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特別是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更引起各界關注。
公共衛生政策領域專家、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蔡江南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疾控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領域,同時又有公共性,涉及廣大群眾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我們應該尊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專業分工,賦予其宣布疫情的權力。
應賦予CDC單獨的疫情發布權力
第一財經:疾病預防與控制在我國公共衛生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為我國CDC的建制定位帶來怎樣的啟示?比起其他事業單位,我國各級疾控體系的人員工資待遇不高,導致人才隊伍薄弱,造成其職能在事業單位改革中被弱化的原因是什麼?
蔡江南:首先,我國CDC屬於事業單位,衛健委則屬於政府公務員系統。我認為應該將CDC納入政府公務員系統,而不應該作為一個事業單位。
現階段,由於CDC的編制屬於衛健委直屬單位,CDC在發現疫情時要匯報給當地衛健委。因此,這次也有人說,真正的拖延,並不是CDC的拖延。
其次,CDC在建制上進行改革後(納入政府公務員系統),收入該如何來考量?以美國為例,凡是和醫療衛生相關的公務員,他們的收入要比其他一般公務員收入更高。這是因為政府部門要和市場其他行業去爭搶這些專業人才,如果在政府部門得不到高收入,他同樣可以到市場化的醫院去工作,會有更多的選擇。所以,該部分公務員的收入不會和一般政府人員作比較,而是跟同行業對比。
在美國CDC機構裡,有許多學醫背景的人才,相對來說,擁有專業醫學背景的人才在CDC中的收入也會較高。
第一財經:此前,中國耗巨資建立了一個號稱全球最大的疫情/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疫情從基層到國家疾控中心只需4個小時。但為什麼直報系統似乎並沒有發揮很大作用?你覺得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蔡江南:關鍵點就是對CDC的權力分配仍不完善,也就是說,我們沒有把這一疫情網絡直報系統看作是一個公共醫療衛生的專業分工,而是按照行政層級匯報管理的分工。我們應該尊重CDC專業分工,賦予其宣布疫情的權力。
在此次疫情當中,關於疫情信息直報、疫情的公布,CDC實際上都無法做決策。比如各省份關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一級響應等,CDC也沒有宣布的權力。因此,儘管硬體、系統都建好了,但最後卻無法發揮應有作用,其實是因為沒有賦予它相關權力。
總之,疾控應該將最終的權力聚焦到專業層面,如果這一點不能保證的話,將來同樣的情況還會再出現。
第一財經:下一階段,應如何進一步理解各級CDC的獨立性?
蔡江南:參考美國CDC的做法,它們在宣布疫情或者相關決定之前會跟白宮進行溝通,並時刻保持與總統的溝通機制,但最後疫情發布與決策等權力,是不掌握在總統手中的。
因為美國當地百姓可能會考慮到其他層面,比如川普總統是否要競選,疫情是否對競選有影響,總統可能會有自己的政治訴求在裡邊;但專業人士更多考慮的會是專業的因素。
從「病本位」轉向「人本位」
第一財經:去年末發布的《健康促進法》,提出了「公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的說法;那麼要實現這一保障的目的,你認為頂層設計需要注意哪幾方面的問題?
蔡江南:我國涉醫療衛生領域主要分為三個部門,比如衛健委覆蓋醫療服務,醫保局負責醫療支付,藥監局則進行藥品與器械審批。但其實我們涉及大健康的還有很多其他部門,如財政部、發改委、人社局等。
因此,我們在頂層設計上,可以建立一個統一的大健康部門,方方面面的健康問題都應該由該部門來統一協調。而現在上述這幾個部門還未能高效銜接,比如,審批藥品器械的層面,相關部門過審後,該產品是不是能進醫保則又需考慮。
尤其是,未來進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如果從醫保支付出發,該部門一定非常關心市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因為如果將健康管理、疾病預防做好了,不生病或少生病,那就能節省資金;但其他幾方主體可能並非如此,因此才需要全面的頂層設計。
所以,頂層設計就一定是從政府的組織架構來看,組織架構整在一起的話,其資源調動的能力就不一樣。
第一財經:在我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中,從臨床醫療為導向轉到以健康服務為導向,其具體的實施路徑應該是怎樣的?
蔡江南:我理解,這可能是從臨床治療,逐步到提供整個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轉向。也就是說從「病本位」轉向「人本位」,要關注人整體的生命健康,而不是生病了以後只是治病。
其實,我國早已開始了從疾病治療為中心,要向以健康管理為中心轉變;包括衛生管理部門的名稱近兩年也在變化,比如「衛生健康委員會」就是將原來所關注的醫療治病領域進行前移,並覆蓋到所有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因此,在這一層面,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就要更加關注人群的疾病預防、疾病防控。
這次疫情也給了我們非常大的教訓,就是等到一個疾病發展到比較晚的階段,再來管理的話就來不及了。
要加大公共衛生財政支出
第一財經: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衛生領域財政支出1.6萬億元,佔GDP比重不到1.7%。業內人士提出要加大公共衛生設施的投資力度,你怎麼看?
蔡江南:接下來,大健康行業是促進我國GDP發展,以及促進就業方面一個非常大的板塊,所以政府的投入會有利於促進健康產業的發展,推動GDP的增長,推動就業的增長。同時我們要認識到這個行業的發展,對於其他行業的發展也會帶來間接的推動作用。
這次疫情發生之後,我們看到它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經濟。通過此次疫情,我們也意識到,沒有健康的身體,其他的一切也將不復存在。此外,政府的投入直接對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來說,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保障,因為我們一直提出經濟發展和GDP的發展,最終都是要落實到老百姓(603883,股吧)有沒有獲得感以及有沒有幸福感的問題上。
從經濟發展來說,大健康行業也能促進GDP的增長,就美國來說,大健康行業是其最大的行業,佔了美國GDP的18%,所以,從GDP增長來說,大健康行業的潛力很大。
第一財經:公共衛生設施的增加與投入,是否能有較高的產出?應加強哪幾方面的公共設施建設?
蔡江南:公共衛生的設施從硬體上來說,就得先從前端的預防來切入,而預防疫情的設施,應包括信息系統、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甚至包括物流,其實我們這次也看到了物流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我們用來儲備突發公共事件的戰略物資的硬體設施也非常重要。這次疫情也暴露出目前很缺這類設施,比如基本防護物資口罩、防護服、藥品等,戰略儲備還是不夠,我們得建造儲備物資的倉庫,可能每個省都需要建戰略儲備倉庫,用來儲存防護服、藥品以及檢驗設備。
讓醫院來儲備應急戰略物資是行不通的,這應該是由國家來統籌儲備這些戰略物資,這就是公共產品,需要國家財政來出資設立。包括急救車,有的急救車應該配備專業的硬體設施,能滿足運送傳染病人的需求。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