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電子菸禁令難禁網上銷售 要像管理捲菸一樣管理
像管理捲菸一樣管理電子菸
「電子菸不是煙」,抱著這種心態,很多人從抽吸捲菸轉向使用電子菸。事實上,電子菸並非像其標榜的那樣無害,同樣含有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質。在捲菸監管較為完善的情況下,電子菸甚至已成為諸多青少年的「第一口煙」。
今年11月1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外發布通告要求,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菸,不得通過網際網路銷售電子菸,不得通過網際網路發布電子菸廣告。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上述禁令發布後,並未完全阻斷未成年人購買電子菸的渠道,而社會對於電子菸的認識誤區同樣沒有得到有效更正。相關專家認為,應該用管理捲菸的力度對電子菸市場進行管理,對電子菸生產企業、線上線下售賣渠道、吸食場所等強化全面監管,引導群眾正確認識電子菸、合理使用電子菸。
電子菸對健康有害
從普通捲菸轉向使用電子菸,在「菸民」張先生看來,這是「科技的進步」。「電子菸雖然和捲菸外觀挺像,但原理完全不一樣,它是通過霧化等手段,將尼古丁變成蒸汽後,供菸民吸,對身體無害,很多女明星在哺乳期還抽電子菸呢。」張先生說。
在轉向電子菸前,張先生著實做了一番功課,不過他看的更多的是電子菸的宣傳廣告。當被記者問及電子菸為什麼沒有危害時,張先生說不上來了。
一般來說,電子菸主要由煙油煙液、加熱系統、電源和過濾嘴組成,通過加熱霧化產生具有特定氣味的氣溶膠供菸民使用。由於沒有燃燒菸絲的過程,電子菸商家常以「去焦油,對身體無害」「替代真煙」等營銷口號吸引消費者。但是,市場上銷售的電子菸中煙油煙液中同樣含有尼古丁、香精、溶劑丙二醇等。
事實上,儘管電子菸中釋放出的不是煙霧而是看似無害的水蒸氣,但這種水蒸氣裡也含有尼古丁成分,這種有害物質也會進入到人體內。同時,很多電子菸對尼古丁含量的標註也存在很大問題,往往實際含量都大於其標註含量,甚至存在偷換概念現象。
沒有抽菸習慣的林範辰對煙味極其敏感,當有人在旁邊使用電子菸時,她都會聞到一股「焦味」。「這種焦味雖然沒有普通香菸的煙霧那麼嗆得慌,但危害一點也不比香菸少。」林範辰告訴記者,她專門查閱過相關研究材料,一些電子菸釋放的氣溶膠中的某些金屬和甲醛的濃度等於或高於傳統捲菸中的濃度,其中還包括某些金屬顆粒,比如鎳、鉻、鉛,甚至比傳統捲菸產生的二手菸的含量還要高。
此外,電子菸還會產生一些傳統捲菸煙氣中沒有的有毒物質,如乙二醛和甲醛,蒸氣或霧對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一些電子菸廠商為了增加吸引力,在煙液裡加入添加劑、調味劑,這些物質在加熱後是否有害也值得商榷。
值得注意的是,電子菸對青少年的健康影響更大。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內容顯示,青少年接觸尼古丁可能對大腦發育造成長期不良後果,可能導致學習障礙和焦慮障礙等,還可能會增加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和心血管疾病以及吸菸相關疾病的風險。
禁令難禁網上銷售
由於吸菸危害健康已成為社會共識,因此我國廣告法等法律法規對菸草廣告作出嚴格限制,在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公共場所、公共運輸工具、戶外等渠道和場所,都明令禁止發布菸草廣告。
實踐中,由於對電子菸的定性,具體是輔助戒菸產品、醫藥用品、電子產品、時尚玩品,還是和捲菸一樣的菸草製品尚存一些爭議,同時沒有出臺統一規定,因此電子菸沒有像菸草一樣實行專賣,銷售管理非常混亂。對於電子菸廣告的監管,並未像監管普通菸草廣告般嚴格,致使一些電子菸廣告仍在打著「擦邊球」,標榜時尚、自稱健康、易於購買。
前不久召開的第二十屆全國控煙學術研討會公布,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使用電子菸的人數約在1000萬,使用電子菸的人群主要以年輕人為主,15至24歲年齡組的使用率最高,獲得電子菸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網際網路,比例佔到了45.4%。由於網上下單的便捷渠道,電子菸已成為諸多青少年的「第一口煙」。
正是出於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的通告》,明確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菸;敦促電子菸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及時關閉電子菸網際網路銷售網站或客戶端;敦促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菸店鋪,並將電子菸產品及時下架;敦促電子菸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撤回通過網際網路發布的電子菸廣告。
記者發現,禁令發布後,雖然在一些主要電商平臺上,電子菸已下架,但不少品牌的電子菸銷售、廣告改頭換面,依然以微商、二手交易、「暗號」購買等形式存在,一些電子菸廣告也在網際網路上傳播。記者在微博和某知名二手交易平臺上,均看到兜售電子菸的信息。
逐漸列入菸草監管
「先生,不好意思,這裡不準吸菸。」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某自助餐廳,當聽到服務員的勸阻後,一位男性顧客掐滅手裡的香菸,從包裡掏出電子菸開始使用。服務員動動嘴唇還想說些什麼,這位顧客揚了揚電子菸搶白道:「這是電子菸,不是煙。」
服務員小閔向記者講述了她遇到的這個難題。「我們餐廳明確標註不準吸菸,可是很多人都認為吸電子菸不是吸菸。但是有人吸電子菸的時候,旁邊的顧客也能聞到煙味啊。」小閔說,他們在勸阻顧客時經常遇到這一難題,對此他們也無可奈何。
可喜的是,今後小閔再勸阻顧客使用電子菸的話,很有可能變的有法可依。河北省多地新近出臺的控煙立法中,已經明確將電子菸作為菸草製品列為嚴控對象。
《秦皇島市控制吸菸管理辦法》於2019年8月1日起實施,在這部目前國內較為嚴格的地方控煙立法中,禁止吸菸的場所國內最全,除公共場所外,在車站站臺、浴場沙灘也全面禁止吸菸。其中對菸草製品的描述中,明確列入「電子尼古丁傳送系統和電子非尼古丁傳送系統」,即電子菸。
《張家口市公共場所控制吸菸條例》將於2020年1月1日起實施,其中也明確「本條例所稱吸菸,是指吸食或者攜帶點燃的捲菸、雪茄菸、菸絲、菸葉等菸草製品以及電子類煙製品」。
據了解,在河北,除已於2014年就出臺《唐山市防止二手菸草煙霧危害管理辦法》的唐山市外,石家莊市也在積極推進控煙修法工作,邯鄲市也將於2020年加入無煙城市行列。
記者注意到,上述秦皇島、張家口兩市的控煙條例中,對於在禁菸區吸菸的個人以及負有責任的管理者、經營者,都規定了相關罰則。
不少專家呼籲,在禁菸控煙方面,尤其是電子菸監管上,相關法規一定要對違法責任主體和處罰標準、處罰機制有更加細化的規定,同時還應出臺電子菸國家標準,對原材料選擇、添加劑使用、工藝設計、質量控制等方面提出要求,以消除質量安全隱患,並將電子菸生產和銷售納入行政許可範圍,未經過評估符合標準及未獲得行政許可之前禁止銷售。 (周宵鵬)
(責編:黃竹巖、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