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疾控體系專業權力 公共衛生服務要轉向

2020-12-22 和訊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特別是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更引起各界關注。

  公共衛生政策領域專家、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蔡江南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疾控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領域,同時又有公共性,涉及廣大群眾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我們應該尊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專業分工,賦予其宣布疫情的權力。

  應賦予CDC單獨的疫情發布權力

  第一財經:疾病預防與控制在我國公共衛生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為我國CDC的建制定位帶來怎樣的啟示?比起其他事業單位,我國各級疾控體系的人員工資待遇不高,導致人才隊伍薄弱,造成其職能在事業單位改革中被弱化的原因是什麼?

  蔡江南:首先,我國CDC屬於事業單位,衛健委則屬於政府公務員系統。我認為應該將CDC納入政府公務員系統,而不應該作為一個事業單位。

  現階段,由於CDC的編制屬於衛健委直屬單位,CDC在發現疫情時要匯報給當地衛健委。因此,這次也有人說,真正的拖延,並不是CDC的拖延。

  其次,CDC在建制上進行改革後(納入政府公務員系統),收入該如何來考量?以美國為例,凡是和醫療衛生相關的公務員,他們的收入要比其他一般公務員收入更高。這是因為政府部門要和市場其他行業去爭搶這些專業人才,如果在政府部門得不到高收入,他同樣可以到市場化的醫院去工作,會有更多的選擇。所以,該部分公務員的收入不會和一般政府人員作比較,而是跟同行業對比。

  在美國CDC機構裡,有許多學醫背景的人才,相對來說,擁有專業醫學背景的人才在CDC中的收入也會較高。

  第一財經:此前,中國耗巨資建立了一個號稱全球最大的疫情/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疫情從基層到國家疾控中心只需4個小時。但為什麼直報系統似乎並沒有發揮很大作用?你覺得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蔡江南:關鍵點就是對CDC的權力分配仍不完善,也就是說,我們沒有把這一疫情網絡直報系統看作是一個公共醫療衛生的專業分工,而是按照行政層級匯報管理的分工。我們應該尊重CDC專業分工,賦予其宣布疫情的權力。

  在此次疫情當中,關於疫情信息直報、疫情的公布,CDC實際上都無法做決策。比如各省份關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一級響應等,CDC也沒有宣布的權力。因此,儘管硬體、系統都建好了,但最後卻無法發揮應有作用,其實是因為沒有賦予它相關權力。

  總之,疾控應該將最終的權力聚焦到專業層面,如果這一點不能保證的話,將來同樣的情況還會再出現。

  第一財經:下一階段,應如何進一步理解各級CDC的獨立性?

  蔡江南:參考美國CDC的做法,它們在宣布疫情或者相關決定之前會跟白宮進行溝通,並時刻保持與總統的溝通機制,但最後疫情發布與決策等權力,是不掌握在總統手中的。

  因為美國當地百姓可能會考慮到其他層面,比如川普總統是否要競選,疫情是否對競選有影響,總統可能會有自己的政治訴求在裡邊;但專業人士更多考慮的會是專業的因素。

  從「病本位」轉向「人本位」

  第一財經:去年末發布的《健康促進法》,提出了「公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的說法;那麼要實現這一保障的目的,你認為頂層設計需要注意哪幾方面的問題?

  蔡江南:我國涉醫療衛生領域主要分為三個部門,比如衛健委覆蓋醫療服務,醫保局負責醫療支付,藥監局則進行藥品與器械審批。但其實我們涉及大健康的還有很多其他部門,如財政部、發改委、人社局等。

  因此,我們在頂層設計上,可以建立一個統一的大健康部門,方方面面的健康問題都應該由該部門來統一協調。而現在上述這幾個部門還未能高效銜接,比如,審批藥品器械的層面,相關部門過審後,該產品是不是能進醫保則又需考慮。

  尤其是,未來進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如果從醫保支付出發,該部門一定非常關心市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因為如果將健康管理、疾病預防做好了,不生病或少生病,那就能節省資金;但其他幾方主體可能並非如此,因此才需要全面的頂層設計。

  所以,頂層設計就一定是從政府的組織架構來看,組織架構整在一起的話,其資源調動的能力就不一樣。

  第一財經:在我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中,從臨床醫療為導向轉到以健康服務為導向,其具體的實施路徑應該是怎樣的?

  蔡江南:我理解,這可能是從臨床治療,逐步到提供整個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轉向。也就是說從「病本位」轉向「人本位」,要關注人整體的生命健康,而不是生病了以後只是治病。

  其實,我國早已開始了從疾病治療為中心,要向以健康管理為中心轉變;包括衛生管理部門的名稱近兩年也在變化,比如「衛生健康委員會」就是將原來所關注的醫療治病領域進行前移,並覆蓋到所有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因此,在這一層面,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就要更加關注人群的疾病預防、疾病防控。

  這次疫情也給了我們非常大的教訓,就是等到一個疾病發展到比較晚的階段,再來管理的話就來不及了。

  要加大公共衛生財政支出

  第一財經: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衛生領域財政支出1.6萬億元,佔GDP比重不到1.7%。業內人士提出要加大公共衛生設施的投資力度,你怎麼看?

  蔡江南:接下來,大健康行業是促進我國GDP發展,以及促進就業方面一個非常大的板塊,所以政府的投入會有利於促進健康產業的發展,推動GDP的增長,推動就業的增長。同時我們要認識到這個行業的發展,對於其他行業的發展也會帶來間接的推動作用。

  這次疫情發生之後,我們看到它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經濟。通過此次疫情,我們也意識到,沒有健康的身體,其他的一切也將不復存在。此外,政府的投入直接對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來說,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保障,因為我們一直提出經濟發展和GDP的發展,最終都是要落實到老百姓(603883,股吧)有沒有獲得感以及有沒有幸福感的問題上。

  從經濟發展來說,大健康行業也能促進GDP的增長,就美國來說,大健康行業是其最大的行業,佔了美國GDP的18%,所以,從GDP增長來說,大健康行業的潛力很大。

  第一財經:公共衛生設施的增加與投入,是否能有較高的產出?應加強哪幾方面的公共設施建設?

  蔡江南:公共衛生的設施從硬體上來說,就得先從前端的預防來切入,而預防疫情的設施,應包括信息系統、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甚至包括物流,其實我們這次也看到了物流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我們用來儲備突發公共事件的戰略物資的硬體設施也非常重要。這次疫情也暴露出目前很缺這類設施,比如基本防護物資口罩、防護服、藥品等,戰略儲備還是不夠,我們得建造儲備物資的倉庫,可能每個省都需要建戰略儲備倉庫,用來儲存防護服、藥品以及檢驗設備。

  讓醫院來儲備應急戰略物資是行不通的,這應該是由國家來統籌儲備這些戰略物資,這就是公共產品,需要國家財政來出資設立。包括急救車,有的急救車應該配備專業的硬體設施,能滿足運送傳染病人的需求。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完善疾控體系,織密健康「防護網」
    ,要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平戰結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不斷完善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切實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 疾控改革:如何告別「病來重視,病去忽視」
    我國疾控機構主要分為國家級、省級、設區的市級和縣級四級,它們構成了我國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疾控體系承擔著公共衛生中一部分核心專業職能。除疾控機構外,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還包括政府部門、醫療機構、社會團體等相關主體。公共衛生是關係到一國或一個地區人民大眾健康的公共事業。與醫療機構針對個體健康診斷治療不同,疾控機構需面向群體健康開方調治。
  • 國家疾控中心首任主任李立明:培養能「一錘定音」的公共衛生人才
    突發應急和疫情防控的所有事情都要靠人去落實。所以,根本性問題還是我國公共衛生教育與疾控人才隊伍的建設問題。疫情一線的疾控人員在實驗室內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近20年來,全國疾控中心人員數最多的是SARS疫情結束後的2004年,為21.00萬,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6.01萬,之後基本上是逐年下降。2018年,全國疾控中心人員數和專業技術人員數分別降到18.78萬和14.05萬,相比2004年降低了10.5%和12.2%,即使與2002年相比也要低9.2%和11.5%。
  • 中國疾控中心:將擴大全日制公共衛生碩士(MPH)培養規模
    中國疾控中心 獲批教育部、國家衛健委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之後,中國疾控中心表示,將擴大全日制MPH培養規模。會議強調,立項單位要聚焦「改革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複合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應用型公共衛生博士人才培養」、「面向行業開展培訓」等重點任務,與屬地或片區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或疾控中心籤訂有效合作協議,推動形成醫教協同育人機制,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符合公共衛生人才培養規律的新路子,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動提升我國公共衛生研究生教育水平
  • 湘潭市疾控中心順利舉辦2020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暨績效...
    (通訊員 王莧芷)為進一步推動我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管理體系建設,增強預防接種、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結核病患者管理、傳染病防控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等疾控系統承擔技術指導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服務質量,做好2020年度的績效評價工作,我中心於12月8日和15日分別在雨湖區政府一院和市疾控中心舉辦了兩期培訓班
  • 路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打造公共衛生安全新防線
    近年來,路橋區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構建「政府主導、衛健牽頭、部門聯動、鎮街齊管」的公共衛生服務格局,推進公共衛生事業健康發展。面對公共衛生如何發展的問題,路橋區衛健局黨委書記、局長呂涵野建議,應當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強化基層公共衛生體系作為醫共體改革的核心,在三家醫共體內創新設立公共衛生中心,在醫共體各分院設立公共衛生管理科,把區衛生監督所、區疾控中心、區婦幼中心工作融入醫共體,將全區426名村級計生服務員轉型為市民健康指導員。如何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的標準?
  • 中國疾控中心:將擴大全日制公共衛生碩士培養規模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關於批准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立項單位的通知》(教研廳函〔2020〕6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11個單位獲批立項,項目實施周期為2020—2030年。
  • 山東發文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這些市要建區域中心!
    (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委政法委)  (五)改革完善公共衛生預防控制體系。  1.強化各級疾控機構建設。各級疾控機構全面強化疾病預防和控制、健康危害因素檢測與幹預職能。優化省疾控中心設置與職能,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編制佔比,推動疾控與臨床密切結合,提升對全省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控的業務管理能力。省、市兩級疾控機構要加強預防醫學科學研究,提高對區域重大疾病防控的應用性技術研究水平。縣級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管理的組織實施、指導評估。
  • 省疾控中心與哈醫大公共衛生學院聯合開展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
    省疾控中心與哈醫大公共衛生學院聯合開展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時間:2020-12-25 來源: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月24日13時30分,省疾控中心與哈醫大公共衛生學院聯合開展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籤約儀式在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舉行,省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鞠海洋
  • 疾控部門改革前兆?專家建議納入公務員系統並賦予行政權
    來源:一財網各級疾控中心作為一個「事業單位」,其作為科學顧問及指導的作用可能要大於行政決策的職能。 鍾南山院士直言疾控中心(CDC)地位太低後,有專家建議應把疾控中心納入到政府公務員系統,並賦予其相應權力。
  • 湖北疾控機構率先嘗試「兼任」「兩個允許」
    理順體制機制、明確功能定位、提升專業能力。強化疾控機構行政管理職能,落實監督監管責任,疾控機構主要負責人兼任同級衛健部門班子成員。對此,湖北省京山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郭科表示,疾控機構主要負責人兼任同級衛健部門班子成員,一是提高疾控中心在目前體系中的地位。二是疾控系統在協調疾控與醫療機構工作機制方面更便利、效率也更高。
  • 權威發布|十大制度建設護衛全市公共衛生體系
    改革完善公共衛生預防控制體系主要包括強化各級疾控機構建設、優化市疾控中心設置與職能、提高公共衛生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幹預能力、強化鎮(街)和社區(村)公共衛生工作職責、加強學校防控能力建設、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防控能力、設立基層首席公共衛生醫師、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等工作。05.
  • 大連市中山區政協專題議政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7月22日,大連市再度出現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3日該市中山區政協以「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為主題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恰逢其時。會上,區長趙雲峰對委員精彩建言兩次鞠躬致謝。自今年4月起,中山區政協會同相關職能部門圍繞「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開展的系列調研活動,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同步進行。幾個月下來,形成了2萬5千餘字的調研報告,找準問題和短板,提出思路和對策。
  • 疾控改革一年多 福建省疾控中心人均薪酬提高14.4%
    提高疾控體系職工的薪酬成為疾控體系改革的重要一環,與疾控體系正面臨的人才流失問題有關。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說過一個數據,現在國內一流公共衛生學院超過95%的畢業生都不選擇到疾控中心工作,因為收入待遇太低。中國的疾控體系主要由國家級、省級、設區的市級和縣級四級疾控機構組成,承擔著公共衛生中的核心職能。
  • 關於印發通州區2019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全面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十年評估,總結經驗,發現問題,為完善政策提供決策依據。做好項目經常性宣傳和主題宣傳,落實張貼宣傳壁報、播放公益廣告、明示國家項目等宣傳措施,利用信息化手段、診療服務環節加大個性化宣傳覆蓋面,增進居民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知曉率和滿意度。 (四)提升項目服務質量。圍繞「質量、規範、真實」,切實加強和改進全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 中國疾控中心專家曾光2019年6月曾發表演講:不要忘記歷史的教訓
    建國以來,我國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飛速發展,我國疾控體系(防疫站)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近幾十年來,中國公共衛生一直被改來改去,效果並不好。舉例如下。衛生健康委的職能應在衛生部職能基礎上,核心工作應將原衛生部對醫療、疾控的管理轉化為推動、指導、評估各相關部門踐行「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預防為主」,以健康為中心,爭取政策保障疾控體系健康發展。 3、改革疾控系統職責不明的狀態。
  • 顧昕:疫後公共衛生治理變革,關鍵是引入社會治理理念
    很顯然,疾控中心既沒有行政權力,也沒有制定政策的義務。因此,輿論因對政策有所不滿(且不論此等不滿是否有道理)而對疾控中心進行指責,甚至對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進行漫畫化攻擊,很多是基於誤會或緣於分析力的缺乏。很多質疑者甚至根本沒有弄明白疾控中心的角色。
  • 沙坪垻:以《健康沙區「2030」》規劃為目標 完善疾控體系建設
    今年,沙坪垻區將以《健康沙區「2030」》規劃為目標,以創建「健康城市」為載體,堅持預防為主和健教先行方針,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抓手,加強和完善疾控體系建設,以《傳染病防治法》為統領,全面落實傳染病防控工作,著力強化衛生應急,全面提升預防接種服務質量,全面推進愛滋病、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深入推進慢性病綜合防控戰略,為全區人民群眾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 高校、疾控強強聯合 共建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
    來源:長城網長城網訊(記者 劉昆鵬 靳曉丹)8月13日,華北理工大學、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建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籤約暨揭牌儀式,在河北省疾控中心舉行。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將建立與國家需求相適應的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助力「健康中國」與「健康河北」的實現。
  • 西城疾控中心完成2020年基本公共衛生項目-肺結核患者健康管理培訓
    為進一步加強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公共衛生項目肺結核患者健康管理工作。西城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於近日舉辦了《2020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肺結核患者健康管理》線上培訓,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肺結核患者督導服藥、糖尿病患者及65歲老年人結核病篩查的相關醫護人員共計50人參加了此次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