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的腦洞究竟有多大?看完這9張圖,請收下我的膝蓋
這9張圖證明,孩子們都有「靈魂畫手」的潛質,請收下我的膝蓋吧
語文老師在講臺上用著平鋪直敘的方式講解著課本上的古詩文,教室裡除了老師的聲音,還有就是電風扇扇葉轉動式所帶出來的風聲,這個時候的你看向了書上歷史人物的插圖,越看越覺得他們眼熟,忍不住摩拳擦掌,向用自己手中的筆,為他們「雕琢粉飾」一番。
這樣的情景是否感覺有些熟悉,在80後,90後的童年時期,都做過類似的事情,而如今的00後,10後也不甘示弱,為了短暫逃避枯燥乏味的古詩文,將自己的想像力盡情展現在對於課本插圖的「改寫」上,腦洞之大有過之無不及。這樣的行為似乎只有孩童時期會有,越長大我們越會發現,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為了適應身體和思想的變化,為了儘快成熟現實,不得不折斷我們創造力的翅膀。
從這些孩子們的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想法之奇特,從曹丕的半身像中,竟將其續寫描繪成他在使用電腦,還為他配上了標籤「宅男」。也許是這位小作者對於曹丕一無所知,便可通過自己的腦洞為他延伸,如今但凡知道曹丕的為人和成就,很難將他與宅男、電腦聯繫在一起,這三者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在這位「熊孩子」的筆下自然融合。
一看這本書,便可以知道這個「畫家」一定是重度手機網遊患者,將文弱的杜甫畫成了一個身材魁梧、身披鎧甲的戰士,而這位戰士的外形正是手機遊戲中某個人物角色的裝扮,這個「熊孩子」還配上了「人在,塔在」的口號,網友看到這一幕,紛紛表示:「杜甫要是知道了,估計想拿毛筆抽他。」
除了把杜甫畫成「戰士」,還有人將杜甫與美國動漫中的機器人——變形金剛相結合,這兩者一硬一軟,一暴力一平和,兩個矛盾甚至不相關的事物,竟被結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還有網友表示:「如今的小學生已經被歐美動漫所洗腦,對於本國文化一點也不尊重。」
杜甫和曹丕已經「中槍」了,那麼韓非子也逃不了這一劫,我國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韓非子,一個典型的理論家、軍師,卻被人畫上了鎧甲,還為其加了兩個京劇中會有的長鬚。
這位小朋友不但回答了正確答案,還為書中的插圖配上了歌詞,仔細一看,這位歌手的神態和歌詞居然還挺相配的,但是想像一下一位金髮碧眼的外國歌手唱我國的傳統歌曲《青藏高原》,不自覺的讓人覺得詭異。
這位小朋友更是位「奇才」,明明是一對父子相聚時的感人場景,他竟為父親加了一個滑板和放大鏡,頭上的太陽透過放大鏡將光斑聚焦在孩子的頭上,讓孩子的頭髮著火了。這樣匪夷所思、無釐頭的劇情讓人丈二巴掌摸不到頭腦。
這位畫手的畫工了得,許多網友看完後表示一開始竟沒有發現違和的地方,仿佛這樣的組合非常的自然,然而這兩位嚴肅的、偉大的自然學家,沒有擺過畫中那樣奇怪的姿勢。只能說這位「畫手」的筆觸非常「細膩生動」了。
《範進中舉》這篇文章想必大部分人都學過,寒窗苦讀幾十年的老叟終於如願以償時,巨大的喜悅衝昏了頭腦,他瘋瘋癲癲跑出門去的畫面也被做成插圖安排在課本裡。在這位孩子的畫中,現代與古代發生了融合和碰撞,那個靠馬車和驢車趕路的時代,範進竟起了摩託車,而後面攔著他的人也被畫上了滑板車。明明一幅救人的畫面,卻被他改編成了交警攔車的情景,真可謂是「靈魂畫手」!
除此之外,我國元代時期著名的戲曲作家,在熊孩子的筆下,成為了一位技術高超的摩託車騎手,他不但會漂移,還是以一種誇張的角度傾斜漂移。
看了以上這9位同學的「神作」,小編只能說:「請收下我的膝蓋吧!」在享受了其中的幽默之餘,也不僅讓人考慮到行為背後所反映的社會現象,我們一直倡導著文化自信、驕傲的宣稱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有多麼輝煌燦爛,然而在我們的啟蒙教育中,卻無法將之有效地傳遞給祖國未來的棟梁,無法獲得他們的認同。孩子們被西方的快餐式文化所吸引,因為這種文化雖然沒有韻味,但是卻非常容易理解,相比較於我國頗具深意的古詩文,西方的超級英雄更容易被孩子們所接受和理解,這也是需要我們改進和反思的地方。如何將我們的傳統文化精髓用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傳播,是未來我們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他畫一個卡通小女孩,卻賣出1.9億,專家:放大5倍,看看她的眼神
美術生「成精」了:他在後腦勺畫個「爾康」,然後背對黑板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