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勢雄偉的萬裡長城,十三關全在這裡了,快來看看您去過幾個?
中國的萬裡長城,是世界建築上的奇蹟。在崇山峻岭中,它如同巨龍一樣蜿蜒,橫亙在大地上。夕時,它是保衛人民的巨牆,而今日,它又成了人們緬懷歷史的雄壯景觀。對於長城,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在長城上還有著十三道關卡,那麼,是哪十三道呢?跟小編來看看吧!
山海關位於河北省,因依山靠海而得名山海關,為明朝朱元璋皇帝下令修建,迄今已有近七百年的歷史。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就是兵家重地。
黃崖關位於薊縣東山之上,最早修建於北齊。明朝大將戚繼光在此駐守時,曾大規模整修,增添了它的氣勢。黃崖關旁邊的山石多為黃色,每當傍晚,夕陽灑在上面,金光燦燦,是有名的景觀。
居庸關位於北京,規模宏大,歷史悠久。它始建於秦代,歷代都有翻建,現存遺址為明洪武年間所建。居庸關雄奇壯美,氣勢非凡,登上關口,頓覺胸襟開闊,千裡江山盡入眼中。
紫荊關群山環繞,峻岭叢生,地理位置十分險隘,易守難攻,稱得上是頗具代表性的軍事關口。在歷史上,紫荊關曾發生一百多次戰役。1213年,成吉思汗帶軍攻破紫荊關,在這次戰役中,成吉思汗發揮了他過人的軍事謀略,聲東擊西、迂迴包抄、出其不意,是軍事謀略的範本。
倒馬關山路崎嶇,古時戰馬經過這裡經常會摔倒,故得名倒馬關。它位於河北省倒馬村,是河北平原和太行山之間的要道。倒馬關始建於明朝,歷史上多次損毀,現在僅存一面可見歷史遺留的痕跡,其餘三面都已完全毀壞。
說起平型關大家都不陌生,1937年林彪元帥帶領八路軍在此大破日軍,大大鼓舞了抗日的士氣。平型關位於山西省平型嶺南麓,明朝正德年間修建。它周圍的地形十分奇特,看起來如同瓶狀,故得名平型關。
偏頭關的地勢奇特,東邊高西邊低,好像人的頭偏著一樣,所以得名偏頭關。它位於黃河轉彎的地方,有著悠久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是軍事要地。現存的遺址修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是山西和內蒙古之間的重要關口。
雁門關有著「中華第一關」的美譽,它處於山西雁門山上。雁門關氣勢恢宏,巨石高牆,高聳凌空,雁飛不過。夕時人民曾在城樓上修建紀念楊家將的雕塑,可惜在近代的戰亂中被毀。
娘子關位於山西省綿山與太行山的交界處,現存遺蹟修建於明代。娘子關是一座很有趣的關隘,和其他的關隘不同,它的故事充滿了傳奇。古時作戰的人多為男人,女人很少上戰場,而在唐代,有平陽公主帶娘子軍駐守「娘子關」,可謂是十分傳奇了。
殺虎口關也是一座充滿歷史的關口。大家都知道,古時,中原和蒙古之間經常發生戰爭,蒙古軍隊在入侵中原時,曾多次以殺虎口關為突破點,故殺虎口關曾見證了無數場戰爭。
嘉峪關的地理位置十分獨特,是明代萬裡長城最西端的關口。嘉峪關於明洪武年間開始修建,前前後後花了168年,規模之大令人驚嘆,它也因此成為了萬裡長城中的一道醒目的風景線。
陽關是絲綢之路上的有名一站,古時從中原去西域,必須要經過陽關。它始建於西漢,並得名陽關。自此之後,陽關便一直沿襲了下來,它的名字也屢次和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一起進入史冊。
玉門關最後一關,也是最有名的一關。古時有不少詩人都寫詩讚美過玉門關,為其增添了不少詩情畫意。登上玉門關,關外壯美又略帶幾分蒼涼的美景,讓人在夕陽晚風中不自覺的百感交集,千百年來的歷史都湧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