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記者 萬佳麗)訊,華泰證券(SH:601688) 21日慘遭大單砸盤,股價大跌5.7%。後一個交易日股價開始回升,上漲2.21%,昨天收漲0.34% ,股價波動開始恢復平穩。
業內人士分析,此前估價大跌是由於4個月前發行的全球存託憑證(GDR)兌回限制期屆滿,受套利交易衝擊。「今天a股收盤價17.63元/股,GDR17.36元/股,套利價差基本消失,但只要兩邊市場股價存在套利空間,就會吸引套利資金,兩邊價格再次基本持平」。
新的套利方式
今年6月17日,華泰證券在倫交所發行了首支滬倫通股票,發行價格是每份20.5美元,募集資金16.92億美元,是2017年以來英國市場規模最大的IPO。華泰證券每份滬倫通股票等於10股A股。
根據滬倫通兌回規則,為保障A股投資者利益,專門設計了120天的兌回鎖定期。類似於A股股票增發的鎖定期,期限一過,新增發的股票即可在A股市場流通。
然而因為這一兌回規則,給市場帶來了一種新鮮的套利機制,就是一邊買入華泰證券GDR,另一邊融券賣出華泰證券A股。
有業內人士這麼分析:以華泰證券滬倫通上周五的收盤價是23.7美元為例,以當天匯率估算,每份GDR相當於人民幣23.70*7.07=167.59元,每份GDR代表10股A股股票,換成A股就是16.8元/股。而華泰證券上周五的收盤價為18.23元/股,兌換後,通過A股市場賣出,中間有大於8%的價差。
而上述套利方式通過一邊買入華泰證券GDR,一邊融券賣出華泰證券A股,即可實現。
華泰證券A股融券餘額的增長也可以反映這一套利行為的存在。在過去4個月中,華泰證券個股融券餘額暴增超過5倍,從3.15億元增至16.01億元。而在此期間,其他一些主流大型券商的融券規模基本保持穩定。
但也有量化策略分析師表示,這種套利策略也存在一定風險,比如是否能融到券,融到多少券。「現在券源緊張,券不是那麼好搶到,現在一般融券費用在8.35%,但券源緊張的時候利息更高,那套利收益就沒那麼高了。並且匯率等諸多交易過程中可能的成本也要算在裡面」。
安信證券研報認為,在通過華泰證券GDR進行套利交易的過程中,包括換匯成本、兌換成本、資金成本在內的各項套利成本合計約為5%,這意味著未來華泰證券的A股和GDR間的價差或將長期維持在5%以內。
A股進一步國際化
近期,國投電力公告其GDR申請事宜獲得中國證監會受理,中國太保也公告發行GDR事項已經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在華泰證券首單GDR的帶動下,滬倫通擴容在即,中國企業境外融資的新渠道在逐步成型。
而隨著GDR可通過英國跨境轉換機構與A股股票進行跨境轉換的機制實施,市場充分自主調節GDR供需。已經發行GDR的上市公司A股股價,與GDR形成價格聯動,會隨著兌回鎖定期屆滿的套利行為,縮小价格差異,真正實現兩個市場的「聯通」。
業內人士認為,滬倫通開啟了A股國際化的徵程,亦或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瓶。首個標的華泰證券遭到跨境套利,預示了滬倫通擴展A股國際化的未來命運。「A和H整體估值的價差,2015年以來的美股私有化等,一旦境內外跨資本市場通道打開,現有的巨大價差勢必會吸引貪婪的套利資金,操作必然是賣出高估值的A股,買入低估值的境外股。A股國際化過程中必然會有一波受傷者,當然也就會有另一波收割者。上市公司低價發行GDR融到了錢,機構套利賺了錢,然而也有一波人賠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