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時候大概都會遭遇這樣的靈魂一問:
「你長大後想做什麼?」
大多數的小朋友會回答:科學家,太空人,企業家這樣的標準答案
很少人會回答:卡車司機、廚師、幼兒園老師…
因為我們害怕會被別人無情的嘲笑。
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平凡就是失敗」,在這樣的觀念灌輸下,我們自命不凡地認為自己是最特別的,應該有特別燦爛輝煌的一生。
但是經過歲月的打磨後,我們猛然發現,只有極少數會成為不凡,而大多數人拼盡全力,只能過著平凡的一生。
1
體諒父母的平凡
不可否認,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確實是一個拼爹的時代。
但是能夠有實力拼爹的畢竟還是極少數幸運兒,我們大多數人都只能努力拼自己。
今年的高考中,湖南文科考生鍾芳蓉以676分的好成績獲得湖南省文科第四名,被北京大學錄取。
鍾芳蓉從小就是一名留守兒童,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她的爸爸媽媽一直都在外地打工辛苦賺錢養家,每年只能回家一兩次。
和其他家境優越的高考狀元相比,鍾芳蓉顯然拿了一手「爛牌」。
但她並沒有怨天尤人,嫌棄父母的平凡,而是憑藉自己的努力,硬生生打出了一手命運的「好牌」。
確實,父母可能沒有很大的能力,既不能讓你的人生走捷徑,也沒能給你留下巨額的財富。
但是他們給了你生命,教會你做人,拼命賺錢供你讀書,希望你將來的人生能有更好的選擇。
《三十而已》中顧佳的父親說:
兒女就是咱們前世的債,沒本事咱們就當好那渡人的船,閉眼之前能送到哪兒送到哪兒;
有本事他們自己就是那條大郵輪,那咱們也得當好那上邊的救生艇,萬一出什麼事,咱們就是那個最後他們送到岸邊上的人。
這就是大多數父母的真實寫照了。
年輕的時候,為了兒女奔波勞碌一輩子,到頤養天年的年紀還要牽掛兒女,撫養孫輩,終其一生都在做孩子的擺渡人。
我們應該體諒父母的平凡。
因為父母已經在他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供給了我們最好的一切。
2
包容愛人的平凡
網紅papi醬曾在節目中分享過她和先生老胡的愛情故事。
二人從學生時代開始談戀愛,到共同在北京北漂奮鬥。剛開始papi醬基本上沒有收入,整天窩在家裡拍片子剪片子,全靠上班的老胡養著,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
後來,papi醬在網上發布短視頻迅速走紅,還開了自己的公司,收入水漲船高,甚至是老胡的10倍以上。
但無論是在papi醬走紅前還是走紅後,二人懸殊的收入差距卻一點未曾影響他們的夫妻關係。
在節目中papi醬直言,老胡有一個特別好的品性,就是:
有錢的時候,不會看輕別人,沒錢的時候,也不會看輕自己。
是啊,一段好的婚姻,不是理所當然的控制、佔有,而是兩個人三觀一致,能夠做到互相包容和理解,互相扶持,才能收穫幸福。
但在現實中,我們聽過多少這樣的抱怨:
你怎麼這麼沒出息,賺這點錢怎麼養家?
看看你朋友都買了大房子了,我們還蝸居在這小房子裡,你不覺得丟人嗎?
有多少夫妻接受不了對方甘於平凡,接受不了步調不一致的狀態,試圖逼迫對方做出改變呢?
其實婚姻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兩人步調不一致,而是能否真正做到懂得包容、理解和欣賞對方。
如果我們能夠放下比較,充分尊重和理解對方,包容另一半的平凡,婚姻幸福指數會上升很多。
3
擁抱孩子的平凡
朋友讀研的時候,跟我說過這樣一件事:
朋友的導師和師母,都是大學理科教授,是學校裡的教學骨幹。
他們對自己的孩子滿懷信心,堅信一定能夠將孩子培養成一個出類拔萃的學霸。
然而很遺憾,他們的兒子偏偏數學學的是一塌糊塗,經常在班裡考倒數。
一道簡單的數學題,導師反覆講了幾遍,孩子還是一臉懵懂。
導師總是抑制不住內心的怒火,朝孩子大吼:
我和你媽當年數學成績那麼好,為什麼你這麼笨啊?
這時候,孩子往往被嚇的不敢吭聲,只是委屈地小聲哭泣。
很多時候,導師的家裡都會反覆上演類似的場景。
他們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內向,越來越膽小,成績常年穩居班級倒數第一。
後來,導師和師母心態轉變,終於接受了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的事實。
在輔導孩子作業的過程中,他們把孩子當做一個笨小孩,慢慢給他講解課程的知識點。
導師和師母對孩子多了幾分理解和接納,孩子同樣感受到了父母的愛,性格逐漸變得開朗起來,家裡經常充滿歡聲笑語。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孩子的成績也得到了提升。
哪對中國父母沒有望子成龍的夢想呢。
中國父母最難接受,最不願意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自己的孩子大概率會是一個極其平凡的普通人。
可是如果孩子的發展真的不能如我們所願,我們不如就心平氣和的接納他是一個普通人的事實。
孩子會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和包容,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即使他長大後不能成為所謂的社會精英,至少也會成為一個三觀正、性格健全的普通人,這是他人生中的最寶貴財富。
正如龍應臺所說:
我很多臺北、香港的朋友,他們的子女都在哈佛、劍橋讀書,頂尖的優秀,而我的兒子卻還在尋找人生的意義和方向,已經差了很大一截。
其實,我也誠實地在問自己,後來我覺得如果我的孩子能夠平安而且快樂,不管傑不傑出,我都已經很感謝了。
4
接納自己的平凡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30歲,你發現生活的真相是什麼?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認清自己平凡無奇,知道自己終將平凡。
我們年少輕狂的時候都自命不凡,想著自己可以隨意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但我們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才肯接受這個事實:
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沒什麼大的特長,沒什麼傑出的成就,平凡才是自己人生的真實寫照。
曾經的我,也自認是天選之子,比身邊任何一個人都要優秀,但現實往往無情地給我當頭一棒。
讀書考試的時候,覺得自己已經夠努力了,但總有同學考的比自己好;
工作後,覺得自己工作這麼努力,領導會很快給自己升職加薪,但總有同事捷足先登,獲得晉升。
當我一次次面對殘酷的現實,在沮喪、焦慮、抑鬱的情緒中反覆停留許久後,終於想明白:自己不過是個平凡的人。
歌手樸樹在《平凡之路》中唱到: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一切,轉眼就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答案。
是啊,如果自己的能力和命運做不了自帶高光的主角,那麼就平和坦然地過群演般的人生。
承認平凡既不丟人,也無需自卑。
周國平說:
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來衡量其價值。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
如果我們不能成為詩人,那麼我們可以努力做詩一樣的人。
但,平凡不意味著平庸。平凡的我們,依然在努力追求屬於我們的美好生活。
我們都是為了家庭、為了所愛之人努力奮鬥的普通人,雖然我們很平凡,但我們都是自己的英雄。
5
周國平說:
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的重心的時候,二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很多人一輩子與平凡為敵,埋怨平凡的父母,痛恨不成功的自己,責怪沒能力的伴侶,訓斥不聰明的孩子。
但是我們卻忘記了,世界上成功的人鳳毛麟角,更多的還是平凡的人在過著平凡的人生。
芸芸眾生,我們不過是滄海一粟,最為平凡。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凡,並把生活過的熱氣騰騰。
接受自己的平凡,與生活和解,修得一顆平常心,面對世間萬千事,才能獲得幸福。
因為生命的樂趣和意義就藏在這些平凡中,人生的真實和自然也體現在這些平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