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發文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這些市要建區域中心!

2021-02-20 大眾日報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的意見

魯政發〔2020〕7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精神,現就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全省公共衛生體系,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堅持以人為本、系統治理,政府主導、社會協同,依法管理、創新驅動,預防為主、強化基層,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著力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到2022年,完善平戰結合、科學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構建體系健全、功能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全省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

二、重點任務 

  (一)改革完善公共衛生法治保障體系。緊跟國家立法進程,適時制定修改《山東省傳染病防治條例》《山東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法》等法規規章,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山東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法》(修訂),明確事件報告、疫情處置、物資儲備、社會徵用、社會組織和公眾責任等事項,逐步構建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公共衛生法規規章體系。加強普法宣傳,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增強公共衛生法治意識。(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自然資源廳、省司法廳、省應急廳,列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改革完善公共衛生監測預警體系。加強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完善疫情防控主題信息資源庫,建設公共衛生大數據運用平臺。以傳染病為重點,優化哨點監測布局,擴展疾病監測種類。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位技術,加強對相關數據的實時監測和動態分析,提升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和預警能力。2020年9月底前,建成公共衛生大數據運用平臺,初步實現疫情風險研判和預警功能。(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大數據局)

  (三)改革完善公共衛生事件決策指揮體系。堅持平戰結合、常備不懈,在省委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健全全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機制,完善監測、預警、決策、處置全鏈條響應機制,加強日常重大疾病防控和重大風險會商研判,協調解決重點問題。2020年年底前,各市、縣(市、區)建立健全公共衛生事件協調統一、上下聯動機制,完善決策指揮體系。(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編辦)

  (四)改革完善公共衛生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機制。2020年年底前完成《山東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修訂,完善防控規範,細化部門職責,明確不同階段的應急響應措施,提升應急應對能力。樹立「一盤棋」思想,強化省市縣聯動,加強日常演練,完善跨部門、跨領域的聯防聯控機制。以社區(村居)為單位,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實行網格化管理,築牢群防群治防線。(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委政法委)

  (五)改革完善公共衛生預防控制體系。

  1.強化各級疾控機構建設。各級疾控機構全面強化疾病預防和控制、健康危害因素檢測與幹預職能。優化省疾控中心設置與職能,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編制佔比,推動疾控與臨床密切結合,提升對全省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控的業務管理能力。省、市兩級疾控機構要加強預防醫學科學研究,提高對區域重大疾病防控的應用性技術研究水平。縣級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管理的組織實施、指導評估。力爭利用3年時間,全面建成專業化、現代化的三級疾病預防控制網絡,滿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標準》(建標127-2009)《山東省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構編制標準》以及實驗室配備標準要求。2020年6月底前,縣級以上疾控機構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具備開展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腸道病毒和愛滋病病毒等常見病原體的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等能力。強化學校衛生、職業衛生、食品衛生、環境衛生、放射衛生等公共衛生職能,提高公共衛生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幹預能力。到2022年,空氣對人群健康影響監測和公共場所健康危害因素監測以市為單位全覆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學生常見病及健康影響因素監測、放射性與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以縣為單位全覆蓋;飲用水監測以鄉鎮為單位全覆蓋。(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編辦、省財政廳)

  2.提升基層防控能力。鄉鎮(街道)要依託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加強公共衛生管理工作,支持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設立公共衛生委員,落實網格化管理職責。各地要將學校納入防控重點場所,支持高校校醫院集中建設,增強學校傳染病、常見病的預防、治療能力。推進實現村衛生室房屋產權公有,支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CT和建設具備隔離條件的發熱診室。設立基層首席公共衛生醫師,通過「縣管鄉用」等方式,到2022年,為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1-2個專兼職公共衛生醫師。統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和公共衛生服務基金使用,提高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支付比例,提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有效銜接。(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編辦、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醫保局,各市、縣[市、區]政府)

  3.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堅持預防為主、全域創衛,依託各級疾控機構、健康教育機構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加強愛國衛生專業技術支撐。持續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深入開展市場環境綜合整治,規範市場管理秩序。到2022年,全省國家衛生城市(含進入評審程序)實現全覆蓋,國家衛生縣城比例達到80%,國家衛生鄉鎮比例達到25%,省級衛生村比例達到60%。(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農業農村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市場監管局)

  (六)改革完善公共衛生醫療救治體系。

  1.增強綜合醫院救治能力。2022年年底前,省及各市依託一家三級綜合醫院設立不少於50張符合傳染病防控要求的床位,加強ICU能力建設,承擔重症救治任務。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醫院要樹立全員、全程、全院防護理念,補齊發熱門診、感染性疾病科、實驗室能力建設短板,2020年年底前全部具備病原微生物核酸檢測能力。(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各市政府)

  2.提升傳染病救治能力。2020年年底前啟動建設山東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在青島、菏澤設立分中心,總床位規模不低於3000張。各市要依託現有資源設立一所達到三級標準的市級傳染病醫院。力爭到2022年,全省傳染病臨床診療規模達到1萬張床位以上。(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各市政府)

  3.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優化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援布局,2021年年底前,在濟南、青島、煙臺、濟寧、聊城、臨沂、濱州等市完成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援區域中心設置,逐步構建「陸海空」立體化緊急救援網絡。加強兒童、婦產、心理危機幹預等專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血液應急保障能力,健全120急救體系,配備配齊負壓救護車、負壓擔架、移動車載CT等必要設施設備,每百萬常駐人口至少配備1輛負壓救護車。(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各市政府)

  4.加強中西醫協同。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打造齊魯中醫藥專科集群。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預防、治療、康復等方面的特色優勢,建立健全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西醫協作機制,2022年年底前,實現政府辦中醫醫療機構縣域全覆蓋,政府辦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傳染病院中醫藥科室全覆蓋。(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各市、縣[市、區]政府)

  5.完善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機制。2020年6月底前,建立特殊群體、特定疾病醫藥費豁免制度,分級分類免除醫保支付目錄、支付限額、用藥量等限制。建立醫保基金應急預付制度,在重大疾病防治應急預案啟動時同步啟動醫保基金應急預付機制,確保不因醫保總額預算管理規定影響醫療機構救治,確保醫療機構先救治、後收費。2020年年底前,完善全省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全面提升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功能和醫療救助託底功能。完善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制度,年內實現異地住院聯網定點醫院鄉鎮(街道)全覆蓋,全省異地住院聯網醫療機構達到2800家。(責任單位:省醫保局、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

  (七)改革完善公共衛生人才保障機制。健全公共衛生執業人員培養、準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在「泰山學者」等評選中,對公共衛生人才單獨核定名額。落實疾控機構編制標準,到2022年以縣(市、區)為單位空編率不超過5%,保障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省市縣三級疾控機構根據工作需要設立首席專家。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擴大農村訂單定向公費醫學生培養規模。實施疾控人員崗位能力提升專項計劃,開展現場流行病學人才培養,用3年時間將縣級疾控機構骨幹人員輪訓一遍,確保每個專業有2名以上技術骨幹。完善公共衛生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充實衛生監督執法人員,健全網格化監管體系。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主要負責人一般應具備醫學相關專業背景。各級按照綜合預算原則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納入本級預算保障,並在保障政策上予以傾斜。建立保障與激勵相結合、符合疾控機構特點的薪酬機制,對各級疾控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實行績效管理。基層機構人員收入逐步達到縣級醫院同職級人員水平。建立健全關心愛護醫務人員的保障機制。(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

  (八)改革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體系。2020年年底前,制定應急物資保障機制和應急預案,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應急物資納入省應急物資儲備目錄,推進疾控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應急物資配備能力現代化建設。到2022年,建立以省級政府應急物資儲備為核心,以市、縣(市、區)兩級政府儲備為支撐,以重點醫療物資生產企業產能儲備為基礎,以醫療衛生機構實物儲備、社會捐助捐贈和家庭儲備為補充,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管理科學、運行高效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日均消耗醫用物資上限不少於1個月進行物資儲備,適時倒庫更新,確保物資質量。(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糧食和儲備局)

  (九)改革完善公共衛生科研創新機制。在省級科技計劃中,設立公共衛生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採取揭榜制、專家組閣制等方式,加快推動疫情防控、健康促進、臨床診治、醫防融合、醫療裝備、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領域關鍵技術突破與應用,發揮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醫學院校、科研單位、醫學平臺及企業的作用,鼓勵醫防學研企合作,推動科學研究、疾病控制、臨床治療有效協同。(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

  (十)改革完善公共衛生教育培訓體系。加強高等院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學科專業建設,培養預防醫學—臨床醫學複合型人才,加強衛生應急、衛生監督、現場流行病學和災難救援應用型高端人才培養。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小學規範開設健康教育必修課程,到2022年,寄宿制中小學校或600名學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學校配備專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00名學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學校配備專兼職保健教師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不低於75%。將公共衛生管理納入各級黨政領導幹部教育培訓內容,提升黨政幹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專業能力水平。深入基層開展群眾衛生應急知識培訓,建設公眾衛生應急教育培訓基地,組織群眾性技能培訓和應急演練,增強群眾的衛生意識和自我防病能力。(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財政廳)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強化在體系建設、隊伍培養、機制改革等方面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和監督責任,明確年度目標、細化任務分工,建立督導機制,保障任務落地。(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醫保局)

  (二)強化項目支撐。按照整合協同、集約高效的原則,堅持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分階段、分步驟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項目,提升公共衛生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

  (三)落實經費保障。各級政府要將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納入本級財政預算,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公共衛生機構保障水平。調整醫療資源投入結構,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加大向基層轉移支付力度,切實提高基層保障能力。(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衛生健康委)

  (四)深化宣傳引導。開展健康理念和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教育,促進健康習慣養成,不斷提升全民文明健康素養;建立信息公開機制,加強重大疫情輿情跟蹤研判,主動發聲,正向引導,依法打擊處理藉機造謠滋事者。(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廣電局、省公安廳)

山東省人民政府
2020年5月18日
(此件公開發布)

  抄送:省委各部門,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省政協辦公廳,省監委,省法院,省檢察院。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20年5月19日印發

相關焦點

  • 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健全視角下的醫療器械產業集聚發展路徑
    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我國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的一次緊急壓力測試,暴露了我國城市應對重大疫情的脆弱性和應急管理功能的不足。為此,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第十二次會議明確提出要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優化重要應急物資產能保障和區域布局。
  • 路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打造公共衛生安全新防線
    近年來,路橋區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構建「政府主導、衛健牽頭、部門聯動、鎮街齊管」的公共衛生服務格局,推進公共衛生事業健康發展。面對公共衛生如何發展的問題,路橋區衛健局黨委書記、局長呂涵野建議,應當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強化基層公共衛生體系作為醫共體改革的核心,在三家醫共體內創新設立公共衛生中心,在醫共體各分院設立公共衛生管理科,把區衛生監督所、區疾控中心、區婦幼中心工作融入醫共體,將全區426名村級計生服務員轉型為市民健康指導員。如何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的標準?
  • ...防控體制機制 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 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要
    如何建立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5月7日,市委書記劉雪榮深入市醫療應急救治體系項目工地,開展專題調研。他強調,要充分認識建立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意義,圍繞疫情暴露出的問題短板,堅持系統性、前瞻性、應急性原則,按照優化配置、完善功能、分工協作、整體提升的要求,以項目為載體,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健全全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要。
  • 王水:完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同時也是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江蘇省婦幼保健院院長,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王水就「健全完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提交了相關提案。他說,公共衛生是一個熱點話題也是一件切乎民生利益的大事,怎麼強調都不為過。作為一名醫衛領域的政協委員,王水一直在思考如何加強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
  • 權威發布|十大制度建設護衛全市公共衛生體系
    12月16日,濰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2020年第57場發布會(政策吹風會),邀請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張曉乙,介紹《濰坊市關於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的實施方案》有關情況,市衛健委三級調研員王象斌、市衛健委四級調研員張洪才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發布會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傳江主持。
  • 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建成全球公共衛生體系最健全的城市之一
    為此,規劃建議明確,「十四五」時期,上海將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樹立大衛生、大健康觀念,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推進健康上海建設,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上海將堅持預防為主,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深入開展全民健身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完善醫防融合、平戰結合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成全球公共衛生體系最健全的城市之一。
  • 中泰證券:健全公衛應急管理體系 加速區域醫療IT系統建設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泰證券投資事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第十二次會議提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利好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會議提出「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系統屬於區域醫療信息系統的一部分,實現公共衛生疾病管控,應急指揮等功能。
  • 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意見
    三、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1、完善公共衛生網絡體系建設。建立市、區縣(市)、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四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市、區縣(市)、鄉鎮(街道)三級衛生監督體系,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完善由傳染病醫院、有關傳染病專業防治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組成的公共衛生醫療救治體系。
  • 聚焦| 全省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中醫藥大會在合肥召開
    李錦斌強調 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加快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要突出更加精準有效預防,抓緊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推進疾控機構系統重塑,健全疾控機構與城鄉社區聯動機制,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確保不出現規模性輸入和反彈。
  • 公共衛生「六大中心」三年內建成投用
    昨天下午,記者專訪了濟南市政協常委、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效恩,他詳細解讀了今年衛健委要做的工作,希望帶給群眾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文/圖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楊芳 壯大『齊魯醫學』品牌,積極爭創區域醫療中心,打造高端醫療服務集聚區。」          馬效恩:提升區域醫療服務水平,首先要優化資源配置。在這方面,我們已經基本形成了醫療衛生專項規劃,近期持續完善力爭儘早出臺。
  • ...廳關於印發《加強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到2022年,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公共衛生治理體系更加健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能力顯著加強;推進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址建設,覆蓋城鄉、靈敏高效的預防控制體系更加完善;統一指揮、運轉協調的應急處置體系更加順暢;全市醫療救治和保障體系更加成熟;科技和人才支撐體系更加穩固,法治和物資保障體系更加健全。
  • 完善疾控體系,織密健康「防護網」
    ,要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平戰結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不斷完善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切實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 山東:支持濟南建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王玉志在作工作報告時說,加快推進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住房城鄉建設一體化發展,全面提升山東半島城市群綜合競爭力,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動資源要素優先向中心城市布局。王玉志說,2021年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要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著力開創城鄉融合發展新局面。
  • 健全完善「六大制度體系」全面推動公安黨建融合發展
    ●要營造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良好氛圍,為履行好新時代首都公安職責使命提供堅強保證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對新時代的制度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
  • 虹口啟動建設北部公共衛生中心
    新民晚報訊 (特約通訊員 龍鋼 記者 袁瑋)記者今天從虹口區獲悉,該區日前在原江灣醫院地塊啟動建設北部公共衛生中心項目,北部公共衛生中心主要包括精神衛生、醫療康復、安寧療護等功能,以滿足市民康復、護理、精神衛生等公共衛生方面的需求。
  • 加強鄉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重在補短板
    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以疫情防治為切入點,全力以赴加強鄉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著力補齊鄉村公共衛生體系不健全的短板。鄉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一環,直接影響著農村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的鄉村公共衛生體系,主要依賴以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為依託、鄉鎮衛生院為主體、村衛生室為基礎的三級網絡機制發揮作用。
  • 學者觀察:建立健全「三大體系」 為人民安全織密防護網
    並就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提出了「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的12字總要求。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發表了十分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要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時刻防範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只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密防護網、築牢築實隔離牆,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 每日一詞∣公共衛生體系 public health system
    上海市松江區小崑山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檢驗科 (圖片來源:新華社)【知識點】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了新時代黨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把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作為基本職責,成功防範和應對了甲型H1N1流感、H7N9、伊波拉出血熱等突發疫情,主要傳染病發病率顯著下降。
  • 健全和完善機關黨的建設制度體系路徑研究
    健全和完善機關黨的制度體系,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牢牢把握職責定位,緊緊圍繞踐行 「三個表率」、建設模範機關的使命任務,著力構建運行有效、務實管用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機關黨建的制度優勢,確保以高質量機關黨建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強化制度意識,「頂層對標」抓統領。
  • 問政山東丨3市傳染病醫院建設推進慢 省衛健委:已建立每月定期調度機制
    山東要求16市各建一所三級傳染病醫院 濰坊、日照、德州進度落後在問政欄目現場,山東省衛生健康委主任襲燕稱,今年山東省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暴露出公共衛生體系存在一定的短板和弱項,其中承擔著傳染病救治任務的專業傳染病醫院在規模、能力、條件上都還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