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園詩常見思想感情 古詩詞鑑賞分題材大精析 005

2021-03-01 一起學語文

點擊「一起學語文」即可關注

本文由精齡老師(微信:happychunling)整理、編輯及推薦。

一、明確概念

1.所謂山水詩,是以山水花草蟲魚等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詩歌;所謂田園詩是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大多以農村的景物和農民、牧人、漁父樵夫等的勞動為題材。

2.代表詩人:

A.第一個以田園生活入詩的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第一個山水詩人是南朝的謝靈運。

B.唐朝時,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以王維、孟浩然等為代表人物。

二、情感表達常用詞

熱愛自然 嚮往自由 厭惡官場 憎惡黑暗

渴望歸隱 閒適淡泊 悠然自得

1.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

詩人通過描寫清幽恬靜的山林景色或絢麗雄奇的自然風光來表現詩人置身此地時的喜悅與讚嘆,以及對壯麗山河的熱愛。

漢江臨泛

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註:山翁即山簡,晉人,曾任徵南將軍,鎮守襄陽。

【賞析】「浮」、「動」兩個動詞用得極妙,使詩人筆下之景活起來了,動與靜的錯覺,表現了詩人的一種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態,進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勢。尾聯詩人直抒胸臆,表達了留戀山水的志趣。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賞析】這首詩緊扣題目中的「望」字,以廬山的香爐峰入筆描寫廬山瀑布之景,用「掛」字突出瀑布如珠簾垂空,以高度誇張的藝術手法,把瀑布勾畫得傳神入化,然後細緻地描寫瀑布的具體景象,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壯闊景象的讚嘆之情。

2.表達對官場仕途的厭倦,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憤怒。(表達對黑暗現實的不滿,抒發自己決不同流合汙的高潔品格,或懷才不遇的苦悶。)

歸園田居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前堂。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雜塵,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賞析】「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久」與「三十年」相映,「樊籠」與「塵網」相映,「自然」與「性」相映,而以一「返」字點明了「魂兮歸來」的樂趣。是的,官場消蝕了自己的半生,玷汙了自己的「清節」,而今天,苦盡甘來,詩人終於得到了欣慰的補償。是詩人出自肺腑的歡呼,終於脫出樊籠之束縛,像小鳥一樣,重返山林,獲得自由,與官府生活告別。這結句是點睛之筆,與開頭呼應,集中表現了詩人高潔的志向和對黑暗現實的不滿。

詩篇生動地描寫了詩人歸隱後的生活和感受,抒發了作者辭官歸隱後的愉快心情和鄉居樂趣,從而表現了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表現出勞動者的喜悅。同時又隱含了對官場黑暗腐敗的生活的厭惡之感。表現了作者不願同流合汙,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間生活的艱辛。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賞析】本詩寫出了清新、幽靜、恬淡、優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全詩動靜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靜態,清泉流溢是動態。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譁。詩之四聯分別寫感覺、視覺、聽覺、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雖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願意留下來。王孫指詩人自己,其喜歸自然,厭惡宦海之情溢於言表。

3.表達對歸隱生活、閒適恬淡的田園生活的喜愛、嚮往。(嚮往自由、寧靜的田園生活,抒發閒適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這類詩歌往往通過對超凡脫俗的環境和人物的刻畫,表現主人公淡泊寧靜、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志趣,抒寫自己遺世獨立的高尚情懷和隱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閒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嚮往。全文十分押韻。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作者以親切省淨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別的過程。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樸親切。

社 日

王駕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註:王駕進士及第之後,官至禮部員外郎,後棄官歸隱。此詩作於其歸隱之後。

【賞析】這首詩一二句描寫了南方農村風光迷人、一片富庶的景象: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雖隻字未提作社的事,但寫出了節日的喜慶氣氛。「半掩扉」這個細節描寫,可見民風淳厚,豐年富足。

後兩句寫「社日」正題。詩人沒有就作社表演熱鬧場面著筆,卻寫社散後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陽西下,樹影在地上越來越長,說明天色將晚。古代習慣,祭社之處必植樹。所謂「故園喬木」,即指社樹,它象徵鄉裡,故受人崇拜。其中桑、梓二木即古人常用為社樹的樹種。此詩的「桑柘」緊扣社日,即此之謂,可見筆無旁鶩。同時,村裡植有「桑柘」,說明養蠶也搞得不錯。遣詞用語體現出詩人的藝術匠心。春社散後,人聲漸少,到處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鄰裡攙扶著回家。「家家」是誇張說法,說明醉倒情形之普遍。

詩末寫社日的熱鬧與歡樂場面,卻選取高潮之後漸歸寧靜的這樣一個尾聲來表現它,是頗為別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強,讀者通過這個尾聲,會自然聯想到作社、觀社的全過程。「醉人」這個細節可以使人聯想到村民觀社的興高採烈,暢懷大飲,而這種欣喜之情又是與豐收分不開的。

詩人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表達了詩人對鄉村農民的讚賞與熱愛之情。

4.出世與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註: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夏,詩人杜甫在朋友的資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蓋了一間草堂,在飽經戰亂之苦後,生活暫時得到了安寧,妻子兒女同聚一處,重新獲得了天倫之樂。這首詩正作於這期間。

【賞析】「抱」字,不但表現出「村」四周是水,而且在擬人中,把「江」動態化,並突出了村與江的關係,這樣也就照應了標題。次句中一個「幽」字,明顯的點出了江村幽靜的環境。

整首詩由上而下:先梁上燕子,再寫水中的鷗鳥。表現了燕子和鷗鳥那「自去自來」和「相親相近」的閒情逸緻生活。

頸聯對偶句的運用,通過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痴情憨態,通過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專心致志,表現出農家人恬靜的生活情態,以此表現出詩人經過戰亂後而感受到的愜心快意。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詩人從眼前和樂安寧的生活場景中發出感嘆:有老朋友贈送我糧食和他的俸祿,我這個平凡卑賤的人還有什麼可求的呢?這兩句看似慶幸、表示滿足的話,仔細讀來,其實不知潛含著多少悲苦和酸辛。

村 居

張舜民

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

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

【賞析】由遠景轉到近景。村居的遠處是流水潺潺,環繞著山坡的田地。近處住宅外的小園,青竹繞籬,綠水映陂,一派田園風光。

動靜相襯:老牛自行歸來,牛背上並不是短笛橫吹的牧牛郎,而是佇立的寒鴉。寒鴉易驚善飛,卻在這寧靜的氣氛中悠閒自在,站立牛背,寒鴉之靜附於牛之動,牛之動涵容了寒鴉之靜,大小相映,動靜相襯,構成新穎的畫面。

牛背寒鴉,體現了鄉村生活的寧靜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陽」、「寒鴉」來渲染氣氛,在靜謐之外又籠上一層淡淡的閒愁。

5.對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禪意的寄託。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賞析】後兩句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心中所想)。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賞析】以聲襯靜:荒僻而又幽靜的境界!著意寫了隱隱的鐘聲和嗚咽的泉聲,這鐘聲和泉聲非但沒有衝淡整個環境的平靜,反而增添了深山叢林的僻靜之感。

頸聯「咽」、「冷」二字可謂詩眼。山中的流泉由於巖石的阻攔,發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

全詩由遠到近、由景入情:從「入雲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積寺,最後則吐露「安禪製毒龍」的情思。

佛法可以製毒龍,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慾念啊。「安禪」為佛家術語,即安靜地打坐,在這裡指佛家思想。「毒龍」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王維晚年詩筆常帶有一種恬淡寧靜的氣氛。這首詩,就是以他沉湎於佛學的恬靜心境,描繪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環境,從而造成一種清高幽僻的意境。

6.歌頌勞動生活,以及在勞動中與農民的深厚情誼。

鄉村四月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賞析】「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後兩句歌詠江南初夏的繁忙農事。採桑養蠶和插稻秧,是關係衣和食的兩大農事,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戶戶都在忙碌不停。對詩的末句不可看得過實,以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採桑餵蠶,有人運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蠶桑後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後蠶桑,有人則只忙於其中的一項,少不得有人還要做其他活計。「才了蠶桑又插田」,不過是化繁為簡,勾畫鄉村四月農家的忙碌氣氛。至於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卻說閒人很少,那是故意說得委婉一些,舒緩一些,為的是在人們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的氣度,而這從容恬靜與前兩名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是和諧統一的。

這首詩全篇語言樸實生動,風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氣息,表達了作者對農民辛勤勞動的讚美之情。

7.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農村生活的艱辛以及農民的痛苦。

江上漁者

範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

【賞析】《江上漁者》是宋代詩人範仲淹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語言樸實、形象生動、對比強烈、耐人尋味。詩句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嘗鱸魚味道的鮮美,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鬥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資源連結


掃描右側二維碼(長按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或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平臺古詩詞鑑賞資源主頁,查看更多相關資源。

相關焦點

  • 中考語文 古詩詞鑑賞一 從《歸園田居》賞析山水田園詩的藝術風格
    中考語文的詩歌鑑賞部分,出題一般是選擇題和客觀題,分值在6分左右。在高考中詩歌鑑賞部分也會考察,而且全是客觀題,難度更大,分值更高,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學生必須具備詩詞的鑑賞能力。所以,今天我們新開中考專題:《中考語文 古詩詞鑑賞》。教給初中、高中的孩子們,如何來鑑賞古詩詞。
  • 登山則情滿於山 觀海則意溢於海 —鑑賞山水田園詩專題複習教學設計
    古詩鑑賞是高考中的難點,只從橫向上複習遠遠不夠,因此特設計這節從縱向進行複習的專題課,體現了詩歌鑑賞的多維度整合。【學習目標】1、了解山水田園詩的相關知識,構建知識體系。(考什麼)2、理解分析山水田園詩的意象和感情,掌握山水田園詩的表現方法(怎麼考)。3、學會審題和規範答題。
  • 高考語文必備古詩詞鑑賞規律
    在高考語文複習中,離不開古詩詞鑑賞,由於古人與我們的說話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賞析古詩詞時,總會出項這樣那樣的一些錯誤,下文為各位考生和家長總結了語文古詩詞鑑賞的10大規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鍊字」。
  • 古詩詞鑑賞常見的9種類型及分析方法
    鑑賞又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鑑賞其形象、其語言、其表達技巧。評價就是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內容。一、送別抒懷詩【鑑賞要點】送別抒懷詩是古詩詞中的一個大類。他們一般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類詩歌大多纏綿悽切,充滿感傷情調,如柳永的《雨霖鈴》。這類詩歌在藝術手法上大多是採用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藉助於想像、聯想塑造形象。【常見情感】A.依依不捨的留念。B.情深意長的勉勵。
  • 中考語文:古詩詞賞析方法
    語文是需要不斷積累的,特別是古詩詞這塊,做古詩詞鑑賞的時候,考生除了真正熟練掌握詩歌的內涵之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一、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這些背景知識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
  • 高考語文:古詩詞鑑賞規律總結
    【詞】是今體詩之後產生於盛唐,流行於中唐,發展於晚唐與五代,成就於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不等、長短不一)、詩餘(由詩歌發展而來)。根據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也叫小令,一般認為58字以內)、中調(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96字以上,三闕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
  • 看了規律總結,拯救你的古詩詞鑑賞
    【詞】是今體詩之後產生於盛唐,流行於中唐,發展於晚唐與五代,成就於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不等、長短不一)、詩餘(由詩歌發展而來)。根據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也叫小令,一般認為58字以內)、中調(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96字以上,三闕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
  • 2021高考複習方法:語文古詩詞鑑賞10大規律
    向學霸進軍整理出2021高考複習方法之語文古詩詞鑑賞10大規律,希望給考生和家長帶來幫助。 詞:是今體詩之後產生於盛唐,流行於中唐,發展於晚唐與五代,成就於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不等、長短不一)、詩餘(由詩歌發展而來)。根據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也叫小令,一般認為58字以內)、中調(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96字以上,三闕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
  • 高考語文複習:語文古詩詞鑑賞10大規律
    在高考語文複習中,離不開古詩詞鑑賞,由於古人與我們的說話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賞析古詩詞時,總會出項這樣那樣的一些錯誤,下文為各位考生和家長總結了語文古詩詞鑑賞的10大規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古詩詞鑑賞之情感及答題模板,建議中學生收藏,答題用得著
    鑑賞又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鑑賞其形象、其語言、其表達技巧。評價就是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內容。01送別抒懷詩鑑賞要點送別抒懷詩是古詩詞中的一個大類。他們一般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類詩歌大多纏綿悽切,充滿感傷情調,如柳永的《雨霖鈴》。
  • 高考語文 · 一張表幫你搞定古詩詞鑑賞(超全)
    根據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也叫小令,一般認為58字以內)、中調(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96字以上,三闕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曲:即散曲,分為「小令」、「套數」。是宋金時期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詩體。曲與詞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詞規定的字數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
  • 語文古詩詞鑑賞10大規律 ,用心記其實很簡單
    曲與詞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詞規定的字數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徵戰)詩等等。詠懷詩: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 中學語文古詩詞鑑賞之情感及套路,建議大家收藏,考試用得著
    鑑賞又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鑑賞其形象、其語言、其表達技巧。評價就是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內容。01送別抒懷詩鑑賞要點送別抒懷詩是古詩詞中的一個大類。他們一般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類詩歌大多纏綿悽切,充滿感傷情調,如柳永的《雨霖鈴》。
  • 2021一輪複習 | 高考語文古詩詞鑑賞規律總結,一篇就夠
    【詞】是今體詩之後產生於盛唐,流行於中唐,發展於晚唐與五代,成就於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不等、長短不一)、詩餘(由詩歌發展而來)。根據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也叫小令,一般認為58字以內)、中調(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96字以上,三闕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
  • 高中語文古詩詞鑑賞10大規律 ,用心記其實很簡單,打卡~
    曲與詞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詞規定的字數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徵戰)詩等等。詠懷詩: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 古詩詞閱讀指導——詩歌的題材分類(一)
    我們閱讀詩歌,完全可以從題材入手,爭取「讀一首詩,知一類詩」。根據題材分類,中國古詩大致有山水田園詩、邊塞軍旅詩、懷古詠史詩、託物言志詩、送別懷人詩、羈旅思鄉詩、即事抒懷詩等幾種類型。當然,這些古詩很難有清晰明確的界限。閱讀時,既要把握古詩的大致題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對詩詞內容的準確把握和理解上。
  • 2015中考指導:語文古詩詞賞析方法
    現把賞析古詩詞的一般方法歸納總結如下:   一、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   這些背景知識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掌握了這些內容,我們在鑑賞詩歌時就能對詩歌進行高屋見瓴的分析。如:李白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飄逸的風格;杜甫憂國憂民的人生、沉鬱頓挫的風格;辛棄疾抗金復宋的大業,在氣勢雄偉的主調之外,也不乏婉轉悱惻。
  • 高考語文古詩詞鑑賞太難?如何做才能得高分
    在高中的語文學習中,雖然古詩詞一直是學習的重點,但在高考中古詩詞的得分率卻不高,這成為影響考生語文成績的限制因素,那麼,如何才能學好古詩詞、做好古詩詞鑑賞呢?了解詩體在進行古詩詞鑑賞之前,首先要明白的最基礎的一點就是關於詩詞的分類。詩詞一般分為兩大類別:古體詩與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古體詩:「歌、行、吟」是古體詩的三種體裁。
  • 中考指導:語文古詩詞賞析方法
    一、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 這些背景知識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掌握了這些內容,我們在鑑賞詩歌時就能對詩歌進行高屋見瓴的分析。如:李白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飄逸的風格;杜甫憂國憂民的人生、沉鬱頓挫的風格;辛棄疾抗金復宋的大業,在氣勢雄偉的主調之外,也不乏婉轉悱惻。
  • 「中考」中考語文古詩詞賞析方法總結
    現把賞析古詩詞的一般方法歸納總結如下:一、注意積累古詩詞背景的知識這些背景知識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掌握了這些內容,我們在鑑賞詩歌時就能對詩歌進行高屋見瓴的分析。>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徵戰)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