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勒森:如果不講事實 美國民主就到了晚年

2020-12-16 觀察者網

【編譯/觀察者網 周遠方】

當領導人試圖隱瞞真相,當公民接受的事實經過扭曲,而非基於真相,那麼,美國公民就開始遠離自由,美國的民主也就走到了晚年。

美國前國務卿蒂勒森5月16日在維吉尼亞軍事學院(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的畢業典禮演講中如是說。

《華盛頓郵報》等美國主流媒體16日在報導中,試圖將蒂勒森的這番演講歸於其本人和川普的個人矛盾,強調他「不點名批評」川普。

但較之這段演講本身,蒂勒森流露出的,對於美國領導層脫離事實「倫理和誠信危機日益嚴重(growing crisis in ethics and integrity)」的焦慮,更值得關注。

蒂勒森在這段面對371名軍校畢業生的演講中,多次引用基督教箴言「真理必叫你們得自由」(You shall know the truth, and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告誡學生,追求真理的自由,就接近自由本身,如果你們不能追求真理,如果你們追求的真理不是基於事實,那麼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正是基於這種對真理的追求,我們才得以為自由民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

蒂勒森對這些可能成為美國軍官的畢業生說道,「如果我們的領導層試圖隱瞞真相,我們作為美國公民不再接受以事實為基礎的現實,代之以被扭曲的現實,那麼我們就走在放棄自由的道路上。」

他說,「這正是不能自由追求真理的民族的處境,你們很清楚他們,俄羅斯、中國、伊朗、朝鮮,你們可以自己補充這個名單。」

蒂勒森強調,對我們的敵人,確實要讓他們相信,「我們說什麼就是什麼,說到必然做到(We say what we mean, and we mean what we say)」;但對我們自己,實事求是,才是「自由世界」的價值核心。(Truth, he said, is the 「central tenet of a free society.」)

「首先,讓我們對事實負責,我們對美國未來的追求必須是基於真相的」,他對這些畢業生提出要求,「認清什麼是真理,什麼不是;認清什麼是事實,什麼不是。必須基於實際情況去保護和追求我們的自由,而不是基於一廂情願的想像,或是基於膚淺的承諾。」

他說,當我們作為一個追求自由的民族,在真理的問題上搖擺不定,即使在一些瑣碎的問題上搖擺不定,那也會動搖。我們看到,在許多公共領域甚至私人領域的領導人中間,已經蔓延著倫理和誠信危機,如果我們作為美國人,不去克服這種危機,那麼就如我們所知,美國的民主就到了晚年。

蒂勒森演講場面(維吉尼亞軍事學院網站圖)

蒂勒森在演講中回憶說,自己職業生涯中最喜歡的一段是在上世紀90年代在埃克森美孚擔任部門經理,他笑著說,這是我做過的最好的工作。從那以後,一切都每況愈下。觀眾為此響起掌聲。

他也提到了在國務院發表的告別演說,當時他要求前下屬們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這個「刻薄的城市(mean-spirited town)」保持誠實,當時他沒有對川普表示感謝。

他告誡軍校畢業生們,「保持初心,保護好初心,記住,做一個正直的人是你最寶貴的財富。」不要讓任何人從你身上拿走它。

《華盛頓郵報》認為,蒂勒森發表這些言論是在「不點名批評川普」,該報分析稱,川普經常歪曲事實,包括把「通俄門」調查稱之為「政治迫害」。他還經常把自己不喜歡的新聞報導稱為「假新聞」,這個詞已經被獨裁主義者和其他民粹主義領導人所接受。

《華盛頓郵報》報導截圖

相關焦點

  • 蒂勒森發表告別聲明 感謝全美國唯獨漏了川普
    可是對於川普(Trump)這個名字,蒂勒森隻字未提,連客套的感謝或讚揚都沒有。唯一的一次提及,還是用「美國總統」(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代替。蒂勒森說,美國總統打電話給他告訴他被解僱了。
  • 美國務卿蒂勒森告別講話:華盛頓是個卑鄙的地方
    據CNN報導,美國國務卿蒂勒森當地時間3月22日向美國國務院工作人員發表告別講話。值得注意的是,蒂勒森稱:「這個城市(華盛頓)是個非常卑鄙的地方(mean-spirited town),但你們不必選擇置身其中。
  • 蒂勒森:朝鮮局勢並未巨變 美國人可睡個好覺
    中新社華盛頓8月9日電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9日表示,據他所看到和知道的,朝鮮局勢在過去24小時並未發生巨大變化。他說,我不認為目前存在迫在眉睫的威脅,美國人民晚上應該可以睡個好覺,不用擔心過去幾天那些誇大言辭。
  • 汪亭友:恩格斯晚年確實主張走「民主社會主義道路」嗎?
    聯繫上下文完整理解「93字」論述不難得出:恩格斯反對脫離工人階級解放而抽象地談論全人類的解放;恩格斯堅決反對鼓吹所謂超階級的民主的社會主義觀;恩格斯晚年並沒有放棄無產階級革命原則,放棄共產主義理想;把它看成恩格斯在晚年主張走民主社會主義道路的「文獻事實」更是荒謬。最近,辛子陵提出要記住恩格斯的一段「93字」論述,揚言「沒讀過或沒讀懂這93個字,就是沒弄通馬克思主義」。
  • 《民主四講》,我們該如何認識現代民主政體
    本書主要內容四講,一講民主的起源和演化,二講現代民主興起的條件,三將現代民主的機制與運作,四是民主實效考察與反思。        我摘一些第一講的內容,這是本書精華所在。不管是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託克維爾還是美國國父們,更強調的是「共和」和「憲政」,只是禁止最高權力的世襲,而非強調「人民參與治理國家」即「直接民主」或「普選民主」。美國國父們的保守,讓美國憲法體現出的更多是羅馬式共和特徵,而非雅典式民主特徵。
  • 【乾元名講】李強:西方現代民主理論——民主與現代社會以及民主的價值(上)
    雅典被打敗了,但是斯巴達也一蹶不振,最後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帶兵徵服了希臘,此後羅馬又徵服了希臘。這個戰爭應該說是整個希臘文明的轉折點。修昔底德寫《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柏拉圖寫《理想國》,都是在戰爭之後。柏拉圖反思,為什麼雅典這麼輝煌的城邦落到今天這種地步?對民主制度就有了一個反思。柏拉圖認為政治家需要有智慧,治國需要有知識的人,一般大眾沒有知識,所以把治國權力交給大眾就不大合適。
  • 「蔣經國年輕時就推崇民主」蔣方智怡稱其晚年開放黨禁是順時而為...
    今年適值蔣經國宣布解嚴、開放赴大陸探親20周年,在蔣經國晚年開始的民主化改革和兩岸交流,是中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蔣方智怡手中保留著蔣經國日記,蔣經國日記和蔣介石日記一樣,已經部分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中心開放。
  •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沒有普世性
    所謂全民國家和所有成員的民主是不存在的。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從本質上講?多黨制不過是統治集團內部民主表現形式?權力分配方式與所謂「普世民主」的點綴而已。在美國?僅僅是數萬甚至是數千富有的人或是他們的代理人在管理著美國。不過在美國共和黨的背後主要是軍工?石油?製造等「傳統商業」的支撐?而民主黨的背後主要是金融?電信?傳媒等「新興商業」的支撐。
  • 甘陽 託克維爾與民主——《民主在美國》臺灣版導讀
    唯晚近20年來,西方學界對託克維爾的歷史評價不斷提升,許多學者甚至將他和馬克思以及密爾(J.S.Mill)並列為19世紀最重要的社會思想家(認為三人分別代表資本主義批判家、自由主義辯護人、民主時代預言家)。這裡的原因無疑在於,20世紀後期西方社會本身的民主化發展以及非西方社會的民主化潮流,似乎再次見證了託克維爾對民主化時代的種種預言和分析。
  • 「金錢政治」,美國民主失敗的禍根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沸沸揚揚的2020年美國大選至今還時不時冒出一些「插曲」,似乎沒到真正塵埃落定那天,就尚存變數。這場大選似乎又點燃了國內一些「美分黨」的熱情,他們開始熬製某些政客的「勵志雞湯」,再度跪拜美國的民主制度。
  • 「金錢政治」,美國民主失敗的禍根|選舉|選民|民主選舉|聯邦_網易...
    「插曲」,似乎沒到真正塵埃落定那天,就尚存變數。這場大選似乎又點燃了國內一些「美分黨」的熱情,他們開始熬製某些政客的「勵志雞湯」,再度跪拜美國的民主制度。  事實又如何呢?且不說「驢象之爭」已經成為美國民主選舉的固定套路,單就「民主選舉」本身而言,在美國也早就變了味。如果說種族歧視和貧富差距等問題是當今美國社會的頑疾,那麼「民主選舉」這一味藥只能是暫時的「鎮痛劑」,治標不治本。
  • 一大批國家準備對美國說不!遏制中國的美夢土崩瓦解!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和美國國防部長吉姆·馬蒂斯更是分頭出動,一個計劃造訪南亞和中東,給小夥伴們打打氣;另一個則來到東南亞準備兜一圈,想看看能不能多拉攏幾個國家。顯然,這些工作服從於華盛頓的大戰略方針,將配合川普訪華計劃,體現出美國新亞洲戰略的價值取向。資料圖:美國國務卿蒂勒森當然,美國在亞洲的頻繁活動,最終結果都繞不開「遏制中國」這個老話題。
  •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我們注意到有關報導,注意到蒂勒森國務卿和...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我們注意到有關報導,注意到蒂勒森國務卿和馬蒂斯防長文章中有關致力於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半島核問題等積極表態,希望美方把有關表態落實到具體的對朝政策之中,同時我們也呼籲朝方對此作出相應呼應;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我們始終認為,安全問題是半島問題的核心,朝美雙方掌握著解決問題的鑰匙。
  • 就這樣的水平 美國還好意思向全世界推銷民主?
    很簡單,如果你問美國人什麼是民主,他們一般會說多黨制、普選制。但如果你再問他們一個問題,那我是不是可以從你的這個回答中推論1965年之前的美國不是民主國家。坦率地說,多數美國人還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其實一直到1965年,美國的黑人才真正獲得投票權,這是一個常識。
  • 深度分析|為何越來越多人不認為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
    民主話語的變化有一個過程,了解這一過程有助於人們澄清不少政治學知識誤解如果馬克思還活著,他去考察美國政治制度,我們相信他絕不會像託克維爾那樣,認為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20世紀前半期,世界範圍包括歐美內部都出現對資本主義的反省和批判思潮,這些國家那時候還害怕社會主義話語體系中的民主,當時資本主義作為人類文明的對立面,被社會主義學說推到審判席上。冷戰時期,社會主義陣營講民主,資本主義陣營講自由。
  • 發達國家還在講民主,發展中國家早就信奉實用主義了
    我會儘量講得短一些,我一共講7點內容。由於我只有7分鐘,所以每講一點我只會花60秒。 第一點,當今全球化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中國的崛起。 中國已經成為一個貿易大國,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出口國,而且現在也正在接近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國。中國的市場可能很快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市場,當然現在中國市場也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場。世界經濟的中心正在發生轉移。
  • 美國的致命弱點(Achilles Heel):自由民主?
    一旦這種現象發生,那麼實際上人們不可能這樣思考:「為了理性的和有節制的目的使用武力,而不是為了感情的和難以確定合理限度的目的而使用武力」(120)。讀者們或許想知道凱南是如何將自己關於民主和完全勝利的觀點與1900~1950年歐洲權力均勢發生的轉變聯繫起來的。
  • 從美國大選看美國民主制度
    其實,美國大選就是美國人的事情。無論選舉是否混亂,無論最終是誰勝選,中國人也就是看看熱鬧。當然,這熱鬧也不白看,旁觀者不僅能長見識,還能長知識,可以重新認識那傳說中的美國民主制度。他們希望,這樣的制度可以保證那些具有美德的精英會「最為經常地被選舉到政府職位上」。如果出現了不那麼有美德的人被選舉出來的情況,立憲政府的結構仍然可以挫敗他們自私自利的黨派之爭。 然而,在經歷了社會的商業化和工業化發展和南北戰爭之後,美國人的道德觀念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強調「公共善意」的道德觀逐漸讓位於強調「個人權益」的道德觀。對於個人利益的追求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
  • 國際觀察 「金錢政治」,美國民主失敗的禍根
    沸沸揚揚的2020年美國大選至今還時不時冒出一些「插曲」,似乎沒到真正塵埃落定那天,就尚存變數。這場大選似乎又點燃了國內一些「美分黨」的熱情,他們開始熬製某些政客的「勵志雞湯」,再度跪拜美國的民主制度。  事實又如何呢?且不說「驢象之爭」已經成為美國民主選舉的固定套路,單就「民主選舉」本身而言,在美國也早就變了味。
  • 國際觀察:「金錢政治」,美國民主失敗的禍根
    沸沸揚揚的2020年美國大選至今還時不時冒出一些「插曲」,似乎沒到真正塵埃落定那天,就尚存變數。這場大選似乎又點燃了國內一些「美分黨」的熱情,他們開始熬製某些政客的「勵志雞湯」,再度跪拜美國的民主制度。  事實又如何呢?且不說「驢象之爭」已經成為美國民主選舉的固定套路,單就「民主選舉」本身而言,在美國也早就變了味。