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 ▏萬裡長城第一關,河西第一隘口

2020-12-20 老唐遊隨記

說走就走 ▏青甘大環線隨記(10)

寫在前面

不求資料翔實全面,不求論證無懈可擊,但求真實記錄旅途中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我行故我思。

2019.07.27中午 嘉峪關

行程:敦煌-(365km)-嘉峪關,景點:嘉峪關大景區,宿:嘉峪關市

敦煌住2晚後今天一早駕車去嘉峪關,中午抵達。按照官網介紹,嘉峪關是個大景區,包括嘉峪關懸壁長城長城第一墩,我們都要去看一下。

路途中在服務區用午餐,抵達嘉峪關時已是中午一點多了。抓緊時間進入景區。與大多數景區一樣,除了門票還得另買票乘坐電瓶車,否則你就走進去,這已成為景區慣例,也是一種門票的變相加價。建議:老年人還是坐車吧,年輕人自便。

圖中文字為筆者所加

嘉峪關城雄偉壯觀,由內城、外城、甕城、城壕等組成。嘉峪關城呈東西向,我們是從東面進來的。

嘉峪關外城修築於明嘉靖年間(1539~1540年),外城牆長1263米。

外城牆的門在城東北,稱東閘門,門洞高4.2米,寬3.8米,深10.6米,用條石和磚壘砌而成。

清代刊立的「天下雄關」石碑

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肅鎮總兵李廷臣視察嘉峪關防務時,見這裡南有祁連雪山,北有黑山,關勢雄偉,便寫下「天下雄關」四字並勒石為碑。東閘門上匾額就是他書寫的。

據官網介紹,嘉峪關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 5A 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

嘉峪關是明代萬裡長城的西端起始,比長城東端的山海關還要早9年,也是明代萬裡長城沿線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為壯觀的古代軍事城堡,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美譽。

上城牆之前,先去遊擊將軍府逛逛。遊擊將軍府也稱遊擊衙門,其不但是嘉峪關長城防禦體系的指揮中心,而且是朝廷統治地方、檢查商旅使者往來、聯繫西域和中亞及各少數民族的樞紐機關。

前院以議事廳(上圖)為中心,著重展示古代遊擊將軍及文武官員指揮禦敵、籤發關文等情景。

嘉峪關南依祁連雪峰,北憑黑山險阻,雄居古代西域前沿,扼守絲綢之路咽喉,素有「河西第一隘口」、「邊陲鎖鑰」之稱,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遊擊將軍府建在內城中部的北牆下,坐北向南,初建於明隆慶年間。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為兩院三廳四合院式建築。

後院是遊擊將軍及家眷生活的場所,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遊擊將軍及其家眷的生活場面。

該上城牆看看了,我們從東甕城的馬道順勢登上城牆。

嘉峪關內城周長640米,呈梯形,面積 2.5萬平方米,有嘉峪關樓、柔遠樓、光化樓三座三層三簷歇山頂式木結構樓閣。

上下圖中,近處是光化樓,遠處是嘉峪關樓

柔遠樓在這兒呢,我們剛才就是從這裡進到內城的。

關城坐東向西,柔遠樓外即是我們進來的地方。站在關城城牆的東南角俯視就是東閘門內的東甕城的一部分、戲臺(下圖)、關帝廟等建築。

戲臺坐南向北,對面就是關帝廟。

我們就是從這裡經過進入東閘門的,下圖左是關帝廟,下圖右是文昌廟

城牆上走走,體會一下先人的智慧和勤勞,更要領略一下關城的雄偉。

根據史料記載,明洪武五年(1372),徵西大將軍馮勝在此選址建關,修築了一座周長二百二十丈的土城。明弘治八年(1495)肅州兵備道副使李端澄主持修建了嘉峪關樓。明正德元年(1506)兵備副憲李端澄修建了柔遠樓、光化樓、官廳、倉庫等附屬建築。

嘉峪關與我們前天去過的玉門關和陽關不同,後二者主要是海關的作用,而嘉峪關不僅僅是關隘,同時還是軍事防禦要塞。例如其城牆上的大炮、旗樓、角樓等。關城的甕城西甕城,也是為來犯之敵準備的。

來到關城城牆的西南角,可以看到連接關城的長城(下圖),這裡就是長城西端的起始點之一。

據史料記載,嘉靖十八年(1539年)加固關城,修築附近長城,並添築敵臺、角墩、城壕、壕牆等設施。嘉峪關關城是明代長城的一座重要關隘,素有「河西第一隘口」之稱。

注意敲黑板啦!關城中最大的樓——嘉峪關樓

這就是嘉峪關的關樓了,在城牆上拍好照片我們下得樓來,準備走出嘉峪關樓。

走出嘉峪關樓前留個影。此外,嘉峪關門也是有說法的,注意深深的車轍印。

現在來到嘉峪關樓外。此時,嘉峪關樓迎著夏日的太陽,傲然矗立,好不威武。真不愧是「天下第一雄關」!

出關門即是上坡路。您知道嗎?這樣設計是有玄機的,即西域來犯之敵從遠處是看不到關門的,更不知關裡的情況。

一俟在關樓上發現敵人,即可緊閉關門。敵人騎馬跑到此會突遇下坡,馬失前蹄,人仰馬翻。屆時關樓上的士兵即可痛擊之,而埋伏在關門裡的士兵打開城門,如此一來。上下齊手可能更有效地消滅來犯之敵。

站在坡頂上才能看到坡下的關門。

在這裡和朋友先與石碑合影,但大石頭還是有的。

來到這裡也是長城,就是不用像我去過的八達嶺和沒去過的山海關那樣爬臺階了。這裡就是長城,我已經是好漢啦!

上圖中這尊詩碑安放在此很有意義。抗英民族英雄林則徐,在被革職後去往伊犁戍邊的萬裡旅途中,抵達嘉峪關,策馬出關。他立馬關前,放眼河山,揮筆寫下了《出嘉峪關感賦》,抒發了自己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

嚴關百尺界天西,

萬裡徵人駐馬蹄。

飛閣遙連秦樹直,

繚垣斜壓隴雲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

瀚海蒼茫入望迷。

誰道崤函千古險?

回看只見一丸泥。

林則徐的感賦共四首,上述是第一首。但毛主席當年曾經手書的是林詩的第二首,現在石碑上的書法,你可以認為是仿毛體。

嘉峪關從前是祖國大西北的重要邊塞,今天是新絲路的見證。來到這裡,不由你不雄心豪邁,感慨萬千。它不及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教堂或城堡華麗,但是歷史更悠久,不如那些教堂城堡典雅,但更雄偉,更壯觀!

原路返回在出口處看到了百年楊樹(樹齡142年)——左公楊,它也是這裡重點保護的古樹。愚以為,一見古樹就是沾上了福氣。

關於嘉峪關的故事還很多,例如定城磚,我們跟著一個團隊人擠人地也看見這塊磚了,確實很奇特,定城磚指放置在嘉峪關西甕城門樓後簷臺上的一塊磚。網上圖片拍的是比較清楚,借用一下。

甚至還有人認為,這是嘉峪關保存最為完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當然是無從考證了,留待以後再議。

敬請期待青甘大環線隨記(11)

-The End-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嘉峪關大景區官方網站之「景區簡介」,特此致謝。

相關焦點

  • 明代萬裡長城西端起點——嘉峪關
    嘉峪關,在甘肅嘉峪關市向西5公裡處,位於嘉峪關最狹窄的山谷中部。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是明代萬裡長城西端起點。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先後經過168年時間的修建,成為萬裡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城。嘉峪關因地勢而得名。關城有231米是由黃土夯築的,城牆攀緣高為15米、傾斜度為45度角的山脊上,似乎長城從山上陡跌而下。地勢最高的嘉峪山上,城關兩翼的城牆橫穿沙漠和戈壁,向北8公裡連黑山懸壁長城,向南7公裡,接天下第一墩,是現代萬裡長城西端主宰,自古為河西第一隘口。
  • 河西走廊遊·萬裡長城西端起點嘉峪關「長城第一墩」
    2018年7月7日下午,從嘉峪關懸壁長城趕到萬裡長城西端起點,倚靠討賴河天險構築的「長城第一墩」。
  • 絲綢之路美景|萬裡長城最西端——嘉峪關
    「說起嘉峪關,它的頭銜可就多啦:「天下第一雄關」,「長城三大奇觀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去年央視還出了一部名叫《嘉峪關》的紀錄片。聽到這裡,你是不是感到不明覺厲呢?
  • 萬裡長城第一雄關——嘉峪關
    嘉峪關是明代長城西端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的美稱。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裡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萬裡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天下第一雄關、連陲鎖鑰之稱。
  • 嘉峪關是萬裡長城最壯觀的關城 修建耗時168年
    原文配圖:嘉峪關。  長城又稱萬裡長城,是我國古代的軍事性工程。  第八關:雁門關  「中華第一關」雁門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說到雁門關,人們馬上想到宋代抗遼英雄楊家將保家衛國前僕後繼的故事。
  • 萬裡長城西端隘口,河西走廊之咽候,「天下第一雄關」
    嘉峪關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最西端的隘口,位於河西走廊的咽喉,號稱「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於六百多年前的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開建,它北接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用了168年才建成。嘉峪關關城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端的長城組成,全長60公裡。
  • 萬裡長城最西端起點,天下第一雄關,比天下第一關還早9年修建
    在上小學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中國的萬裡長城有萬裡之長,它是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萬裡長城東起河北的山海關,西起甘肅的嘉峪關,中間經過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內蒙 古、山西、陝西、寧夏 、甘肅9個省、市、自治區,山海關被譽為是「天下第一關」,嘉峪關被譽為是「天下第一雄關
  • 嘉峪關旅遊景點介紹大全 長城第一墩
    嘉峪關關城  嘉峪關,是明代萬裡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後期各代,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歷史。它比山海關早建九年。
  • 【漲知識】萬裡長城十三關,你知道哪幾關?
    長城有多長知道了,可長城十三關指的是哪十三關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萬裡長城十三關,你知道哪幾關?】」,它南面以十八盤道為險阻,北面近以浮圖隘口為門戶,一關雄踞中間,群險翼庇於外,山谷崎嶇,易於戍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
  • 天下第一關,河西走廊咽喉,萬裡長城西端起點,不是秦始皇修建
    嘉峪關,天下第一雄關,地球上最顯眼的建築萬裡長城最西端的關口,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以西五公裡處,這裡是一調狹窄的山谷,嘉峪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歷史上被稱為河西咽喉,連陲鎖鑰。
  • 長城上最大的關隘,「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
    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
  • 嘉峪關的關城、懸臂長城、長城第一墩,冬天時分它們最美
    嘉峪關在酒泉衝擊扇的邊緣地區,也是酒泉以西地區最後一個水源分布點。這裡的地勢險要,南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是連綿起伏的黑山,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狹窄的地方,被稱作"河西第一隘口"。嘉峪關周圍採用城牆防守,周圍外圍山地採用隘口防守,可保證河西走廊東段的安全無憂。
  • 敦煌遊:嘉峪關,天下第一雄關,萬裡長城明長城的西起點
    導語:嘉峪關,天下第一雄關,萬裡長城明長城的西起點!哈嘍,大家好,今天呢,文君帶大家去的是敦煌的嘉峪關,嘉峪關是萬裡長城明長城的西起點,擁有一個擲地有聲的頭銜——天下第一雄關,與遠隔萬裡的東起點山海關遙相呼應。來到嘉峪關,除了領略它的磅礴氣勢,還能從古蹟中盡情憑弔歷史。
  • 萬裡長城十三關,終於收集齊了!快看看,長見識了
    ,城西有犀牛山,城北為拒馬河,城南是黃土嶺,一向被稱為「畿南第一雄關」,它南面以十八盤道為險阻,北面近以浮圖隘口為門戶,一關雄踞中間,群險翼庇於外,山谷崎嶇,易於戍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先後經過168年時間的修建,成為萬裡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城。
  • 中國的萬裡長城有三大奇觀,其中有兩個奇觀卻很少有人知道
    山海關最出名也最為大家熟知的當然就是「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了。山海關古稱榆關、渝關、臨渝關、臨閭關。位於明長城東端,是明長城唯一與大海相交匯的地方。嘉峪關另一奇觀就是和山海關東西遙相呼應的素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的嘉峪關。如果說山海關是萬裡長城的終點的話,那麼嘉峪關就是萬裡長城的起點了。
  • 嘉峪關討賴河河谷懸崖陡峭 壁立萬裡長城第一墩
    嘉峪關討賴河河谷懸崖陡峭壁立萬裡長城第一墩 (6/6) "← →"翻頁
  • 我國歷史聞名四個關口,嘉峪關排第二,居庸關排第四,它排第一
    「兩京鎖鑰無雙,萬裡長城第一關」, 山海關是燕山腳下鑲嵌在渤海海濱長城上的璀璨明珠, 位於秦皇島市東北部15公裡,建於明洪武14年1381年, 長城的最東端是防禦系統完整的城關,是歷史上重要的軍事要塞, 山海關素以天下第一關之稱與萬裡以外的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遙相呼應而聞名於世,中國名勝古蹟風光聚集
  • 嘉峪關旅遊攻略介紹
    嘉峪關整體介紹嘉峪關位於甘肅嘉峪關市向西5公裡處,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15公裡的峽谷地帶,構成關防的天然屏障。嘉峪關附近烽燧、墩臺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臺66座。
  • 天下第一關:被譽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
    「天下第一關」為萬裡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是關內關外的分界線,是明朝京師——北京的重要屏障。這裡依山襟海,雄關鎖隘,易守難攻。關城建於公元1381年,由關城、甕城、羅城、翼城、哨城及星羅棋布的烽火臺、墩臺共同組成的一座科學、完整、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因其建置獨特,所以在明代萬裡長城的眾多險關要隘中脫穎而出被譽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
  • 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
    有「天下第一關」之稱的山海關,位於秦皇島市以東15公裡處,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境內長城26公裡。山海關人文歷史悠久,明朝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達奉命在此修築關牆,因其倚山連海,故得名山海關。山海關是長城的起點,而山海關又有"天下第一關"之稱,與萬裡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