罩,要注意雙手勿接觸口罩外側,同時注意口罩內側的清潔,避免汙染。用餐結束後,應及時佩戴好口罩。
  • 疾控改革一年多 福建省疾控中心人均薪酬提高14.4%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 11月26日,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介紹「十三五」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醫改典型經驗舉行發布會,福建省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副主任、省衛健委副主任楊閩紅在會上表示,去年福建省在全國率先啟動省疾控中心的改革,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與改革前相比,省疾控中心職工人均薪酬水平約提高了
  • 疾控中心回應「兩劑接種法」 滬超13歲可打第二針水痘疫苗
    原標題:上海疾控中心回應「兩劑接種法」滬13歲以上可打第二針水痘疫苗  東方網1月5日消息:昨天,本報報導了部分嬰幼兒和中小學生在接種一次水痘疫苗後仍然發病的情況,上海疾控中心免疫規劃所疫苗可預防疾病監測與評價科專家回應稱,冬春季節是水痘高發季,部分孩子在接種疫苗後仍會發病,但發病大多以輕症為主。
  • 省疾控專家:六大生活場景戴口罩建議!​
    省疾控專家:六大生活場景戴口罩建議!​ 來聽聽四川省疾控中心專家的建議六大場景佩戴口罩建議↓↓↓居家1. 境外入境人員進行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時,應當佩戴口罩;家庭成員在與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近距離接觸時,應當佩戴口罩。2.
  • 華東醫藥:公司主要產品百令膠囊被納入浙江省疾控系統防控用品類別...
    公司主要產品百令膠囊已被正式納入浙江省疾控系統防控用品類別清單。公司已分幾批向浙江省11個地市的省級醫院及武漢市抗擊疫情一線醫護人員、浙江省赴武漢援助醫療隊及衛健委系統捐贈價值600多萬元百令膠囊藥品。
  • 海澱疾控理化科參加北京市疾控系統原子光譜技術應用培訓
    為使北京市疾控系統理化檢驗專業人員更好地了解原子光譜技術在國內外發展概況,熟悉和掌握原子光譜技術的理論及應用,北京市疾控中心於2020年12月1日~3日舉辦了「原子光譜技術及進展」培訓班,理化科相關人員參加了此次培訓。
  • 新科普|疾控中心專家:建議成年人補種麻疹疫苗
    原標題:新科普 | 疾控中心專家:建議成年人補種麻疹疫苗  疫苗從研發到上市要經歷哪些環節?如何對疫苗進行質量管理?昨天,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舉行的綠螺講堂暨「新問題沙龍」上,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金俠、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所主管醫師李智向聽眾介紹了疫苗研發和生產過程。
  • 自治區疾控專家指導天峨縣進行麻疹疫情處置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 作者:張若凡 編輯:吳婷婷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南寧訊 (記者 張若凡)6月4日,南國早報記者從自治區疾控中心了解到
  • 【疾控科普】蚊蟲叮咬也會導致傳染病?區疾控中心提醒,這些預防...
    【疾控科普】蚊蟲叮咬也會導致傳染病?一旦感染上基孔肯亞熱,病人通常會出現發熱、關節痛、皮疹等典型症狀,區疾控中心相關專家表示,基孔肯亞熱這種疾病的潛伏期在1至12天,急性症狀一般會持續5至7天,孔肯雅病本身不會致命,病死率很低,但在蚊媒密度較高地區易形成大規模暴發和流行,能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讓人死於其他致命疾病。另外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出血、腦炎、脊髓炎等嚴重併發症而導致死亡。
  • 儋州疾控中心專家建議↓
    對此,記者採訪了市疾控中心專家↓專家提醒市民,防治諾如病毒沒有特效藥物,預防諾如病毒,關鍵在於防止「病從口入」,做好個人衛生、食品衛生和飲水衛生是預防的關鍵。諾如病毒專家表示,諾如病毒是一種引起非細菌性急性胃腸炎的病毒。
  • 紹興出現散發性水痘病例 疾控部門緊急提醒
    紹興市疾控部門專業人士說。12月20日,記者從紹興第二醫院了解到,隨著天氣轉冷,已有一些小朋友因患水痘前往醫院就診。市民俞女士8歲的女兒前幾天就感染了水痘,「起初只是幾個小紅點,後來病情變重,背部、腹部和胸部都有紅疹,人也開始發燒。」「入冬以來,時不時有學校向我們報告學生感染水痘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