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新聞網 時間:2019-12-21 10:34
「盼了好久,終於可以住上電梯房了!」2019年11月,荊州區東城街辦南門大街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正式啟動。家住南門大街市政公司宿舍的劉運梅成為了首批籤訂徵收協議的居民,將來他們一家會搬遷到草市二期還遷房小區居住。
南門大街是荊州古城的老街區,這裡房屋老舊,50%以上的房屋為危房,不僅基礎設施差,還存在安全隱患。隨著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啟動,不僅推進了荊州古城保護疏散工作,南門大街周邊居民生活環境也將得到顯著改善。
頹敗老街殘磚破瓦藏安全隱患
狹窄的巷子,低矮破敗的平房,混亂交錯的電線,在南門大街片區棚戶區改造現場,這樣的景象並不少見。由於這裡的房屋大多修建於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有的甚至有上百年的歷史,不僅房屋面積小,也沒有單獨的廚房和廁所,而且半數以上的房屋已成為危房,安全隱患大。
近日,記者走進南門大街,來到原住民朝世代家中。走進老屋,頂上瓦片的灰塵撲撲直落,隨行的徵遷人員擔心破瓦失落傷人,連忙找來一樹根將3塊瓦片撥到地上。
62歲的朝世代和妻子居住在一間不足50平米的平房裡,一遇下雨天,屋裡漏雨,屋外不足一人通行的過道裡還積水,居住環境十分惡劣。朝世代告訴記者,由於他和老伴都是靠打零工維持生計,這間破房子已經住了大半輩子。以前這裡也是幾進幾出的大宅子,祖上當過守護荊州城的衛士。由於老屋總是漏雨,廚房已垮,上公共廁所很遠,所以去年,他和老伴遷出住到女兒的家。
當聽說南門大街片區要進行棚戶區改造,朝世代非常高興,他說:「這裡的居住條件太差了,什麼都不方便,隔壁房子還發生過火災,連帶著周邊住房都有安全隱患,又愁沒錢修破房。現在,國家棚改政策出臺,40多平方的小房子就能換6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自己補點小錢就可以小房換大房。這麼好的政策,肯定要支持!」
保護古蹟歷史文化重新煥發光彩
採訪當日,荊州城內陽光明媚,南門大街兩側,棚戶區寫滿了「徵收」的字樣。門牌上寫著南門大街46號的院落裡,幾棵老樹參天而立。「這是清代民居建築,是200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荊州區東城街辦南門大街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部主任易智冰說,今年,荊州區啟動南門大街棚戶區的徵收工作,一方面是為改善南門大街居民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則是要讓這些藏在深閨的歷史文化遺蹟重新煥發光彩。
據了解,南門大街是緊鄰南門的荊州城內主街道。此門是古時城內人們去往長江,上至巴蜀和下達漢口的必經之門,曾經非常繁華。如今卻只剩下慘不忍睹的頹敗,讓人唏噓。
如今的老南門,依然尚存7處古建築,均作為歷史建築掛牌保護,被保護面積遠遠超過2000平方米。今年11月,經市政府研究,確定大慈街口民居等100處建築為歷史建築,其中南門大街就有7處老建築被掛牌保護。
「南門大街目前存在的老建築體量超過三義街老建築,是城內歷史建築最集中,也是古城中最具代表和特色的建築。」易智冰介紹,以前,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被淹沒在惡劣的環境中。經過徹底整治後的南門大街,不管是修舊如舊,還是打造景區,都將是荊州城區的一抹靚色。
徵收順利盼南門大街重現輝煌
人們都盼著老街能啟動美顏模式,希望南門大街重現曾經的輝煌。
南門大街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東起球場路步行街、西至愛民路、南至內環道、北至賓興街,涉及被徵收自然戶246戶。計劃改造房屋992戶,涉及徵收房屋面積73677平方米。徵收企業3家,徵收房屋面積4111.58平方米。該項目可騰地面積92.3畝,總投資62476萬元。
經過前期的徵收準備、政策宣傳、數據鎖定、耐心溝通,南門大街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部啟動9月預徵收,11月正式入駐,現已徵收40多戶,預計年底春節前完成該片區徵收任務。
易智冰介紹,在徵遷過程中,項目部沒有請勞務公司,由文化層次較高公職人員擔任宣傳員,比如從荊南中學抽調了20多名老師。這批宣傳員文化層次高,政策理解透,對年紀大的老年人非常耐心細緻,通過5+2、白+黑的工作方式,「以人為本」、「以情促收」,甚至發動朋友圈來做宣傳入戶工作,推動了徵收工作的順利進行。其中一批歷史建築徵收進展順利,將就地保護修舊復舊進行保護,作為關帝廟景區一起打造保護。(記者陳丹特約記者肖曉波 通訊員孟可欣周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